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長沙“金手指”果然了得,她憑一塊石頭就讓汪涵也著迷

讓石頭驚豔

身材嬌小的許金玉用一台約有半個人高的切割機, 正在鋸一塊黑乎乎的大石頭, 金石碰撞, 灰塵紛飛, 響聲振聾發聵。

工作服很快就被蒙上一層厚厚的灰塵, 已經分不清原來的粉色, 只有丈夫陳興旺送給她的戒指還在手指上翠綠如新。

幾分鐘後, 石頭被切割成了兩半, 切面上神奇地出現了“兩朵美麗的菊花”。 許金玉向石頭上澆了一些水, “菊花”仿佛開得更豔了。

這是4月23日上午, 今日女報/鳳網記者在湖南省工藝美術館樓頂上所看到的驚豔一幕。

“讓菊花石中的菊花綻放, 是我最開心的事。 ”鋸完石頭後, 許金玉抬起頭欣喜地跟記者說。 也許是長期醉心於石雕工藝的緣故, 記者發現, 這個面目清秀的女子, 眼神十分清澈。

湖南省工藝美術館樓頂的雕刻部, 二三百平米的空間, 散落著大大小小的各式奇石和盆栽, 圈內人稱之為“空中花園”。

許金玉與先生陳興旺這對“80後”夫妻, 每天大部分時間就是在這裡度過的。

許金玉告訴今日女報/鳳網記者, 石雕的創作共有選料、開花、設計、雕刻、上漆等步驟, 因為石料有時又大又重, 創作過程對她來說並不輕鬆。 開始時有朋友說她堅持不了三年, 後來說她堅持不了十年, “可是現在我已經在這裡堅持了十二年, 而且打算一直堅持下去”。

2017年, 許金玉在長沙市委宣傳部舉辦的評選活動中被評為第二屆長沙文創十大工匠“金手指”傳人;在湖南衛視著名主持人汪涵的極力推崇下, 夫妻倆創作的一方硯臺還被湖南省政協作為禮物送給了捷克總統米洛什·澤漫。

古人說,人無癖不可與交。 許金玉對石頭的癖好還得從童年說起,

而許金玉與丈夫的相戀也得從石頭說起。

因石頭結緣

出生於1984年的許金玉是瀏陽人, 小時候最大的愛好就是去河邊收集各式各樣的漂亮石頭。 “玉, 石之美者。 爺爺給我取的這個名字, 就說明我和石頭有緣。 ”許金玉的高祖父是一位秀才, 外公是一位教師,

略通書法。 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 許金玉受到了良好的藝術薰陶。

石頭收集得多了, 再加上後來學了書法, 許金玉就有了刻印的念頭。 但一開始她捨不得在石頭上刻, 而是找來橡皮, 在上面試著刻。 直到自己滿意了, 才會在石頭上動刀子。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很多年。

2002年, 許金玉考入長沙理工大學, 學習藝術設計。 一頭紮進藝術海洋的許金玉如魚得水, 每次出門寫生的間隙, 最大的愛好依然是找石頭。 漸漸地, 她注意到班上有一個叫陳興旺的男生也很喜歡石頭, 於是就常常邀他一起去, 一路上留下了許多歡聲笑語。

2006年, 即將畢業的許金玉很偶然地參觀了一次湖南省工藝美術館的展覽, 被一件件精美的菊花石雕深深吸引。

恰巧當時工藝美術館裡招聘雕刻師, 許金玉果斷報名, 成功當上了雕刻師, 並且向館裡推薦了同學陳興旺。

最終兩個人在試用三個月後都留了下來。 當記者問許金玉, 為什麼當初力推陳興旺時, 夫妻倆心照不宣而又靦腆地笑了。

雖然喜愛石雕, 但是, 最開始許金玉連電磨都不敢拿, 有時石塊太大, 她搬都搬不動。 每當這時, 陳興旺便會過來“英雄救美”……這樣的日子久了, 相親相愛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

“朋友稱我們是分不開的油鹽罐。”許金玉說,因為有共同的志趣追求,本想著就這樣一起守著石頭,一起到老。但2009年發生的一件事,一度讓他們產生了轉行放棄的念頭。

那一年,館裡接到一個任務——製作上海世博會湖南館標石。那是一塊寬280釐米,高120釐米,重達4噸的巨型菊花石,發現於湘西瀘溪縣境內的崇山峻嶺之中,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孤品。當時已經是11月份,天氣寒冷,但是為了按時完成作品,夫妻倆和同事們依然埋頭苦幹。

一天,陳興旺正在切割機前忘我工作,一陣狂風將他身後的櫃子吹倒,砸在了他的背上。在他倒下的瞬間,切割機還在運轉,迅速將他的胸口劃開,血流如注……

許金玉在醫院照顧丈夫時,突然產生了放棄石雕的想法。“這個工作太苦了,流血、流汗、流淚!”但是在陳興旺康復之後,當夫妻倆又回到了工作室。又看到工作室裡這些大大小小讓人著迷的石頭時,“我們又突然‘好了傷疤忘了痛’”。

為石頭堅守

2011年,湖南衛視知名主持人汪涵得到了一塊谷山石,想請湖南省工藝美術館幫忙製成一方穀山硯,館裡便推薦了許金玉和陳興旺。谷山硯為傳統名硯,產自長沙市岳麓區與望城縣交界的穀山。

那時,夫妻倆還很少製作硯臺,但是對石頭雕刻工藝的執著與熱愛,決定了他們的創作一定會呈現與眾不同的藝術光澤。夫妻倆用心製作的這方硯臺深得汪涵的喜歡。

也就是從這次以後,夫妻倆徹底迷上了制硯。

陳興旺告訴今日女報/鳳網記者:“硯是文房重器,製作硯臺需要對包括琴棋書畫在內的傳統文化都十分瞭解,還要有較高的文學修養。”

欲制硯,必先有石。為此夫妻倆跑遍了湖南大大小小的地方,比如去益陽尋找鳳山石,去芷江尋找明山石。但他們最喜愛的還是谷山石。長沙市望城區黃金鄉有一個“穀山硯”採石場遺址,2015年,許金玉和陳興旺夫婦為了找到一些古人採石遺留下來的料子,在幾個月的時間裡將方圓數十裡找了好幾遍,但收穫依然不多。

也許是他們的執著在冥冥之中發揮了力量,不久之後穀山附近搞開發,突然發現了大量谷山石。夫妻倆如獲至寶,一下子買了兩卡車的石頭。買回來之後,他們將幾塊特別好的石頭放在自己經常能看到的地方,今天看幾眼,明天看幾眼,就是不捨得下刀。“一塊石頭,要花上億年才長成現在這個樣子。”陳興旺說,“要是做不好,我覺得對不起它。”

有時他們會將自己喜愛的石頭拿在手裡,坐在書桌前來回看,有靈感了就用毛筆劃上幾道。“有的石頭別人可能覺得不起眼,但如果你有‘石緣’,就會發現它蘊藏的美。”

夫妻倆對制硯的熱愛,打動了許多人。2017年4月,汪涵再次來到夫妻倆的工作室,希望他們能設計一方帶有嶽麓書院元素的硯臺。這方硯臺製作完成後,湖南省政協將作為禮物送給捷克總統。當時汪涵只提了一個要求:硯臺上必須有“惟楚有材,于斯為盛”這副對聯。

接到這個任務後,夫妻倆特別興奮。他們用了十多天時間看遍了嶽麓書院大大小小的角落,拍攝了大量圖片。同時查閱了很多嶽麓書院的歷史資料。最後他們設計了幾套方案,並經過專家討論,確定了其中一種。

4月23日,記者在工作室見到了這方硯臺的“雙胞胎兄弟”。這方硯臺整體造型古樸典雅,以嶽麓書院二門為主要視覺元素,兩側為嶽麓書院名聯“惟楚有材,于斯為盛”,上面正中為“嶽麓書院”的匾額。值得一提的是,夫妻倆在左上角設計了一處長出院牆的槐樹,顯得整方硯臺十分靈動,層次分明,讓人有一探門後世界的衝動。陳興旺說,這一設計靈感來自嶽麓書院中的“瀟湘槐市”匾。在古代,槐市指文化交流氣息最濃的場所,而嶽麓書院正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孕育地之一。這方備受業界廣泛好評的硯臺就這樣誕生了。

從事石雕十多年,夫妻倆“幾乎將所有時間都花在這上面了”。開始的幾年,下班一回家他們就在家裡研究各種石頭的雕琢,後來有了孩子,怕噪音和灰塵會影響孩子健康,同時也為了進一步利用好業餘時間,2015年他們又在湖湘文化藝術品大市場開了一個夫妻工作室。

許金玉說,這麼多年“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一意沉迷石頭,不懂得宣傳自己,所以幾乎沒有帶來什麼經濟收入,很長一段時間裡入不敷出,借錢度日。他們並不是沒有改變的機會。曾經有同學邀請陳興旺去做玉雕生意,利潤大,來錢快,也有人給許金玉介紹過很多誘人的工作,但他們都一一拒絕了。

“一輩子太短,還是要做自己喜歡的事。”許金玉說,“我們是在雕琢石頭,也是在雕琢自己。”

文:今日女報/鳳網記者 吳迪

圖:今日女報/鳳網記者 吳小兵

編輯:陳大嘴

“朋友稱我們是分不開的油鹽罐。”許金玉說,因為有共同的志趣追求,本想著就這樣一起守著石頭,一起到老。但2009年發生的一件事,一度讓他們產生了轉行放棄的念頭。

那一年,館裡接到一個任務——製作上海世博會湖南館標石。那是一塊寬280釐米,高120釐米,重達4噸的巨型菊花石,發現於湘西瀘溪縣境內的崇山峻嶺之中,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孤品。當時已經是11月份,天氣寒冷,但是為了按時完成作品,夫妻倆和同事們依然埋頭苦幹。

一天,陳興旺正在切割機前忘我工作,一陣狂風將他身後的櫃子吹倒,砸在了他的背上。在他倒下的瞬間,切割機還在運轉,迅速將他的胸口劃開,血流如注……

許金玉在醫院照顧丈夫時,突然產生了放棄石雕的想法。“這個工作太苦了,流血、流汗、流淚!”但是在陳興旺康復之後,當夫妻倆又回到了工作室。又看到工作室裡這些大大小小讓人著迷的石頭時,“我們又突然‘好了傷疤忘了痛’”。

為石頭堅守

2011年,湖南衛視知名主持人汪涵得到了一塊谷山石,想請湖南省工藝美術館幫忙製成一方穀山硯,館裡便推薦了許金玉和陳興旺。谷山硯為傳統名硯,產自長沙市岳麓區與望城縣交界的穀山。

那時,夫妻倆還很少製作硯臺,但是對石頭雕刻工藝的執著與熱愛,決定了他們的創作一定會呈現與眾不同的藝術光澤。夫妻倆用心製作的這方硯臺深得汪涵的喜歡。

也就是從這次以後,夫妻倆徹底迷上了制硯。

陳興旺告訴今日女報/鳳網記者:“硯是文房重器,製作硯臺需要對包括琴棋書畫在內的傳統文化都十分瞭解,還要有較高的文學修養。”

欲制硯,必先有石。為此夫妻倆跑遍了湖南大大小小的地方,比如去益陽尋找鳳山石,去芷江尋找明山石。但他們最喜愛的還是谷山石。長沙市望城區黃金鄉有一個“穀山硯”採石場遺址,2015年,許金玉和陳興旺夫婦為了找到一些古人採石遺留下來的料子,在幾個月的時間裡將方圓數十裡找了好幾遍,但收穫依然不多。

也許是他們的執著在冥冥之中發揮了力量,不久之後穀山附近搞開發,突然發現了大量谷山石。夫妻倆如獲至寶,一下子買了兩卡車的石頭。買回來之後,他們將幾塊特別好的石頭放在自己經常能看到的地方,今天看幾眼,明天看幾眼,就是不捨得下刀。“一塊石頭,要花上億年才長成現在這個樣子。”陳興旺說,“要是做不好,我覺得對不起它。”

有時他們會將自己喜愛的石頭拿在手裡,坐在書桌前來回看,有靈感了就用毛筆劃上幾道。“有的石頭別人可能覺得不起眼,但如果你有‘石緣’,就會發現它蘊藏的美。”

夫妻倆對制硯的熱愛,打動了許多人。2017年4月,汪涵再次來到夫妻倆的工作室,希望他們能設計一方帶有嶽麓書院元素的硯臺。這方硯臺製作完成後,湖南省政協將作為禮物送給捷克總統。當時汪涵只提了一個要求:硯臺上必須有“惟楚有材,于斯為盛”這副對聯。

接到這個任務後,夫妻倆特別興奮。他們用了十多天時間看遍了嶽麓書院大大小小的角落,拍攝了大量圖片。同時查閱了很多嶽麓書院的歷史資料。最後他們設計了幾套方案,並經過專家討論,確定了其中一種。

4月23日,記者在工作室見到了這方硯臺的“雙胞胎兄弟”。這方硯臺整體造型古樸典雅,以嶽麓書院二門為主要視覺元素,兩側為嶽麓書院名聯“惟楚有材,于斯為盛”,上面正中為“嶽麓書院”的匾額。值得一提的是,夫妻倆在左上角設計了一處長出院牆的槐樹,顯得整方硯臺十分靈動,層次分明,讓人有一探門後世界的衝動。陳興旺說,這一設計靈感來自嶽麓書院中的“瀟湘槐市”匾。在古代,槐市指文化交流氣息最濃的場所,而嶽麓書院正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孕育地之一。這方備受業界廣泛好評的硯臺就這樣誕生了。

從事石雕十多年,夫妻倆“幾乎將所有時間都花在這上面了”。開始的幾年,下班一回家他們就在家裡研究各種石頭的雕琢,後來有了孩子,怕噪音和灰塵會影響孩子健康,同時也為了進一步利用好業餘時間,2015年他們又在湖湘文化藝術品大市場開了一個夫妻工作室。

許金玉說,這麼多年“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一意沉迷石頭,不懂得宣傳自己,所以幾乎沒有帶來什麼經濟收入,很長一段時間裡入不敷出,借錢度日。他們並不是沒有改變的機會。曾經有同學邀請陳興旺去做玉雕生意,利潤大,來錢快,也有人給許金玉介紹過很多誘人的工作,但他們都一一拒絕了。

“一輩子太短,還是要做自己喜歡的事。”許金玉說,“我們是在雕琢石頭,也是在雕琢自己。”

文:今日女報/鳳網記者 吳迪

圖:今日女報/鳳網記者 吳小兵

編輯:陳大嘴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