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平方米的長沙究竟有多美

1平米微觀長沙

鏡頭下植物世界的“戰爭與和平”

麓溪峪:看似柔弱的“勇士”女貞。

洋湖:水陸兩栖的“志士”積雪草。

圭塘河: 攻城掠地的“戰士”車前草。 組圖/記者常立軍

沙灣公園:與世無爭的“隱士”天葵。

一平方米的長沙究竟有多美

麓溪峪·女貞。

麓溪峪·獅黃光柄菇。

圭塘河·商陸。

圭塘河·車前草。

塘河·薺菜。

穀山·山麻杆。

洋湖·積雪草。

黑麥草。

作為一個地處繁華地帶的城市公園,沙灣公園最為美好的地方是它北面山坡的次生林區。這裡保留著原生而多樣性的植被,生物們在這裡充分競爭,自由生長,我們由此可以看到屬於自然的四季變化之美。組圖/記者常立軍

海金沙。

黑足鱗毛蕨。

苔蘚。

堇菜。

苔蘚。

長沙無疑是個很美的城市。

地理上“山水洲城”的格局,是這座城市宏觀的美。關於它的微觀美,卻似乎少有人觸及。其實正是因為長沙地理格局的豐富,才造就了長沙多樣化的植物群落生境。桃花嶺原生態的山地、洋湖豐富的濕地、城市內河邊開滿野花的河灘、保持了多樣性的城市公園,甚至是一塊被野草侵蝕的綠地,都是不同且豐富的微觀世界。這個微觀世界,美麗且殘酷,植物間關於生存的戰爭從未停止,但就整體而言,它們維持了一種寶貴的多樣性,一種源于自然的秩序,這些都是可以引發我們深思的微妙禪機。

撰文/記者常立軍

麓溪峪一平方米

一棵看似柔弱的女貞,是主導區域環境的王者

麓溪峪,一個位於嶽麓山和梅溪湖之間的山間谷地。

確切地說,它是桃花嶺諸多丘陵的一部分。因為軍事設施保密的原因,這裡曾經神秘,不為外人所知。如今它早已成為可隨意進入的地方。除了山谷中遺留的巨大軍用倉庫和防空洞,基本上已看不出這裡曾經是一個軍事通訊基地。

我們從這裡開始,去嘗試解讀一個複雜有趣的生物群落。

山谷是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漫山遍野的植物在軍事基地荒廢後蓬勃生長。一條不算太大的溪流從穀中流過,滋養著這裡的生命。關於這個山谷的生物,我們有著數年的觀察歷史,這一次,我們選取了一個臨近溪流的山崖,作為一平方米的觀察對象。

確定優勢種是最重要的一步。優勢種就是在這個群落裡的王者。它們要符合個體數量多、投影蓋度大、生物量高、體積大以及生活能力強的特徵。在這個樣方裡,符合其中幾項條件的,是一棵女貞。通常情況下,它是灌木,有時也能生長成為小喬木。這棵女貞已有花苞,不用多久就會開花,散發出極為強烈的刺鼻氣味。它之所以能夠成為群落裡的優勢種,在於它巨大的遮蓋面積,正是因為它,這個樣方裡才形成了弱光高濕的環境。在它的遮蔽下,這一平米的光線並不強烈,即使是在烈日高照的夏日正午,樹下也只有斑駁散碎的光影。

在女貞的旁邊,這個樣方裡還有一棵樸樹,可惜它生長狀態很差,植株弱小,葉片也早已被一群錘角葉蜂的幼蟲啃食得不成樣子,完全沒有能力去競爭王者地位。

灌木層裡形成了決定環境的王者,草本層就只能按照王者的規則去努力生存。除了光照差,這一平米樣方中濕度還極高,山間蓄存的水,從崖壁上不斷滲流而出。崖壁上土壤並不豐厚,只有薄薄的一層。這樣的環境,大多數喜光植物無法生存,然而它是蕨類植物的天堂。在崖壁之上,依次生長著野雉尾金粉蕨、烏蕨、芒萁等各種蕨類植物,其中,芒萁的存在,表明這裡的土壤是偏酸性的。如果只是按照種群密度來看,它才應該是這裡的王者,不過由於對環境的影響不如女貞那麼大,它們也許只能被稱作“亞優勢種”。

在植物進化史上,蕨類曾經是巨大的木本植物,侏羅紀的森林就是由它們構成,那是它們的黃金時代。它們當時也是植食性恐龍的主要食物,如今,恐龍早已滅絕,很多木本的蕨類植物也隨之滅絕並成為了煤炭埋入地層。少數草本蕨類卻頑強地生存下來,適者生存的法則在自然界體現得淋漓極致。

蕨類植物並不能開花結果,它雖然屬於高等植物,卻是高等植物中比較低級的一類。它們的繁衍依賴於孢子的傳播。蕨類植物的下方,也就是這一平米的最低處,生長著大量的苔蘚。這一層被稱作地被層,是整個系統的底端。苔蘚是卑微的,不光生長位置在最底端,就是按植物等級分類和蕨類植物一樣,它們也無法開花結果,依賴於孢子的分裂繁衍生命。它們也是高等植物裡最低端的一類。然而生命的存在,其實並無高下之分。苔蘚能夠生存在極為潮濕惡劣的環境中,這本身就是它生命力頑強的表現。無論環境高下,處處皆有生命存在,這是令人讚歎的自然之美。

潮濕的崖壁環境中,並非只有低等植物可以生存。喜歡陰濕的白花紫露草以及不需要太多光線就能生存的酢漿草、通泉草都在這裡頑強生長。我們甚至發現了一棵株型十分漂亮的韓信草。它並不屬於喜歡陰濕環境的植物,然而它卻正好生長在一塊透光的區域中,只要有散射的光線從林下照射進來,它就可以正常生長。

一平米區域的下方,是溪流,然而去年秋冬季的落葉,早已掩蓋了微弱的溪流。在落葉堆積的地方,三株金黃色的獅黃光柄菇破土而出,極為醒目。嚴格意義上講,它們並不是植物,而是這個生境中唯一肉眼能看得到的菌類。枯黃的落葉與朽木堆積在它們的旁邊,滋養出溪流中最美的生命。

沙灣公園一平方米

四季的變化之美,在城市中也能充分感受

這裡曾經是長沙東郊的一座野山。

在經歷了長達9年的封山育林之後,它終於成為了一座城市公園。公園很美,然而最好的地方並不在於那些後期人工做的景觀,而是公園保留的位於山體西北部的一片次生林。在這片小森林裡,人工所做的僅僅只是規劃建設了游步道、路燈以及休憩亭等一些必要設施,其餘基本保持了原貌。我們應該感謝這種“無為”,這是一種尊重自然規律的做法,它讓一座城市公園充滿了野性的活力。我們在這片小森林裡找到一塊無高大喬木遮蔽,靠近林地邊緣的坡地,這裡的一平米,是有著良好光線的生境,充滿野趣。

因為住在附近的緣故,我得以在一個完整的年度裡觀察它的變化。

春季是堇菜科的黃金時代。二月下旬,坡地上的早開堇菜、紫花地丁直接以開花的姿態出現在坡地上,仿佛沒有經歷過冬天。緊接著,藍花的阿拉伯婆婆納也開始大面積盛放,碎米薺的花期也到來,但它並不是我們常說的薺菜,它的花更加細碎且小。三月到來時,坡地上略微背光的地方有天葵開出素雅的小白花,竊衣也迎來了花期,這是它一年中形態最美的時節。偶爾也有灌木在春天顯露美麗,那一般就是胡枝子。菊科植物中,黃鵪菜率先開放,它的高度已足可以傲視其它草地植物。四月,隨著它們的敗落,夏天也悄悄來臨了。

夏天的坡地,禾本科植物進入了生長旺季。黑麥草開始抽穗開花。早春時旺盛的苔蘚群落,進入休眠狀態。一棵湖南白檀(山礬)在林地的邊緣開出雪白的花朵,這是極少數帶著湖南名稱的植物。酷熱的環境,讓林間變得濕度很大,而林地邊緣的植物,則要經受太陽的炙烤。很多兩年生的植物已經進入了一輪新的迴圈,一年生的植物,如接骨草,卻正處於花期,秋天才是它們一輪迴圈的終點。多年生的植物們,則在夏季拼命地蓄積著營養,它們必須依靠這些營養,熬過又一輪秋冬季節的考驗。

秋初,紫花香薷在坡地上開出刷子形狀的花序。這裡是公園山體的北坡,陽光雖好卻並不十分強烈,林蔭千里光得以在這裡盡情生長,它們甚至可以聚集在一起,開成一個巨大的花團。沙參是秋天裡的明星植物,它紫色如風鈴的花朵,以假總狀花序的方式排列於花莖之上,異常幽美。

冬天,在夏秋兩季幾乎要枯死的苔蘚開始復活,重新煥發生機。龍葵的果實從夏天結到深秋,一直到入冬很久,都不會掉落。它的果實,是我們兒時的天然零食,味道有點像某種優酪乳,但不宜多吃。林蔭千里光似乎也很抗凍,在初冬的季節裡,它一直保持著開花的姿態,成為林間冷幽畫卷裡難得的溫暖色調。深冬來臨時,一切似乎都停了下來,所有的生命都靜靜地等待著另一輪自然迴圈的到來。

因為這片野境,我幾乎每天都要來公園裡散步,每一天,都會在這裡有新鮮的發現。有時候是樹莓結出了紅色的果實,有時是沙參在林間綻放幽藍的花朵,除了冬季略顯平淡之外,一年中大部分的時節,這裡都不會讓人感到厭倦。

在城市中,想要充分感受四季的自然變化是不易的,因為綠化植物的單一性,只能讓人們看到並不精彩的季節更替。我們應該感謝這片林地,它為生活在鬧市中的我們保留了一個可以看到四季豐富變化的自然視窗。

圭塘河邊一平方米

少有人知的野坡上,上演著一場“群雄爭霸”的植物戰爭

圭塘河,長沙的一條城市內河,在本世紀初,河水曾經污濁,經過幾年的治理,河水已日漸清澈起來。然而由於萬家麗高架橋的修建,曾經沿河而建的風光帶已被廢棄,修築工程的土方堆砌在路邊,成為一個巨大的土坡。出於安全和美觀的考慮,市政部門對其進行了加固,並種植了耐踩踏的人工草坪,然而在坡頂靠近老風光帶的地方,野草們還是頑強地反攻了回來。

我們來到坡下的萬家麗路人行道上,這裡行人很多,卻很少有人會注意旁邊這個綠意盎然的野坡上,一場關於爭奪領地的植物戰爭正在激烈地進行中。

當我登上這個僅有三米多高的坡地時,看到了一個令人震撼的場景。大片呈斑塊狀分佈的美女櫻正在盛開,這並不是湖南野生環境中應有的植物,它一定是來自於某個綠化帶,不知道是人類或是其他生物,抑或是風的力量,把它的種子帶到了這裡,於是它就開始在這個陽光充足的適應環境中開始瘋狂生長。不得不說,某些園藝植物野化後的生存能力真是讓人驚歎,在它的侵襲下,一向以生命力頑強著稱的野草們,居然也有點支撐不住了,大片的土地淪為美女櫻的戰利品。

顯然,我們已無法將一個平方的美女櫻作為觀察的樣方。如果是那樣,整個樣方中大概就只剩下美女櫻一種植物了。於是我們選取了一塊與美女櫻比鄰的地塊,這裡還殘留著去年冬天枯死的某種大型菊科植物,去年的時候,我還在擔心它們會影響其他植物的生長,但現在看來,這種擔憂完全沒有必要,它們在南方連綿數月的雨季裡,幾乎已經全部腐爛,成為可以滋養生物成長的肥料。

這是一個草本植物“群雄爭霸”的時空。酷熱的夏季還沒到來,野坡上也沒有大型的喬木,甚至也沒有像樣的灌木,雨水和陽光毫不吝嗇地灑向每一寸土地,草本植物們能夠比拼的,就只有生長速度。在這一平方的土地上,兩棵粗壯的垂序商陸正瘋狂崛起,它有著極為強大的生長能力,病蟲害也極少,夏天到來的時候,它甚至可以將這一個樣方完全佔領。在商陸向上拼命拓展生存空間的同時,黃花苜蓿們正在攻城掠地,它們的優勢在於橫向發展,被苜蓿密集覆蓋的地方,幾乎不會再有其他植物可以生存。在苜蓿和商陸領地的夾縫中,老鸛草、竊衣,以及一棵零落的紫雲英已進入果實成熟期,不久之後,它們的地上部分就會枯萎,暫時退出這場殘酷的戰爭,它們等待的是百草枯黃的秋天,那時它們的種子將重新發芽,開始另一個新的生命週期。

處於“一平米”最底層的是苔蘚植物,這裡生長的是一種湖南常見的白髮蘚。這裡缺少足夠的遮蓋和濕度,因此並沒有蕨類植物的生存空間,但苔蘚植物的要求顯然更低一些。如今,它們的配子體已經成熟,並形成了孢子,在空氣濕度合適的時機,蒴齒將會把孢子發射出去,隨風飄散到合適的生境,萌發成原絲體,一片新的小綠野又可以重新形成了。它們雖然柔弱,卻並不是弱勢群體,只要有機會,它們隨時都可以佔領最底層的空間。

更為激烈的戰況發生在距離圭塘河一公里左右的體育職業學院校園操場上。

這片多年失修的草場上,野生植物幾乎完全將草坪消滅。野生植物之間的戰鬥因為外來因素的干擾,經常發生逆轉。去年這裡還是白茅的天下,今年的四月,這裡竟然被車前草大面積覆蓋,這是一種喜歡成片生長的野草,但一般來說,並不會規模過大,然而這裡有它最適宜的生長環境,於是它們便開始了大規模的攻城掠地。當然,其他種群也不甘於被消滅,酸模正憑藉它強大的生長能力捲土重來,苧麻也佔據了其中一處關鍵的位置伺機擴張,在它們生長的地方,其他植物紛紛敗北,這真是一場精彩的戰爭。可惜的是,校方已經開始了對操場的維修,否則明年再來看,也許又是另一種不一樣的盛況。

自然界是一個看似殘酷的叢林世界,生存競爭無處不在,然而它又為每一個物種賦予了適應環境的生存能力,來保證整體的完美運行。

洋湖一平方米

水位高低,決定著不同植物的共同命運

長沙是個多山多水的地方,但濕地的面積並不大,濕地在長沙是一種稀缺的存在。最早的洋湖垸,是位於湘江河靳江河之間的洩洪區。也正因為如此,它成了一塊保存良好的濕地。濕地涵養了生命,魚類和鳥類是這裡的主要生物,當年長沙很多釣友,都會選擇來這裡野釣。

多年前,當這裡傳出要建設公園的消息時,我曾為它擔憂,害怕失去這片天然的濕地,取而代之的如果是一個人工湖為主的公園,那將是一件多麼令人沮喪的事情。還好,事情並沒有向壞的方向發展,洋湖公園充分保留了這種“野性”,濕地系統依然完整,位於濕地公園裡的自然科普館,也成為了長沙唯一一家以濕地自然為主題的展館。

我選取了濕地科普館後的一塊濕地區域,作為洋湖一平米的觀察地。

水生植物群落一般都是低矮的,香蒲是這裡最高的植物。這是一種分佈極為廣泛的水生植物。我那遠在北方的故鄉,也常見香蒲在水邊大片地生長。在這裡,它是絕對的優勢種植物。鋪天蓋地的香蒲叢中,有很多人在拍照,這種優勢植物大片存在的確可以形成很好的景觀效果,只是對於生物多樣性而言,這不算是太美妙的事情,在香蒲的強大優勢之下,幾乎無其他挺水植物可以生存,只有遠處一棵睡蓮在香蒲的空隙中露出單薄的葉片。我們因此沒有選擇水域作為一平米的觀察地,而是找到了一片濕地邊的草地,這裡的香蒲雖然也很強勢,但好歹還給陸生植物留了一點存活空間。這裡也因此成為水陸兩類植物雜處的地方,一棵海金沙(蕨類植物)甚至纏繞到了香蒲的身上。

在香蒲的腳下,居然還有一棵不足10cm的烏桕樹幼苗生長,這應該是沼澤邊那棵巨大的烏桕樹的後代,但它生錯了地方。在這裡,不用多久,隨著雨水季節的到來,它就註定要被沼澤淹沒。在這裡,只有能夠適應兩栖生活的植物才能真正長期生存下來,譬如這一平方米之內的積雪草,我們習慣把它喊作銅錢草。無論沼澤水位怎麼變化,只要保持足夠的土壤濕度,它都可以蓬勃生長,即使是短期被沼澤淹沒,它也可在水中保持生長狀態。

濕地是一個由水決定命運的生境,水位過高,則岸邊的植物會全軍覆沒,水位過低到乾旱狀態,則香蒲之類的水生植物會處境艱難,水勢的起落,決定著濕地植物們的共同命運。

穀山一平方米

令人惋惜的青石溝,也留存了一份希望

谷山,青石溝。一個我們去年曾經探訪過的城市自然秘境。

那時的青石溝,還是一個林木蔥蘢、野花盛開的地方。溪水旁有成片的紅花石蒜盛開,在冷幽的山谷裡,平添一份豔麗色彩。這次,我們再度前往青石溝,卻發現小溪已蕩然無存。山谷被開闢成了一條石子路,一直通往山頂,山頂上青色石塊散落了一地,溪流已經成為亂石中的一股細碎濁流,顯然這是開採礦石所致。然而山谷下方曾經的採石場也不見了蹤影,問附近守門的老人,他說是已經關停了,然而這一天來得實在有點晚,造成的生態破壞已不知何年才能修復。

我們帶著遺憾的心情,在曾經的谷地裡探尋,忽然看到山谷邊小路邊有細微的溪水流下,一棵花開得極美的絡石正在光影的中心綻放,於是,沿小溪流路上溯,曾經美好的感覺又回到了心中。

這裡曾是青石溝小溪的一條小支流,雖然不大,卻營造了一個極好的小環境。這裡有著充足的水源和空氣濕度,周圍的喬木並不是特別茂密,陽光與溪水滋養著這裡,灌木、草本、地被植物都欣欣向榮。

溪谷的生態是豐富的,我們撥開茂密的灌木,一路上溯到斷崖邊,斷崖的上方是溪水的源頭,下方則是一個荒廢很久的池塘。也許很多年前,這裡是人們生活過的地方,如今,植物已佔領了這個區域,成為這裡的主人。我們選擇在溪水邊的巨石旁,觀察一平米植被的豐盛。

巨石邊,是一棵生長多年的樹莓,現在正值果期,我們因此得以飽餐一頓甘美的野果。在它旁邊,是一棵城市環境裡並不太常見的山麻杆,它有球形的果實,果實上有三圓棱。在它們的遮蔽下,這一平米的草本層多是蕨類植物,這裡生長的是葉片非常好看的金粉蕨。巨石之上則是苔蘚植物的天下,裡面夾雜著凹葉景天和佛甲草,它們也算是野生的多肉型植物。在青石溝溪穀已經無法挽回的情形下,這裡讓我們稍感慰藉。

從小溪再往上走,則是成片的杉木林,林下的植被非常茂盛,卻幾乎只有一個種群,那就是瘋狂生長的蕨類植物,且以鱗毛蕨為主,比起小溪穀的多樣性,這裡實在是有些過於單一。

回程時,我們看到一隻山鷹在山丘頂部久久盤旋。希望它不要失去自己的家園,我們的城市也不要失去多樣性的美好。

撰文/本報記者常立軍

塘河·薺菜。

穀山·山麻杆。

洋湖·積雪草。

黑麥草。

作為一個地處繁華地帶的城市公園,沙灣公園最為美好的地方是它北面山坡的次生林區。這裡保留著原生而多樣性的植被,生物們在這裡充分競爭,自由生長,我們由此可以看到屬於自然的四季變化之美。組圖/記者常立軍

海金沙。

黑足鱗毛蕨。

苔蘚。

堇菜。

苔蘚。

長沙無疑是個很美的城市。

地理上“山水洲城”的格局,是這座城市宏觀的美。關於它的微觀美,卻似乎少有人觸及。其實正是因為長沙地理格局的豐富,才造就了長沙多樣化的植物群落生境。桃花嶺原生態的山地、洋湖豐富的濕地、城市內河邊開滿野花的河灘、保持了多樣性的城市公園,甚至是一塊被野草侵蝕的綠地,都是不同且豐富的微觀世界。這個微觀世界,美麗且殘酷,植物間關於生存的戰爭從未停止,但就整體而言,它們維持了一種寶貴的多樣性,一種源于自然的秩序,這些都是可以引發我們深思的微妙禪機。

撰文/記者常立軍

麓溪峪一平方米

一棵看似柔弱的女貞,是主導區域環境的王者

麓溪峪,一個位於嶽麓山和梅溪湖之間的山間谷地。

確切地說,它是桃花嶺諸多丘陵的一部分。因為軍事設施保密的原因,這裡曾經神秘,不為外人所知。如今它早已成為可隨意進入的地方。除了山谷中遺留的巨大軍用倉庫和防空洞,基本上已看不出這裡曾經是一個軍事通訊基地。

我們從這裡開始,去嘗試解讀一個複雜有趣的生物群落。

山谷是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漫山遍野的植物在軍事基地荒廢後蓬勃生長。一條不算太大的溪流從穀中流過,滋養著這裡的生命。關於這個山谷的生物,我們有著數年的觀察歷史,這一次,我們選取了一個臨近溪流的山崖,作為一平方米的觀察對象。

確定優勢種是最重要的一步。優勢種就是在這個群落裡的王者。它們要符合個體數量多、投影蓋度大、生物量高、體積大以及生活能力強的特徵。在這個樣方裡,符合其中幾項條件的,是一棵女貞。通常情況下,它是灌木,有時也能生長成為小喬木。這棵女貞已有花苞,不用多久就會開花,散發出極為強烈的刺鼻氣味。它之所以能夠成為群落裡的優勢種,在於它巨大的遮蓋面積,正是因為它,這個樣方裡才形成了弱光高濕的環境。在它的遮蔽下,這一平米的光線並不強烈,即使是在烈日高照的夏日正午,樹下也只有斑駁散碎的光影。

在女貞的旁邊,這個樣方裡還有一棵樸樹,可惜它生長狀態很差,植株弱小,葉片也早已被一群錘角葉蜂的幼蟲啃食得不成樣子,完全沒有能力去競爭王者地位。

灌木層裡形成了決定環境的王者,草本層就只能按照王者的規則去努力生存。除了光照差,這一平米樣方中濕度還極高,山間蓄存的水,從崖壁上不斷滲流而出。崖壁上土壤並不豐厚,只有薄薄的一層。這樣的環境,大多數喜光植物無法生存,然而它是蕨類植物的天堂。在崖壁之上,依次生長著野雉尾金粉蕨、烏蕨、芒萁等各種蕨類植物,其中,芒萁的存在,表明這裡的土壤是偏酸性的。如果只是按照種群密度來看,它才應該是這裡的王者,不過由於對環境的影響不如女貞那麼大,它們也許只能被稱作“亞優勢種”。

在植物進化史上,蕨類曾經是巨大的木本植物,侏羅紀的森林就是由它們構成,那是它們的黃金時代。它們當時也是植食性恐龍的主要食物,如今,恐龍早已滅絕,很多木本的蕨類植物也隨之滅絕並成為了煤炭埋入地層。少數草本蕨類卻頑強地生存下來,適者生存的法則在自然界體現得淋漓極致。

蕨類植物並不能開花結果,它雖然屬於高等植物,卻是高等植物中比較低級的一類。它們的繁衍依賴於孢子的傳播。蕨類植物的下方,也就是這一平米的最低處,生長著大量的苔蘚。這一層被稱作地被層,是整個系統的底端。苔蘚是卑微的,不光生長位置在最底端,就是按植物等級分類和蕨類植物一樣,它們也無法開花結果,依賴於孢子的分裂繁衍生命。它們也是高等植物裡最低端的一類。然而生命的存在,其實並無高下之分。苔蘚能夠生存在極為潮濕惡劣的環境中,這本身就是它生命力頑強的表現。無論環境高下,處處皆有生命存在,這是令人讚歎的自然之美。

潮濕的崖壁環境中,並非只有低等植物可以生存。喜歡陰濕的白花紫露草以及不需要太多光線就能生存的酢漿草、通泉草都在這裡頑強生長。我們甚至發現了一棵株型十分漂亮的韓信草。它並不屬於喜歡陰濕環境的植物,然而它卻正好生長在一塊透光的區域中,只要有散射的光線從林下照射進來,它就可以正常生長。

一平米區域的下方,是溪流,然而去年秋冬季的落葉,早已掩蓋了微弱的溪流。在落葉堆積的地方,三株金黃色的獅黃光柄菇破土而出,極為醒目。嚴格意義上講,它們並不是植物,而是這個生境中唯一肉眼能看得到的菌類。枯黃的落葉與朽木堆積在它們的旁邊,滋養出溪流中最美的生命。

沙灣公園一平方米

四季的變化之美,在城市中也能充分感受

這裡曾經是長沙東郊的一座野山。

在經歷了長達9年的封山育林之後,它終於成為了一座城市公園。公園很美,然而最好的地方並不在於那些後期人工做的景觀,而是公園保留的位於山體西北部的一片次生林。在這片小森林裡,人工所做的僅僅只是規劃建設了游步道、路燈以及休憩亭等一些必要設施,其餘基本保持了原貌。我們應該感謝這種“無為”,這是一種尊重自然規律的做法,它讓一座城市公園充滿了野性的活力。我們在這片小森林裡找到一塊無高大喬木遮蔽,靠近林地邊緣的坡地,這裡的一平米,是有著良好光線的生境,充滿野趣。

因為住在附近的緣故,我得以在一個完整的年度裡觀察它的變化。

春季是堇菜科的黃金時代。二月下旬,坡地上的早開堇菜、紫花地丁直接以開花的姿態出現在坡地上,仿佛沒有經歷過冬天。緊接著,藍花的阿拉伯婆婆納也開始大面積盛放,碎米薺的花期也到來,但它並不是我們常說的薺菜,它的花更加細碎且小。三月到來時,坡地上略微背光的地方有天葵開出素雅的小白花,竊衣也迎來了花期,這是它一年中形態最美的時節。偶爾也有灌木在春天顯露美麗,那一般就是胡枝子。菊科植物中,黃鵪菜率先開放,它的高度已足可以傲視其它草地植物。四月,隨著它們的敗落,夏天也悄悄來臨了。

夏天的坡地,禾本科植物進入了生長旺季。黑麥草開始抽穗開花。早春時旺盛的苔蘚群落,進入休眠狀態。一棵湖南白檀(山礬)在林地的邊緣開出雪白的花朵,這是極少數帶著湖南名稱的植物。酷熱的環境,讓林間變得濕度很大,而林地邊緣的植物,則要經受太陽的炙烤。很多兩年生的植物已經進入了一輪新的迴圈,一年生的植物,如接骨草,卻正處於花期,秋天才是它們一輪迴圈的終點。多年生的植物們,則在夏季拼命地蓄積著營養,它們必須依靠這些營養,熬過又一輪秋冬季節的考驗。

秋初,紫花香薷在坡地上開出刷子形狀的花序。這裡是公園山體的北坡,陽光雖好卻並不十分強烈,林蔭千里光得以在這裡盡情生長,它們甚至可以聚集在一起,開成一個巨大的花團。沙參是秋天裡的明星植物,它紫色如風鈴的花朵,以假總狀花序的方式排列於花莖之上,異常幽美。

冬天,在夏秋兩季幾乎要枯死的苔蘚開始復活,重新煥發生機。龍葵的果實從夏天結到深秋,一直到入冬很久,都不會掉落。它的果實,是我們兒時的天然零食,味道有點像某種優酪乳,但不宜多吃。林蔭千里光似乎也很抗凍,在初冬的季節裡,它一直保持著開花的姿態,成為林間冷幽畫卷裡難得的溫暖色調。深冬來臨時,一切似乎都停了下來,所有的生命都靜靜地等待著另一輪自然迴圈的到來。

因為這片野境,我幾乎每天都要來公園裡散步,每一天,都會在這裡有新鮮的發現。有時候是樹莓結出了紅色的果實,有時是沙參在林間綻放幽藍的花朵,除了冬季略顯平淡之外,一年中大部分的時節,這裡都不會讓人感到厭倦。

在城市中,想要充分感受四季的自然變化是不易的,因為綠化植物的單一性,只能讓人們看到並不精彩的季節更替。我們應該感謝這片林地,它為生活在鬧市中的我們保留了一個可以看到四季豐富變化的自然視窗。

圭塘河邊一平方米

少有人知的野坡上,上演著一場“群雄爭霸”的植物戰爭

圭塘河,長沙的一條城市內河,在本世紀初,河水曾經污濁,經過幾年的治理,河水已日漸清澈起來。然而由於萬家麗高架橋的修建,曾經沿河而建的風光帶已被廢棄,修築工程的土方堆砌在路邊,成為一個巨大的土坡。出於安全和美觀的考慮,市政部門對其進行了加固,並種植了耐踩踏的人工草坪,然而在坡頂靠近老風光帶的地方,野草們還是頑強地反攻了回來。

我們來到坡下的萬家麗路人行道上,這裡行人很多,卻很少有人會注意旁邊這個綠意盎然的野坡上,一場關於爭奪領地的植物戰爭正在激烈地進行中。

當我登上這個僅有三米多高的坡地時,看到了一個令人震撼的場景。大片呈斑塊狀分佈的美女櫻正在盛開,這並不是湖南野生環境中應有的植物,它一定是來自於某個綠化帶,不知道是人類或是其他生物,抑或是風的力量,把它的種子帶到了這裡,於是它就開始在這個陽光充足的適應環境中開始瘋狂生長。不得不說,某些園藝植物野化後的生存能力真是讓人驚歎,在它的侵襲下,一向以生命力頑強著稱的野草們,居然也有點支撐不住了,大片的土地淪為美女櫻的戰利品。

顯然,我們已無法將一個平方的美女櫻作為觀察的樣方。如果是那樣,整個樣方中大概就只剩下美女櫻一種植物了。於是我們選取了一塊與美女櫻比鄰的地塊,這裡還殘留著去年冬天枯死的某種大型菊科植物,去年的時候,我還在擔心它們會影響其他植物的生長,但現在看來,這種擔憂完全沒有必要,它們在南方連綿數月的雨季裡,幾乎已經全部腐爛,成為可以滋養生物成長的肥料。

這是一個草本植物“群雄爭霸”的時空。酷熱的夏季還沒到來,野坡上也沒有大型的喬木,甚至也沒有像樣的灌木,雨水和陽光毫不吝嗇地灑向每一寸土地,草本植物們能夠比拼的,就只有生長速度。在這一平方的土地上,兩棵粗壯的垂序商陸正瘋狂崛起,它有著極為強大的生長能力,病蟲害也極少,夏天到來的時候,它甚至可以將這一個樣方完全佔領。在商陸向上拼命拓展生存空間的同時,黃花苜蓿們正在攻城掠地,它們的優勢在於橫向發展,被苜蓿密集覆蓋的地方,幾乎不會再有其他植物可以生存。在苜蓿和商陸領地的夾縫中,老鸛草、竊衣,以及一棵零落的紫雲英已進入果實成熟期,不久之後,它們的地上部分就會枯萎,暫時退出這場殘酷的戰爭,它們等待的是百草枯黃的秋天,那時它們的種子將重新發芽,開始另一個新的生命週期。

處於“一平米”最底層的是苔蘚植物,這裡生長的是一種湖南常見的白髮蘚。這裡缺少足夠的遮蓋和濕度,因此並沒有蕨類植物的生存空間,但苔蘚植物的要求顯然更低一些。如今,它們的配子體已經成熟,並形成了孢子,在空氣濕度合適的時機,蒴齒將會把孢子發射出去,隨風飄散到合適的生境,萌發成原絲體,一片新的小綠野又可以重新形成了。它們雖然柔弱,卻並不是弱勢群體,只要有機會,它們隨時都可以佔領最底層的空間。

更為激烈的戰況發生在距離圭塘河一公里左右的體育職業學院校園操場上。

這片多年失修的草場上,野生植物幾乎完全將草坪消滅。野生植物之間的戰鬥因為外來因素的干擾,經常發生逆轉。去年這裡還是白茅的天下,今年的四月,這裡竟然被車前草大面積覆蓋,這是一種喜歡成片生長的野草,但一般來說,並不會規模過大,然而這裡有它最適宜的生長環境,於是它們便開始了大規模的攻城掠地。當然,其他種群也不甘於被消滅,酸模正憑藉它強大的生長能力捲土重來,苧麻也佔據了其中一處關鍵的位置伺機擴張,在它們生長的地方,其他植物紛紛敗北,這真是一場精彩的戰爭。可惜的是,校方已經開始了對操場的維修,否則明年再來看,也許又是另一種不一樣的盛況。

自然界是一個看似殘酷的叢林世界,生存競爭無處不在,然而它又為每一個物種賦予了適應環境的生存能力,來保證整體的完美運行。

洋湖一平方米

水位高低,決定著不同植物的共同命運

長沙是個多山多水的地方,但濕地的面積並不大,濕地在長沙是一種稀缺的存在。最早的洋湖垸,是位於湘江河靳江河之間的洩洪區。也正因為如此,它成了一塊保存良好的濕地。濕地涵養了生命,魚類和鳥類是這裡的主要生物,當年長沙很多釣友,都會選擇來這裡野釣。

多年前,當這裡傳出要建設公園的消息時,我曾為它擔憂,害怕失去這片天然的濕地,取而代之的如果是一個人工湖為主的公園,那將是一件多麼令人沮喪的事情。還好,事情並沒有向壞的方向發展,洋湖公園充分保留了這種“野性”,濕地系統依然完整,位於濕地公園裡的自然科普館,也成為了長沙唯一一家以濕地自然為主題的展館。

我選取了濕地科普館後的一塊濕地區域,作為洋湖一平米的觀察地。

水生植物群落一般都是低矮的,香蒲是這裡最高的植物。這是一種分佈極為廣泛的水生植物。我那遠在北方的故鄉,也常見香蒲在水邊大片地生長。在這裡,它是絕對的優勢種植物。鋪天蓋地的香蒲叢中,有很多人在拍照,這種優勢植物大片存在的確可以形成很好的景觀效果,只是對於生物多樣性而言,這不算是太美妙的事情,在香蒲的強大優勢之下,幾乎無其他挺水植物可以生存,只有遠處一棵睡蓮在香蒲的空隙中露出單薄的葉片。我們因此沒有選擇水域作為一平米的觀察地,而是找到了一片濕地邊的草地,這裡的香蒲雖然也很強勢,但好歹還給陸生植物留了一點存活空間。這裡也因此成為水陸兩類植物雜處的地方,一棵海金沙(蕨類植物)甚至纏繞到了香蒲的身上。

在香蒲的腳下,居然還有一棵不足10cm的烏桕樹幼苗生長,這應該是沼澤邊那棵巨大的烏桕樹的後代,但它生錯了地方。在這裡,不用多久,隨著雨水季節的到來,它就註定要被沼澤淹沒。在這裡,只有能夠適應兩栖生活的植物才能真正長期生存下來,譬如這一平方米之內的積雪草,我們習慣把它喊作銅錢草。無論沼澤水位怎麼變化,只要保持足夠的土壤濕度,它都可以蓬勃生長,即使是短期被沼澤淹沒,它也可在水中保持生長狀態。

濕地是一個由水決定命運的生境,水位過高,則岸邊的植物會全軍覆沒,水位過低到乾旱狀態,則香蒲之類的水生植物會處境艱難,水勢的起落,決定著濕地植物們的共同命運。

穀山一平方米

令人惋惜的青石溝,也留存了一份希望

谷山,青石溝。一個我們去年曾經探訪過的城市自然秘境。

那時的青石溝,還是一個林木蔥蘢、野花盛開的地方。溪水旁有成片的紅花石蒜盛開,在冷幽的山谷裡,平添一份豔麗色彩。這次,我們再度前往青石溝,卻發現小溪已蕩然無存。山谷被開闢成了一條石子路,一直通往山頂,山頂上青色石塊散落了一地,溪流已經成為亂石中的一股細碎濁流,顯然這是開採礦石所致。然而山谷下方曾經的採石場也不見了蹤影,問附近守門的老人,他說是已經關停了,然而這一天來得實在有點晚,造成的生態破壞已不知何年才能修復。

我們帶著遺憾的心情,在曾經的谷地裡探尋,忽然看到山谷邊小路邊有細微的溪水流下,一棵花開得極美的絡石正在光影的中心綻放,於是,沿小溪流路上溯,曾經美好的感覺又回到了心中。

這裡曾是青石溝小溪的一條小支流,雖然不大,卻營造了一個極好的小環境。這裡有著充足的水源和空氣濕度,周圍的喬木並不是特別茂密,陽光與溪水滋養著這裡,灌木、草本、地被植物都欣欣向榮。

溪谷的生態是豐富的,我們撥開茂密的灌木,一路上溯到斷崖邊,斷崖的上方是溪水的源頭,下方則是一個荒廢很久的池塘。也許很多年前,這裡是人們生活過的地方,如今,植物已佔領了這個區域,成為這裡的主人。我們選擇在溪水邊的巨石旁,觀察一平米植被的豐盛。

巨石邊,是一棵生長多年的樹莓,現在正值果期,我們因此得以飽餐一頓甘美的野果。在它旁邊,是一棵城市環境裡並不太常見的山麻杆,它有球形的果實,果實上有三圓棱。在它們的遮蔽下,這一平米的草本層多是蕨類植物,這裡生長的是葉片非常好看的金粉蕨。巨石之上則是苔蘚植物的天下,裡面夾雜著凹葉景天和佛甲草,它們也算是野生的多肉型植物。在青石溝溪穀已經無法挽回的情形下,這裡讓我們稍感慰藉。

從小溪再往上走,則是成片的杉木林,林下的植被非常茂盛,卻幾乎只有一個種群,那就是瘋狂生長的蕨類植物,且以鱗毛蕨為主,比起小溪穀的多樣性,這裡實在是有些過於單一。

回程時,我們看到一隻山鷹在山丘頂部久久盤旋。希望它不要失去自己的家園,我們的城市也不要失去多樣性的美好。

撰文/本報記者常立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