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智慧化財務和未來共用服務 專訪GE全球運營亞太中心總經理李景濤

數位化、智慧化、網路化成為企業運營變革的關鍵, 也是財務管理和共用服務的顛覆性力量。 在大資料、機器學習、人工智慧、區塊鏈和智慧型機器人等技術影響下, 企業未來財務和共用服務將何去何從?讓我們一起走進GE全球運營亞太區中心, 探索全球運營和智慧化財務的未來。

文 | 董興榮、姚順意

刊於《財資中國|財富風尚》雜誌2018年4月刊, 有刪減

李景濤(King Lee), 現任GE全球運營亞太中心總經理, 主要負責帶領全球運營亞太團隊為GE在亞太地區的各業務集團提供多職能的共用服務, 如財務管理, 供應鏈管理, 人力資源運營等。 在30餘年的工作經驗中, 他曾在快速消費品、製造業及金融服務等行業擔任包括IT及商業運營等重要領導職位。 他1998年加入GE, 相繼在GE塑膠、GE金融等業務集團擔任包括IT、六西格瑪及運營管理等領導崗位, 有著豐富的跨領域管理經驗。 在擔任現職位前,

李景濤先生曾任GE全球增長組織的首席資訊官。

隨著技術的發展和商業模式的變革, 資料越來越成為很多企業的重要資源。 而在數位時代, 資料也是未來財務管理和共用服務構建核心的優勢所在。

通用電氣(GE)公司是引領前沿的全球數位工業公司, 將物理世界與數位世界融合在一起, 創造由軟體定義的機器。 而由GE數字集團、全球運營中心、全球研發中心以及全球增長組織四根支柱支撐的全球知識交換系統——“GE商店”, 讓所有業務共用技術、市場、結構與智力, 每項發明都推動跨界創新應用, 帶動著整個GE分佈於175個國家的30萬員工開始形成“以客戶為中心”的運營理念和行為特徵。 全球運營是處於“GE商店”核心之一的跨職能共用服務團隊。

通用電氣(GE)公司全球運營亞太中心總經理李景濤(King Lee)在接受《財資中國》(Treasury China)採訪時表示, GE全球運營中心負責在GE內部建立並運營世界一流的企業運營流程, 不僅有財務運營, 還包括供應鏈管理、人力資源運營、稅務、企業資料管理、商務運營、法務、司庫管理等。 全球運營服務(GBS)對於GE轉型成為數位化公司至關重要, 因為其擁有一項強大的“資產”——資料。

以下是採訪內容

Treasury China:數位化時代, 企業應該如何借助共用服務來推動數位化轉型, 促使企業財務向數位化、自動化和智慧化發展?(結合GE全球運營亞太區的基本情況)

King Lee:數位化時代, 傳統的共用服務中心的設置形態和模式正在被逐步淘汰。 現在共用服務中心採取了更多的新技術,

GE在這方面進行了許多有效探索。 過去兩年間, GE開始運用大資料分析以及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等技術來改變共用服務的流程和模式。 我們也在探索一些創新的項目, 比如Bots、機器學習、人工智慧、區塊鏈等, 借助技術創新和應用來推動數位化轉型。 這些技術同樣影響到每一家企業, 促使財務工作重心從交易、報告轉向戰略、計畫與分析、控制等。

關於數位化、自動化和智慧化, 大家往往會混淆數位化(Digitization)和數位化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的概念。 例如機器人自動流程(RPA)只是簡單的自動化和數位化, 價值含量比較低, 但是數位化轉型是完全不一樣的。

1. 數位化轉型就是要消滅共用服務中的“缺陷”(Defect, 不必要的工作)。 借助數位化技術來完全改變原有的工作流程、性質,

乃至運營模式, 這產生的價值是巨大的。 我們可以把目前共用服務的一些工作都視為工作流程的“缺陷”, 比如三方對賬、開發票。 共用服務中很多工作是處理三方對賬、開發票、報銷等諸如此類, 這是因為個體之間沒有達到完全的互信。 這就需要用數位化轉型來消除, 通過流程優化和模式轉型, 比如與差旅平臺直聯, 資料即時記錄和確認, 完全不需要報銷這個過程, 只需要每個月確認差旅資訊。

2. 數位化轉型首先要明確資料戰略, 其次要勇於嘗試新技術並注重團隊培養。 GE全球運營是支持GE全球的業務部門, 我們就必須要瞭解不同行業(包括健康、航太、能源等)的ERP、流程、標準, 甚至不同的資料庫、不同的資料定義。 這就需要非常好的資料戰略,通過數位化、自動化、智慧化,把關鍵資料用合理的方式融合在一起。數位化技術促進資料運營,如制訂交易流程、準備報告資料、確保這些資料能被業務部門理解,而引進數位化新技術就很必要。GE全球運營亞太中心已經進行了幾年的機器人自動化試點,展現了資料的威力。數位化轉型不能只依賴IT團隊和外部的諮詢公司,要將業務部門加入進來,讓員工先行先想,確認功能和流程的認知和洞察,再去利用技術實現落實。

3. 區塊鏈將會成為數位化轉型的關鍵技術。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分散式和不可篡改等特點,將會成為數位化轉型的關鍵技術。區塊鏈將個體串聯成一個網路,重新構建信任機制和價值網路,會極大顛覆現有的財務管理和共用服務模式。我們可以預見這一技術的顛覆性力量,但是它的成熟和廣泛應用還需要時間。

Treasury China:萬物互聯和共用經濟下,企業應該如何構建共用服務(從SSC到GBS)?未來共用服務呈現出什麼樣的趨勢?GE全球運營亞太中心有什麼樣的思考和實踐?

King Lee:共用是全球經濟的發展趨勢,比如優步、滴滴出行是交通工具的共用,Airbnb是住宿資源的共用,亞馬遜AWS(Amazon Web Services)是資料資源的共用。GE全球運營其實是企業運營流程的共用。正如訪談開始所說,GE全球運營中心負責建立並運營世界一流的企業運營流程,共用技術、市場、結構與智力。這不僅有財務運營,而且還包括供應鏈管理、人力資源運營、稅務、企業資料管理、商務運營、法務、司庫管理等。

共用服務目前已經成為大中型企業普遍採用的管理和運營模式,企業構建共用服務的主要目標是有效支援業務擴展,提供標準化的流程服務,實現全球知識的傳遞和交換。然而,想要成功構建共用服務中心,企業必須具備規模、支援、標準、人才四個條件。(詳細內容請查看《財資中國》雜誌2018年4月刊)

未來共用服務可能呈現以下趨勢:

1. 從組織和模式上,未來共用組織——“共用的共用”將出現。隨著業務拓展,大中型企業都將採用共用服務中心作為運營模式。而隨著各大共用服務中心發展到一定規模,納入更多的業務流程,並且數位化轉型到一定程度,市場上會不會出現為共用服務中心服務的共用,成為“共用的共用”,這是一個值得探究的話題。類似亞馬遜AWS,一開始建設雲平臺只是計畫給亞馬遜自身使用,後來發展壯大,就變成了給全球企業服務的平臺;現在存在不少的商務流程外包服務(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BPO),但是這些服務都是孤立不互通的。

與之相對,GE全球運營中心是一種跨職能的共用服務,涵蓋財務、稅務、人力資源、供應鏈(包括海關事務、辦公物業管理)、法務、商務等。例如,全球運營的商務部門會幫助GE的業務部門拓展業務機會(這一塊GE全球運營的商務團隊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未來,一些中小型企業需要得到快速成長,它們需要很多資源來實現這一目標,但它們自身的職能部門可能並不是那麼成熟,那麼這些服務就可以交給全球運營服務的團隊。

2. 從實施和路徑上看,技術和人才是未來共用服務的關鍵因素和瓶頸。隨著數位化程度逐漸增高,共用服務中自動化、智慧化程式所占比重將有可能超過人力工作的比重。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技術成為共用服務獲得進一步突破的關鍵,而與之相應地,硬體性能、人才素養也需要同步跟進。未來的共用服務中,人將會作為機器的管理者、程式的制定者出現,既懂業務(財務、人力資源、稅務、供應鏈、法務、商務等)又懂IT的複合型人才成為市場所需。

Treasury China:大資料、人工智慧、雲計算和區塊鏈等技術的應用和進步會給全球運營、財務管理和共用服務帶來哪些變化與機遇?

King Lee:大資料、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在共用服務中心裡是非常重要的一塊:一方面共用服務要處理大量的資料,另一方面共用服務要處理不同業務部門的不同要求。比如GE的醫療、航空、電力業務,它們自身有不同的處理方法,IT系統也有差別,共用服務中心要處理好不同業務的不同資料,這就需要大資料和RPA技術來處理。

1. 大資料是共用服務的基礎,利用大資料,共用服務中心可以跨業務、跨職能地工作。共用服務服務於不同的職能部門,比如採購、應付帳款、司庫等,大資料可以把不同職能部門的工作流程整合起來,形成一個更高效的標準和流程,以便更好地管理整個現金流,並促進跨職能部門的合作。在GE全球運營的團隊中,有專門的資料科學團隊來進行大資料分析,説明職能部門、業務部門改進工作,比如協助業務部門分析客戶的分類和組成、客戶行為,説明銷售團隊瞭解客戶的特性,提高銷售團隊的效率。

2. RPA大大提升了共用服務的效率。共用服務中心需要跟很多資料、系統,甚至公司打交道,每個公司的IT系統都是不一樣的,把這些不同的系統全部整合到一起是最理想的狀態,但是完全整合耗時多、成本高且風險大,這不是最好的選擇。RPA的介入和運用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其投入實踐需要的時間短,成本很低,風險也縮減了。RPA很適合共用服務的另一個原因是,共用服務中大量的、重複的、標準化的工作,很適合進行數位化處理。

在臨近結束時,King Lee向《財資中國》描述了未來共用服務——共用中的共用的圖景:未來共用服務的核心是構建“能力+資源”的共用平臺,即共用中的共用。隨著數位化轉型的推進,以及物理世界和數位世界的融合,未來的共用服務將呈現出“聯·互·網”的特質。通過網路將人(能力)、財(資源)聯結起來,線上化進行互動交互,並形成 “生態+網路”的協同平臺。在數位化戰略的驅動下,GE全球運營亞太中心正向這樣的圖景邁進。

……『全文可點擊瞭解更多訂閱《財資中國》雜誌流覽,加財資君微信(treasury-westlake),進微信群與CFO、財務/資金總監交流。』

這就需要非常好的資料戰略,通過數位化、自動化、智慧化,把關鍵資料用合理的方式融合在一起。數位化技術促進資料運營,如制訂交易流程、準備報告資料、確保這些資料能被業務部門理解,而引進數位化新技術就很必要。GE全球運營亞太中心已經進行了幾年的機器人自動化試點,展現了資料的威力。數位化轉型不能只依賴IT團隊和外部的諮詢公司,要將業務部門加入進來,讓員工先行先想,確認功能和流程的認知和洞察,再去利用技術實現落實。

3. 區塊鏈將會成為數位化轉型的關鍵技術。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分散式和不可篡改等特點,將會成為數位化轉型的關鍵技術。區塊鏈將個體串聯成一個網路,重新構建信任機制和價值網路,會極大顛覆現有的財務管理和共用服務模式。我們可以預見這一技術的顛覆性力量,但是它的成熟和廣泛應用還需要時間。

Treasury China:萬物互聯和共用經濟下,企業應該如何構建共用服務(從SSC到GBS)?未來共用服務呈現出什麼樣的趨勢?GE全球運營亞太中心有什麼樣的思考和實踐?

King Lee:共用是全球經濟的發展趨勢,比如優步、滴滴出行是交通工具的共用,Airbnb是住宿資源的共用,亞馬遜AWS(Amazon Web Services)是資料資源的共用。GE全球運營其實是企業運營流程的共用。正如訪談開始所說,GE全球運營中心負責建立並運營世界一流的企業運營流程,共用技術、市場、結構與智力。這不僅有財務運營,而且還包括供應鏈管理、人力資源運營、稅務、企業資料管理、商務運營、法務、司庫管理等。

共用服務目前已經成為大中型企業普遍採用的管理和運營模式,企業構建共用服務的主要目標是有效支援業務擴展,提供標準化的流程服務,實現全球知識的傳遞和交換。然而,想要成功構建共用服務中心,企業必須具備規模、支援、標準、人才四個條件。(詳細內容請查看《財資中國》雜誌2018年4月刊)

未來共用服務可能呈現以下趨勢:

1. 從組織和模式上,未來共用組織——“共用的共用”將出現。隨著業務拓展,大中型企業都將採用共用服務中心作為運營模式。而隨著各大共用服務中心發展到一定規模,納入更多的業務流程,並且數位化轉型到一定程度,市場上會不會出現為共用服務中心服務的共用,成為“共用的共用”,這是一個值得探究的話題。類似亞馬遜AWS,一開始建設雲平臺只是計畫給亞馬遜自身使用,後來發展壯大,就變成了給全球企業服務的平臺;現在存在不少的商務流程外包服務(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BPO),但是這些服務都是孤立不互通的。

與之相對,GE全球運營中心是一種跨職能的共用服務,涵蓋財務、稅務、人力資源、供應鏈(包括海關事務、辦公物業管理)、法務、商務等。例如,全球運營的商務部門會幫助GE的業務部門拓展業務機會(這一塊GE全球運營的商務團隊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未來,一些中小型企業需要得到快速成長,它們需要很多資源來實現這一目標,但它們自身的職能部門可能並不是那麼成熟,那麼這些服務就可以交給全球運營服務的團隊。

2. 從實施和路徑上看,技術和人才是未來共用服務的關鍵因素和瓶頸。隨著數位化程度逐漸增高,共用服務中自動化、智慧化程式所占比重將有可能超過人力工作的比重。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技術成為共用服務獲得進一步突破的關鍵,而與之相應地,硬體性能、人才素養也需要同步跟進。未來的共用服務中,人將會作為機器的管理者、程式的制定者出現,既懂業務(財務、人力資源、稅務、供應鏈、法務、商務等)又懂IT的複合型人才成為市場所需。

Treasury China:大資料、人工智慧、雲計算和區塊鏈等技術的應用和進步會給全球運營、財務管理和共用服務帶來哪些變化與機遇?

King Lee:大資料、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在共用服務中心裡是非常重要的一塊:一方面共用服務要處理大量的資料,另一方面共用服務要處理不同業務部門的不同要求。比如GE的醫療、航空、電力業務,它們自身有不同的處理方法,IT系統也有差別,共用服務中心要處理好不同業務的不同資料,這就需要大資料和RPA技術來處理。

1. 大資料是共用服務的基礎,利用大資料,共用服務中心可以跨業務、跨職能地工作。共用服務服務於不同的職能部門,比如採購、應付帳款、司庫等,大資料可以把不同職能部門的工作流程整合起來,形成一個更高效的標準和流程,以便更好地管理整個現金流,並促進跨職能部門的合作。在GE全球運營的團隊中,有專門的資料科學團隊來進行大資料分析,説明職能部門、業務部門改進工作,比如協助業務部門分析客戶的分類和組成、客戶行為,説明銷售團隊瞭解客戶的特性,提高銷售團隊的效率。

2. RPA大大提升了共用服務的效率。共用服務中心需要跟很多資料、系統,甚至公司打交道,每個公司的IT系統都是不一樣的,把這些不同的系統全部整合到一起是最理想的狀態,但是完全整合耗時多、成本高且風險大,這不是最好的選擇。RPA的介入和運用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其投入實踐需要的時間短,成本很低,風險也縮減了。RPA很適合共用服務的另一個原因是,共用服務中大量的、重複的、標準化的工作,很適合進行數位化處理。

在臨近結束時,King Lee向《財資中國》描述了未來共用服務——共用中的共用的圖景:未來共用服務的核心是構建“能力+資源”的共用平臺,即共用中的共用。隨著數位化轉型的推進,以及物理世界和數位世界的融合,未來的共用服務將呈現出“聯·互·網”的特質。通過網路將人(能力)、財(資源)聯結起來,線上化進行互動交互,並形成 “生態+網路”的協同平臺。在數位化戰略的驅動下,GE全球運營亞太中心正向這樣的圖景邁進。

……『全文可點擊瞭解更多訂閱《財資中國》雜誌流覽,加財資君微信(treasury-westlake),進微信群與CFO、財務/資金總監交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