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長沙小巷裡的女高音

《織機街133號的故事》連載(5)

我姐姐的嗓子從小就好, 音域寬, 音色純, 什麼民歌、樣板戲都能唱, 特別是高音部分, 她都能唱上去。 只是沒有經過專業訓練,

在唱歌技巧的把握上顯得有點拙樸。 我們大院對面駱家二女兒駱藝的嗓子也好, 特別喜歡唱樣板戲。 遇到她們倆都閑著在家, 院內院外可就熱鬧了, 她們倆輪流唱著, 一個民歌聲音才落, 一個樣板戲音立馬起, 倆人暗暗較著勁。

姐姐(右)與妹妹合影

我姐姐最喜歡唱的是《侗歌向著北京唱》。 這首歌的詞是由我省益陽安化縣梅城人龍燕怡先生創作的。 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寫作生涯中, 他斷斷續續發表歌詞兩千多首, 成曲的近千首。 《侗歌向著北京唱》(吳宗澤作曲)紅極一時, 被譽為“全國十大優秀少數民族歌曲”在全國廣泛流傳。

這首歌由於我聽得多, 所以, 頭幾句至今我既記得詞, 還記得唱:“彈起琵琶(呃)心歡暢呃衣, 吹起蘆笙響四方呃。 侗歌向著北京唱呃, 山高水遠情意長呃。 ”

這首歌的最後一句是:“唱不盡毛主席恩情長呃。 ”我一姐唱的這一句一落音, 院外馬上響起駱藝的歌聲:“手捧寶書滿心曖……”

《龍江頌》劇照(來自網路)

這是革命現代京劇《龍江頌》插曲, 歌名叫《手捧寶書滿心曖》。

裡面有句歌詞:“讀寶書耳邊如聞黨召喚, 似戰鼓摧征人快馬加鞭。 ”最後一句“快馬加鞭”的“鞭”有拖音, 起起伏伏, 好幾個音節, 我現在還清晰地記得駱藝唱的那個拖音。

133號院是處在織機街的一條小巷裡, 這條小巷通小贏洲, 是織機街去馬王街(商鋪集中的地方)的一條捷徑。

所以, 這條小巷人來人往的。 這些人經過小巷多了, 經常聽到她們倆唱歌, 都知道小巷有女高音高手, 有時有的人還停下來一二分鐘聽她們唱歌。

阿信在織機街小學讀書時的同學徐雲(女), 她比阿信高一屆, 當時住觀音井,

現在還住觀音井。 旁邊是她丈夫。

我和駱藝是同年級不同班的同學, 小學、中學都如此。 她五官長得端正大方, 織著兩根粗粗的辮子。 那個時候, “男女授受不親”, 界限分得分明, 我從來沒有和她說過話。 到了高中, 她分到了文科班, 與我初中同學毛尚文同班, 一天晚上, 毛尚文來我家, 要我陪他去駱藝家玩, 這才總算到過她家一次, 遺憾的是, 她不在家。

駱藝的媽媽姓劉, 我們喊她叫“劉伯媽”。 劉伯媽心地善良, 特別熱情好客。 她送客, 儘管隔著圍牆, 但我們院子裡的人都知道, 因為她送客, 每次都要把客送到小巷通向小贏洲的麻石梯道那個地方, 還一路大聲說:“沒有好招待,對不起啊!”“什麼都沒吃!”“好走好走好走!”

未完待續…

回顧前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