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東華大學新銳設計師作品發佈

上海時裝周作為推廣展示時尚設計與創意的舞臺, 一直為業界所矚目;作為服裝設計師搖籃的高等學府, 東華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一貫致力於學科交叉與綜合時尚人才的培養, 鼓勵學生追求精緻、卓越與創新。 今年, 東華大學再次與上海時裝周聯手於4月12日晚在靜安800秀髮布了東華大學新銳設計師作品, 集中展現“東華新銳設計師”培優支持計畫成果, 其中一名優秀設計師的作品將在6月代表東華大學參加在倫敦舉行的倫敦畢業生時裝周。 這些新銳的設計力量憑藉勇於創新的精神,

以獨特的創意和對藝術與設計的熱情, 為這場時尚創意聚會注入新的時尚內涵, 作品融合了設計師們對時尚、設計、藝術、技術、材料、工藝等多方位的理解和表達, 詮釋了“精緻東華•設計工匠”的精神內涵。 新銳設計師作品的發佈助力本校優秀畢業生與時尚產業的交流, 與此同時, 借助上海國際化都市的地位, 推動優秀設計師與工匠精神在服裝領域的創新和發展。

藝工結合呈現精緻時尚

本年度參加上海時裝周的9名東華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的新銳設計師分別來自服裝與服飾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中日合作)和服裝設計與工程三個專業方向, 其作品分別由時尚成衣和時尚創意兩大類的服裝設計作品組成。 不同專業之間在設計上碰撞展現出各自的特色, 在服裝創意上勇於創新, 設計與視角上又具有不同的側重, 在時尚與藝術元素上體現出文化的多樣性, 在製作工藝上非常精良, 而且在材料使用上呈現多元化, 並通過材料改造實現新的設計外觀,

進而全方位呈現學院服裝學科三大專業方向的教學優勢和特點。

以培養優秀青年設計師, 發掘新生人才為目標, 學院一直以來為學生搭建與社會接軌的平臺, 創造展示和走出去的機會。 “東華新銳設計師”培優支持計畫就是讓新銳力量完成從本科生到社會人的角色轉變的平臺。 此次專場秀從藝術到工藝、材料到技術、藝術到工程、以及從作品構思到成品完成無不體現著即將畢業的年輕設計師的才智和跨領域和專業的交叉, 也體現著設計師們追求精美的專業“工匠”精神。

學院從2013級進行教學改革和課程調整, 專業課程增加了課程實踐環節, 通過舉辦課程彙報表演秀完成從設計到成品製作的整個流程, 使學生不僅具有設計能力,

而且可以通過工藝的運用和材料的嘗試去實踐完成;企業合作課程側重應用型設計人才的培養, 針對性地和一些企業進行合作, 從開發設計到打樣製作實現與市場的無縫連結;在專業交叉課程中, 通過服裝設計與紡織品設計、數位媒體專業進行合作, 以服裝為載體呈現多專業和技術的融合, 讓相關專業的優勢彙集應用到服裝設計;國際合作課程是學院常年貫徹的核心教學特色, 涵蓋設計、製作、及大賽指導課程, 有來自英國、義大利、日本等著名院校的專家和學者進行合作授課, 力求在設計上使本土特色借鑒國際時尚進行發展, 既具特點又有國際性設計語彙。 此外, 新增加的畢業季、“創意集成”設計展演周、及大量密集的秀場發佈,
使學生在帶著目標的學習和實踐中, 逐漸培養和提升原創開發與設計的能力。 在課程教學與培養應用人才的模式下, 學院為學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國際比賽和交流的機會, 學生可以通過這些比賽和交流等活動在實踐中提升自我, 把所學的理論和實踐與國際時尚接軌, 從中也得到很多鍛煉學習和進步。 基於以上的教學改革, 學院提出對優秀設計專業的畢業生進行重點發掘和培養, 通過挑選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優秀學生作品進行集中發佈, 東華新銳設計師培優支持計畫由此而來。

工匠精神演繹服裝魅力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產業的提升, “工匠精神”越來越顯示出其重要性, 從“製造”到“創造”為各行各業所關注,因此,培養設計專業學生的“設計工匠”的精神就尤為重要。此次三個專業方向的新銳設計師作品展現了學院通過專業與課程交叉對設計、技術與工程的融合,以及對學生們“工匠精神”的重視與培養,而這也是本屆新銳設計師作品發佈的一大看點。新銳設計師們通過他們的作品展現了堅韌不拔、一絲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和勇於創新的精神,體現了“工匠精神”的精髓,也詮釋了“精緻東華•設計工匠”的主題與精神內涵。

設計師們在設計創作中有的融入日常生活中所思所想,有的通過設計表達他們對傳統或現代藝術、東西方文化、以及時尚潮流等方面的獨特見解,或結合國外交流學習時的所見所聞。設計作品在材料的使用和再造以及工藝製作和處理上都十分考究和別出心裁,在設計創意上勇於求新求變,同時一些設計中也流露出多元文化的影響。總之,服裝多樣的表現形式表達了設計師們獨特的個人設計精神,同時也傳遞著事物的善與美。

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學生雷蕾的設計系列《Contradiction Space》,取材於空間結構元素,利用方形元素進行拆分與重組在服裝上來產生變化,探索更多趣味性並且具有衝擊力的造型風格。設計上融合街頭運動風與混搭元素,通過巧妙的版型組合、不同面料的拼接、色彩的碰撞以及幾何元素的拆分與重組,表達對解構主義和矛盾空間的重新認識。雷蕾同學曾在第十屆施華洛世奇創意設計大賽和第十二屆NAFA杯中國國際青年裘皮服裝設計大賽等多項專業賽事中獲獎,通過實踐參加各項專業賽事極大提高了實踐能力和設計項目實施能力,關於設計工匠,她認為:“設計師的工匠精神體現在對自己作品的專心的程度。從服裝作品的圖稿,版型,樣衣,成衣的完善,鞋帽的搭配再到系列作品的發佈,都需要整體的把控能力與細節的控制,用心詮釋自己的設計。”

服裝與服飾設計(中日合作)專業學生姚瑤認為物盡其用是對事物做到極致的概括,而物超其用是對匠人精神一種新的理解。在精益求精的基礎上有突破和創新,以匠人精神賦予服裝更生動的表達。她在設計系《Face To Face》中選用“吸管”這一種非服用材料,通過對圖案立體表現的理解,結合熱熔的工藝技術,安排每一根吸管安插的位置並固定。製作過程需要精准的位置把握和對工藝的熟練運用,使得幾萬根吸管的組合在服裝中有了新的表現形式。

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學生于洪旭表示他的系列設計作品《self-parody》是一次基於服裝可穿著性的實驗,是在保證服裝穿著合理性的前提下,打破傳統服裝原有結構的設計嘗試。他在大膽創造有趣新穎的服裝結構的同時,堅持內斂、繁複和實驗性的表達。為了借助特定工藝實現設計效果,他聯繫了多家工廠進行合作,盡可能通過已有的技術和資源,將系列作品製作地更加完善,把工藝和版型的細節做到精緻。此外,同場其他新銳設計師的系列作品如齊正的《日常行為學》、熊悅廷的《Blue Moment》、王晴的《Capricious》、王子彤的《Enter the Void》、王漪清的《Transgender》、及李嘉寶的《Bethlem》逐一亮相,展現了他們別具一格的創意。

專家評委評述設計亮點

“新銳設計師”的評選注重設計師對新理念的表達,此次邀請到時尚界、設計界和行業內的專家和學者,基於設計師對面料、材質、色彩、造型、個性等全方位的組織和掌控能力,對不同設計系列的藝術表現、設計概念與呈現方式、商業性等方面進行綜合評選。評委們表示此次新銳設計師們的作品藝術氣息濃厚,從作品裡邊,可以看到設計者的前瞻性、開發性、開創性和全新的意識概念的綜合表現。在色彩應用、材料與工藝上進行了很多嘗試性的創新,尤其一些非紡織類的材料的應用十分巧妙,極具創意性,更具有系統化設計的品質,而且設計中結合應用了不同的設計項目如系紮、大廓型、解構等與主流流行元素進行結合,以設計與創意為主導,緊貼市場和時尚領域,最終服務於生活。

依託新銳計畫謀求更高發展

“東華新銳設計師”培優支持計畫是為綜合型和創新型設計人才的培養專門設立並於2015年正式啟動,是學院結合卓越設計專業綜合改革的建設工作以及教育部卓越工程師的培養工作,每年從學院不同專業畢業班學生中選拔出優秀畢業生亮相上海時裝周。該計畫為畢業生搭建了一個與外界交流的平臺,讓新銳設計人才完成從學院人到社會人角色的完美蛻變,優秀的設計師們也可以借此展示自己的設計才能。此次展示也是該人才培養計畫實施以來的第二次展現,去年的新銳們,都已在各自的征程上,經過了本科畢業後的一年,讓我們對他們如今的發展情況進行些瞭解:2016年新銳設計師的金獎獲得者盧政,他的作品已參加了倫敦大學生時尚周,並在2016年美國藝術時尚基金獲得大獎,目前準備去倫敦讀研究生;而王棱煜目前已就讀於英國倫敦時裝學院研究生;香佩軒的設計獲得“可著藝術”三等獎,也在準備去倫敦讀研究生;另一名新銳獲得者夏天目前就讀東華大學服裝與藝術學院的研究生。依託學院學科交叉與綜合時尚人才的培養方式,圍繞綜合型和創新型設計人才的培養目標,“新銳培優”貫穿于本科生的培養教育,以精妙的設計構思,精細的工藝,精緻的作品來培養新型人才,將藝術與工程、設計與藝術緊密結合起來,通過不斷發掘新生力量,為學生們提供專業的平臺和機會,讓優秀的青年設計師們秉承東華大學的創新精神,追求卓越,追求突破。

從“製造”到“創造”為各行各業所關注,因此,培養設計專業學生的“設計工匠”的精神就尤為重要。此次三個專業方向的新銳設計師作品展現了學院通過專業與課程交叉對設計、技術與工程的融合,以及對學生們“工匠精神”的重視與培養,而這也是本屆新銳設計師作品發佈的一大看點。新銳設計師們通過他們的作品展現了堅韌不拔、一絲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和勇於創新的精神,體現了“工匠精神”的精髓,也詮釋了“精緻東華•設計工匠”的主題與精神內涵。

設計師們在設計創作中有的融入日常生活中所思所想,有的通過設計表達他們對傳統或現代藝術、東西方文化、以及時尚潮流等方面的獨特見解,或結合國外交流學習時的所見所聞。設計作品在材料的使用和再造以及工藝製作和處理上都十分考究和別出心裁,在設計創意上勇於求新求變,同時一些設計中也流露出多元文化的影響。總之,服裝多樣的表現形式表達了設計師們獨特的個人設計精神,同時也傳遞著事物的善與美。

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學生雷蕾的設計系列《Contradiction Space》,取材於空間結構元素,利用方形元素進行拆分與重組在服裝上來產生變化,探索更多趣味性並且具有衝擊力的造型風格。設計上融合街頭運動風與混搭元素,通過巧妙的版型組合、不同面料的拼接、色彩的碰撞以及幾何元素的拆分與重組,表達對解構主義和矛盾空間的重新認識。雷蕾同學曾在第十屆施華洛世奇創意設計大賽和第十二屆NAFA杯中國國際青年裘皮服裝設計大賽等多項專業賽事中獲獎,通過實踐參加各項專業賽事極大提高了實踐能力和設計項目實施能力,關於設計工匠,她認為:“設計師的工匠精神體現在對自己作品的專心的程度。從服裝作品的圖稿,版型,樣衣,成衣的完善,鞋帽的搭配再到系列作品的發佈,都需要整體的把控能力與細節的控制,用心詮釋自己的設計。”

服裝與服飾設計(中日合作)專業學生姚瑤認為物盡其用是對事物做到極致的概括,而物超其用是對匠人精神一種新的理解。在精益求精的基礎上有突破和創新,以匠人精神賦予服裝更生動的表達。她在設計系《Face To Face》中選用“吸管”這一種非服用材料,通過對圖案立體表現的理解,結合熱熔的工藝技術,安排每一根吸管安插的位置並固定。製作過程需要精准的位置把握和對工藝的熟練運用,使得幾萬根吸管的組合在服裝中有了新的表現形式。

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學生于洪旭表示他的系列設計作品《self-parody》是一次基於服裝可穿著性的實驗,是在保證服裝穿著合理性的前提下,打破傳統服裝原有結構的設計嘗試。他在大膽創造有趣新穎的服裝結構的同時,堅持內斂、繁複和實驗性的表達。為了借助特定工藝實現設計效果,他聯繫了多家工廠進行合作,盡可能通過已有的技術和資源,將系列作品製作地更加完善,把工藝和版型的細節做到精緻。此外,同場其他新銳設計師的系列作品如齊正的《日常行為學》、熊悅廷的《Blue Moment》、王晴的《Capricious》、王子彤的《Enter the Void》、王漪清的《Transgender》、及李嘉寶的《Bethlem》逐一亮相,展現了他們別具一格的創意。

專家評委評述設計亮點

“新銳設計師”的評選注重設計師對新理念的表達,此次邀請到時尚界、設計界和行業內的專家和學者,基於設計師對面料、材質、色彩、造型、個性等全方位的組織和掌控能力,對不同設計系列的藝術表現、設計概念與呈現方式、商業性等方面進行綜合評選。評委們表示此次新銳設計師們的作品藝術氣息濃厚,從作品裡邊,可以看到設計者的前瞻性、開發性、開創性和全新的意識概念的綜合表現。在色彩應用、材料與工藝上進行了很多嘗試性的創新,尤其一些非紡織類的材料的應用十分巧妙,極具創意性,更具有系統化設計的品質,而且設計中結合應用了不同的設計項目如系紮、大廓型、解構等與主流流行元素進行結合,以設計與創意為主導,緊貼市場和時尚領域,最終服務於生活。

依託新銳計畫謀求更高發展

“東華新銳設計師”培優支持計畫是為綜合型和創新型設計人才的培養專門設立並於2015年正式啟動,是學院結合卓越設計專業綜合改革的建設工作以及教育部卓越工程師的培養工作,每年從學院不同專業畢業班學生中選拔出優秀畢業生亮相上海時裝周。該計畫為畢業生搭建了一個與外界交流的平臺,讓新銳設計人才完成從學院人到社會人角色的完美蛻變,優秀的設計師們也可以借此展示自己的設計才能。此次展示也是該人才培養計畫實施以來的第二次展現,去年的新銳們,都已在各自的征程上,經過了本科畢業後的一年,讓我們對他們如今的發展情況進行些瞭解:2016年新銳設計師的金獎獲得者盧政,他的作品已參加了倫敦大學生時尚周,並在2016年美國藝術時尚基金獲得大獎,目前準備去倫敦讀研究生;而王棱煜目前已就讀於英國倫敦時裝學院研究生;香佩軒的設計獲得“可著藝術”三等獎,也在準備去倫敦讀研究生;另一名新銳獲得者夏天目前就讀東華大學服裝與藝術學院的研究生。依託學院學科交叉與綜合時尚人才的培養方式,圍繞綜合型和創新型設計人才的培養目標,“新銳培優”貫穿于本科生的培養教育,以精妙的設計構思,精細的工藝,精緻的作品來培養新型人才,將藝術與工程、設計與藝術緊密結合起來,通過不斷發掘新生力量,為學生們提供專業的平臺和機會,讓優秀的青年設計師們秉承東華大學的創新精神,追求卓越,追求突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