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幼兒線上教育:內容付費的訣竅是什麼?

受益於二胎政策和消費升級, 家庭學前教育消費市場在2020年有望達到5900億元規模。 可以與之媲美的細分行業寥寥無幾。

這麼大的市場,

食客當然不少。 大家針對不同的市場需求, 分佈在幼教產業鏈的不同位置, 生存處境也貧富不均。 今天我們來送溫暖, 關注一下幼教產業的“弱勢群體”。

幼教市場大, 有人吃肉有人喝湯

幼教市場的業務形態很多, 比如:幼稚園、早教中心、培訓機構, 以及包括玩教具/圖書/音像/線上內容等在內的內容供應商等等。

日子過的最好的是幼稚園、早教中心、培訓機構, 這三種線下服務產品佔據了總市場份額的50%, 是吃肉的。 線下的固定場所、固定的學習時間、配套的教學服務人員……這些投入都相對較高, 對應的, 這些服務的收入也是最高的。 其中幼稚園的收入規模最大。

想進入幼稚園這個市場創業, 大幾百萬的投入是看得見的硬門檻,

各類審批證照和多線瑣碎運營則是隱形的心理門檻。 即使度過生死期, 進入持續規模化發展階段, 壓力還是會很大。 不管是選加盟還是直營, 每一條路背後對創業者的資源能力、商業感覺、管理能力的要求都只會更高, 不會放鬆。 但是這些都阻擋不了玩家進場, 有需求的地方就有生意。

圍繞以上吃肉的土豪——尤其是幼稚園, 市場上逐漸衍生出了有趣的新業務, 吸引了一批傳統轉型企業或軟體服務商的加入。 比如互動白板這樣的裝備供應商, 家園互動、視頻監控這樣的管理型軟體提供商, 還有教學盒子這樣的軟硬結合平臺。 靠著全國24萬+幼稚園的市場規模, 加上自身彪悍的BD能力和有競爭力的產品, 部分公司發展得不錯。

一些公司以互聯網概念切入, 打流量、用戶牌, 還成功吸引了資本的注意, 融到了錢。 這一批過的也不錯, 算是啃骨頭的。

再往下就是幼教內容供應商了。 從機構到軟硬體, 再到內容, 他們是最下游;但是對於用戶來講, 他們又是最上游。 內容供應商就站在這樣一個重要的連接點上, 責任重大, 但日子過的比以上兩種角色艱辛多了, 相比之下只能算是喝湯的。 他們就是我們送溫暖的物件。

先來看看幼教線上內容的產業鏈

線上內容產品是通過PC端、移動端APP傳播, 形式上結合了文字、圖片、視頻、人機交互等技術, 用戶體驗可以做的很好。 在用戶端, 家長受教育水準大幅提升, 手機/平板滲透率較高, 用戶對於線上教育的付費習慣也已逐步形成。 整體條件是很不錯的。

在2B方向, 從業公司通過建立IP, 將教育內容產品封裝, 向幼稚園、早教中心等機構打包出售, 供教學使用。 2C方向, 企業會圍繞內容開發成體系的幼兒課程, 提供給家長;甚至會圍繞動畫IP自主或授權生產線下衍生產品,

像玩具、出版物等等, 獲得相應的銷售收入。

目前較成功的幼教IP有:小獅子多納、巧虎、古立古豆(億童文教, 430233.OC)、河狸貝瓦、鯊魚拉比、布奇。 但在商業化方面, 這幾家仍處於早期階段。

看起來, 線上內容產品更適合有互聯網產品感、懂技術的創業者。 但是能走多遠, 還要看產品做的好不好, 運營是不是跟得上, 能否潛下心來持續研究。

幼教線上內容的生存大挑戰

從這張圖中可以看到,做出版物、教具之類的產品公司,會根據自身產品特性,選擇2B或者2C,或者2B2C的路徑。動畫、早教類APP大多選擇直接2C模式。看起來是條條大路,但走起來未必輕鬆。

1、幼稚園是最佳的銷售管道嗎?

理論上講,是好管道。孩子在幼稚園平均10小時,除了吃喝拉撒之外,圍繞習慣養成、知識學習等活動,老師需要大量的教材、教具、多媒體內容做輔助。但在看起來很大的出版物領域,只有培生這樣的大公司才有足夠高的市場佔有率。這是他們多年在中國市場深耕服務的結果。

為什麼?因為對於創業公司,首先要面對的是BD挑戰。全國24萬家幼稚園,市場是極為分散的。在幼稚園客戶面前,即便賣幾十塊的課本,沒有極強的BD和服務能力,也很難打開局面。其次,產品也是一個挑戰。培生們有大量的資源庫,產品矩陣非常豐富,而創業公司則很難覆蓋這樣廣泛的產品類型。

此外,還有服務成本的挑戰。有個故事是這樣的:幾年前,某國外多媒體內容品牌,通過代理商給幼稚園賣產品,銷量還成,但一年時間就打道回府了。原因很簡單:有一天,黑龍江某縣城的幼稚園打電話說軟體出了問題,結果這家公司派維護人員從上海坐飛機到哈爾濱,再倒火車汽車,輾轉一天半到了園所,發現只是插線板出了問題。一套軟體賣幾百塊,由維修造成的差旅費用要幾千塊,這個運營成本難以想像。別問我“為什麼不打電話?”“為什麼不拍照片或者截屏遠端指導?”……不是全中國所有地方的幼稚園教師能和你一樣熟練操作網路或電腦。

所以,當你決定賣產品給幼稚園的時候,要想清楚你針對哪一類幼稚園,是高端、中端,還是低端?他們固有的教學體系是怎樣的?你的產品是不是適用?後續服務維護能不能保證?

2、幼稚園裡的軟硬體產品是好管道嗎?

上文提到了家園互動、視頻監控這樣的產品服務,它們以互聯網概念切入幼稚園市場。理論上講,這些公司掌握大量精准使用者,是內容生產方的最佳合作物件。但實際上,現實資料往往令人費解。像某個號稱中國最大的幼教雲平臺,它為幼稚園提供雲辦公系統、多媒體教學資源和幼兒(及家長)檔案管理系統,擁有17萬+幼稚園客戶。但是它的平臺日活只有200萬+,如果按照一個幼稚園150個學員配置,相當於每個幼稚園每天只有不到10人活躍。

有用戶,沒活躍。一個原因可能是這些軟體獲取的資訊非常有限。因為從幼稚園立場來看,它是天然會去避免太多資料外泄的,僅僅能提供使用者註冊資訊。另外也可能是幼稚園老師的使用習慣原因,如果產品成為負擔,就沒人願意用。不管怎麼樣,只要使用者活躍度不高,產品就很難搜集資訊,就無法在商業模式上探索更多的變現方式。

因此對於內容創業者而言,把硬體或saas軟體做為管道其實是有難度的。話說誰願意變成管道,對吧?且不說這些硬體軟體還都想做自己的內容呢。其次,雖然使用者重疊,但你的產品理念還需要家長的認可,需要進行轉化。線上教育的理念比較開放,有很多選擇,不是每個家長都能接受你的理念。所以在管道上做線上內容產品的轉化和教育,這個成本並不低。

3、2C的獲客成本能降下來嗎?

C端獲客成本高,背後的原因是轉化率低,轉化率低又是因為用戶的決策門檻高。早期教育領域,家長的消費需求是強勁的,但真正做決策時又各有各的標準——有的家長靠感覺,有的看效果,有的看心情,還有的看口碑。總之,家長的考量是多方面的:除了價錢之外,學習佔用的時間、進行取捨的機會成本、對於效果的期望等等。

為了提高使用者轉化,有人選硬體供應商做管道,如前文所述,轉化並不樂觀。另外,作為管道,如果只是單純賣流量的合作,恐怕誰也不願意合作。還有人選擇網路管道,砸錢找大V,做免費產品拉流量,但向付費轉化的時候,運營難度很大,很多公司也是卡在了這一步。

這也是為什麼,隸屬於新東方線上旗下的酷學多納也仍處於商業化初期。它目前仍然沒有直接打C端用戶市場,主要通過給下游B端品牌授權及B端的銷售獲得收入。

內容要變現,運營是關鍵!

幼兒線上教育,可以對標K12線上教育。K12線上教育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1.0時代:以名校名師的錄播視頻為主。

2.0時代:師生通過直播技術可實現遠端互動,但是直播平臺缺乏相應課程體系支撐,教學效果難以保障。

3.0時代:建立一對多直播課程的同時,注重隨堂輔導、家長溝通、課後監督等環節服務。

可以看出,即便是K12這樣相對標準和體系的課程,運營和服務也都馬虎不得。更何況幼稚教育作為學前教育階段,產品本身就很難標準化。服務物件既是小朋友,又是家長,雙方的興趣點、滿足感差異很大。再加上線上的服務形態,如果不靠有溫度的運營和對使用者需求的不斷理解,是很難成功的。

在語言學習領域,我看到了兩款有運營思維的產品,一款是針對少兒領域的“嘰裡呱啦”。它的主線課程有四個階段,每個階段單獨銷售,定價80元以內。其他精品課程是免費,但需要分享產品才能解鎖使用。還有一款是剛剛融資完成的“英語流利說”,在運營上可謂花了大力氣:建群、組語伴兒、班主任盯學習進展……用運營出效果,這也是這款產品付費率高達8%的付費率原因所在。

回答前面第三個問題:幼兒線上教育恐怕只有持續不斷地把產品做好,以運營為中心,把口碑做到極致,提高續費率,前期的獲客成本才能降下來,這也是長久之計。

幼教大市場的線上教育是大趨勢,一定是有未來的。大家要堅持住。會吃的都人知道——湯做好了可比肉還貴。

本文轉自知茗不具,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

從這張圖中可以看到,做出版物、教具之類的產品公司,會根據自身產品特性,選擇2B或者2C,或者2B2C的路徑。動畫、早教類APP大多選擇直接2C模式。看起來是條條大路,但走起來未必輕鬆。

1、幼稚園是最佳的銷售管道嗎?

理論上講,是好管道。孩子在幼稚園平均10小時,除了吃喝拉撒之外,圍繞習慣養成、知識學習等活動,老師需要大量的教材、教具、多媒體內容做輔助。但在看起來很大的出版物領域,只有培生這樣的大公司才有足夠高的市場佔有率。這是他們多年在中國市場深耕服務的結果。

為什麼?因為對於創業公司,首先要面對的是BD挑戰。全國24萬家幼稚園,市場是極為分散的。在幼稚園客戶面前,即便賣幾十塊的課本,沒有極強的BD和服務能力,也很難打開局面。其次,產品也是一個挑戰。培生們有大量的資源庫,產品矩陣非常豐富,而創業公司則很難覆蓋這樣廣泛的產品類型。

此外,還有服務成本的挑戰。有個故事是這樣的:幾年前,某國外多媒體內容品牌,通過代理商給幼稚園賣產品,銷量還成,但一年時間就打道回府了。原因很簡單:有一天,黑龍江某縣城的幼稚園打電話說軟體出了問題,結果這家公司派維護人員從上海坐飛機到哈爾濱,再倒火車汽車,輾轉一天半到了園所,發現只是插線板出了問題。一套軟體賣幾百塊,由維修造成的差旅費用要幾千塊,這個運營成本難以想像。別問我“為什麼不打電話?”“為什麼不拍照片或者截屏遠端指導?”……不是全中國所有地方的幼稚園教師能和你一樣熟練操作網路或電腦。

所以,當你決定賣產品給幼稚園的時候,要想清楚你針對哪一類幼稚園,是高端、中端,還是低端?他們固有的教學體系是怎樣的?你的產品是不是適用?後續服務維護能不能保證?

2、幼稚園裡的軟硬體產品是好管道嗎?

上文提到了家園互動、視頻監控這樣的產品服務,它們以互聯網概念切入幼稚園市場。理論上講,這些公司掌握大量精准使用者,是內容生產方的最佳合作物件。但實際上,現實資料往往令人費解。像某個號稱中國最大的幼教雲平臺,它為幼稚園提供雲辦公系統、多媒體教學資源和幼兒(及家長)檔案管理系統,擁有17萬+幼稚園客戶。但是它的平臺日活只有200萬+,如果按照一個幼稚園150個學員配置,相當於每個幼稚園每天只有不到10人活躍。

有用戶,沒活躍。一個原因可能是這些軟體獲取的資訊非常有限。因為從幼稚園立場來看,它是天然會去避免太多資料外泄的,僅僅能提供使用者註冊資訊。另外也可能是幼稚園老師的使用習慣原因,如果產品成為負擔,就沒人願意用。不管怎麼樣,只要使用者活躍度不高,產品就很難搜集資訊,就無法在商業模式上探索更多的變現方式。

因此對於內容創業者而言,把硬體或saas軟體做為管道其實是有難度的。話說誰願意變成管道,對吧?且不說這些硬體軟體還都想做自己的內容呢。其次,雖然使用者重疊,但你的產品理念還需要家長的認可,需要進行轉化。線上教育的理念比較開放,有很多選擇,不是每個家長都能接受你的理念。所以在管道上做線上內容產品的轉化和教育,這個成本並不低。

3、2C的獲客成本能降下來嗎?

C端獲客成本高,背後的原因是轉化率低,轉化率低又是因為用戶的決策門檻高。早期教育領域,家長的消費需求是強勁的,但真正做決策時又各有各的標準——有的家長靠感覺,有的看效果,有的看心情,還有的看口碑。總之,家長的考量是多方面的:除了價錢之外,學習佔用的時間、進行取捨的機會成本、對於效果的期望等等。

為了提高使用者轉化,有人選硬體供應商做管道,如前文所述,轉化並不樂觀。另外,作為管道,如果只是單純賣流量的合作,恐怕誰也不願意合作。還有人選擇網路管道,砸錢找大V,做免費產品拉流量,但向付費轉化的時候,運營難度很大,很多公司也是卡在了這一步。

這也是為什麼,隸屬於新東方線上旗下的酷學多納也仍處於商業化初期。它目前仍然沒有直接打C端用戶市場,主要通過給下游B端品牌授權及B端的銷售獲得收入。

內容要變現,運營是關鍵!

幼兒線上教育,可以對標K12線上教育。K12線上教育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1.0時代:以名校名師的錄播視頻為主。

2.0時代:師生通過直播技術可實現遠端互動,但是直播平臺缺乏相應課程體系支撐,教學效果難以保障。

3.0時代:建立一對多直播課程的同時,注重隨堂輔導、家長溝通、課後監督等環節服務。

可以看出,即便是K12這樣相對標準和體系的課程,運營和服務也都馬虎不得。更何況幼稚教育作為學前教育階段,產品本身就很難標準化。服務物件既是小朋友,又是家長,雙方的興趣點、滿足感差異很大。再加上線上的服務形態,如果不靠有溫度的運營和對使用者需求的不斷理解,是很難成功的。

在語言學習領域,我看到了兩款有運營思維的產品,一款是針對少兒領域的“嘰裡呱啦”。它的主線課程有四個階段,每個階段單獨銷售,定價80元以內。其他精品課程是免費,但需要分享產品才能解鎖使用。還有一款是剛剛融資完成的“英語流利說”,在運營上可謂花了大力氣:建群、組語伴兒、班主任盯學習進展……用運營出效果,這也是這款產品付費率高達8%的付費率原因所在。

回答前面第三個問題:幼兒線上教育恐怕只有持續不斷地把產品做好,以運營為中心,把口碑做到極致,提高續費率,前期的獲客成本才能降下來,這也是長久之計。

幼教大市場的線上教育是大趨勢,一定是有未來的。大家要堅持住。會吃的都人知道——湯做好了可比肉還貴。

本文轉自知茗不具,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