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展現山村特色文化的魅力

圖①:千秋村佘族群眾民歌表演。

圖②:“三月三”活動當天, 千秋村舉行婚嫁民俗表演。

李曉紅攝

圖③:“三月三”活動當天, 千秋村舉行民族廚藝競賽。

戴 巍攝

千秋村特色路燈。 胡 起攝

千秋村全景。 李曉紅攝

驅車從安徽省甯國市出發, 沿著蜿蜒曲折的山路一路前行。 沿途竹海松濤共鳴, 枯藤古樹參天。 很快, 就到達一個普通的小村莊——千秋村。

古關隘 有傳說

小村裡面故事多

千秋村位於甯國市雲梯鄉, 得名于當地一處有名的關隘——千秋關。 千秋關位於天目山西麓, 甯國市南部。 千秋關古名千秋嶺, 千秋嶺始建於五代, 後樑與吳越曾大戰於此。 南宋置戍, 以衛都城臨安(今杭州), 始名千秋關。

如今, 千秋關已經逐漸被廢棄, 但是關隘所在的這個小村子, 卻重新煥發出生機。

原來, 千秋村下轄12個村民組, 約1200名村民中的849人是佘族, 是安徽省唯一的佘族村、全國少數民族特色保護村寨。

刻麒麟 著鳳凰

生活當作山歌唱

佘族有自己的傳統服飾, 佘族男子的服裝樣式有兩種, 一種是平常穿的大襟無領青色麻布短衫;另一種是結婚或祭祖時穿的禮服, 紅頂黑緞官帽, 青色或紅色長衫, 外套馬褂。

佘族服飾的主要特色體現在女性服飾上。 女性服飾有黑藍兩色, 衣服是右開襟, 衣領、袖口、右襟多鑲有彩色花邊, 被稱為“鳳凰裝”。 紅頭繩紮的長辮高盤於頭頂, 象徵著鳳頭;衣裳、圍裙用金絲線鑲繡出花邊圖案, 象徵著鳳凰的頸項、腰身和羽毛;紮在腰後的金色腰帶頭, 象徵著鳳尾;佩於全身叮噹作響的銀飾, 象徵著鳳鳴。 現如今, 全套的“鳳凰裝”一般作為佘族女子的嫁衣。

當地佘族人的傳統房屋是簡易的“茅寮”。 “茅寮”以毛竹混搭樹木構成骨架,

以茅草蓋屋面而成。 屋架用藤條束縛連接, 做成網格結構, 室內立柱較多。

如今, 在千秋村, 村民居所與漢族民居無異, 但在房屋牆壁上, 依舊會鐫刻鳳凰和麒麟圖案作為裝飾。 他們希望子孫像麒麟那般勇猛, 如鳳凰一樣美麗。

山歌作為佘族人最主要的口頭文學形式, 在佘族的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位置。 佘族民歌有敘事、論古、婚嫁、勞動、祭祀等多種類別;格式上主要以七言為一句, 四句為一“條”(首), 每條成一個樂段。 佘族現存民族語言, 山歌由民族語言演唱, 特色鮮明, 婉轉動聽。

三月三 吃“烏米飯”

民族風情引人觀

“三月三”是佘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每年三月三, 佘族家家戶戶都要吃“烏米飯”, 故“三月三”也稱“烏飯節”。

製作烏米飯需要將烏稔樹的葉子放到石臼舂碎後, 貯存到布袋中, 連袋子放到鐵鑊中加適量的水熬湯, 釋出紫黑色的湯汁;而後去掉袋裡葉渣, 將精選的糯米泡進湯汁, 幾小時後撈起放到木甑裡蒸熟即成。

烏米飯色澤烏黑發藍, 香軟可口。 由於烏稔能起開脾、防腐作用, 故將烏米飯放在通風陰涼處, 數日不腐。

近年來隨著全域旅遊的發展, 服務行業成為佘族人增收的新亮點, 雲梯佘族鄉農家樂協會會員達55家, 其中大部分位於千秋村, 年接待遊客達15萬人次。

慶祝活動將持續一天, 村裡每家每戶都拿出自己家準備好的“烏米飯”、清明果、竹筒飯、紅麴酒等, 與遊客們一起品嘗, 現場還有佘族山歌、佘族舞蹈、佘族美食、婚嫁習俗表演、篝火晚會等系列活動。

“這是我第一次到這裡來, 在這裡能感受到不同文化的特色, 體會到特別的節日氣氛。 ”第一次到千秋村旅遊的合肥市民韓先生說。

夜幕降臨, 小山村又重新安靜了下來。 明天對於當地的佘族群眾而言又是新的一天, 但對於每個來此參觀的遊客來說, 回憶都將長久停留在這個特殊的日子。

小貼士

旅遊路線:從上海、南京、合肥、杭州方向進入甯國市, 從甯國市前往千秋佘族文化園。

附近景點:千秋佘族文化園、吳越古道、恩龍世界木屋村等。

特色飲食:烏米飯、清明果、佘族粽子、豆腐娘。

本版製圖:郭 祥

《 人民日報 》( 2018年04月30日 07 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