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解讀:組建市場監管總局有利於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嗎?

4月10日, 新組建的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在北京正式掛牌。 中新社記者 賈天勇 攝

統一市場監管 添活力增便利(政策解讀·機構改革進行時②)

解讀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局長 張 茅

採訪人:本報記者 林麗鸝

近日, 新組建的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正式掛牌。 目前機構改革進展如何, 面臨哪些挑戰?總局今年有哪些工作重點?會給企業和群眾帶來什麼影響?記者專訪了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局長張茅。

原監管體系在維護市場秩序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但也存在職能交叉、協調不暢等問題

當前, 市場監管執法標準不統一、執法力量分散、基層力量薄弱、專業能力不強。 張茅表示, 組建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出於多方面考慮:

首先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迫切需要。 我國經濟社會正在發生深刻變革, 從根本上解決原有市場監管體制與新時代市場經濟發展不相適應問題,

將在強化市場監管、完善政府治理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其次是基層實踐轉化為頂層設計的成功探索。 近年來, 全國七成縣區、1/4左右的地市實行了綜合執法, 較好解決了市場監管體制不順暢、機構設置和職責劃分不科學、職能轉變不到位等問題。 這次機構改革充分吸收基層經驗, 整合優化市場監管重要領域監管職能, 完善了國家層面制度設計。

同時, 是適應當前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 原有監管體系在維護市場秩序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但也存在職能交叉、協調不暢、監管空白、資源難以共用等突出問題, 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 通過改革, 有利於整合優化行政資源, 提高監管能力和服務水準,

減少行政審批, 減輕企業和社會負擔, 維護市場經濟高效運行, 推動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建設。

新組建的市場監管總局將整合涉及原國家工商總局職責、原國家質監總局職責、原國家食藥監總局職責、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執法職責、商務部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執法以及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辦公室職責。

“總局將負責市場綜合監督管理, 統一登記市場主體並建立資訊公示和共用機制, 組織市場監管綜合執法工作, 承擔反壟斷統一執法, 規範和維護市場秩序, 組織實施品質強國戰略, 負責工業產品品質安全、食品安全、特種設備安全監管, 統一管理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工作等。

”張茅介紹, 總局還負責管理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和國家智慧財產權局, 指導全國市場監管綜合執法隊伍, “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 守住市場監管安全底線, 促進經濟高品質發展。 ”

確保思想不亂、隊伍不散、工作不斷, 做到機構改革和市場監管平衡有序、協同推進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的成立涉及多個部門, 必然面臨一些挑戰, 目前機構改革進展如何?

張茅介紹,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成立了總局機構改革工作小組, 他和黨組書記、副局長畢井泉負總責;下設11個專項工作組, 負責機構改革過渡期各項重點工作;制定了機構改革組織實施工作方案和過渡期若干工作規則, 對學習動員部署、以新部門名義對外工作、集中辦公、掛牌、完成轉隸、報批“三定”規定、清理修訂法律法規等重點改革內容作出安排。

目前, 正在按照中央機構改革協調小組和國務院專項小組的要求完善實施方案, 明確目標任務和責任時限, 抓緊落實。

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 張茅認為, 應做好4方面重點工作:

一是做好幹部思想工作。 組織廣大幹部深入學習領會十九屆三中全會、全國兩會精神, 切實把思想認識統一到中央決策部署上來。 關注瞭解幹部思想動態, 開展深入細緻的思想工作, 引導幹部以大局為重、以事業發展為重, 自覺服從組織安排, 正確看待個人“進退留轉”, 嚴明改革紀律, 確保思想不亂、隊伍不散、工作不斷。

二是做好職責和隊伍轉隸。 按照“先立後破、不立不破”原則和先轉隸、再做“三定”要求, 抓緊與相關部門銜接職能轉隸問題。轉隸後加強部門文化建設、隊伍建設,真正實現職能轉變,優化組合、深度融合。

三是抓好“三定”規定編制。以中央改革方案為根本遵循,深入總結地方綜合執法改革經驗,推動職能整合、機構融合,研究提出“三定”草案,體現中央已經明確的重大改革要求,確保職責劃轉不能遺漏,該劃轉的要劃轉到位。

四是統籌抓好機構改革與市場監管工作任務落實。做到機構改革和市場監管協同推進,深入推進商事制度改革,抓好產品品質和食品藥品安全底線不放鬆,維護好消費者權益和市場秩序,推動全面品質提升和智慧財產權保護,確保完成全年各項工作任務。

 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市場添活力,辦事更便利;讓群眾買得放心、用得放心、吃得放心

新成立的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如何給市場主體添活力,讓群眾辦事更便利?“營商環境是生產力,也是增強國家競爭優勢的重要因素。”張茅說,要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運用“互聯網+政務”方式提供優質高效服務。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方面,繼續大幅壓縮企業開辦時間,10月底前,在北上廣深等城市率先實現壓縮企業開辦時間至8.5天。及時總結推廣經驗,力爭年底前全國基本實現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11天以內。在全國推開“證照分離”改革。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努力實現企業辦事“最多跑一次”。

品質技術監督方面,推進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工作,啟動《政務辦事“最多跑一次”工作指南》等國家標準研製。深化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制度改革,再壓減一批,大幅度下放一批,2018年生產許可證產品擬壓減的目錄,按法定程式報國務院審批後發佈。出臺認證認可制度“一攬子”改革舉措。推動特種設備行政許可改革。

食品藥品監管方面,將食品生產許可證書由原來3年有效期限延至5年。力爭12月31日前,實現1歲以下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產品類別全覆蓋。逐步實現新藥上市審評審批時間由7—8年縮短到2—3年。

智慧財產權保護方面,推進商標註冊便利化改革,今年把商標註冊審查週期從8個月壓縮到6個月。嚴格實行專利代理行政審批事項清單管理,年底前將專利代理機構設立審批時間再減少一半,審批時間由20天減為10天。

當前,行政壟斷、市場壟斷、假冒偽劣、食品安全、侵犯智慧財產權等市場秩序問題依然突出,損害了消費者合法權益。組建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有利於解決這些問題嗎?

“‘七八個大蓋帽管不住一頂破草帽’,過去市場監管職能分散在不同部門,幾個部門雖各司其職,但存在職能交叉、多頭執法、互相推諉等監管難題。不能有效高效地對市場進行監管,使得我國消費環境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張茅表示,在大市場監管時期,市場監管部門將立足統一協調的執法體制、規則和程式,順應百姓消費水準提升、消費結構升級趨勢,建立從生產、流通到消費全過程的商品品質監管機制,為群眾創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下一步——

讓消費者“買得放心”。加強日常消費領域市場監管,圍繞消費領域突出問題,建立聯合打假工作機制,加大重點商品品質抽檢力度,強化重點商品和服務領域特別是網路商品交易市場的規範監管,嚴厲打擊各類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加大消費維權力度。

讓消費者“用得放心”。重視保障消費品質量安全,提升品質發展總體水準,全面提升產品、工程和服務品質,提升消費品安全和特種設備安全保障水準,強化計量基礎,服務國家品質強國戰略,維護好消費品安全。

讓消費者“吃得放心”。加強食品藥品領域監管,嚴防嚴管嚴控食品藥品安全風險,著力解決非法添加、制假售假、虛假宣傳以及校園食品安全等問題,提高食品全產業鏈供給品質,推進餐飲業品質安全水準提升,推動藥品醫療器械高品質發展,推進“互聯網+”食品藥品安全。

抓緊與相關部門銜接職能轉隸問題。轉隸後加強部門文化建設、隊伍建設,真正實現職能轉變,優化組合、深度融合。

三是抓好“三定”規定編制。以中央改革方案為根本遵循,深入總結地方綜合執法改革經驗,推動職能整合、機構融合,研究提出“三定”草案,體現中央已經明確的重大改革要求,確保職責劃轉不能遺漏,該劃轉的要劃轉到位。

四是統籌抓好機構改革與市場監管工作任務落實。做到機構改革和市場監管協同推進,深入推進商事制度改革,抓好產品品質和食品藥品安全底線不放鬆,維護好消費者權益和市場秩序,推動全面品質提升和智慧財產權保護,確保完成全年各項工作任務。

 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市場添活力,辦事更便利;讓群眾買得放心、用得放心、吃得放心

新成立的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如何給市場主體添活力,讓群眾辦事更便利?“營商環境是生產力,也是增強國家競爭優勢的重要因素。”張茅說,要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運用“互聯網+政務”方式提供優質高效服務。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方面,繼續大幅壓縮企業開辦時間,10月底前,在北上廣深等城市率先實現壓縮企業開辦時間至8.5天。及時總結推廣經驗,力爭年底前全國基本實現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11天以內。在全國推開“證照分離”改革。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努力實現企業辦事“最多跑一次”。

品質技術監督方面,推進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工作,啟動《政務辦事“最多跑一次”工作指南》等國家標準研製。深化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制度改革,再壓減一批,大幅度下放一批,2018年生產許可證產品擬壓減的目錄,按法定程式報國務院審批後發佈。出臺認證認可制度“一攬子”改革舉措。推動特種設備行政許可改革。

食品藥品監管方面,將食品生產許可證書由原來3年有效期限延至5年。力爭12月31日前,實現1歲以下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產品類別全覆蓋。逐步實現新藥上市審評審批時間由7—8年縮短到2—3年。

智慧財產權保護方面,推進商標註冊便利化改革,今年把商標註冊審查週期從8個月壓縮到6個月。嚴格實行專利代理行政審批事項清單管理,年底前將專利代理機構設立審批時間再減少一半,審批時間由20天減為10天。

當前,行政壟斷、市場壟斷、假冒偽劣、食品安全、侵犯智慧財產權等市場秩序問題依然突出,損害了消費者合法權益。組建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有利於解決這些問題嗎?

“‘七八個大蓋帽管不住一頂破草帽’,過去市場監管職能分散在不同部門,幾個部門雖各司其職,但存在職能交叉、多頭執法、互相推諉等監管難題。不能有效高效地對市場進行監管,使得我國消費環境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張茅表示,在大市場監管時期,市場監管部門將立足統一協調的執法體制、規則和程式,順應百姓消費水準提升、消費結構升級趨勢,建立從生產、流通到消費全過程的商品品質監管機制,為群眾創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下一步——

讓消費者“買得放心”。加強日常消費領域市場監管,圍繞消費領域突出問題,建立聯合打假工作機制,加大重點商品品質抽檢力度,強化重點商品和服務領域特別是網路商品交易市場的規範監管,嚴厲打擊各類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加大消費維權力度。

讓消費者“用得放心”。重視保障消費品質量安全,提升品質發展總體水準,全面提升產品、工程和服務品質,提升消費品安全和特種設備安全保障水準,強化計量基礎,服務國家品質強國戰略,維護好消費品安全。

讓消費者“吃得放心”。加強食品藥品領域監管,嚴防嚴管嚴控食品藥品安全風險,著力解決非法添加、制假售假、虛假宣傳以及校園食品安全等問題,提高食品全產業鏈供給品質,推進餐飲業品質安全水準提升,推動藥品醫療器械高品質發展,推進“互聯網+”食品藥品安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