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悠悠古道之松林驛

據說, 全國有168個名叫“松林”的村子, 但沾益區花山街道的松林村, 絕對是個值得你去看看的“松林村”。

擁有近萬人口、村中有一百多個姓氏, 這個“百家姓”村在全國都是絕無僅有, 據說還是雲南省最大的自然村。 松林村, 又稱黑松林、松林驛, 皆因這裡曾經是一片森林而得名, 松林村曾為秦開“五尺道”進入大西南的必經“松林驛”、南宋保佑四年(1256年)所設“普魯吉堡”、明天啟五年(1625年)始築土城、清咸豐元年(1855年)才加固完整,

可謂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古鎮, 2016年進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不論你是慕名而來的遊客還是走親戚的朋友, 只要走進松林驛, 就會被這裡擁有濃厚的歷史底蘊而保留著純樸民風的村民所感染, 你會看到從歷史深處走來的松林驛, 歷經時間的洗禮, 今天仍然古貌依依。 散發著滄桑韻味的古老民居隨處可見, 昔日寬闊的馬店, 如今被改成了雜貨鋪。 在如今的松林村, 依然保持著古城濃郁的商業傳統:以魁星閣為中心, 東西南北四座城門圍成了松林熙熙攘攘的街道。

從瓜果蔬菜到生活用品, 從理髮修鞋到手機專賣, 在松林村, 人們不用走出村寨, 便能完成基本的生活採購。

在村民的指引下, 我們來到松林驛唯一保留下來沒有被修過的老屋田家大院, 一座雕琢精湛的木結構門樓展示了老院子曾經的輝煌, 四合院結構的老屋木雕門窗也都破敗, 左耳房已經被拆除建成現在的磚頭水泥二層小樓, 在屋內的牆腳我們發現在一塊寫有:道光十四年特授曲靖府沾益州正堂加五級紀錄六次李為“鄉飲介賓”匾, 在匾的正中空心雕刻著“皇恩”二字, 同時還有一塊嘉慶年間的100壽字匾。 80歲的胡建良老人告訴我們,他雖然沒上過學堂,但他識得字,而且收藏了很多古書,說起松林驛的歷史他如數家珍。始建于乾隆48年文昌閣與魁星閣相映成趣成為松林驛道上標誌性建築,2次被毀的文昌閣,2004年在原址上重新建成,只是現在的磚混結構的文昌閣,跟原來土木結構的文昌閣相比少了很多韻味。

松林村在清代光緒十一年(西元1885年)的抄本《沾益州志》裡有記載:“松林驛土城,在州北二十裡,明天啟五年,巡撫閔洪學檄都司王聘選建,週三百丈,高二丈”。又載:“松林廢城在普魯吉堡,天啟五年,巡撫閔洪學檄都司王聘選百戶,唐三祝督建,高二丈,週三百丈,建樓二開四門今圯”。又:“城牆外側用磚石砌築,內側用泥土夯城,外側垂直狀,下寬上窄,內側呈斜城狀。驛城有四門,南北門為古驛道通道”。

松林村歷經滄桑,仍留存了東、南、西、北四道古城門與魁星閣、文昌閣(西門樓)、觀音寺、月牙井等標誌性建築。始建於明代天啟五年(西元1625年)的古建築——魁星閣現仍矗立在松林村中引人注目,它在清代嘉慶年間重修,民國年間又修葺,1998年3月維修時將屋面的青灰色陶瓦全部換為陶制黃色琉璃瓦,魁星閣高14.5米,東西長10.4米,南北寬9.8米。底層是東、西、南、北都交匯貫通於此的過街樓形式,此建築形式的三開間又具有門洞式牌樓建築的特點,東邊底層中間有一樓梯直達頂層。魁星閣內是供奉主宰文章興衰的神——魁星的神像。此魁星神像多為文人所崇祀,建此魁星閣在松林村中是希望當地多出文人學士此文化理想而創建,是宣導良好文風民風的標誌性建築。南北走向的古驛道從魁星閣下通過,東西走向的道路也從閣樓下面通過,紅軍當年曾從閣樓下面的門洞通過。如此造型優美獨特和多用途的魁星閣,雲南省內都罕見。

從空中看,以魁星閣過街樓洞為中心,輻射上大街、下大街、南橫街、北橫街、劉家街、羅家街、祿家街、口袋街等古街巷與馮家大院、丁家大院、祿家大院等古宅院。讓古鎮街道佈局酷似一個“卅”字或“豐”字。樓閣、廟宇、民居、商鋪、客棧都是臨街而建、聚而不擠,以屬相為趕街日的傳統集市與古鎮同齡,熙熙攘攘的商味至今濃郁,故西門外修復後的回龍砥柱坊刻有署驛事平彝典吏金世昌所題“四界牛羊歸夕照,萬家煙火樂春耕”的對聯。

曲靖日報記者 楊學榮 文/圖

80歲的胡建良老人告訴我們,他雖然沒上過學堂,但他識得字,而且收藏了很多古書,說起松林驛的歷史他如數家珍。始建于乾隆48年文昌閣與魁星閣相映成趣成為松林驛道上標誌性建築,2次被毀的文昌閣,2004年在原址上重新建成,只是現在的磚混結構的文昌閣,跟原來土木結構的文昌閣相比少了很多韻味。

松林村在清代光緒十一年(西元1885年)的抄本《沾益州志》裡有記載:“松林驛土城,在州北二十裡,明天啟五年,巡撫閔洪學檄都司王聘選建,週三百丈,高二丈”。又載:“松林廢城在普魯吉堡,天啟五年,巡撫閔洪學檄都司王聘選百戶,唐三祝督建,高二丈,週三百丈,建樓二開四門今圯”。又:“城牆外側用磚石砌築,內側用泥土夯城,外側垂直狀,下寬上窄,內側呈斜城狀。驛城有四門,南北門為古驛道通道”。

松林村歷經滄桑,仍留存了東、南、西、北四道古城門與魁星閣、文昌閣(西門樓)、觀音寺、月牙井等標誌性建築。始建於明代天啟五年(西元1625年)的古建築——魁星閣現仍矗立在松林村中引人注目,它在清代嘉慶年間重修,民國年間又修葺,1998年3月維修時將屋面的青灰色陶瓦全部換為陶制黃色琉璃瓦,魁星閣高14.5米,東西長10.4米,南北寬9.8米。底層是東、西、南、北都交匯貫通於此的過街樓形式,此建築形式的三開間又具有門洞式牌樓建築的特點,東邊底層中間有一樓梯直達頂層。魁星閣內是供奉主宰文章興衰的神——魁星的神像。此魁星神像多為文人所崇祀,建此魁星閣在松林村中是希望當地多出文人學士此文化理想而創建,是宣導良好文風民風的標誌性建築。南北走向的古驛道從魁星閣下通過,東西走向的道路也從閣樓下面通過,紅軍當年曾從閣樓下面的門洞通過。如此造型優美獨特和多用途的魁星閣,雲南省內都罕見。

從空中看,以魁星閣過街樓洞為中心,輻射上大街、下大街、南橫街、北橫街、劉家街、羅家街、祿家街、口袋街等古街巷與馮家大院、丁家大院、祿家大院等古宅院。讓古鎮街道佈局酷似一個“卅”字或“豐”字。樓閣、廟宇、民居、商鋪、客棧都是臨街而建、聚而不擠,以屬相為趕街日的傳統集市與古鎮同齡,熙熙攘攘的商味至今濃郁,故西門外修復後的回龍砥柱坊刻有署驛事平彝典吏金世昌所題“四界牛羊歸夕照,萬家煙火樂春耕”的對聯。

曲靖日報記者 楊學榮 文/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