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分級診療改革中,私人診所的3大機遇!

我是梅斯醫學, 每天為您分享醫學上最前沿的臨床知識, 歡迎關注我們的頭條號。

在目前如火如荼的分級診療大潮中, 作為紮根基層的診所也應該有所作為, 基於體制靈活, 存有三大機遇。

近日, 國家衛健委發文要求113所大型三甲醫院向主要收治疑難重症患者和醫學關鍵技術攻關轉型。 對此, 有分析人士認為, 大型三甲醫院將要快速轉型, 將科研力量集中在疑難雜症上, 可能會逐步關掉普通門診。 把常見病、多發病分流到基層醫療機構。

三甲醫院關停普通門診, 在多地已經開始探索實施。 4月20日, 據中新網報導, 北京醫藥分開改革改革一年來, 三級醫院門急診診療人次較上一年減少11.9%, 二級醫院基本持平, 一級醫院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門急診診療人次累計達到近8000萬人次, 比上一年淨增1200余萬, 增長了16.1%。 部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診療量增加25∽30%左右。

這麼大體量的常見病、多發病回流到基層醫療機構, 符合醫改制度設計, 今後分級診療工作會兒越來越得到強化。 三甲醫院關停普通門診只是分級診療中的又一舉措。

在目前如火如荼的分級診療大潮中, 常見病多發病的回歸基層, 不少診所從業人員認為, 這是公立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以下簡稱:基層公立醫療機構)的事情, 我們難以從中分享利益。 但實際上, 作為紮根基層的診所, 機制靈活, 如果能把握住分級診療的機會, 也能在醫改大潮中有所作為。 為什麼這樣認為呢?

基層公立醫療機構不能完全消化分流病人

目前, 絕大多數公立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能力還不足以全部接受上級醫院分流病人的:首先是基層公立醫療機構自身的醫療服務能力不夠。

雖說國家這些年投入了海量的資金進行扶持, 不少基層醫院新建或擴建了、設備更新了、也新招錄了不少醫學生。 但是從基層的實際回饋來看, 醫療服務能力並沒有如設想般提高, 反而出現了基層醫療服務能力一定程度的滑坡。

要想以這種狀態下的公立基層醫療機構全部接受分流下來的病人, 不管是理論上, 還是實踐上都不可能做到。 其次是外來力量介入下的公立醫療機構服務能力提升作用也有限。 為了配合三甲大醫院普通門診關停, 又能提高基層公立醫院的醫療服務能力而實施的醫聯體、醫共體也就應運而生了。 由於利益分割、機構層級、人員分配等諸多體制方面的問題,

短時間難以厘清。 國內各地實施醫聯體、醫共體不計其數, 做成功的寥寥無幾。

這樣一來, 不管是自身, 還是借助外力, 公立基層醫療機構都不可能全部消化吸收分流下來的病人。 這時, 作為醫療服務能力相差不大、服務定位基本相似的診所, 完全可以接受一部分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 從而享受到分級診療帶來的好處!

基層公立醫療機構精力不足

也許有一些基層公立醫院的醫療服務能力不錯, 能夠完全接受分流下來的病患。 但是基層公立醫院還要面臨著一個非常大的壓力-精力不足, 難以應對大量增加的病人。

大家都知道, 基層公立醫院的主要職能是承擔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兩大塊工作。

在公共衛生工作中, 要占到基層公立醫療機構一大半的精力:參保人員的免費體檢、學生免費體檢、慢病管理、家庭醫生簽約、健康扶貧、健康教育、傳染病防控、衛生監督協管等等都是要一一去落實的。

而這些工作的落實不僅僅是公共衛生人員就可以做好的, 絕大多數需要臨床醫務人員的參與甚至是主導才能做好的。 這樣一來, 基層公立醫院要花不少精力在公共衛生上, 如果大量的常見病、多發病分流下來, 基層公立醫院現有規模、人員肯定吃不消, 這時候, 我們診所就會有機會接受相當一部分病人;也許會有人說, 基層公立醫院也可以選擇擴張規模以應對病人增加。

實際上, 經過這些年的規範發展, 作為公益性事業單位的基層公立醫療機構的編制收到政府總量控制指令, 已經不能自行隨意招錄人員了。更別說,大學生寧願在大醫院幹臨時工,也不願意到基層來發展呢!這樣一來,基層公立醫院也只能以現有人員應對海量病人的增加了,而病人肯定會有一部分分流到診所中來,這時候,就要靠診所自己的服務能力、在老百姓中的口碑來吸引人群就診了!

基層公立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動力不夠

上面說了基層公立醫院的服務能力不夠、精力不足難以承接分級診療轉移下來的所以病人。其實,還有一方面原因,也會使得,不少病人會放棄基層公立醫療機構的。那就是,受制於比較僵化的運行管理機制,基層公立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動力不夠,多看病人、多做工作並不能給自身帶來多少好處,反而增加了醫療風險。

這主要與基層公立醫療機構現行的績效考核有關。績效考核也主張多勞多得、獎勤罰懶。然而,它還有一個所謂績效總量控制,一個蛋糕就這麼大,你多拿,就意味著其他人少拿,基層公立醫院為了維持醫院穩定,和諧發展,也就象徵性的拉開些許差距。這樣一來,大部分公立基層醫療機構都是大鍋飯盛行。這種情況下,醫務人員沒有動力承擔越來越多的醫療工作。

於是,自身靈活機制的診所,優勢就非常突出了,只要服務能力有、服務態度好、在就診人員中有口碑,不愁分流下來的常見病、多發病不來就診了!國家有關部門大力推動分級診療工作,今後還會持續出臺相關政策,總的方向是利好基層-把常見病、多發病留在基層。

作為同樣在基層從事醫療工作的診所,也要把握機會,提升診所服務能力、搭車協力廠商機構(檢驗、影像)、梳理自身品牌、擴大在周邊輻射人群中的正面效應,這樣一來,診所在分級診療的大潮中也會獲益不少的!

已經不能自行隨意招錄人員了。更別說,大學生寧願在大醫院幹臨時工,也不願意到基層來發展呢!這樣一來,基層公立醫院也只能以現有人員應對海量病人的增加了,而病人肯定會有一部分分流到診所中來,這時候,就要靠診所自己的服務能力、在老百姓中的口碑來吸引人群就診了!

基層公立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動力不夠

上面說了基層公立醫院的服務能力不夠、精力不足難以承接分級診療轉移下來的所以病人。其實,還有一方面原因,也會使得,不少病人會放棄基層公立醫療機構的。那就是,受制於比較僵化的運行管理機制,基層公立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動力不夠,多看病人、多做工作並不能給自身帶來多少好處,反而增加了醫療風險。

這主要與基層公立醫療機構現行的績效考核有關。績效考核也主張多勞多得、獎勤罰懶。然而,它還有一個所謂績效總量控制,一個蛋糕就這麼大,你多拿,就意味著其他人少拿,基層公立醫院為了維持醫院穩定,和諧發展,也就象徵性的拉開些許差距。這樣一來,大部分公立基層醫療機構都是大鍋飯盛行。這種情況下,醫務人員沒有動力承擔越來越多的醫療工作。

於是,自身靈活機制的診所,優勢就非常突出了,只要服務能力有、服務態度好、在就診人員中有口碑,不愁分流下來的常見病、多發病不來就診了!國家有關部門大力推動分級診療工作,今後還會持續出臺相關政策,總的方向是利好基層-把常見病、多發病留在基層。

作為同樣在基層從事醫療工作的診所,也要把握機會,提升診所服務能力、搭車協力廠商機構(檢驗、影像)、梳理自身品牌、擴大在周邊輻射人群中的正面效應,這樣一來,診所在分級診療的大潮中也會獲益不少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