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當SpaceX再創奇跡時 中國商業航太卻剛在萌芽

對宇宙的探索人類從未停止過。 曾經發射火箭、衛星、太空梭都只能集國家或軍方之力才能做到, 直到那個發誓要將人類送上火星的馬斯克, 在不斷的質疑聲中, 將巨星火箭發射成功, 引爆了全世界對商業航太領域的關注。

而與此同時, 我國商業航太也從2015年的破冰起航, 迅速發展了3年。 有人說2018年會是中國商業航太的春天, 中國已經是航太大國。 但來自航太的專家提醒道, 我國商業航太還在萌芽, 還只是一個小樹。 與美國相比我國還有著較大的差距。

“我國的航太技術與國外相比至少落後兩位數,

幾十年甚至三十年。 但商業航太落後只有幾年。 ”專家表示。 但是, 隨著政策的放開, 民間資本的流入以及市場應用的發展, 商業航太被認為會是個超過百億美元的市場。 雖然目前很多商業航太的應用更多是2B市場, 但對航太領域研究多年的吳樹范博士對網易科技表示, 只要下決心, 十年內可以把人類送到太空旅遊, 因為技術已經有了, 只是成本問題。 而這, 就是馬斯克和中國商業航太企業的創始人們想要實現的夢想。

2018年:商業航太的春天

伴隨著商業航太蓬勃發展, 世界科技創新腳步明顯加快, 成本費用大幅降低, 運載火箭海上回收, 火箭發動機重複使用, 商業載人空間站, 低成本月球探測等一系列之前未曾設想的航太計畫,

正在逐漸變成現實, 彰顯出商業航太促進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的力量。

尤其是商業航太的明星企業“SpaceX”的一次次用成功擊碎了外界對商業航太的猜測和質疑。 ?畢竟, 曾經的火箭衛星發射以及太空梭僅限於集國家或軍隊之力。

“馬斯克SpaceX引爆了世界對商業航太領域的關注。 僅僅在12年的時間裡就取得了這樣矚目成就, 值得我們去反思和借鑒。 ”民營火箭研製企業藍箭CEO張昌武表示。

其實, 中國商業航太在2015年就開啟了破冰之旅。 “2014年中國政府發出了我們的一些政策, 就是說鼓勵民營資本進入航太, 明確進入航太, 所以從那時候開始, 政策的大門打開了。 我們也稱2015年是商業航太的元年。 ”南京航空航太大學博士, 中組部千人計畫,

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吳樹范回憶道。

經過近三年的發展, 已經有超過60家民營企業涉足到商業航太領域的創業裡來, 特別是以衛星製造和衛星發射、衛星測繪為代表的創業企業。

比如在2017年中國航太科工向全球發佈了商業航太“五雲一車”:飛雲、快雲、行雲、虹雲、騰雲以及高速飛行列車的商業航太工程格局。

在民營企業中, 有火箭研發企業比如藍箭航太, 有衛星發射企業微納星空、衛星測控企業宇航智科等等。

專注商業航太領域創想基金合夥人透露, 我國目前商業航太企業還普遍處於初創階段, 大部分處於A輪和A輪之前的階段, 資本市場進入航太領域的投資機構也越來越多, 目前偏早期的投資會比較多一些。

“很多央企在商業航太, 火箭或者衛星領域都有佈局, 原來體制內的航太研製單位也都成立了很多新的機構、或者是公司或者是平臺, 來去佈局商業航太。 ”張昌武表示。

參與到中國商業航太的玩家越來越多。 而且可觸及的市場也越來越大。 “以地軌衛星星座為例, 已經公開的建設計畫到2020年總共有6000顆衛星需要被發射, 有接近50%的美國衛星。 但還有一大部分就是我們商業航太的市場。 這個市場規模超過了100億美元, 這都是我們可以伸手捕捉的機遇。 ”張昌武表示。

因此, 2018年對於中國商業航太來說, 會是快速發展的一年, 是迎來百花爭豔的春天。

據瞭解, 宇航研究院聯合國內外百所高校院所共同啟動了“立方108計畫”, 也就是共同發射108顆衛星,

實現全球的氣象探測, 服務一帶一路國家北斗導航。

中國航太技術的差距:不如美國的40年代

雖然, 美國情報委員會剛剛發佈的《全球威脅評估》顯示, 將中國和俄羅斯作為了太空領域的主要威脅。 而且截至2017年底, 全球共有在軌應用衛星1450多顆, 中國以200餘顆總量超過俄羅斯, 成為空間資源擁有第二大國。

但我國航太技術與國外相比還有一定的距離。 “我們技術儲備不足, 我們人才力量, 特別是高端人才力量缺乏。 ”國防科工局總工程師田玉龍表示。

吳樹範也表示, 我國已經成為航太大國, 但我們要從航太大國邁向航太強國的行列。 “想一想美國40年代的技術已經超過了我們現在能做的事, 印度已經發射衛星到火星去了, 所以我們還有距離。”

田玉龍總結了我國航太體系面臨的問題:首先是應用短板,幹強枝弱,三多三少。國家航太走向了高深遠,但應用衛星產業價值鏈呈倒金字塔分佈,衛星應用是短板,工藝應用多,大眾服務少,軍事應用上多,民用上應用少;其次,國際競爭力不強。衛星廣播通信方面產業規模約為200億元,應用服務僅能覆蓋國土及周邊地區占全球市場的2.5%;在衛星導航方面,國內2500億元的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市場,北斗導航僅占30%左右,龍頭企業僅為美國的3%;衛星遙感方面,應用以氣象、國土、海洋、健在等行業部門及工藝需求為主,長期以來主要靠政府投資,為政府服務,尚未形成規範的市場禁止,資料市場規模僅30億元,缺乏有競爭力的企業;最後,整體品質不高,美國富創公司2014年發佈的《全球航太競爭力指數》,評估報告顯示各航太大國政府投入指數,產業競爭力指數、投入產出比:美國37:37,歐洲21:18,俄羅斯24:15,中國14:7。

而對於現在大力發展的商業航太,田玉龍提醒更要關注核心競爭力,而不要搞短、平、快。“肯定要強在核心競爭力上,這個是中美貿易戰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沒有掌握核心競爭力,我們的商業航太發展是不會走遠的,而且現在科技發展這麼快,只是停留在當前的視野中發展很危險。”田玉龍認為。

但對於未來5-10年中國商業航太的發展,專家們仍然充滿了信心。吳樹范認為,未來5年內一定會有較大的民營企業站起來。而對於民眾想要實現的太空旅行也會在10年內實現。

所以我們還有距離。”

田玉龍總結了我國航太體系面臨的問題:首先是應用短板,幹強枝弱,三多三少。國家航太走向了高深遠,但應用衛星產業價值鏈呈倒金字塔分佈,衛星應用是短板,工藝應用多,大眾服務少,軍事應用上多,民用上應用少;其次,國際競爭力不強。衛星廣播通信方面產業規模約為200億元,應用服務僅能覆蓋國土及周邊地區占全球市場的2.5%;在衛星導航方面,國內2500億元的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市場,北斗導航僅占30%左右,龍頭企業僅為美國的3%;衛星遙感方面,應用以氣象、國土、海洋、健在等行業部門及工藝需求為主,長期以來主要靠政府投資,為政府服務,尚未形成規範的市場禁止,資料市場規模僅30億元,缺乏有競爭力的企業;最後,整體品質不高,美國富創公司2014年發佈的《全球航太競爭力指數》,評估報告顯示各航太大國政府投入指數,產業競爭力指數、投入產出比:美國37:37,歐洲21:18,俄羅斯24:15,中國14:7。

而對於現在大力發展的商業航太,田玉龍提醒更要關注核心競爭力,而不要搞短、平、快。“肯定要強在核心競爭力上,這個是中美貿易戰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沒有掌握核心競爭力,我們的商業航太發展是不會走遠的,而且現在科技發展這麼快,只是停留在當前的視野中發展很危險。”田玉龍認為。

但對於未來5-10年中國商業航太的發展,專家們仍然充滿了信心。吳樹范認為,未來5年內一定會有較大的民營企業站起來。而對於民眾想要實現的太空旅行也會在10年內實現。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