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牂牁鎮半坡村舊院組今春迎客記

□本報記者 彭紹良 曾傑

4月25日下午, 陰雨天, 紛飛的雨點不時飄落在車窗上。 從打鐵關往右看, 遠處高聳的老王山掩隱在一片雲霧之中。 一條盤山公路從郎(岱)毛(口)公路延伸出來, 幾個長長的彎曲之後, 串起了遠處一片絕壁下的一個林木蔥蘢的寨子, 它就是我們此行的目的地——六枝特區牂牁鎮半坡村舊院村民組。

由於不在通鄉公路的主幹道上, 只有一條通組公路相連, 舊院是一個交通和資訊相對閉塞的地方。 從打鐵關往下, 穿過郎岱鎮上寨村, 在郎毛公路一個回頭急轉彎的地方, 一個並不起眼的四五米寬的路口, 如一道狹窄的山門, 將舊院的村民與外界隔開。 這裡的大部分村民只知道傳統的包穀種植和養一兩頭豬、牛, 自給自足, 部分村民雖外出打工掙了點錢, 但對於本地良好的氣候生態和農產品資源, 也沒有作過過多的思考。

今年3月,

記者一行到舊院調研採訪, 聽村民肖忠文、陳家祥等人說, 他們這裡種的櫻桃品種好, 但賣不出去, 沒人知道, 也沒人來, 大多爛掉了。 因此我們建議, 等櫻桃成熟時, 我們去幫他們宣傳推介一下。

由於土壤適宜, 加上氣候較熱, 舊院的櫻桃成熟時間比其他地方都早。 4月初, 舊院櫻桃成熟時, 通過六盤水日報社的微信公眾號“微涼都”和“涼都快報”的報導後, 其他媒體大量轉發, 外地人紛紛湧入, 銷售情況據說非常好。

汽車進入寨子, 一幢正在修建的兩層樓的平房上, 今年3月份來調研採訪時認識的村民肖忠文正在指揮大家搭房頂架子, 衣服上、褲子上, 以及戴在頭上的黑色帽子全都是灰, 花白的頭髮從帽子裡漏出來, 也沾了厚厚一層灰。

“老肖!”我們仰起頭打招呼。

“哎!你們來了, 我馬上下來, 去家裡坐。 ”肖忠文一邊答應我們, 一邊順架子敏捷地翻了下來, 領著我們向他家走去。 路上他告訴記者, 舊院村民組大約百把戶人家, 集中在這個寨子居住的有四十來戶。 一路走著的駐村幹部說, 老肖說的數比較準確, 舊院組共有村民101戶406人, 有的外出務工, 在家種地的也多。

在肖忠文家的院壩裡, 我們聊起了家常。

肖忠文是我們在微信公眾號上發佈舊院櫻桃採摘消息的連絡人, 當時也是他主動提出來給村民幫忙的, 是一個十足的熱心人。 一來二去大家熟悉了, 我們便親熱地叫他老肖。

“今年鬧熱哦!櫻桃成熟的那一個多星期, 來的車太多, 停都停不下, 我只要在家,

都跑去帶客人停車, 從寨子後面一直停到山那面的灣灣頭。 ”老肖告訴我們。 那些天, 來的人都打他電話, 他跑上跑下, 幫助聯繫櫻桃種植戶, 忙著領外來客人去地裡採摘櫻桃, 又幫著聯繫安排農家飯。

“你家今年賣櫻桃收入多少?”我們問他。

老肖說:“我家沒有櫻桃樹, 我是在無償幫忙, 我想, 外面的客人來了就是‘送錢’來, 買這買那的, 收入多了, 大家的日子就好過了。 ”

“以前沒有什麼人來, 即使來幾個, 也是寨子裡哪一家的親戚, 來摘點櫻桃吃, 順便帶點走, 有的人家搶時間摘點去毛口或郎岱賣, 運輸成本高掙不了啥錢, 櫻桃大都掉落爛在樹下, 很可惜!今年來的人多得很, 有六枝的、水城的, 還有安順的呢!前幾天還有四五個從盤州專門開車過來的,

可櫻桃已經采完了。 ”

健談的肖忠文還告訴我們, 有很多來採摘櫻桃的客人還問在哪裡可以吃上農家飯, 因為是第一回有外地客人進來, 寨子裡的人家都沒這個意識, 一點準備都沒有, 所以只隨便安排了幾拔, 還不好意思收錢, 最後在客人的一再勸說下才收下一兩百元。 好多村民看到這個也可以賺錢, 有的說明年可以提前準備一下, 來的客人想吃農家飯就可以吃, 還可以整點地裡的土特產順帶賣給客人。

一旁的駐村“第一書記”龍開樂和駐村幹部陳棟樑告訴我們, 今年舊院的櫻桃賣得好, 據他們瞭解, 由於這裡的櫻桃比其他地方成熟早, 開始採摘的第1天賣60元/斤, 後來降了一些, 30元/斤的賣得最多。 最後剩下的, 6元/斤也有人進來買,樹上摘得一顆不剩。

“那今年收入最多是哪一家,你曉得不?”我們問肖忠文。

“這個不好說,只聽說少的賣了幾千元,最多的怕有上兩萬元的哦。陣家祥家、劉子強家都不錯,但今天都沒人在家,你們去問一下王道文,他在家的,聽說他家也賣得不少錢。”肖忠文說。

沿寨子裡的砂石路走到王道文家,正碰上王道文和妻子在忙著做飯。王道文是一名黨員,曾當過村幹部,如今因為痛風嚴重,手腳關節腫脹變形,幹不了重活。放下手裡的事,他和我們在院壩裡聊開了。

“我們這裡共有8戶人家有櫻桃樹,當年是一個姓寇的外地老闆來租我們的地種的,後來寇老闆走了,各家就把櫻桃樹管護起來。我家有1畝來地、58棵櫻桃樹,今年有15000元的毛收入,除去找人工幫著採摘的工錢,純收入有13200元。”直爽的王道文笑著告訴我們。“我家樹少,有的人家有200多棵樹,就算樹沒我的種得好,也應該有我兩倍左右的收入。”據他估算,今年,舊院村民組的8戶櫻桃種植戶,光賣櫻桃的收入應該就有10萬元左右。

王道文說,由於身體原因,加上櫻桃採摘要搶時間,因此櫻桃成熟的那幾天,他出10元錢1小時找小工,請寨子裡沒有櫻桃樹的困難一點的人家幫助採摘櫻桃,共支付工錢1800元,也算是帶著寨子裡的人增加了一點收入。

當過村幹部的王道文,視野思路開闊得多。他說:“今年我給大家講,種櫻桃比起種包穀這些來說,力氣花得少,投入也不多,剪枝、鋤草、施肥,一年忙那幾天就可以等著採摘收錢。就像我家,1萬多元的收入,夠你買好多大米、包穀?看著別家收入多,一些村民也動心了,以前他們只曉得埋頭種地,思路打不開。你說,只要有人進來了,水果、蔬菜、雞鴨、臘肉,哪樣賣不成錢?”

我們站起身來告別王道文時,他告訴我們,他家還有一畝地一畝田,準備今年全部種植櫻桃樹,而且已經著手在幹了。如果今年把進寨子來的通組路擴寬點,把串戶路硬化了,寨子裡的人居環境整治好了,房前屋後乾乾淨淨的,明年櫻桃成熟時,來的客人一定會更多。

從王道文家往公路爬的半坡上,手中抱著一捆樹枝的村民肖忠志笑呵呵地和我們打招呼,他說,他家21棵櫻桃樹,今年賣得3000元左右,這是以前沒有想過的事,他也已經在考慮明年該怎麼“整”了。

離開寨子,汽車沿蜿蜒的通組路駛向郎毛公路時,回望舊院,我們心中欣喜,駛上郎毛公路的路口也仿佛寬了許多。

記者手記

謀思路才有出路

一個相對閉塞的寨子,一群相對封閉的村民,在媒體宣傳扶貧的助推下,今年櫻桃成熟時大量外地客人的湧入,衝擊著他們的思想觀念,開啟了他們的外向思維,這既是預料中的事,但又出乎我們的預料。

8戶人家賣櫻桃收入10來萬元,是今年寨子裡的大喜事,但最令人高興的,還在於這裡的村民思想觀念發生了巨大變化,在於他們的思路得以打開。

思路決定出路。脫貧致富,“等靠要”肯定不行,但僅靠悶頭苦幹也不夠,一定得有個好思路。相信今年嘗到甜頭的村民,明年的勁頭會更足,而今年沒有直接受益的人家,明年也會想方設法分一杯羹。

記者相信,有了好的思路,進出舊院的山門將會越來越寬。

6元/斤也有人進來買,樹上摘得一顆不剩。

“那今年收入最多是哪一家,你曉得不?”我們問肖忠文。

“這個不好說,只聽說少的賣了幾千元,最多的怕有上兩萬元的哦。陣家祥家、劉子強家都不錯,但今天都沒人在家,你們去問一下王道文,他在家的,聽說他家也賣得不少錢。”肖忠文說。

沿寨子裡的砂石路走到王道文家,正碰上王道文和妻子在忙著做飯。王道文是一名黨員,曾當過村幹部,如今因為痛風嚴重,手腳關節腫脹變形,幹不了重活。放下手裡的事,他和我們在院壩裡聊開了。

“我們這裡共有8戶人家有櫻桃樹,當年是一個姓寇的外地老闆來租我們的地種的,後來寇老闆走了,各家就把櫻桃樹管護起來。我家有1畝來地、58棵櫻桃樹,今年有15000元的毛收入,除去找人工幫著採摘的工錢,純收入有13200元。”直爽的王道文笑著告訴我們。“我家樹少,有的人家有200多棵樹,就算樹沒我的種得好,也應該有我兩倍左右的收入。”據他估算,今年,舊院村民組的8戶櫻桃種植戶,光賣櫻桃的收入應該就有10萬元左右。

王道文說,由於身體原因,加上櫻桃採摘要搶時間,因此櫻桃成熟的那幾天,他出10元錢1小時找小工,請寨子裡沒有櫻桃樹的困難一點的人家幫助採摘櫻桃,共支付工錢1800元,也算是帶著寨子裡的人增加了一點收入。

當過村幹部的王道文,視野思路開闊得多。他說:“今年我給大家講,種櫻桃比起種包穀這些來說,力氣花得少,投入也不多,剪枝、鋤草、施肥,一年忙那幾天就可以等著採摘收錢。就像我家,1萬多元的收入,夠你買好多大米、包穀?看著別家收入多,一些村民也動心了,以前他們只曉得埋頭種地,思路打不開。你說,只要有人進來了,水果、蔬菜、雞鴨、臘肉,哪樣賣不成錢?”

我們站起身來告別王道文時,他告訴我們,他家還有一畝地一畝田,準備今年全部種植櫻桃樹,而且已經著手在幹了。如果今年把進寨子來的通組路擴寬點,把串戶路硬化了,寨子裡的人居環境整治好了,房前屋後乾乾淨淨的,明年櫻桃成熟時,來的客人一定會更多。

從王道文家往公路爬的半坡上,手中抱著一捆樹枝的村民肖忠志笑呵呵地和我們打招呼,他說,他家21棵櫻桃樹,今年賣得3000元左右,這是以前沒有想過的事,他也已經在考慮明年該怎麼“整”了。

離開寨子,汽車沿蜿蜒的通組路駛向郎毛公路時,回望舊院,我們心中欣喜,駛上郎毛公路的路口也仿佛寬了許多。

記者手記

謀思路才有出路

一個相對閉塞的寨子,一群相對封閉的村民,在媒體宣傳扶貧的助推下,今年櫻桃成熟時大量外地客人的湧入,衝擊著他們的思想觀念,開啟了他們的外向思維,這既是預料中的事,但又出乎我們的預料。

8戶人家賣櫻桃收入10來萬元,是今年寨子裡的大喜事,但最令人高興的,還在於這裡的村民思想觀念發生了巨大變化,在於他們的思路得以打開。

思路決定出路。脫貧致富,“等靠要”肯定不行,但僅靠悶頭苦幹也不夠,一定得有個好思路。相信今年嘗到甜頭的村民,明年的勁頭會更足,而今年沒有直接受益的人家,明年也會想方設法分一杯羹。

記者相信,有了好的思路,進出舊院的山門將會越來越寬。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