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精日”是一群怎樣的民族敗類?

“四行倉庫軍服照事件”與“紫金山軍服照事件”, 參與者都是一個圈子的人員, 大多互相認識, 有些人關係還相當密切。

記者|姜浩峰

又一個“精日”分子內發佈“南京就是一個坑, 應該讓日本人在。 ”

與那國島距離中國臺灣約110公里, 據說一年中會有四五次可以遠眺到臺灣。 日本宮內廳官員否認明仁此行目的是為了臺灣, 但表示“當然如果能看上一眼, 可能會很高興”。 但就是這麼一句看似無心的話, 卻引起了臺灣“精日”分子的莫名亢奮。

更有甚者, 在臺灣, 一幫“精日”分子成立所謂“臺灣民政府”, 發行車牌、護照等,

搞得極其烏煙瘴氣。 “臺灣民政府”負責人林志升一直胡扯臺灣主權仍屬於日本。 雖然該組織並不是在臺灣“內政部”登記在案的政黨和社團, 也未得到承認, 但仍在網站刊有“臺灣公民權利法”和“州郡管轄區域圖”等非法檔。

恰如解放軍少將羅援所說:“臺灣一些人心懷皇民心態, 留戀日本人的殖民統治, 比如李登輝這樣的人, 認為‘自己22歲之前是日本人, 22歲之後不知道是哪國人’……”

如今要警惕的, 則是大陸“精日”分子、臺灣“精日”分子以及身在海外的“精日”分子裡應外合搞事。

重慶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副教授潘妮妮認為, “精日”分子已經成“寇”。 她認為, 中國存在著一些“逆向民族主義者”。 這些人本來未必一定是“精日”, 但受到日本互聯網上“網路右翼”言論的傳播,

感覺找到了“組織”, 由此催生了“精日”分子這一群落。

“日本‘網路右翼’傳播內容主要表現把軍國主義時期的制度、狀況和人物浪漫化, 同時將日本的戰敗和當前政治社會中的問題都歸結到‘外國人’身上, 由此展開極端排外的言論傳播和公開行動。 ”潘妮妮說, “為了防止軍國主義復蘇的危險, 日本在戰後對於教育、大眾傳媒和嚴肅出版物的內容審查和自我審查較為嚴格, 但對於邊緣的亞文化產品, 尤其是對傳播廣泛但審查較難操作的日式動畫和漫畫的監管效能相對較低。 正因為動漫創作是一個在大眾眼中可以相對隨意、充分虛構的空間, 這就使得一些有意想要表達右翼的社會禁忌性內容,

或者單純只是想要反主流、‘特立獨行’的作者利用動漫為工具, 在作品中隱蔽地植入浪漫化軍國主義內容, 使得冷戰結束後的一段時期, 日本的右翼言論借著新的文化形態得以傳播。 ”

與此同時, “精日”思想的底色還與日本政府近年來日益升級的、以中國為假想敵的對外“價值觀”宣傳有關係。 例如對二戰戰爭責任的否定, 以及對臺灣、釣魚島等中國領土領海主權的要求等。

而對於國內的這些“精日”分子, 行政或刑事拘留和教育並沒有起到根本性的震懾作用, 反而成為了他們在封閉的小群體內“炫耀”的資本。 未來, 如何從立法層面嚴懲“精日”分子, 以及如何從文化管理的角度抵抗軍國主義陰魂沉渣泛起,

值得國人仔細研究探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