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丹麥靈北抗抑鬱藥心達悅中國上市 全面改善抑鬱症狀

點擊上方的藍色“醫穀”關注我們

“置頂公眾號”第一時間獲取最有價值行業趨勢資訊

醫穀微信號:yigoonet

由丹麥靈北公司研發的用於治療成人抑鬱症的創新型抗抑鬱藥物—心達悅®的報告, 中國有超過5400萬人患有抑鬱症, 占總人口的4.2%, 而全人群患病率約為4.4%。

抑鬱症患者可能感覺心情鬱悶痛苦, 難以集中精力和正常思維, 焦慮或坐立不安。 此外, 還經常伴隨軀體不適, 如胸悶、憋氣、渾身疼痛、失眠、多汗以及認知障礙等。 據中華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副主任、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方貽儒教授介紹, 西方國家的抑鬱症發病率普遍比中國高,

但也有報導認為中國很多抑鬱症患者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患有抑鬱症。 大多數人在出現負面情緒時會覺得自己患了抑鬱症, 但在出現頭痛、食欲減退等具體的軀體症狀時不會聯想到抑鬱症, 因此就診往往更多是中醫科、消化科、心血管科等, 只有少部分患者會選擇精神科。 另一方面, 我國的精神科醫生也相對缺乏, 部分醫院對抑鬱症的識別率不高, 導致患者漏診, 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抑鬱症治療的現狀和挑戰

談及抑鬱症的治療方法,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院長徐一峰對醫穀表示, 除了使用抗抑鬱藥物治療, 還可以採用輔助治療, 即抗抑鬱症藥物加上一種抗精神病藥物, 如利培酮、阿立呱唑或者喹硫平。

還可以採用物理治療, 如電休克、經顱磁刺激、磁休克MST以及心理治療, 如CBT、IPT人際關係治療, 還有目前比較流行的行為啟動(Behavioral Activation)。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院長 徐一峰教授

醫谷記者在採訪中瞭解, 藥物治療目前仍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 “一是起效慢,

很多藥物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才能夠逐漸消除抑鬱症狀。 此外, 這些藥物也不能覆蓋所有的抑鬱症症狀, 在某些方面有效果, 在另一些方面效果可能不那麼突出。 另外, 抑鬱症的藥物治療還存在不良反應風險, 有些病人可能會有性功能障礙的問題, 影響其生活品質。 ”方貽儒教授說道。

國務院於2015 年發佈了國家精神衛生計畫, 該計畫設定了將目前抑鬱症治療率提高50% 的目標。 目前雖然已經有了改善, 但是抑鬱症在疾病意識、疾病教育和治療率方面仍需要很大的提升。 抑鬱症的治療率仍然顯著低於其它慢性疾病。 在藥品的可及性和治療抑鬱症患者的費用報銷方面仍然存在缺口。 中國的許多抗抑鬱症藥物目前仍僅在住院時才可報銷。

為了確保應對抑鬱症負擔所需的基礎設施能夠完備, 還需要在精神衛生領域繼續投入更多的資源。

多靶點作用機制 全面改善症狀

抑鬱症是包含情緒、軀體和認知症狀的多維障礙, 只有通過對上述症狀的全方位治療才能幫助患者實現功能的全面恢復。 值得欣喜的是, 隨著對抑鬱症的認知逐漸深入, 抗抑鬱藥的研發也在不斷升級。 從早期的關注對抑鬱症情感症狀的改善, 到後來的改善情感和軀體症狀, 幫助患者達到臨床治癒。

中華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副主任、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 方貽儒教授

心達悅®是一個多靶點的作用機制的新型抗抑鬱劑。 “它可能覆蓋了以前的抗抑鬱藥所沒有覆蓋的症狀維度, 不僅能改善情感症狀, 還能改善認知症狀, 而認知症狀改善可能就會使得病人真正從消除症狀的控制達到生活品質的提高, 實現真正的康復。 ”方貽儒教授對醫谷記者表示。

2013年10月前後, 美國FDA、歐洲EMA相繼批准了心達悅®。 據徐一峰教授介紹, 心達悅®的臨床試驗資料顯示效果很好,而且臨床試驗有很多亞洲的樣本,包括韓國、中國等。“心達悅®具有劑量依賴性,理論上說,劑量大效果更好。國外上市的有5、10、15、20毫克,我們國家批准的是5和10毫克。”徐一峰教授說道。此外,相關資料顯示,心達悅®的不良事件發生率與傳統的抗抑鬱相比有明顯下降。

文 | 醫谷 張蓉蓉

2018印度藥企參訪與印度製藥高峰論壇誠邀報名,更多詳情請點擊這裡

醫穀:擁有最全醫學大健康產業資訊來源管道,緊跟政策風向,傳播最新行業資訊;聚集國內外知名投資機構投資人,挖掘跟蹤創新項目,實現項目資本快速對接;網羅大量會展資訊及展後報導,聚焦熱門產品技術,闡述專家大咖獨到見解。

心達悅®的臨床試驗資料顯示效果很好,而且臨床試驗有很多亞洲的樣本,包括韓國、中國等。“心達悅®具有劑量依賴性,理論上說,劑量大效果更好。國外上市的有5、10、15、20毫克,我們國家批准的是5和10毫克。”徐一峰教授說道。此外,相關資料顯示,心達悅®的不良事件發生率與傳統的抗抑鬱相比有明顯下降。

文 | 醫谷 張蓉蓉

2018印度藥企參訪與印度製藥高峰論壇誠邀報名,更多詳情請點擊這裡

醫穀:擁有最全醫學大健康產業資訊來源管道,緊跟政策風向,傳播最新行業資訊;聚集國內外知名投資機構投資人,挖掘跟蹤創新項目,實現項目資本快速對接;網羅大量會展資訊及展後報導,聚焦熱門產品技術,闡述專家大咖獨到見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