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美國華人博物館推出中醫藥歷史展

策展人介紹中醫的陰陽五行。 (張晶攝)

早期華裔移民自製的跌打粉。 (張晶攝)

25日, 美國華人博物館(MOCA)首次推出講述中醫藥歷史的兩個展覽, “中醫在美國:理念、人與實踐的融合”暨“金華昌公司的貨架:位於俄勒岡州約翰迪市的雜貨店和藥鋪”。 雙展覽以時間為軸, 講述華裔移民在美國市場艱難推廣中醫藥的歷史, 尤其在中醫藥的合法性和美國主流社會的接受度方面。

美國華人博物館館長姚南薰表示,

博物館致力於講述華裔移民鮮為人知的歷史和貢獻, 本次雙展覽以嶄新的角度, 給社區民眾展示了環境和地理位置改變下中醫藥的發展和實踐歷程。

策展人暨展覽部主任譚海俊表示, 中醫藥在華裔社區擁有悠久的歷史, 而博物館此前並沒有舉辦過任何有關中醫藥的展覽。 目前, 針灸與美國主流社會的醫療體系合作與聯繫愈加緊密。 本次展覽也是為了讓美國社區瞭解中國醫學的理念、技術和原理, 讓一些嘗試過針灸治療的各族裔民眾知道針灸與中國中醫藥的淵源。

譚海俊介紹, “中醫在美國:理念、人與實踐的融合”展覽是通過《黃帝內經》引出抽象概念, 如“陰陽五行”、經絡系統、“氣”等, 並運用望、聞、問、切,

這四種診斷方式。 他指出, 華埠有眾多老式雜貨鋪, 其中專門設有售賣中藥的櫃檯, 服務存在語言障礙的華裔移民。 而其中梁葆山創立的金禾中藥店就是當時華埠最大, 最古老的中藥店, 其創立人也為移民醫生來美後, 有證行醫做出努力和貢獻。

特邀策展人、太平洋東方醫學院老師彭美玉介紹, 中醫藥在70年代初才在美國引起人們的關注。 1972年, 前總統尼克森訪華恢復中美關係的正常化, 再加之此前紐約時報專欄作家萊斯頓(James Reston)在中國旅遊突發闌尾炎, 做手術時, 以針灸來完成麻醉。 他將自己的經歷刊登在紐約時報上, 並稱中國的醫學正在將傳統知識和新技術融合。 她說, 她祖母也會運用中草藥製作跌打粉,

用來止血, 治傷。 雖然祖母不明白中醫藥的原理, 但是她從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中, 擁有這方面的知識。

助理策展人Andrew Rebatta表示, “金華昌公司的貨架:位於俄勒岡州約翰迪市的雜貨店和藥鋪”以喜醫生(伍于念)和梁光榮(梁安)經營的金華昌公司發展反應當時中國移民的變遷。 金華昌公司興盛時期, 也是當時華裔移民的中心, 店內不僅售賣從中國進口的人參、肥皂等, 還售賣馬樂那肝腸藥片、中文包裝的治療頭痛的粉末、虎標萬金油等。 他指出, 金華昌公司於2005年被命名為國家歷史名勝, 展現了早期華裔在美國的發展歷史和對美國社會做出的貢獻。

“中醫在美國:理念、人與實踐的融合”暨“金華昌公司的貨架:位於俄勒岡州約翰迪市的雜貨店和藥鋪”開展時間為本月26日至9月9日,

地址:215 Centre Street New York NY10013, 詳情可登入www.mocanyc.org查詢。 (原標題:美國華人博物館推出中醫藥歷史展(圖))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 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