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別總把孩子肚子疼往“腸絞痛”上靠!

小孩子肚子疼, 挺常見, 可是, 當媽當爸的, 您可千萬不要掉以輕心。 別總想著, 我家寶寶吃飯睡覺似乎還不錯, 孩子肚子疼肯定是腸絞痛。

在此, 陽媽需要糾正一個概念, 腸絞痛是一種症狀的描述而並非疾病診斷, 在父母眼裡, 所謂”沒事兒”的肚子疼應該是陽媽今天想說的功能性“腸痙攣”。 孩子肚子疼的原因涉及到疾病的鑒別診斷, 原因有很多, 表現為“腹痛”的內科疾病和外科疾病都有可能, 而且外科疾病對寶寶造成的急性損傷可能更重。 “腸痙攣”是排除了內科和外科器質性疾病以後得出的胃腸道功能異常的診斷, 大家一定要記住是“排除法”最後的診斷結果。 今天, 陽媽要詳細的和大家說說真正的“沒大事兒”的腸痙攣具有哪些特點, 才不至於讓您給孩子延誤治療。

不會說的孩子:

兒科門診, 經常見到父母急匆匆抱著小孩子來醫院, 因為寶寶劇烈哭鬧,

同時伴隨翻滾, 面色蒼白, 無論怎麼安撫, 都無濟於事。 有的孩子, 甚至在來醫院的路上哭的睡著了, 父母焦急萬分, 告訴醫生, 我家寶貝肚子痛的都昏迷了。 可是在醫生看到孩子時, 孩子已經恢復如常, 不影響任何的活動和交流, 吃奶也未見明顯問題。 醫生給寶寶做了B超和體格檢查, 最後診斷為“腸痙攣”。

大孩子:

經常會跟媽媽說:媽媽我肚子疼。 這種情況常常在吃飯時發生, 可是“疼勁兒”一過去, 孩子照樣吃喝玩樂。 但是, 孩子真的是經常說自己肚子疼, 搞的父母很焦慮, 去醫院檢查, 查了一大圈, 醫生診斷為“腸痙攣”。

以上兩種情況, 醫生也沒啥特殊處理, 媽媽帶孩子回家後, 還是反復腹痛, 搞得家長極為焦慮, 以為孩子得了啥疑難雜症。

以上兩種情況非常常見。 由於現在寄生蟲病很少, 所以這幾種情況幾乎都是由於飲食不當引起的功能性腸痙攣。 當寶寶出現腹痛時, 一定要排除外科急腹症(腸套疊、急性闌尾炎、腸梗阻等)和內科疾病(急性、慢性胃腸炎、腸系膜淋巴結炎等)然後才能得出“腸痙攣”的診斷, 這個診斷必須是由專科醫生而並非父母做出的。 如果沒有其他毛病, 腸痙攣並不可怕, 就是寶寶暫時胃腸功能紊亂所致, 多由於寶寶飲食不當引起。 這種腸痙攣往往有以下特點:孩子為突然發作的陣發性腹痛, 腹痛部位多位於肚臍周圍, 每次發作時間持續時間不長, 從數分鐘到數十分鐘, 時痛時止。 每日發作或間隔數日發作, 多數腹痛程度較輕,

常常在吃飯時發作, 過一會兒就好, 腹痛過去後, 寶寶正常玩耍。 飲食也變化不大。 有的寶寶表現相對嚴重, 哭鬧不安, 翻滾出汗, 甚至面色蒼白、手足冰涼。 發作時檢查, 多數寶寶往往無明顯陽性體征, 少數寶寶腹部可能會有輕度壓痛和肌緊張, 但是發作過去後, 寶寶腹部又沒有任何壓痛和肌緊張。 寶寶常常有腹脹和腸鳴音亢進。

這種腸痙攣雖然不可怕, 可是, 孩子的確挺難受。 如何能讓孩子在不吃藥的情況下, 緩解疼痛呢?陽媽在此給大家支出幾個小妙招, 大家可以居家試試。

1、 腹部按摩

怎麼給腸痙攣的寶寶按摩最有效呢?我們除了選擇肚臍兒(神闕穴)外, 再附帶兩個穴位(足三裡和承山穴)。 寶寶腹痛發作時, 媽媽可用大拇指指腹分別按在寶寶一條腿的足三裡和承山穴,

要求拇指指腹一按一放, 動作輕柔, 每個穴位5分鐘。 然後, 媽媽把單手的掌心搓熱, 放在寶寶肚臍上, 順時針揉100下, 逆時針揉100下, 揉動時要有一定力度, 能夠帶動寶寶腹部的皮下組織, 以寶寶腹部微微發熱, 沒有明顯不適為度。 這三個穴位相配, 理氣消滯, 每天按壓1-2次, 能夠讓寶寶在短時間內, 不吃藥而緩解腹痛症狀。 媽媽們可以在家試一試。

2、 生薑飲

寶寶這種腸痙攣,多是因為寒涼所致。媽媽們可以給寶寶在每晚睡覺前服用陽媽推薦的生薑飲(生薑3-5片,加水適量,加紅糖適量,糖的量和水的多少以寶寶口感能接受為宜,因為有的寶寶怕生薑的辣味,所以可以多放點紅糖。),10天左右,相信就能看到效果啦。

3、 “暖寶寶”暖肚子

4、 牛奶或者母乳過敏

並非所有的腸痙攣都是寶寶肚子著涼了。對於小嬰兒而言,很多時候,腹痛和寶寶的食物過敏有很大關係,主要是對牛奶蛋白或者母乳過敏。這些寶寶可能會伴隨濕疹、嘔吐、腹瀉、血便等,但是,短時間觀察,寶寶的生長似乎並未受到明顯影響,這種情況多發生于寶寶出生後1個月以後。面對過敏,媽媽們需要就診于專業的小兒消化科醫生,對於牛奶過敏兒,需要選擇深度水解奶粉或氨基酸粉進行治療,而對於母乳過敏兒,母親則需要飲食回避。具體該如何治療,小兒消化科醫生會為孩子設計詳細的治療計畫。

我家倆寶都出現過腸痙攣,姐姐是發生在2歲時,當她反復的給我說她肚子疼,檢查從內科的幽門螺旋桿菌到外科的闌尾炎,B超做過兩次後才放心。陽陽發生在月齡1-3個月間(因為我是在她3個月時才發現她母乳過敏的),她是過敏而引起的腹痛,當時只會哭、打挺,而我一直在想,為啥我家陽陽總會發生消化不良呢?其實,是過敏。在回避母乳後,陽陽哭鬧停止,睡眠良好。也許真的是當醫生的想的事情多,怕的事情也多,對自己孩子可能就格外小心。但是,醫學是專業性非常強的學科,所以,如果沒有更多的醫學知識儲備,父母育兒過程可能會面臨較多困難,現代的爸媽不能因為“無知”而“無畏”,這也是陽媽傳遞育兒經的初衷。

以上是陽媽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內容,希望這些知識能伴隨您在育兒道路上快樂前進!

想瞭解更多?趕緊 微信關注“陽陽媽媽育兒經”吧!!

2、 生薑飲

寶寶這種腸痙攣,多是因為寒涼所致。媽媽們可以給寶寶在每晚睡覺前服用陽媽推薦的生薑飲(生薑3-5片,加水適量,加紅糖適量,糖的量和水的多少以寶寶口感能接受為宜,因為有的寶寶怕生薑的辣味,所以可以多放點紅糖。),10天左右,相信就能看到效果啦。

3、 “暖寶寶”暖肚子

4、 牛奶或者母乳過敏

並非所有的腸痙攣都是寶寶肚子著涼了。對於小嬰兒而言,很多時候,腹痛和寶寶的食物過敏有很大關係,主要是對牛奶蛋白或者母乳過敏。這些寶寶可能會伴隨濕疹、嘔吐、腹瀉、血便等,但是,短時間觀察,寶寶的生長似乎並未受到明顯影響,這種情況多發生于寶寶出生後1個月以後。面對過敏,媽媽們需要就診于專業的小兒消化科醫生,對於牛奶過敏兒,需要選擇深度水解奶粉或氨基酸粉進行治療,而對於母乳過敏兒,母親則需要飲食回避。具體該如何治療,小兒消化科醫生會為孩子設計詳細的治療計畫。

我家倆寶都出現過腸痙攣,姐姐是發生在2歲時,當她反復的給我說她肚子疼,檢查從內科的幽門螺旋桿菌到外科的闌尾炎,B超做過兩次後才放心。陽陽發生在月齡1-3個月間(因為我是在她3個月時才發現她母乳過敏的),她是過敏而引起的腹痛,當時只會哭、打挺,而我一直在想,為啥我家陽陽總會發生消化不良呢?其實,是過敏。在回避母乳後,陽陽哭鬧停止,睡眠良好。也許真的是當醫生的想的事情多,怕的事情也多,對自己孩子可能就格外小心。但是,醫學是專業性非常強的學科,所以,如果沒有更多的醫學知識儲備,父母育兒過程可能會面臨較多困難,現代的爸媽不能因為“無知”而“無畏”,這也是陽媽傳遞育兒經的初衷。

以上是陽媽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內容,希望這些知識能伴隨您在育兒道路上快樂前進!

想瞭解更多?趕緊 微信關注“陽陽媽媽育兒經”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