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資料多跑路,百姓就能少跑腿 遠端醫療已覆蓋3000多家醫療機構

本報記者 王曉慧 實習記者 劉欣越 北京報導

互聯網的發展為各個行業都帶來了便利, 尤其是在醫療體系中, “互聯網+”體現出簡化就診流程、實現資料共用、進行遠端醫療服務等多項功能。

4月26日, 在中日友好醫院召開“《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和醫院互聯網醫療服務有關的情況”的新聞發佈會。

會上, 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表示, “互聯網+”的發展趨勢, 就是要讓百姓少跑腿, 讓資料多跑路。 在落實的過程中, 堅持中央頂層設計與地方創新實踐相結合、“做優存量”與“做大增量”相結合、鼓勵創新與防範風險相結合。

覆蓋3000餘家醫療機構

具體到基層實施方面, 中日友好醫院院長孫陽著重強調了遠端醫療的使用情況。 他表示, 中日友好醫院是較早建立起連接基層和大醫院之間的遠端醫療系統, 正在積極探索分級診療模式下的遠端醫療模式。

遠端醫療能讓醫生之間協同工作, 節省消耗在路上的時間, 提高效率。 互聯網作為一種新的工具, 提高了溝通效率, 改變了醫院工作的內部流程, 讓專家能夠有時間為基層醫院提供遠端醫療服務, 也能夠給醫療技術帶來更好的保障, 輔助醫生進行更好的遠端醫療。

有資料顯示, 自2013年來, 中日友好醫院在朝陽區東部醫聯體內開展醫聯體病房專案。 自2016年專科醫聯體成立以來, 累計完成專科醫聯體內疑難危重症轉診2500余例, 遠端會診985例, 遠端培訓17期, 接受進修600人。 2018年3月, 由中日友好醫院皮膚與性病科牽頭的、全國500多家醫院, 共同開發了“我國黃色人種皮膚腫瘤決策輔助AI系統”, 這是全國首個腫瘤決策輔助系統。

利用“互聯網診療”手段, 北上廣等大城市以外的患者, 尤其是中西部省份, 包括農村患者, 可不出家門就能享受北上廣等大城市優質醫療資源, 看上大醫生、大專家。

據記者瞭解, 目前, 遠端醫療已經覆蓋全國3000多家各省市的醫療機構, 自2015年以來, 年平均會診量超過5000例次。

提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對於醫院診療而言, “互聯網+”帶來了便利、提升了會診效率, 同樣, 這些好處也切實落實到了人民群眾身上。 基於互聯網技術的遠端醫療使一些基層、縣、農村等地的人, 不出家門就可以享受到專家的醫療服務。

同時, 提升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利用“互聯網+”的方式開展家庭醫生的簽約服務, 對簽約的患者進行日常健康管理與服務。

家庭醫生會給慢病患者和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殘疾患者提供適應的健康指導。

比如, 簽約的家庭醫生也可以利用互聯網進行線上服務, 對於一些殘疾人、老年人而言, 社區還是不方便, 對這些長期穩定的病人, 家庭醫生可以通過遠端醫療進行用藥調整, 藥物可以通過協力廠商配送, 使得行動不便的老年人不出家門就可以享受優質醫療服務。

線上預約服務推行分時段的預約診療, 精准到一個小時或半個小時, 能夠有效分流。 移動支付, 指尖結算, 檢驗結果查詢, 健康資訊推送等, 都可以在手機端實現。 互聯網的精准對接和精細化服務使得這些都可以成為現實。

同時, 為了加強監管, 系統對醫生、護士資質建立了全國統一的資訊庫,

未來連到國家資訊網站, 能夠讓任何人都查到。 對於線上診療的過程, 互聯網上都會留下記錄, 而且要推進全國聯網, 能夠保證各省市都能夠查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