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五年後再看華為“大服務”戰略:多元化的生態繁榮

數位化轉型的大潮給產業中的各行各業帶來了顛覆性的變化。 客戶的需求從資訊化、流程化的IT解決方案, 演變為數位化、智慧化的業務系統的解決方案。 面對中國超過4000萬家的企業, 如何助力每一家客戶的業務創新?又如何面對前所未有的複雜業務場景?在華為中國生態夥伴大會2018服務媒體專訪時, 華為EBG中國區副總裁李同廣分享了服務在數位化轉型的變化和演進。

華為EBG中國區副總裁李同廣

五年之變

說起華為, 就不能不提起曾經的“賣盒子”時代。 在那個時代, 客戶的需求主要聚焦在產品的功能和性能上, 而服務只是產品的配套和延伸。 華為EBG中國區副總裁李同廣在採訪中回憶起說:“華為的服務在當時的占比並不高, 但隨著華為’生態+平臺’的戰略的實施, 在解決方案推出之後, 服務的機會和挑戰也變得越來越大。 ”

在“盒子時代”的中後期,

也就是2013年, 華為提出了“大服務”理念, 在2014年的南京合作夥伴大會上, 正式作為一個戰略對外發佈。 據筆者瞭解, 華為在內部通常把五年作為一個週期, 做一次戰略規劃, 而今年的生態大會, 恰逢“大服務”的理念被提出五年之後, 李同廣在採訪中就這五年取得的成績進行了回顧和總結, 他表示:

第一, 從產業規模上來看, 增速非常可觀, 從2013年到2017年, 整個“大服務”年複合增長率是62%, 高於華為企業BG中國區的業務增長;

第二, 從服務收入的結構上來看, 截止2017年底, 行業服務的比重達到30%左右, 而2013年的時候, 基礎服務的比重是比較大的;

第三, 從夥伴生態的類型來看, 以前的認證體系以CSP(華為認證服務夥伴)為主, 2017年隨著華為對數位化轉型趨勢的判斷,

提出了CSSP(華為認證服務解決方案夥伴)計畫, 從而解決數位化轉型中對服務的深層次訴求, CSSP推出一年來, 到目前為止有34家獲得認證;

第四, 從“大服務”配套的人才生態來看, 由於人才是行業數位化轉型是關鍵的要素, 華為在人才方面主要做了幾件事情:推出22類ICT認證標準, 有8類HCIE認證, 而通過華為認證的在國內超過了65000人, 其中, HCIE超過5000人;

第五, 從行業服務解決方案方面來看, 華為曾在2017年在長沙的生態夥伴大會上, 發佈了新的服務產品架構, 當時把行業服務解決方案作為重點和要點發佈了出來。 他透露, 到目前為止, 在公共安全、金融等幾個領域都取得了很好的進展。

多元化的生態繁榮

人類的一些社會行為經常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一些啟迪,

例如商業社會的生態。 就像自然界裡的生態系統一樣, “共棲共存”是所有企業談及生態模式的關鍵所在。 “華為服務走到今天, 其實整個生態已經呈現多元化。 ”李同廣感慨地說。

據瞭解, 華為服務最早是以授權服務為主, 也就是把標準化的服務, 給合作夥伴去做, 其具備一定的能力, 就可以做相應地服務產品。 而走到今天, 雖然在通路上的身份可分成總經銷商、一級經銷商、二級經銷商等, 但在服務領域, 更多是基於服務合作的方式去定義了一些角色, 比如ASP(華為授權服務夥伴), 就是分包業務, 是華為資源的有力補充;CSP是華為把標準化服務推出來, 讓具備一定鑽級水準的夥伴, 給最終使用者提供服務;此外,

在2017年華為推出了CSSP, 把華為與夥伴的優勢能力拿出來, 聯合在一起, 進行優勢互補, 以聯合服務的方式提供給最終使用者, 它打破了原來通路上角色上的概念, 只要有能力互補, 共同服務好客戶, 就可以成為華為服務夥伴生態的一員。

例如, 濟南博賽網路技術有限公司(簡稱:濟南博賽)與華為合作可以追溯到2011年, 之前聚焦在ICT人才的培訓與認證領域, 到2017年9月份, 濟南博賽從原有的培訓業務, 擴充了集成業務和相關的維保服務業務, 聯合華為共同打造了聯合運維模式 , 成立了華為在山東區域的遠端NOC中心, 由原來的被動式運維, 轉化為主動式運維, 優化了客戶體驗, 構建了自己的運維核心競爭力。

“華為做解決方案的技術大平臺, 給了合作夥伴一個很大的空間。” 上海合勝電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合勝科技)總經理段旭光在採訪中表示。從2003年成立起,合勝科技就把“做中國的最好的IT服務企業”當成目標,在積累了十幾年的運維管理經驗以後,現在遇到的問題是,隨著技術的發展,怎樣由傳統的架構轉化到雲的架構上,段旭光認為,華為提供了雲和大資料的架構,合勝科技在華為雲平臺上,搭建基於人工智慧大資料運維平臺,並在這個平臺上打造了浦發銀行等行業標杆項目。“我們在華為的大平臺上面,去搭建最後一公里,就是到客戶運維場景最後一公里的小平臺。 ”

著眼未來

“平臺+生態”是華為的發展戰略,這兩者的關係也很微妙,因為生態離不開平臺,平臺又因生態而豐富。

李同廣表示,未來將會重點加強三個層面的投資。首先,在服務平臺層面,依託服務流程、服務專家、IT平臺&工具、知識庫等基礎支撐,夯實智慧服務平臺底座,通過構建面向夥伴的共用交付平臺、統一運維平臺和服務產品開發及驗證平臺,支援生態夥伴在華為智慧服務平臺上開展聯合交付、聯合運維、聯合行業服務等合作。其次,為了應對數位化轉型的關鍵技術,華為把行業雲相關的服務整合到一起形成華為行業雲使能服務,也是未來投入的重點方向。最後,在生態上層面,一方面對於CSP會給予更多的服務授權,包括原來沒有開放的解決方案實施服務;另一方面通過華為打造的智慧化服務平臺,加強服務的聯合創新,並加大聯合服務方案的落實實施的激勵。

給了合作夥伴一個很大的空間。” 上海合勝電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合勝科技)總經理段旭光在採訪中表示。從2003年成立起,合勝科技就把“做中國的最好的IT服務企業”當成目標,在積累了十幾年的運維管理經驗以後,現在遇到的問題是,隨著技術的發展,怎樣由傳統的架構轉化到雲的架構上,段旭光認為,華為提供了雲和大資料的架構,合勝科技在華為雲平臺上,搭建基於人工智慧大資料運維平臺,並在這個平臺上打造了浦發銀行等行業標杆項目。“我們在華為的大平臺上面,去搭建最後一公里,就是到客戶運維場景最後一公里的小平臺。 ”

著眼未來

“平臺+生態”是華為的發展戰略,這兩者的關係也很微妙,因為生態離不開平臺,平臺又因生態而豐富。

李同廣表示,未來將會重點加強三個層面的投資。首先,在服務平臺層面,依託服務流程、服務專家、IT平臺&工具、知識庫等基礎支撐,夯實智慧服務平臺底座,通過構建面向夥伴的共用交付平臺、統一運維平臺和服務產品開發及驗證平臺,支援生態夥伴在華為智慧服務平臺上開展聯合交付、聯合運維、聯合行業服務等合作。其次,為了應對數位化轉型的關鍵技術,華為把行業雲相關的服務整合到一起形成華為行業雲使能服務,也是未來投入的重點方向。最後,在生態上層面,一方面對於CSP會給予更多的服務授權,包括原來沒有開放的解決方案實施服務;另一方面通過華為打造的智慧化服務平臺,加強服務的聯合創新,並加大聯合服務方案的落實實施的激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