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關於印發《尋找你眼中的“池城十大美景”評選活動方案》的通知

池旅發〔2018〕86號

關於印發《尋找你眼中的“池城十大美景”評選活動方案》的通知

各縣區旅遊委(局)、東至縣交旅委、各縣區文廣新局、九華山旅遊市場宣傳中心、平天湖旅遊發展處:

為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充分發揮旅遊業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美好生活需要方面的重要作用, 圍繞打造優質旅遊的目標, 不斷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經研究決定舉辦尋找你眼中的“池城十大美景”評選活動。

一、活動名稱

以“ 愛我家鄉、評我美景、游我池城 ”為主要內容, 尋找你眼中的“池城十大美景”, 池城最美旅遊風光。

二、活動目的

通過活動, 增強城區旅遊吸引力, 講好城市故事, 提升池州美譽度和知名度, 展示更具魅力的池州城市旅遊形象, 促進池州全域旅遊全面發展。

三、活動時間

2018年4月26日至 2018年6月10日。

四、主辦單位

池州市委宣傳部、池州市旅遊發展委員會 、池州市文廣新局、池州日報社、池州市廣播電視臺

五、參評條件

在省、市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對遊客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具有豐富的文化故事和典故來源;具有基本的通達條件;周邊環境衛生狀況良好。

六、參選景點

齊山、平天湖景區、望華樓、蓮花台、杏花村文化旅遊區、杏花村景區、秀山門博物館、孝肅街、包公井、趙家洋樓、池州市博物館、清溪河景觀公園、興濟橋、百牙塔、清溪塔、七星墩古人類遺址、安徽國潤茶葉祁門紅茶老廠房、三臺山鐵佛禪寺、觀音寺、金地藏寺、古舜井、黃公井、百荷公園(姚依林銅像)、三臺山公園、曹曰瑋墓。

除以上景點, 網友也可推薦主城區其它景點。

七、評選及投票規則

評選活動採取網路投票和專家評審的方式進行評選, 網路投票可登錄池州市旅遊發展委員會官方網站(http://lfw.chizhou.gov.cn/)和池州旅遊微信公眾號(chizhoulvyou), 點擊尋找你眼中的“池城十大美景”評選活動, 按投票規則進行操作。 每人只能投票一次, 且網路投票最多為10個景點。 投票時, 要填寫網名和手機號, 以便獲獎聯繫。 推薦其它景點, 須上傳景點圖片和簡介、故事。

八、評選程式:

整個活動分資訊發佈、網路投票、專家評審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資訊發佈(2018年4月26日—4月30日)

在池州市旅遊發展委員會官網、池州旅遊微信公眾號及市內主流媒體發佈開展尋找你眼中的“池城十大美景”評選活動的公告, 召開新聞發佈會。

第二階段:網路投票(2018年5月1日—5月31日)

在池州市旅遊發展委員會官網和池州旅遊微信公眾號發佈尋找你眼中的“池城十大美景”評選活動網路投票專欄。

第三階段:專家評審(2018年6月1日—6月10日)

由組委會聘請相關專家組成評審組, 依據網路投票結果進行專家評審, 最終選出尋找你眼中的“池城十大美景”。

九、評選獎勵

為鼓勵廣大市民和網友廣泛參與, 組委會將針對此次活動設立群眾參與獎16名, 所有參與評選的市民及網友均有機會獲獎。 獎項如下:設一等獎1名(獎勵池州市民家庭旅遊卡5張,

價值約1000元)、二等獎5名(獎勵池州市民旅遊卡3張, 價值約600元)、三等獎10名(獎勵池州市民旅遊卡1張, 價值200元), 如外市市民給予一等獎現金獎勵1000元;二等獎現金獎勵600元;三等獎現金獎勵200元。 組委會將以短信形式通知獲獎者。

十、宣傳推廣

評選活動結束後, 圍繞尋找你眼中的“池城十大美景”開展景點文化挖掘、故事宣講、形象包裝等系列宣傳推廣, 打造池城旅遊新名片, 提升城市旅遊新形象。

連絡人:姜立新 徐 聃 電話:0566-2088351

郵箱: 281269865@qq.com

本活動最終解釋權歸池州市旅遊發展委員會。

附:池州市主城區景點及簡介情況一覽表

市委宣傳部 池州市旅遊發展委員會

池州市文廣新局 池州日報社

池州市廣播電視臺

2018年4月26日

池州市主城區景點及簡介情況一覽表

1、齊山

2、平天湖景區

3、望華樓

4、蓮花台

5、杏花村文化旅遊區

6、杏花村景區

7、秀山門博物館

8、孝肅街

9、包公井

10、趙家洋樓

11、池州市博物館

12、清溪河景觀公園

13、興濟橋

14、百牙塔

15、清溪塔

16、七星墩古人類遺址

17、安徽國潤茶葉祁門紅茶老廠房

18、三臺山鐵佛禪寺

19、觀音寺

20、金地藏寺

21、古舜井

22、黃公井

23、百荷公園(姚依林銅像)

24、三臺山公園

25、曹曰瑋墓

景點名稱

簡 介

齊山

齊山有“江南名山之勝”稱譽。 唐、宋、元、明、清歷代在此修廟宇, 興書院, 建亭閣。 唐詩人杜牧《九日齊山登高》詩雲:“江涵秋影雁初飛, 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 菊花須插滿頭歸”。 宋抗金名將岳飛出兵之前曾屯兵池州, 乘月夜登齊山翠微亭, 寫下《池州翠微亭》詩:“經年塵土滿征衣, 特特尋芳上翠微。好水好山看不足,馬蹄催趁月明歸”。山上存有大量摩崖石刻,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宋包拯任池州知府時手書“齊山”二字被後人刻于寄隱岩處,至今仍清晰可見。齊山以岩溶地貌為主,遍山岩、洞、石、壑、泉、峽密集叢生,形成奇特幽深、琳琅紛繁的岩溶景觀。史書記載,自晚唐以來,齊山千姿百態的岩石,幽暝奇幻的溶洞倍受遊人青睞,“齊山洞天”被推為古池城十景之首。到明代,齊山已與“九華之勝”並擅江南。

平天湖

平天湖依山傍水,風景宜人。“水如一匹練,此地即平天,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這是唐代詩仙李白夜遊平天湖留下的千古絕句。平天湖景區總面積約37平方公里,其中水面約12平方公里,是由齊山風景區、包家山森林公園、平天湖及周邊丘陵、山體組成,是池州市“一城五區”格局中重要的一區。平天湖景區和周邊的山體、植被、動物等共同組成一幅天人合一的圖畫。

望華樓

望華樓位於主城區碧山景區,占地面積2160平方米,建築面積1560平方米,總高度為36.6米,2010年9月開工,2013年11月完工。該工程取其良好的景觀視線、得天獨厚的景觀位置築於碧山之巔,和平天湖蓮花台遙相呼應,與池州主城區秋浦路及蓮花台在同一中軸線上。工程設計秉承中國傳統特色,體現唐代風格,採用斗拱、歇山頂,門窗、欄杆等做法,門窗、斗拱為木結構,梁採用包木材工藝,屋面為十字歇山頂,屋面材料採用本色筒瓦,集中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築之精髓。于望華樓之上,可近觀平天湖山青水碧之美景,俯瞰池城高樓林立之新貌,遙望九華峰蓮花佛國之奇秀,遠眺長江煙波浩淼之壯觀。

蓮花台

蓮花台主要由三部分組成:水中“八瓣蓮花”和岸上“兩瓣蓮葉”,及連接兩者的水下通道與親水準台。蓮花直徑54.4米,上下兩層,建築面積732平方米;蓮葉部分占地面積68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41平方米,分為三部分,北側為商業服務設施,中間部分為入口大堂,南側為平天湖板塊規劃成果展示中心;連接蓮葉與蓮花的水下通道採用密閉的混凝土箱式結構,通道長65米,寬3.6米,高3米。蓮花台工程不僅為池州廣大市民提供休閒、集會、觀賞的開放空間,而且提高了城市品位,提升了城市形象。

杏花村文化旅遊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西元845年,時任池州刺史的晚唐著名詩人杜牧在杏花村行春遇雨,寫下了流傳千古、婦孺皆知的《清明》詩,從此杏花村名揚天下。清康熙年間,杏花村人郎遂編撰了《杏花村志》十二卷,是唯一入選《四庫全書》的村志,使杏花村名垂千古,杏花村因此也被後人譽為 “天下第一村”。杏花村文化旅遊區以杏花村舊址為基礎,規劃建設面積35平方公里,空間佈局為“一路二水三區”。目前,一區民俗體驗區已正式對外開放運營。形成了環繞景區的8字形陸上和十裡杏花溪水上兩條觀光線,打造了北村口紅牆照壁、問酒驛、唐茶村落、十裡橋、梅洲曉雪、窺園、雲泉矽藻泥憩園、百杏園等多處重要景點。

杏花村景區

位於安徽池州城西郊,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晚唐著名詩人杜牧于西元844至846年出任池州刺史,曾寫下膾炙人口的《清明》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使得地處杏花春雨江南地的杏花村名揚天下,此後,歷代文人墨客紛至遝來,飲酒賦詩,尋蹤懷古;清人郎遂感其獨特,潛心編撰《杏花村志》十二卷,被收錄欽定《四庫全書》,杏花村因此被譽為“天下第一詩村”,成為最富特色的歷史文化名勝。

秀山門博物館

秀山門博物館是一座展示池州地域文化的特色博物館,以陳列木雕、石雕、磚雕等文物為主體,同時館藏名人字畫、陶瓷器、青銅器、玉器等器物,藏品豐富、品質精湛,向人們展示了古代建築藝術、雕刻藝術,並從一個側面反映人們的生活環境、審美情趣、倫理教化。該館館藏文物4000多件,其中二級文物11件。

孝肅街

孝肅街是一條古池州城千年文化老街,唐朝時名為大中街,宋時稱衛尉前街,清代改府前街,民國時叫南門大街。後為紀念包公為孝肅公而命名為孝肅街。“孝肅”意在公正清廉。這條街道南接通遠門,北連牌坊街,整個建築與包公井、和平路、繼武巷周邊環境及街區內的所有道路相互交錯貫通、相互呼應,具有古街建築風貌。

包公井

包公井,在貴池城內孝肅街。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包拯出任池州知府。相傳次年久旱無雨,旱情十分嚴重,流經池州的秋浦河、清溪河以及平天湖都快乾涸了,百姓們用水十分困難,只得翻山越嶺到距府治北五裡許的長江擔水。時任知府的包拯,心系黎民,心中焦急。一日,他解愁漫步府周,偶然發現圍牆角處一塊地土很潮濕,心想,此地若挖井出水,也可解百姓用水之難。於是立即命衙役破土掘井,待挖到數尺後,果然滲水。包拯為了防止百姓鬧水荒而爭吵,便派四名衙役輪流維持秩序。幾日後,四名衙役財迷心竅,競幹起了以井水收銀兩的勒索勾當來。有一天,包知府出府踱步,聽百姓們議論起以井水收銀錢之事,甚是惱火,便立即訪查,升堂斷情。包拯對四名勒索銀兩的衙役,除痛打五十大板外,罰他們四人將原井挖大四倍,上部另置三口井眼。這樣,一個井體上置四口井眼就是這樣形成的。此井說來也怪,不但久旱不涸,而且水味甘甜,如果貪官污吏喝了,立即頭暈眼花。後來,貴池百姓為紀念知府包拯,稱之為“包公四眼井”。

趙家洋樓

趙家洋房位於池州市翠柏路貴池區教工之家院內。其為一幢中西合壁式建築,共二層,面闊五間,座東朝西,磚木結構,長21.8米,寬10.7米,拱門拱窗,中間為樓梯,西部二層為木構走廊,房主趙德勝於1919年建造。北伐戰爭時期,北伐總司令蔣介石視察貴池,曾在此住宿兩夜,抗日戰爭期間,日軍攻陷貴池後將其作為臨時指揮部,解放後,池陽鎮政府曾在這裡辦公。該洋房是池州近代歷史的一個寫照與縮影。2012年3月池州市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池州市博物館

池州市博物館,位於池州市池陽路(原池州師範學校校址),占地面積14600平米,建築面積6500平米,是在複建的池州府儒學基礎上建設的,由大成門、大成殿、明倫堂、崇聖祠、名宦祠、鄉賢祠、東西廡等主體建築組成;陳列布展面積3500多平方米,分別是序廳、歷史文物(包括史前文明、青銅文化、陶瓷文化、錢幣文化等)、儒學文化、佛教文化、池州非遺(包括地表文物集錦、非物質文化遺產、名人與池州等)、古碑亭廊六大板塊陳列展示 。

清溪河景觀公園

清溪河景觀公園位於池州城內,北至清溪塔南至南外環,穿越了整個池州城,整個公園面積為120公頃。清溪河是貫穿城市的一條通江河流,是古池州城的一條護城河,並積澱著豐富的歷史文化。清溪河是貫穿城市的一條通江河流,是古池州城的一條護城河,並積澱著豐富的歷史文化。早在唐天寶十三年,詩仙李白來秋浦縣,沿清溪河遊吟、垂釣,曾發出 “清溪清我心,水色異諸水。借問新安江,見底何如此?”的由衷讚歎。

興濟橋

據《貴池縣誌》載,興濟橋,明萬曆十三年(1585年)劉孟雷造。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知府董炯重修,道光三年(1823年)竣工。原有碑,後毀於兵焚。興建此橋,除商賈行人之便外,還有陰陽家的迷信,池州西南諸山之水匯于州治南,經城東北以達江,“水之去也,過駛則不聚,其流直,文亦不顯”,只有修橋可扼住風水。興濟橋平展,寬敞,宏偉,造型美觀。橋南、橋北原有奎星樓、設官亭。

百牙塔

安徽省池州市區東北1.5公里百牙山上。塔以山名。建於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是一座文峰塔。據清光緒《貴池縣誌》雲,塔為池州知府陸岡所建,目的是“取地理補短益年卑之象”、“大培池州風水之不足”。樓閣式磚塔。該塔屬7層6角樓,高34.3米,平面呈六邊形。底部直徑6.8米。底層為低矮台基,轉角為圓形倚柱,丁式柱礎。寶塔每層都有拱門拱窗,塔壁塑有佛龕,龕內原有的佛像早己不見。從青磚鋪設的地面步入塔內,仰首向上,穹窿弧頂如同一口倒扣的鍋底。那留下古老斑痕的一磚一石,記載著力大無比的壯漢們喊著號子用粗杠抬著巨大的基石,將沉貢的石塊一塊塊壘上去的智慧和力量。倚柱上置闌額。磚階自壁中盤旋而上,塔心室呈穹窿收頂,第七層處置千斤木以承托刹柱,塔頂有刹,刹為青銅質葫蘆形。每層都有拱門拱窗,塔壁塑有佛龕、佛像,塔內磚階鋪設,可拾級曲折攀至頂層。塔身傲然聳立,為白牙青山增色,處觀塔體,上下收分明顯,給人一種玲瓏秀巧的美感。塔周原有招提寺、水德亭等建築。

清溪塔

清溪塔原名妙因塔,立于城東北下清溪山丘上的水閘管理所內,離城中心5公里,與百牙山塔遙遙相對,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池州知府錢檟所建,始名“妙因”,因臨清溪河後更名為“清溪塔”。亦稱清溪妙因塔。此塔高55.7米,塔徑12米,每層有拱門、景窗,拱門有虛有實。塔身內外設有壁龕,原壁龕內有佛像,今無存。

七星墩古人類遺址

七星墩古文化遺址坐落在貴池區裡山街道白沙村境內,緊靠平天湖,由孫家墩、葉家墩、月形墩、潘家墩、虎形墩、王家墩、汪家墩7個墩子組成,系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商周時期遺址,目前保護完好。1985年文物普查時,七星墩遺址發現了斧、鏟等大量磨制石器。2009年文物普查時,考古專家利用衛星定位系統確定七星墩分佈如七星伴月的形狀,占地面積達22400平方米。

安徽國潤茶葉祁門紅茶老廠房

世界著名的紅茶製造商,潤思祁紅作為祁門紅茶的標誌品牌,已經不間斷傳承了65年,出口到20多個國家。國潤茶葉祁門紅茶老廠房,作為工業遺產的典型代表,安徽省唯一的一個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項目。在2017年外交部安徽全球推介會上潤思祁紅被外交部稱讚為“鑲著金邊的女王”。

三臺山鐵佛禪寺

三臺山上的鐵佛禪寺,根據古杏花村十二景之一的鐵佛禪林而複建。

觀音寺

貴池觀音寺就位於池州市區九華東路。據《貴池縣誌》記載,觀音寺始建於清朝末年,原名和尚廟,俗稱“火神廟”。1982年佛教道場再度恢復,1986年經批准更名為“觀音寺”。一百多年來,雖歷經劫難,而佛香一炷,繚繞至今。重修後的觀音寺,主體建築大雄寶殿,配套建築有門殿、藏經樓、念佛堂、齋堂、寮房等,總體建築面積為1430.62平方米。

金地藏寺

金地藏寺坐落于安徽省池州市齊山腳下。齊山歷史上寺廟眾多,香火旺盛,尤以華蓋禪寺最具規模。其始建於宋朝,複建於明清,後遭日軍轟炸,又兼文革破壞,幾經變遷,僅餘殘垣破柱而已。近年來,陸續有僧欲興,然因緣未至,故屢屢中途而輟。後九華山月身寶殿住持和尚上聖下富法師,不忍祖師道場衰微,欲繼如來之勝業,解眾生之倒懸,秉地藏之宏願,利一方之群生,故於2008年冬,在十方善信的大力支持下,破土斬荊,填坑固石,夜以繼日,不眠不休,直至2013年夏,方初具規模。因相傳地藏菩薩南渡長江,見此山玲瓏秀美而曾駐錫,留有足跡,兼感地藏宏願之加被,故更名為金地藏寺。

古舜井

古舜井,是池州城最最古老的井。當地人俗稱“大井”(頭)。位於古時池州城的中心,舜井街口的麻皮巷,又尊稱“舜井巷”。 據清《貴池縣誌》記載:“《寰宇通志》:‘舜南巡時鑿’。宋志:‘井在城之中心麻皮巷,今呼大井是也’。清《乾隆志》:‘正德初,知府祁司員重開”。當時只是一口土井,後人為了紀念虞舜的美德,對古舜井進行修建。元末明初,毀于兵燹,一度湮塞。明正德初,由池州太守祁司員疏浚,才用磚砌成井身,井口用花崗岩鑿成荷葉狀的井圈,井圈下置一石板井蓋,上面鑿兩個圓圓的井孔,猶如並蒂蓮花,整個井造型十分別致,既科學,又實用,且非常古樸精美!展示了古時工匠手藝之高超絕倫。民國時期,井旁立著一塊大碑,高約2米,寬約1.5米,碑中刻有民國十年(1921年)貴池縣知事黃中題寫的“古舜井”三個隸書大字(大躍進年代,井碑被毀)。該井現為“池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古舜井還以“江南勝跡”之譽,被收入由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南勝跡》一書中。

黃公井

黃公井,又名香泉井,今稱杏花村井。該井為唐代杏花村黃公酒壚的酒主黃廣潤家的吊酒用井。清《貴池縣誌》杏花村條:“府志:在秀山門外,有古井欄刻‘黃公清泉’四字。明天啟間顧太守元鏡作杏花村亭於其地。邑人郎遂有《杏花村志》。《江南通志》:因唐杜牧詩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得名。《南畿志》:有古井圈,刻‘黃公廣潤玉泉’六字。”杏花村因晚唐詩人杜牧在池州任刺史期間,一年春時雨中出遊有感作“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一詩,而流芳千古。從清康熙年間郎遂編纂《杏花村志》杏花村總圖中看,那時,古井為六邊形,井名為香泉井。古井被圍在一個院子裡。井南有杜公祠,井東有僧房。井碑為兩塊:一為“黃公井”三字碑,一為“官清如水”四字碑。抗日戰爭期間,井碑、井圈被砸,杜公祠被拆,其石料都被搬運到山上建日軍的炮臺了。解放後,很多人家陸續遷到黃公井一帶居住,群眾自動清井淤,修井圈,井水又為百姓飲用。

百荷公園(姚依林銅像)

百荷公園位於池州市主城區中心地帶,是池州市最大的開放性城市公園。景區以百牙路為界分南北兩部分。路北為山塔景區,面積約10公頃,由百牙塔及姚依林銅像廣場兩大景點組成;路南為湖島景區,面積15公頃,其中水面面積約10公頃,配置有立體彩燈組合、大型音樂噴泉、回橋、曲橋、浮雕及荷花廣場等。

三臺山公園

三臺山公園位於中心城區西北部,東至虎泉路、西至三台路花鳥市場、南至秋浦路、北至建設西路。總用地面積210畝,其中山體區域122畝。三臺山山上主要植被為松、香樟、竹和灌木,植被較好,生態環境優越。據市志記載,三臺山屬於整個杏花村名勝古跡群,是池州杏花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古杏花村十二景中屬於三臺山地理範圍的就有三台夕照、鐵佛禪林、桑拓丹楓、棲雲松月等四景。三臺山地處古演練場後缽頂山,因三峰疊起而得名。

曹曰瑋墓

曹曰瑋墓原位于池州市里山街道辦事處永明村下湖西組狀元山北,墓向320度,土塚,占地面積12平方米。墓塚前立青石質墓碑1通,楷書陰刻“欽賜祭葬”、“封君墓、老夫人、狀元墓”、“嘉慶十年(1805)仲春月立”等文字,並標立碑人。後遷至齊山嶽飛廣場南側。曹曰瑋(1671—1710),字繼武,貴池人,自幼習文從武,專攻騎射,兼通經史。清康熙年間,其在順天(今北京)武鄉試、會試、廷試弓馬對策皆第一,康熙皇帝欽點武進士第一甲一名,授二等侍衛銜(皇帝貼身保鏢)。其先後授山西利民參將、浙江金華副將、陝西固原副將、陝西興安漢羌等處掛印總兵和陝西總兵。康熙四十六年(1707)不幸患病,不治身亡,時年36歲。康熙聞悉沉痛悼惜,賜按例祭葬,並派江南池太道參政盧騰龍親赴陝西扶曹靈柩回池,祭葬下湖西。

特特尋芳上翠微。好水好山看不足,馬蹄催趁月明歸”。山上存有大量摩崖石刻,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宋包拯任池州知府時手書“齊山”二字被後人刻于寄隱岩處,至今仍清晰可見。齊山以岩溶地貌為主,遍山岩、洞、石、壑、泉、峽密集叢生,形成奇特幽深、琳琅紛繁的岩溶景觀。史書記載,自晚唐以來,齊山千姿百態的岩石,幽暝奇幻的溶洞倍受遊人青睞,“齊山洞天”被推為古池城十景之首。到明代,齊山已與“九華之勝”並擅江南。

平天湖

平天湖依山傍水,風景宜人。“水如一匹練,此地即平天,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這是唐代詩仙李白夜遊平天湖留下的千古絕句。平天湖景區總面積約37平方公里,其中水面約12平方公里,是由齊山風景區、包家山森林公園、平天湖及周邊丘陵、山體組成,是池州市“一城五區”格局中重要的一區。平天湖景區和周邊的山體、植被、動物等共同組成一幅天人合一的圖畫。

望華樓

望華樓位於主城區碧山景區,占地面積2160平方米,建築面積1560平方米,總高度為36.6米,2010年9月開工,2013年11月完工。該工程取其良好的景觀視線、得天獨厚的景觀位置築於碧山之巔,和平天湖蓮花台遙相呼應,與池州主城區秋浦路及蓮花台在同一中軸線上。工程設計秉承中國傳統特色,體現唐代風格,採用斗拱、歇山頂,門窗、欄杆等做法,門窗、斗拱為木結構,梁採用包木材工藝,屋面為十字歇山頂,屋面材料採用本色筒瓦,集中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築之精髓。于望華樓之上,可近觀平天湖山青水碧之美景,俯瞰池城高樓林立之新貌,遙望九華峰蓮花佛國之奇秀,遠眺長江煙波浩淼之壯觀。

蓮花台

蓮花台主要由三部分組成:水中“八瓣蓮花”和岸上“兩瓣蓮葉”,及連接兩者的水下通道與親水準台。蓮花直徑54.4米,上下兩層,建築面積732平方米;蓮葉部分占地面積68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41平方米,分為三部分,北側為商業服務設施,中間部分為入口大堂,南側為平天湖板塊規劃成果展示中心;連接蓮葉與蓮花的水下通道採用密閉的混凝土箱式結構,通道長65米,寬3.6米,高3米。蓮花台工程不僅為池州廣大市民提供休閒、集會、觀賞的開放空間,而且提高了城市品位,提升了城市形象。

杏花村文化旅遊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西元845年,時任池州刺史的晚唐著名詩人杜牧在杏花村行春遇雨,寫下了流傳千古、婦孺皆知的《清明》詩,從此杏花村名揚天下。清康熙年間,杏花村人郎遂編撰了《杏花村志》十二卷,是唯一入選《四庫全書》的村志,使杏花村名垂千古,杏花村因此也被後人譽為 “天下第一村”。杏花村文化旅遊區以杏花村舊址為基礎,規劃建設面積35平方公里,空間佈局為“一路二水三區”。目前,一區民俗體驗區已正式對外開放運營。形成了環繞景區的8字形陸上和十裡杏花溪水上兩條觀光線,打造了北村口紅牆照壁、問酒驛、唐茶村落、十裡橋、梅洲曉雪、窺園、雲泉矽藻泥憩園、百杏園等多處重要景點。

杏花村景區

位於安徽池州城西郊,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晚唐著名詩人杜牧于西元844至846年出任池州刺史,曾寫下膾炙人口的《清明》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使得地處杏花春雨江南地的杏花村名揚天下,此後,歷代文人墨客紛至遝來,飲酒賦詩,尋蹤懷古;清人郎遂感其獨特,潛心編撰《杏花村志》十二卷,被收錄欽定《四庫全書》,杏花村因此被譽為“天下第一詩村”,成為最富特色的歷史文化名勝。

秀山門博物館

秀山門博物館是一座展示池州地域文化的特色博物館,以陳列木雕、石雕、磚雕等文物為主體,同時館藏名人字畫、陶瓷器、青銅器、玉器等器物,藏品豐富、品質精湛,向人們展示了古代建築藝術、雕刻藝術,並從一個側面反映人們的生活環境、審美情趣、倫理教化。該館館藏文物4000多件,其中二級文物11件。

孝肅街

孝肅街是一條古池州城千年文化老街,唐朝時名為大中街,宋時稱衛尉前街,清代改府前街,民國時叫南門大街。後為紀念包公為孝肅公而命名為孝肅街。“孝肅”意在公正清廉。這條街道南接通遠門,北連牌坊街,整個建築與包公井、和平路、繼武巷周邊環境及街區內的所有道路相互交錯貫通、相互呼應,具有古街建築風貌。

包公井

包公井,在貴池城內孝肅街。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包拯出任池州知府。相傳次年久旱無雨,旱情十分嚴重,流經池州的秋浦河、清溪河以及平天湖都快乾涸了,百姓們用水十分困難,只得翻山越嶺到距府治北五裡許的長江擔水。時任知府的包拯,心系黎民,心中焦急。一日,他解愁漫步府周,偶然發現圍牆角處一塊地土很潮濕,心想,此地若挖井出水,也可解百姓用水之難。於是立即命衙役破土掘井,待挖到數尺後,果然滲水。包拯為了防止百姓鬧水荒而爭吵,便派四名衙役輪流維持秩序。幾日後,四名衙役財迷心竅,競幹起了以井水收銀兩的勒索勾當來。有一天,包知府出府踱步,聽百姓們議論起以井水收銀錢之事,甚是惱火,便立即訪查,升堂斷情。包拯對四名勒索銀兩的衙役,除痛打五十大板外,罰他們四人將原井挖大四倍,上部另置三口井眼。這樣,一個井體上置四口井眼就是這樣形成的。此井說來也怪,不但久旱不涸,而且水味甘甜,如果貪官污吏喝了,立即頭暈眼花。後來,貴池百姓為紀念知府包拯,稱之為“包公四眼井”。

趙家洋樓

趙家洋房位於池州市翠柏路貴池區教工之家院內。其為一幢中西合壁式建築,共二層,面闊五間,座東朝西,磚木結構,長21.8米,寬10.7米,拱門拱窗,中間為樓梯,西部二層為木構走廊,房主趙德勝於1919年建造。北伐戰爭時期,北伐總司令蔣介石視察貴池,曾在此住宿兩夜,抗日戰爭期間,日軍攻陷貴池後將其作為臨時指揮部,解放後,池陽鎮政府曾在這裡辦公。該洋房是池州近代歷史的一個寫照與縮影。2012年3月池州市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池州市博物館

池州市博物館,位於池州市池陽路(原池州師範學校校址),占地面積14600平米,建築面積6500平米,是在複建的池州府儒學基礎上建設的,由大成門、大成殿、明倫堂、崇聖祠、名宦祠、鄉賢祠、東西廡等主體建築組成;陳列布展面積3500多平方米,分別是序廳、歷史文物(包括史前文明、青銅文化、陶瓷文化、錢幣文化等)、儒學文化、佛教文化、池州非遺(包括地表文物集錦、非物質文化遺產、名人與池州等)、古碑亭廊六大板塊陳列展示 。

清溪河景觀公園

清溪河景觀公園位於池州城內,北至清溪塔南至南外環,穿越了整個池州城,整個公園面積為120公頃。清溪河是貫穿城市的一條通江河流,是古池州城的一條護城河,並積澱著豐富的歷史文化。清溪河是貫穿城市的一條通江河流,是古池州城的一條護城河,並積澱著豐富的歷史文化。早在唐天寶十三年,詩仙李白來秋浦縣,沿清溪河遊吟、垂釣,曾發出 “清溪清我心,水色異諸水。借問新安江,見底何如此?”的由衷讚歎。

興濟橋

據《貴池縣誌》載,興濟橋,明萬曆十三年(1585年)劉孟雷造。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知府董炯重修,道光三年(1823年)竣工。原有碑,後毀於兵焚。興建此橋,除商賈行人之便外,還有陰陽家的迷信,池州西南諸山之水匯于州治南,經城東北以達江,“水之去也,過駛則不聚,其流直,文亦不顯”,只有修橋可扼住風水。興濟橋平展,寬敞,宏偉,造型美觀。橋南、橋北原有奎星樓、設官亭。

百牙塔

安徽省池州市區東北1.5公里百牙山上。塔以山名。建於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是一座文峰塔。據清光緒《貴池縣誌》雲,塔為池州知府陸岡所建,目的是“取地理補短益年卑之象”、“大培池州風水之不足”。樓閣式磚塔。該塔屬7層6角樓,高34.3米,平面呈六邊形。底部直徑6.8米。底層為低矮台基,轉角為圓形倚柱,丁式柱礎。寶塔每層都有拱門拱窗,塔壁塑有佛龕,龕內原有的佛像早己不見。從青磚鋪設的地面步入塔內,仰首向上,穹窿弧頂如同一口倒扣的鍋底。那留下古老斑痕的一磚一石,記載著力大無比的壯漢們喊著號子用粗杠抬著巨大的基石,將沉貢的石塊一塊塊壘上去的智慧和力量。倚柱上置闌額。磚階自壁中盤旋而上,塔心室呈穹窿收頂,第七層處置千斤木以承托刹柱,塔頂有刹,刹為青銅質葫蘆形。每層都有拱門拱窗,塔壁塑有佛龕、佛像,塔內磚階鋪設,可拾級曲折攀至頂層。塔身傲然聳立,為白牙青山增色,處觀塔體,上下收分明顯,給人一種玲瓏秀巧的美感。塔周原有招提寺、水德亭等建築。

清溪塔

清溪塔原名妙因塔,立于城東北下清溪山丘上的水閘管理所內,離城中心5公里,與百牙山塔遙遙相對,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池州知府錢檟所建,始名“妙因”,因臨清溪河後更名為“清溪塔”。亦稱清溪妙因塔。此塔高55.7米,塔徑12米,每層有拱門、景窗,拱門有虛有實。塔身內外設有壁龕,原壁龕內有佛像,今無存。

七星墩古人類遺址

七星墩古文化遺址坐落在貴池區裡山街道白沙村境內,緊靠平天湖,由孫家墩、葉家墩、月形墩、潘家墩、虎形墩、王家墩、汪家墩7個墩子組成,系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商周時期遺址,目前保護完好。1985年文物普查時,七星墩遺址發現了斧、鏟等大量磨制石器。2009年文物普查時,考古專家利用衛星定位系統確定七星墩分佈如七星伴月的形狀,占地面積達22400平方米。

安徽國潤茶葉祁門紅茶老廠房

世界著名的紅茶製造商,潤思祁紅作為祁門紅茶的標誌品牌,已經不間斷傳承了65年,出口到20多個國家。國潤茶葉祁門紅茶老廠房,作為工業遺產的典型代表,安徽省唯一的一個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項目。在2017年外交部安徽全球推介會上潤思祁紅被外交部稱讚為“鑲著金邊的女王”。

三臺山鐵佛禪寺

三臺山上的鐵佛禪寺,根據古杏花村十二景之一的鐵佛禪林而複建。

觀音寺

貴池觀音寺就位於池州市區九華東路。據《貴池縣誌》記載,觀音寺始建於清朝末年,原名和尚廟,俗稱“火神廟”。1982年佛教道場再度恢復,1986年經批准更名為“觀音寺”。一百多年來,雖歷經劫難,而佛香一炷,繚繞至今。重修後的觀音寺,主體建築大雄寶殿,配套建築有門殿、藏經樓、念佛堂、齋堂、寮房等,總體建築面積為1430.62平方米。

金地藏寺

金地藏寺坐落于安徽省池州市齊山腳下。齊山歷史上寺廟眾多,香火旺盛,尤以華蓋禪寺最具規模。其始建於宋朝,複建於明清,後遭日軍轟炸,又兼文革破壞,幾經變遷,僅餘殘垣破柱而已。近年來,陸續有僧欲興,然因緣未至,故屢屢中途而輟。後九華山月身寶殿住持和尚上聖下富法師,不忍祖師道場衰微,欲繼如來之勝業,解眾生之倒懸,秉地藏之宏願,利一方之群生,故於2008年冬,在十方善信的大力支持下,破土斬荊,填坑固石,夜以繼日,不眠不休,直至2013年夏,方初具規模。因相傳地藏菩薩南渡長江,見此山玲瓏秀美而曾駐錫,留有足跡,兼感地藏宏願之加被,故更名為金地藏寺。

古舜井

古舜井,是池州城最最古老的井。當地人俗稱“大井”(頭)。位於古時池州城的中心,舜井街口的麻皮巷,又尊稱“舜井巷”。 據清《貴池縣誌》記載:“《寰宇通志》:‘舜南巡時鑿’。宋志:‘井在城之中心麻皮巷,今呼大井是也’。清《乾隆志》:‘正德初,知府祁司員重開”。當時只是一口土井,後人為了紀念虞舜的美德,對古舜井進行修建。元末明初,毀于兵燹,一度湮塞。明正德初,由池州太守祁司員疏浚,才用磚砌成井身,井口用花崗岩鑿成荷葉狀的井圈,井圈下置一石板井蓋,上面鑿兩個圓圓的井孔,猶如並蒂蓮花,整個井造型十分別致,既科學,又實用,且非常古樸精美!展示了古時工匠手藝之高超絕倫。民國時期,井旁立著一塊大碑,高約2米,寬約1.5米,碑中刻有民國十年(1921年)貴池縣知事黃中題寫的“古舜井”三個隸書大字(大躍進年代,井碑被毀)。該井現為“池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古舜井還以“江南勝跡”之譽,被收入由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南勝跡》一書中。

黃公井

黃公井,又名香泉井,今稱杏花村井。該井為唐代杏花村黃公酒壚的酒主黃廣潤家的吊酒用井。清《貴池縣誌》杏花村條:“府志:在秀山門外,有古井欄刻‘黃公清泉’四字。明天啟間顧太守元鏡作杏花村亭於其地。邑人郎遂有《杏花村志》。《江南通志》:因唐杜牧詩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得名。《南畿志》:有古井圈,刻‘黃公廣潤玉泉’六字。”杏花村因晚唐詩人杜牧在池州任刺史期間,一年春時雨中出遊有感作“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一詩,而流芳千古。從清康熙年間郎遂編纂《杏花村志》杏花村總圖中看,那時,古井為六邊形,井名為香泉井。古井被圍在一個院子裡。井南有杜公祠,井東有僧房。井碑為兩塊:一為“黃公井”三字碑,一為“官清如水”四字碑。抗日戰爭期間,井碑、井圈被砸,杜公祠被拆,其石料都被搬運到山上建日軍的炮臺了。解放後,很多人家陸續遷到黃公井一帶居住,群眾自動清井淤,修井圈,井水又為百姓飲用。

百荷公園(姚依林銅像)

百荷公園位於池州市主城區中心地帶,是池州市最大的開放性城市公園。景區以百牙路為界分南北兩部分。路北為山塔景區,面積約10公頃,由百牙塔及姚依林銅像廣場兩大景點組成;路南為湖島景區,面積15公頃,其中水面面積約10公頃,配置有立體彩燈組合、大型音樂噴泉、回橋、曲橋、浮雕及荷花廣場等。

三臺山公園

三臺山公園位於中心城區西北部,東至虎泉路、西至三台路花鳥市場、南至秋浦路、北至建設西路。總用地面積210畝,其中山體區域122畝。三臺山山上主要植被為松、香樟、竹和灌木,植被較好,生態環境優越。據市志記載,三臺山屬於整個杏花村名勝古跡群,是池州杏花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古杏花村十二景中屬於三臺山地理範圍的就有三台夕照、鐵佛禪林、桑拓丹楓、棲雲松月等四景。三臺山地處古演練場後缽頂山,因三峰疊起而得名。

曹曰瑋墓

曹曰瑋墓原位于池州市里山街道辦事處永明村下湖西組狀元山北,墓向320度,土塚,占地面積12平方米。墓塚前立青石質墓碑1通,楷書陰刻“欽賜祭葬”、“封君墓、老夫人、狀元墓”、“嘉慶十年(1805)仲春月立”等文字,並標立碑人。後遷至齊山嶽飛廣場南側。曹曰瑋(1671—1710),字繼武,貴池人,自幼習文從武,專攻騎射,兼通經史。清康熙年間,其在順天(今北京)武鄉試、會試、廷試弓馬對策皆第一,康熙皇帝欽點武進士第一甲一名,授二等侍衛銜(皇帝貼身保鏢)。其先後授山西利民參將、浙江金華副將、陝西固原副將、陝西興安漢羌等處掛印總兵和陝西總兵。康熙四十六年(1707)不幸患病,不治身亡,時年36歲。康熙聞悉沉痛悼惜,賜按例祭葬,並派江南池太道參政盧騰龍親赴陝西扶曹靈柩回池,祭葬下湖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