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引進玫瑰種植核心技術助農增收 十年前的汶川地震重災區如今變成了玫瑰穀

新華社成都4月23日電 題:送給龍門山的玫瑰

新華社記者任硌、吳文詡、張海磊

4月18日, 綿竹市土門鎮天寶村村民宋華江。 新華社記者張帆攝

宋華江告訴記者, 今年的氣候較好, 玫瑰開花早, 產量也比去年多。 他帶領48名村民承包了230畝玫瑰園的鮮花採摘, 每天差不多要採摘1噸左右的鮮花。

宋華江說, 過去土地只種農作物時, 僅夠糊口和餵養一些家禽。 如今, 土地流轉按照每畝地750斤黃穀折價, 農閒時村民還能就近務工, 家家戶戶收入翻了好幾倍, 日子越過越紅火。 “天上掉下個玫瑰谷, 龍門山人打心裡高興啊。 ”

玫瑰穀並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說起玫瑰谷的由來, 銀穀控股集團總裁助理邱世忠如數家珍。

4月18日, 工作人員在加工廠房裡處理採摘的“大馬士革”玫瑰。 新華社記者張帆攝

10年前的汶川大地震, 玫瑰穀所在地四川綿竹市滿目瘡痍。 2009年, 來自北京的銀穀控股集團到綿竹參與災後重建。 “在重建中, 我們認為幫助老百姓把房子修好僅是第一步, 關鍵還得發展產業, 讓老百姓持續增收。 ”邱世忠說, 在產業選擇上, 銀穀控股集團發現綿竹的自然條件適合玫瑰種植。 他們從保加利亞引進“大馬士革”玫瑰3號品種,

並在土門鎮麓棠村進行種植試驗, 在土壤改良、育苗、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掌握了在綿竹種植“大馬士革玫瑰”的核心技術。 至目前, 銀穀集團已累計投資約6.2億元, 在土門、廣濟、遵道等鄉鎮流轉土地24800畝推廣玫瑰種植, 現已成功種植了12000畝。

2015年, 這片玫瑰種植基地被中國花卉協會授名為“中國玫瑰穀”。 今年1月, 國家林業局正式批准建設“四川綿竹國家玫瑰公園”。

邱世忠介紹, 目前玫瑰公司有員工300餘人, 還與附近鄉鎮的7個玫瑰種植合作社、15個承包小組合作, 平時管護用工400人-800人, 玫瑰採摘高峰期每天用工2000余人, 農民務工工資每天50元至100元不等。

26歲的黃成露是玫瑰穀展廳的工作人員, 家住附近鄉鎮, 來玫瑰穀上班已有3年時間。

她的主要工作是接待來觀光的遊客, 銷售玫瑰精油、鮮花餅等玫瑰深加工產品。 “遊客越來越多, 去年超過50萬人次, 我們員工收入還可以。 ”黃成露說。

4月18日, 來自成都的大學生在玫瑰谷的月季園裡拍照。 新華社記者張帆攝

據不完全統計, 玫瑰穀專案每年帶動土門、廣濟、遵道等鄉鎮農民增收約1.35億元。

“中國玫瑰谷項目建設始終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 讓鄉村變得既有綠水青山的顏值, 又有金山銀山的價值, 這也是綿竹近年來轉型發展的縮影。 ”綿竹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鄧偉告訴記者。

4月18日, 一名工作人員在玫瑰谷的培養溫室中工作。 新華社記者張帆攝

據鄧偉介紹,綿竹通過土地增減掛鉤方式對土地進行流轉,採取商業和住宅結合的方式,為搬遷村民建設集居住、文旅商服為一體、村容風貌特色鮮明的“四好新村”,通過玫瑰穀景區等專案的發展帶動商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探索鄉村振興之路。

綿竹市委書記陳萬見說,綿竹正在實現支柱產業的替換,由傳統的酒類行業、磷礦產業、機械製造向新材料產業發展。同時結合鄉村振興,壯大中國玫瑰穀等綠色產業,打造全域旅遊示範區。

4月18日,來自成都的大學生在玫瑰田裡拍照。新華社記者張帆攝

今年9月,由世界月季聯合會、中國花卉協會確定的國家級展會“第八屆中國月季展”將在中國玫瑰谷月季園舉辦。“中國玫瑰谷是獻給龍門山的禮物,我們將長期堅守下去,與這裡的人們共同打造好這份甜蜜的事業。”邱世忠說。(完)

新華社記者張帆攝

據鄧偉介紹,綿竹通過土地增減掛鉤方式對土地進行流轉,採取商業和住宅結合的方式,為搬遷村民建設集居住、文旅商服為一體、村容風貌特色鮮明的“四好新村”,通過玫瑰穀景區等專案的發展帶動商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探索鄉村振興之路。

綿竹市委書記陳萬見說,綿竹正在實現支柱產業的替換,由傳統的酒類行業、磷礦產業、機械製造向新材料產業發展。同時結合鄉村振興,壯大中國玫瑰穀等綠色產業,打造全域旅遊示範區。

4月18日,來自成都的大學生在玫瑰田裡拍照。新華社記者張帆攝

今年9月,由世界月季聯合會、中國花卉協會確定的國家級展會“第八屆中國月季展”將在中國玫瑰谷月季園舉辦。“中國玫瑰谷是獻給龍門山的禮物,我們將長期堅守下去,與這裡的人們共同打造好這份甜蜜的事業。”邱世忠說。(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