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沉痛哀悼!全國學雷鋒標兵、通州好人孟憲峰昨日去世

孟憲峰常說:“存金存銀不如存德”, 這位存了一輩子德的全國學習雷鋒志願服務先進個人, 全國勞模, 通州人民身邊的好人孟憲峰同志, 因病醫治無效, 於昨晚去世。 享年63周歲。

孟憲峰曾獲榮譽:

2001年4月, 通州區委、區政府做出決定, 號召全區人民向孟憲峰學習。

2002年3月, 孟憲峰被北京市委、市政府授予首都精神文明建設獎。

同月, 通州區委宣傳部組織編寫的十二萬字報告文學《新時代的道德楷模孟憲峰》由解放軍出版社出版在全國發行。

2003年2月, 孟憲峰被中宣部、中央文明辦、解放軍總政治部、團中央等四部委命名為“全國學習雷鋒志願服務先進個人”。

同年6月, 當選“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十佳人物”。

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中國教育電視臺、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北京電視臺、《北京日報》、《北京青年報》等用較大篇幅報導了孟憲峰事蹟。

廣播劇《功臣鞋匠》獲北京市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2004年6月17日, 孟憲峰被首都文明辦推薦參加雅典奧運火炬北京傳遞活動。

2005年4月, 孟憲峰相繼被授予北京市勞動模範和全國勞動模範光榮稱號。

2008年8月, 孟憲峰被推薦參加北京奧運會火炬傳遞活動, 成為兩屆奧運會的火炬手。

2009年, 被評為第一屆通州道德模範。

2001年以來, 孟憲峰已經在市、區及部隊作先進事蹟報告100多場。

大運河畔, 通州區宋莊鎮六合村, 是孟憲峰出生長大的地方。 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農民, 但他們的言傳身教讓孟憲峰懂得了如何做一個正直、善良的人, 勤勞、明禮、仁愛這些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在他的心裡深深地紮下了根。

唐山大地震時, 榮立個人一等功

1970年初中畢業後, 孟憲峰回到家鄉參加農業生產勞動。 1972年11月冬季徵兵時, 村裡推薦他入伍, 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名戰士。

1976年7月28日淩晨, 唐山發生大地震, 整個擁有百萬人口的城市頓時變成廢墟。 孟憲峰所在的部隊早上就冒雨出發, 奉命從涿縣奔赴唐山抗震救災。 為了盡可能多救出一條生命,

戰士們不顧生命危險拼命地扒, 孟憲峰始終沖在最前面。 工具用不上, 他第一個用手去扒;戴著手套扒得慢, 又是他第一個脫下手套, 赤著手幹。 雙手指甲都磨掉了, 鮮血直流, 他從不叫苦;後來由於天氣炎熱, 埋在下面的屍體, 已經高度腐爛, 氣味難聞, 用手一抓屍體, 腐爛的肉順著指逢往外鑽, 好多戰士嚇得不知怎麼幹好, 還是孟憲峰第一個下手去抓。

在抗震一線, 孟憲峰幾次累得暈倒, 連隊領導讓他下去休息, 可他醒來仍堅持繼續幹。 這次抗震, 他們連共扒出300多人, 僅孟憲峰所在三班就占了將近一半。 在全團六名個人一等功榮立者中, 孟憲峰是唯一一名戰士。

退伍後自謀職業為人修鞋

1981年, 他走出軍營的大門。

回到家鄉後, 當時沒有安置政策, 孟憲峰理解組織的難處, 服從組織決定, 回到了村裡, 重新當起了農民, 在村辦皮鞋廠上班。 在皮鞋廠, 孟憲峰熱心腸的脾性依然。 皮鞋廠職工來自全村8個生產隊, 前街後巷, 不管誰家有個大事小事, 孟憲峰知道了, 一準伸出援助之手。 他為自己能夠幫助別人感到無比欣慰。

1983年, 由於運營出現問題, 村辦皮鞋廠倒閉了。 失業後的孟憲峰還是沒向黨組織提出任何要求, 而是憑自己的技術在鎮辦皮鞋廠找到自己的位置, 當了一名設計員。 後來, 鎮辦皮鞋廠轉產為食品廠, 孟憲峰二話沒說, 又蹬起三輪車, 給各銷售點送貨。 北到順義的沿河鎮, 南到通州次渠、馬橋等地, 一天往返幾十公里, 從沒叫苦喊累。 然而最終食品廠也難以維持,孟憲峰再度下崗了。

1995年,孟憲峰在縣城新華工商所辦理了個體工商業執照,來到離家十幾裡的縣城中倉社區南門外固定了一個修鞋攤。從此,中倉社區多了一個勤快、熱情的身影。

多年照顧楊義昆老兩口兒

社區的居民漸漸認識了這位元熱心的修鞋匠,大家都很放心地託付他辦事,抬大米,換煤氣,搬家具,只要招呼一聲,他總是樂於幫助別人。其中最令人難忘的,還是孟憲峰與楊義昆老兩口兒的那份情緣。

孟憲峰的修鞋攤就擺在楊義昆老兩口兒的樓下,當得知老兩口兒的獨生女兒照顧老人有困難時,孟憲峰就主動承擔起照顧老兩口兒的擔子,楊大爺也把家裡的鑰匙給了孟憲峰。1997年6月初的一天上午,楊大媽不慎摔倒在洗手間不能動彈,正在修鞋的孟憲峰小心翼翼地把楊大媽抱到床上,發現她右腿已經骨折。他決定把老太太送醫院,可老人死活不去,沒辦法,他只好蹬車到醫院把大夫請到家裡給她打針、輸液。第二天早上他又帶著妻子來到老人家,讓妻子幫助做飯、洗衣服,給楊大媽煎藥、按摩,倆人輪換著照看老人。看到楊大媽身體胖,腿腳不好使,上廁所很不方便,孟憲峰就回家給老人做了一個坐便器架子,老人非常感激。其實當時孟憲峰的父親患腦血栓半身不遂,已經躺在床上好幾年了,上廁所都需要人攙著架著。

老人去世之後,老人的女兒楊麗萍在寫給有關部門的信中說:“孟師傅和我非親非故,可替我為老人做了許多事,在盡孝上,孟哥占2/3。我以前雖然不知道他立過一等功,不知道他當兵八年9次受嘉獎,不知道他在部隊就是學雷鋒積極分子,但我知道他是一名共產黨員,他是一個大好人,一個普普通通、但卻使我終生感動的好人,我從內心祝願孟哥這樣的好人一生平安……”

讓我們為孟憲峰同志默哀,願好人一路走好。

然而最終食品廠也難以維持,孟憲峰再度下崗了。

1995年,孟憲峰在縣城新華工商所辦理了個體工商業執照,來到離家十幾裡的縣城中倉社區南門外固定了一個修鞋攤。從此,中倉社區多了一個勤快、熱情的身影。

多年照顧楊義昆老兩口兒

社區的居民漸漸認識了這位元熱心的修鞋匠,大家都很放心地託付他辦事,抬大米,換煤氣,搬家具,只要招呼一聲,他總是樂於幫助別人。其中最令人難忘的,還是孟憲峰與楊義昆老兩口兒的那份情緣。

孟憲峰的修鞋攤就擺在楊義昆老兩口兒的樓下,當得知老兩口兒的獨生女兒照顧老人有困難時,孟憲峰就主動承擔起照顧老兩口兒的擔子,楊大爺也把家裡的鑰匙給了孟憲峰。1997年6月初的一天上午,楊大媽不慎摔倒在洗手間不能動彈,正在修鞋的孟憲峰小心翼翼地把楊大媽抱到床上,發現她右腿已經骨折。他決定把老太太送醫院,可老人死活不去,沒辦法,他只好蹬車到醫院把大夫請到家裡給她打針、輸液。第二天早上他又帶著妻子來到老人家,讓妻子幫助做飯、洗衣服,給楊大媽煎藥、按摩,倆人輪換著照看老人。看到楊大媽身體胖,腿腳不好使,上廁所很不方便,孟憲峰就回家給老人做了一個坐便器架子,老人非常感激。其實當時孟憲峰的父親患腦血栓半身不遂,已經躺在床上好幾年了,上廁所都需要人攙著架著。

老人去世之後,老人的女兒楊麗萍在寫給有關部門的信中說:“孟師傅和我非親非故,可替我為老人做了許多事,在盡孝上,孟哥占2/3。我以前雖然不知道他立過一等功,不知道他當兵八年9次受嘉獎,不知道他在部隊就是學雷鋒積極分子,但我知道他是一名共產黨員,他是一個大好人,一個普普通通、但卻使我終生感動的好人,我從內心祝願孟哥這樣的好人一生平安……”

讓我們為孟憲峰同志默哀,願好人一路走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