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20年飼料端全面禁抗,飼料企業和養殖企業該如何應對?

據悉, 在近期舉行的中國飼料發展論壇上, 農業農村部獸醫局局長馮忠武表示, 藥物飼料添加劑將在2020年全部退出。 與此同時, 農業農村部公佈關於2018—2021年開展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試點工作的通知, 明確了養殖端減抗和限抗的時間表。

第一則

-THE FIRST-

飼料端“禁抗”, 養殖端“減抗、限抗”

近日, 據牧音報導, 在中國飼料發展論壇上, 農業農村部獸醫局局長馮忠武表示, 近年來, 我國獸藥產品品質監督抽檢合格率持續提高, 從2013年的93.37%提高到2017年的97.46%。 畜禽產品獸藥殘留監測合格率持續高位, 近5年獸藥殘留抽檢合格率均在99.7%左右。

不過, 動物源細菌耐藥性形勢嚴峻, 人獸共用的抗菌藥耐藥性增高, 威脅人類醫療資源;動物專用抗菌藥耐藥性逐年增高, 影響食品安全和公共衛生安全。 馮忠武還表示, 藥物飼料添加劑將在2020年全部退出。

另外, 農業農村部在近期發佈了《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於開展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試點工作的通知》。 農業農村部決定開展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 組織制定了《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試點工作方案(2018—2021年)》(以下簡稱“方案”), 確定了各地2018年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試點養殖場數量。

也就是說, 在2020年底以前, 藥物飼料添加劑將在飼料中消失, 不能再用在飼料生產中, 只能用在養殖端。 而與此同時農業部制定的“方案”也明確了養殖端減抗和限抗的時間表。

第二則

-THE SECOND-

飼料端“禁抗” 飼料企業如何升級與調整?

作為飼料企業, 應該根據當地飼料原料情況、牧場飼養環境情況、疾病流行情況、飼養管理水準, 設計並生產出穩定的、有效的、性價比較好的無抗飼料。

飼料端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準備:

1

使用高品質的飼料原料, 飼料日糧設計上關注營養的精准和營養素的平衡, 選擇好蛋白原料和纖維原料的來源, 尤其蛋白質來源是關鍵條件。

2

需要關注的是如何抑制和控制黴菌毒素。

3

通過原料深加工和飼料加工工藝的改進以減少有害微生物的污染, 提升飼料原料的消化率。

4

飼料酸化, 尤其一些有機酸是淨化飼料的量佳途徑之一。

有機酸結合熱處理及添加特定的植物精油成分組合已經被證明的飼料淨化的良好選擇。

5

飼料原料粉碎工藝, 不同原料的不同粉碎細度, 除了影響其消化利用外, 還被證明與動物消化系統健康甚至免疫力有關。

6

添加益生菌/益生元, 在調整腸道內微生態平衡、改善飼料消化利用率的同時, 還可利用包括乳酸菌、芽孢桿菌等有益菌來增強腸道免疫和抑菌抗菌功能等。

第三則

-THE THIRD-

養殖端“減抗、限抗” 養殖從何下手?

養殖環節沒有以下這些改進, 飼料方面的措施將不會有真正的效果:

1

養殖戶或企業要嚴格遵守有關法規政策, 合法合理生產, 嚴格遵守抗生素使用量和禁藥期的規定, 並且國家應加強監管力度。

對違禁甚至犯法的案例要高懲罰力度。

2

提高現場飼養管理水準, 以減少疾病的壓力。 如採用更嚴格的生物安全防護措施, 從豬場的設計、生產模式變化、適當推遲斷奶日齡、動物的全進全出、嚴格的人員和物品進場流程管理、動物轉出後的徹底清洗消毒等等各個細節上做出變化和徹底落實。

3

改善畜舍環境條件, 提升動物福利, 減輕應激程度。 如溫度、通風、密度等方面的改進和調整等。

4

必須重視現代化的養殖場的建設或改建, 新的功能性飼喂設備的開發, 以及科學的疾病檢測與預防制度的配合, 現代飼養管理的新技術和經驗的推廣應用, 不能過多依賴於飼料解決所有問題的偏激期望, 通過系統的環境、營養、管理,

才可能更好的應對“後抗生素”時代的到來。

另外, 有疾病發生時必須在現場診斷後再針對性的用藥, 合理科學的免疫程式等也是最有力的保證。

要保證出欄的生豬真正達到無抗的標準, 除了飼料裡不含任何抗生素以外, 生豬生長過程中的全程用藥也要嚴格控制, 這對豬場的環境、規模、消毒、防疫、技術管理水準都有較高的要求, 普通的散養戶很難達到要求, 也很難控制。 因此篩選出一批能達到條件的大型養殖戶作為合作夥伴, 並簽訂合同明確責任。 通過這些客戶現場實證, 起到示範場作用, 推廣無抗日糧才能順利開展。

(新飼料綜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