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他,書寫了肝移植領域的傳奇!|奮鬥創造幸福

朱志軍, 北京友誼醫院肝移植中心主任, 是我國目前完成肝移植手術最多的醫生。 他大膽將兩個不健康肝臟“廢物利用”植入患者體內, 完成世界首例交叉輔助式雙多米諾供肝肝移植手術。 在他看來, 患者信任、同行尊重, 這就是最好的時代。

朱志軍和醫院護理部護師郭嘉玥在病房辦公區, 牆上的十字繡為肝移植患者親自繡的。

走進朱志軍的辦公室, 記者被牆上掛著的一幅牡丹爭豔的十字繡吸引。 朱志軍告訴記者這個十字繡的作者是他的病人, 五年前這個32歲的女病人被確診系統性澱粉樣病變, 急需肝移植手術。

朱志軍:

他媽媽說我來給她捐肝。 可是被查出高血壓、高血脂不安全。 我到現在都記得特別清楚, 他媽媽當時就跪在那母女倆抱頭痛哭很絕望, 我看了也是很難受, 有時候病人你幫不上他。

這時朱志軍想起了正在病房裡即將要接受爸爸肝移植的兩個孩子:

朱志軍:

這個小孩的肝有酮代謝障礙, 要接受他爸爸捐贈的左半肝。 另一個小孩有氨代謝障礙, 也要接受他爸爸捐贈的左半肝。 肝那麼短缺能不能廢物利用?後來這個成人肚子裡用了兩個小孩的肝。

按照規律, 兩個孩子取下的病肝沒什麼用。

但朱志軍團隊大膽創新, 將兩個患兒的病肝分別移植給成人女患者。

最終, 朱志軍團隊在五個人之間完成了四次肝移植手術。 兩個孩子的病肝在這個女患者體內完成了功能上的交互。 有酮代謝障礙的肝臟負責代謝氨。 有氨代謝障礙的肝臟代謝酮。

術後, 女患者和為她提供病肝的兩位小患者都恢復良好。

他們配合默契, 女患者五年來完全恢復正常工作和生活。 事實上這個想法並非朱志軍憑空冒出, 他是在很多研究之上進行的創新, 只是他在很多學術會議提出這樣的假想都沒人當真。

朱志軍:

如果兩個年齡身高差不多, 血型一樣的人, 他們的疾病不一樣就可以互相換半個肝臟。 這樣就實現不需要器官捐獻的器官移植。 我們現在正在建全國的這樣一個網路平臺。

這台根據假想完成的手術也成為了世界首例。 這台里程碑式的手術也讓朱志軍團隊成為當年世界肝移植大會的焦點。目前已經有印度等國家應用這項技術救治更多患者。在朱志軍看來,創新都是源於實際需求:

朱志軍:

原來是看國外在做什麼新東西,更多的是要模仿。我覺得這個創新,其實是從現實生活中來,從臨床的困境中來,都是遇到沒辦法解決的問題,去想辦法突破。

在創新的過程中,他也體驗著奮鬥帶來的幸福:

朱志軍:

我們比我們的前輩、老師們趕上了一個更好的時代,病人信任你、同行尊重你,你的病人能好,這就已經很幸福的事情。你自己覺得通過我自己的努力有成就,很滿足,也願意為這個事情繼續努力。

采寫記者:韓萌

微信編輯:陸健

聽北京新聞廣播,知北京大事小情

聽廣播:AM828 FM100.6

讀微信:北京新聞廣播

微信號:newsradio828

這台里程碑式的手術也讓朱志軍團隊成為當年世界肝移植大會的焦點。目前已經有印度等國家應用這項技術救治更多患者。在朱志軍看來,創新都是源於實際需求:

朱志軍:

原來是看國外在做什麼新東西,更多的是要模仿。我覺得這個創新,其實是從現實生活中來,從臨床的困境中來,都是遇到沒辦法解決的問題,去想辦法突破。

在創新的過程中,他也體驗著奮鬥帶來的幸福:

朱志軍:

我們比我們的前輩、老師們趕上了一個更好的時代,病人信任你、同行尊重你,你的病人能好,這就已經很幸福的事情。你自己覺得通過我自己的努力有成就,很滿足,也願意為這個事情繼續努力。

采寫記者:韓萌

微信編輯:陸健

聽北京新聞廣播,知北京大事小情

聽廣播:AM828 FM100.6

讀微信:北京新聞廣播

微信號:newsradio828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