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岱岳區聚力家庭農場“充分”發展

走進位於岱岳區馬莊鎮的嘉禾農場, 一眼望不到邊的麥田裡只見一台大型農機來回穿梭。

“正在進行病蟲害防治, 一遍下來兩三天就能完事。 ”農場主薛麗娜告訴記者, 她農場裡的1200多畝小麥, 從耕、播、肥料噴灑、灌溉、病蟲害防治、收割等全部採用機械化操作。

“學習先進技術和管理模式, 引進、應用到實際當中, 節約了人力物力, 提高了生產效率。 ”薛麗娜介紹, 嘉禾農場採用規模化、規範化、現代化的經營模式, 2017年淨收益達到35萬元。

2013年, 中央一號檔首提“家庭農場”概念, 作為農業大區的岱岳區, 家庭農場這一新型經營主體應運而生。

經過幾年發展, 像嘉禾農場這樣的家庭農場, 全區已發展400多家。

家庭農場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有生力量, 但家庭農場粗放、傳統、零散的發展模式引起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 “有數量, 沒品質, 發展的不夠充分。 ”據岱岳區農業局局長張和勇介紹, 該區加強對家庭農場發展的引導, 大力培育規模化、規範化、現代化的經營模式, 推動家庭農場向高品質發展。

積極發展適度規模經營, 該區依託各級農經部門建立健全區、鎮、村三級農村土地流轉服務平臺, 區和鎮街成立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 村級建立農村土地流轉服務站, 積極為流轉雙方提供土地流轉資訊、法規政策諮詢、價格評估、流轉合同文本及指導合同簽訂等全程一體化服務。

針對糧食、果蔬、特色種養等不同產業類型的家庭農場, 該區制定相應的認定標準, 明確共性要求, 區別差異條件, 突出多點多極, 建立台賬、動態監管, 確保成熟一家、發展一家, 發展一家、規範一家。

如何做好家庭農場規範化發展?張和勇說, 重點還是要做好“點”上的文章。 該區對家庭農場內部從業人員進行職責分工, 按照分工組織生產;健全家庭農場財務制度, 確保農場的收入支出明細具體、盈虧狀況一目了然;建立全面的農業生產記錄制度, 對農業生產過程每個生產環節詳細記錄, 既有利於農場主積累經驗、提高水準, 又實現了農產品品質可追溯, 保障了農產品品質安全。

同時, 強化政策支撐激勵作用,

該區出臺了區級示範家庭農場認定管理辦法, 著力培育區級示範家庭農場, 在金融貸款、涉農項目、職業農民培育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 增強發展後勁。

“目前, 家庭農場發展進入多元化階段, 不同類型的家庭農場需要探索新的發展模式。 ”張和勇介紹, 該區正在強化三產融合, 高點定位、科學規劃, 推進家庭農場走精品精緻、集聚集約之路, 實現家庭農場產業鏈相加、價值鏈相乘、供應鏈相通“三鏈重構”。 (徐峰 李琳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