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全球生物科技最大“風口”,CAR

近年來, 中國醫藥創新能力和產出均快速提高, 從原料藥、低端製劑、高端製劑逐步爬升;醫藥企業新藥研發領域的投資熱度也空前高漲, 研發費用投入逐漸加大;隨著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 生物醫藥領域湧現出更多領軍人物;創新政策陸續出臺, 促進醫藥產業轉型, 中國的生物技術產業正在強勢崛起。

▌CAR-T 技術很可能是中國生物醫藥彎道超車的最好領域

2017 年全球生物科技最大“風口”無疑是腫瘤細胞免疫治療, 2017 年也被稱為細胞免疫治療元年。 繼以 PD-1/PD-L1 為代表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在癌症研究和治療領域大放異彩, CAR-T 療法更成為有望戰勝癌症的重磅“武器”。

美國 FDA 先後批准了諾華的 KymriahTM 以及凱特的 YescartaTM 兩款 CAR-T 療法, 分別針對白血病和淋巴瘤;憑藉 CAR-T 療法的領先地位, 凱特被吉利德以119 億美元收購。

在 2017 年年中的 ASCO(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和年底的ASH(美國血液學學會)年會上,

來自中國的南京傳奇公司(其母公司為港股金斯瑞生物科技 01548.HK)因針對多發性骨髓瘤的臨床優異資料成為備受矚目的一匹黑馬。

2017 年底, 美國強生與金斯瑞達成關於該 CAR-T 產品的全球許可與合作協定, 強生向金斯瑞支付 3.5 億美元頭款以及後續里程碑付款, 同時共同開發全球市場(其中大中華市場分成比例為 7:3, 金斯瑞占 7;其它市場5:5 分成), 這項合作創下中國藥企對外專利授權首付款最大金額與合作最優條件, 顯示了中國優秀公司並未缺席這一輪全球生物技術最大風口並握有主動權。

在生物科技領域, 過去 10 多年, 單抗藥物在全球大發展, 而中國作為滯後發展的跟隨者, 目前才剛剛進入生物仿製藥(Biosimilar)爆發期。

與單抗藥物發展的前後明顯代差不同,

可以預見, 細胞免疫治療將是中國藥企最有可能與全球巨頭同台競技的生物製藥領域, 也將是未來 10 年製藥行業最熱門的領域。 百度搜索“樂晴智庫”, 獲得更多行業深度研究報告

▌海內外 CAR-T 研發進展迅速

CAR-T(ChimericAntigenReceptorT-CellImmunotherapy), 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

是一種過繼免疫細胞療法, 主要是通過對病人T細胞進行篩選、基因編輯導入CAR(嵌合抗原受體)基因, 進行擴增, 再回輸患者體內, 這種基因修飾後的T細胞可以特異性結合癌症細胞, 從而達到靶向治療的作用。

CAR-T治療目前主打血液瘤市場, 實體瘤治療待研究突破。 目前CAR-T研究的適應症主要針對血液瘤和實體瘤, 現階段血液腫瘤一線化療、幹細胞移植等治療方法下患者生存品質較差且復發率高, CAR-T療法隨著技術不斷成熟, 有望逐步走向血液腫瘤的一線治療。

近年來針對實體瘤的CAR-T基礎研究進展迅速, 雖目前在臨床轉化方面相對滯後, 隨著實體瘤技術的不斷突破, 未來CAR-T市場空間更是有較大空間。

據MarketsandMarkets預測, 全球腫瘤免疫治療市場規模將從2016年的619億美元增長到2021年的1194億美元,

年複合增長率達14%。

國際研發競爭激烈, 中國在研項目超過美國、增速飛快。 CAR-T是為數不多的中國不落後於發達國家的藥品研發領域。

據ClinicalTrials統計, 截止2018年3月28日, 全球共有400多項CAR-T相關臨床試驗正在開展, 中國166項, 美國165項。 相較2016年2月時美國48個, 中國24個, 增長迅速, 尤其是中國數量甚至超過美國。

▌國內上市公司和海外主流公司比較

美國從事CAR-T細胞生產的企業主要分為三類:

1.學術界(醫院、腫瘤研究所、大學)研發中心,如Upenn(賓夕法尼亞大學)、MSKCC(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MDACC(MDAnderson癌症中心)、CityofHope(希望之城醫學中心)、UCDavis、DFCI等等。

2. 藥物研發企業,如Novartis,Juno,Kite,BluebirdBio等等。

3. CRO公司,如Lonza、WuXiAppTech、PCT等等。

國內進入CAR-T生產領域的公司主要有幾類:

1. 成立合資公司,海外技術輸入。如藥明巨諾、複星凱特分別由藥明生物和Juno合作,複星醫藥和Kite合作,是由海外CAR-T公司生產技術和管理經營輸入;

2. 專注原創CAR-T研發的生物製藥公司,研發帶頭人一般具有海外研發背景,如科濟生物、優卡迪、恒潤達生、中源協和、南京傳奇、南京凱地、北京馬力喏生物等。

3. 從事幹細胞研究的公司轉型做CAR-T,比如西比曼、博雅控股等,這類公司優勢是有已經通過國際標準認證的細胞庫和相關管理經驗及一定的國際資本運作經驗;

4. 從事抗體生產的公司轉型做CAR-T,這些公司可能會演變成CAR-T產業鏈上的服務商。

海內外公司也有一些差別:國內外產業形態不同,美國產業分工合作意識較強,企業分化度高,學術界、工業界、CRO公司各司其職,而國內從事細胞免疫治療的公司基本完成從質粒到載體到CAR-T細胞全過程,部分企業生產條件也不夠成熟;

海外Cellectis、Bellicum、Bluebird等公司擁有自己突破性特色技術平臺,而國內企業技術特色不夠明顯;靶點相應較少,目前國內的靶點還是以CD19為主,國外的靶點更加豐富。

▌美國CAR-T公司股價跟隨研究進展漲幅較大

美國CAR-T臨床試驗現狀: 知名學術機構執行,眾多公司參與。細胞治療源於美國,領先全球。

CAR-T科研領域領軍人物CarlH.June團隊來自於賓夕法尼亞大學,諾華產品技術來源自該團隊,在臨床上領先。

其他臨床進度和數量領先的臨床機構包括國立癌症研究院(Nationalcancerinstitute,NCI)、貝勒醫學院(Baylorcollegeofmedicine)、紀念斯隆凱特林癌症中心(MemorialSloanKetteringCancerCenter,MSKCC)、MDAnderson癌症中心、西雅圖兒童醫院、弗雷德哈欽森癌症中心(FredHutchinsoncancerresearchcenter,FHCRC)等。

資本市場癌症免疫療法炙手可熱,相關公司跟隨科研進展近半年漲幅較大。

眾多國目前成分股相較剛成立之時已有一些變動,如安進、輝瑞、塞爾基因、Kite製藥、際大型藥企均通過合作或自身研發進入癌症免疫療法領域。

在2015年5月Loncar投資公司開創了癌症免疫療法指數,並於10月設立了ETF(代碼:CNCR,當前市值5049萬美元),跟蹤癌症免疫療法相關標的走勢。該指數選取免疫治療領域5家最大的製藥企業及25家成長股共30家,按照同等權重設置,每半年更新一次。

Lion生物科技、Celyad、Advaxis、ImmuneDesign退出了指數,也有一些公司新加入指數。2017年,Loncar基本跟隨納斯達克生物技術指數,在8月底諾華獲批之時大幅上漲。

▌國際CAR-T領域獲突破,資本並購事件頻出

2017年被稱為CAR-T元年,作為腫瘤免疫治療的新興手段之一,CAR-T細胞療法在復發性、難治性白血病、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等血液腫瘤相關領域的治療中均展現了高水準的治療效果。

其中以諾華、Kite以及JUNO為首的三巨頭,在針對性的靶向CD19的CAR-T研發過程中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其中,諾華CTL019(商品名稱Kymriah)在2017年8月上市,成為全球首個獲批上市的CAR-T產品;Kite的KTE-C19也緊隨其後,于同年10月獲得美國FDA批准上市,此兩款藥物成為全球唯二的兩款CAR-T上市產品。

除CAR-T領域的傳統三巨頭之外,其餘眾多生物科技領域的公司或是通過聯合其他科研院所合作開展CAR-T相關產品,或是選擇直接投資進而涉足該領域。資本並購事件頻出,Kite已被Gilead收購,Juno也將被Celgene納入麾下。

CAR-T領域最初的研發重點集中在血液相關腫瘤疾病,隨著CAR-T技術的更新反覆運算,諸多新的治療領域也進入了業界視野之內。與此同時,CAR-T的醫療效果及安全性也成為臨床重要的考量因素。

▌國內CAR-T研發及產業化勢頭強勁,有望實現彎道超車

CAR-T作為新興領域,尚處於探索期,技術方面海內外差距較小,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際藥企和學術機構的科學家歸國,也大幅增強了國內的技術積累。

藥企通過自主研發或合作方式紛紛進軍該領域。中國臨床試驗成本遠低於美國,具有優勢。近兩年中國臨床試驗註冊數量飛速上升,直逼美國。

政策方面,國家出臺諸多政策扶持創新領域,細胞治療臨床受理標準落地。這些都將加速中國CAR-T研發和產業化,有利於中國彎道超車。

生物醫藥公司通過產業整合進軍CAR-T領域,中外合資加速產業化。最早在2014年11月金斯瑞生物科技建立全資子公司南京傳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專注於研究和發展免疫治療中嵌合抗原受體細胞技術。

2015年10月,安科生物與博生吉醫藥科技(蘇州)有限公司(簡稱“博生吉”)合作成立合資公司博生吉安科細胞技術有限公司,其中安科生物持股49%,雙方在免疫細胞治療領域加深合作,重點研發CD19-CAR-T細胞(靶向CD19的嵌合抗原受體修飾的T細胞)治療,並預計在2019年分別進行CD7-CAR-NK細胞治療產品和

MUC1-CAR-T的臨床研究申請。複星醫藥全資子公司與Kite共同設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複星醫藥凱特生物科技(中國)有限公司,致力於開拓癌症T細胞免疫療法市場。

IPO排隊企業藥明康得與JUNO也於2016年4月聯合成立上海藥明巨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攻CAR-T療法。佐力藥業通過參股科濟生物佈局CAR-T療法。

▌CAR-T最新研發進展:新靶點、實體瘤、通用型

新靶點逐步發現

CAR-T細胞療法的臨床試驗大部分用於治療CD19陽性的血液學腫瘤。B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B-ALL)、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濾泡性淋巴瘤(FL)、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和套細胞淋巴瘤(MCL),針對靶點的CAR-T細胞在針對B細胞惡性腫瘤的治療中效果顯著。在現有的CAR-T治療資料中,靶向CD19的CAR-T細胞研究最為成熟也最為廣泛。

全球已有多項CD19靶向的二代CAR(CD28/CD3ζ)和三代CAR(CD28/CD3ζ/41BB)開展相關臨床試驗,並且療效顯著。

以r/rB-ALL(復發性成人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為例,病人的完全應答率(CR)多為70~90%。2017年ASCO會議上,CAR-T用於r/rMM(多發性骨髓瘤)中也取得令人矚目的效果,94%(33/35)患者在CAR-T細胞輸注後2個月內獲得了VGPR。CAR-T細胞治療的出現,為晚期血液腫瘤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新靶點逐步發現,治療領域擴大成為可能。除靶向CD19外,越來越多的新型靶點的CAR結構開始應用於臨床治療。

美國國家癌症中心靶向CD22的CAR-T治療已開展對濾泡性淋巴瘤(FL)、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B-All)、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細胞淋巴瘤(SLL)、急性髓細胞白血病(AML)、多發性骨髓瘤(MM)等多項血液腫瘤的臨床試驗。

其他如CD20、ROR1、IgK、CD30、CD123、CD33、LeY、BCMA、CD138等靶點的細胞治療均已在全球不同機構開展臨床試驗。

目前階段研究最為成熟的仍為CD19靶點(諾華和Kite的上市產品均是針對該靶點),作用範圍更多的還是局限於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等部分血液性腫瘤。

許多公司也開始大膽嘗試CD20、CD123、BCMA和PSCA等特異性腫瘤抗原,部分亦涉足實體瘤領域,著手研發的熱門抗原靶點包括Mesothelin、HER2、GD2等。

目前市場上獲得批准上市的CAR-T產品暫時只有諾華的Kymriah和Kite的Yescarta,適應症較為單一,隨著研究進展拓寬適應症(實體瘤的市場規模遠大於血液腫瘤),提高滲透率,加上未來如果能納入醫保支付,整體CAR-T療法空間將進一步擴大。

▌CAR-T商業化的關鍵問題探討

CAR-T品質控制

目前全球CAR-T療法的品質控制並不完善,亟待發展。CAR-T療法不同于傳統藥物,是一種“活”的靶向藥,其製備流程複雜,品質控制環節眾多,“藥物”的儲存和運輸要求更為嚴苛。

這意味著CAR-T必須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完成抽血、分離、轉染、擴增和回輸等一系列步驟。

目前CART技術的發展和進步遠超其生產製造過程,國內外尚無完善的CAR-T細胞規範化生產與質控標準,而現已上市的CAR-T療法的質控標準均來自於企業及科研院所內部,而由於CAR-T療法的特殊性,傳統藥物的質控標準也不能完全適用。

CAR-T專利

對於CART這樣具有劃時代意義和廣闊市場前景的醫學突破,智慧財產權是極其重要的,專利的權屬影響著落入其範圍內的產品或方法所產生的巨大商業利益的歸屬。

巨頭公司均紛紛佈局專利市場。諾華公司圍繞CAR-T技術構建了55項專利(申請),並收購部分公司的專利和獲得賓夕法尼亞大學相關專利的許可;JUNO獲得了包括ST.Jude兒童研究醫院、MemorialSloanKettering(MSK)研究中心等多家研發機構的專利許可,自身申請CAR-T相關專利技術22項;KITE申請的CAR-T相關的專利有6項。

CAR-T技術的專利佈局點與細胞療法治療途徑密切相關,過程中各步驟都可以申請獨立的專利。

比如T細胞的分離、T細胞的收集、分離耗材、CAR的結構、CAR的多核苷酸、CAR的製備、CAR宿主細胞、慢病毒的使用、T細胞擴增的細胞系、T細胞擴增的方法等。

▌商業支付

現在已經上市的兩款CAR-T藥物,諾華的Kymriah以及Kite的Yescarta美國市場定價分別為47.5萬美元及37.3萬美元。

CAR-T療法屬於一次性治療方式,不需要後續輔助藥物進行維持,根據目前統計資料來看,Kymriah的75位用藥患者在12個月內整體生存率為75%,Yescarta在用藥後18個月整體生存率為52%。

相比之下,白血病常用療法骨髓移植在美國第一年的收費介於54萬至80萬美元之間,除此外仍有後續費用。

CAR-T藥物的定價與Gilead推出的針對丙肝治療的Sovaldi和Harvoni情形十分類似,兩者均具備一次性的治療方式及高水準的患者治癒率,同時伴隨昂貴的定價。

真正的突破性療法因其強大的療效及性價比,通常會獲得保險公司的青睞,如同樣是價格高昂的吉利德的丙肝治癒藥物及PD1抗體藥物等均進入了保險報銷範疇。

儘管CAR-T療法價格昂貴,如果能通過藥物經濟學模型,對藥效和支付價格綜合評估後能進入國家醫保及商業保險的範圍,則將大大加速商業化進程。

諾華在推出“按療效付費”計畫的同時也在積極進行與各家支付商關於醫保報銷計畫的磋商活動。如果參考Sovaldi及Harvoni的醫保報銷比例,藥物實際人均支付費用只占價格的6%,則Kymriah人均實際支付費用約為28500萬美元/療程,Yescarta約為22380萬美元/療程。

相信隨著CAR-T療法的質控標準的建立與完善、相關法規政策的健全及保險業對於CAR-T療法的納入,未來CAR-T療法的應用前景會越來越廣泛。(國信證券:江維娜,謝長雁)獲取本文完整報告請百度搜索“樂晴智庫”。

▌國內上市公司和海外主流公司比較

美國從事CAR-T細胞生產的企業主要分為三類:

1.學術界(醫院、腫瘤研究所、大學)研發中心,如Upenn(賓夕法尼亞大學)、MSKCC(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MDACC(MDAnderson癌症中心)、CityofHope(希望之城醫學中心)、UCDavis、DFCI等等。

2. 藥物研發企業,如Novartis,Juno,Kite,BluebirdBio等等。

3. CRO公司,如Lonza、WuXiAppTech、PCT等等。

國內進入CAR-T生產領域的公司主要有幾類:

1. 成立合資公司,海外技術輸入。如藥明巨諾、複星凱特分別由藥明生物和Juno合作,複星醫藥和Kite合作,是由海外CAR-T公司生產技術和管理經營輸入;

2. 專注原創CAR-T研發的生物製藥公司,研發帶頭人一般具有海外研發背景,如科濟生物、優卡迪、恒潤達生、中源協和、南京傳奇、南京凱地、北京馬力喏生物等。

3. 從事幹細胞研究的公司轉型做CAR-T,比如西比曼、博雅控股等,這類公司優勢是有已經通過國際標準認證的細胞庫和相關管理經驗及一定的國際資本運作經驗;

4. 從事抗體生產的公司轉型做CAR-T,這些公司可能會演變成CAR-T產業鏈上的服務商。

海內外公司也有一些差別:國內外產業形態不同,美國產業分工合作意識較強,企業分化度高,學術界、工業界、CRO公司各司其職,而國內從事細胞免疫治療的公司基本完成從質粒到載體到CAR-T細胞全過程,部分企業生產條件也不夠成熟;

海外Cellectis、Bellicum、Bluebird等公司擁有自己突破性特色技術平臺,而國內企業技術特色不夠明顯;靶點相應較少,目前國內的靶點還是以CD19為主,國外的靶點更加豐富。

▌美國CAR-T公司股價跟隨研究進展漲幅較大

美國CAR-T臨床試驗現狀: 知名學術機構執行,眾多公司參與。細胞治療源於美國,領先全球。

CAR-T科研領域領軍人物CarlH.June團隊來自於賓夕法尼亞大學,諾華產品技術來源自該團隊,在臨床上領先。

其他臨床進度和數量領先的臨床機構包括國立癌症研究院(Nationalcancerinstitute,NCI)、貝勒醫學院(Baylorcollegeofmedicine)、紀念斯隆凱特林癌症中心(MemorialSloanKetteringCancerCenter,MSKCC)、MDAnderson癌症中心、西雅圖兒童醫院、弗雷德哈欽森癌症中心(FredHutchinsoncancerresearchcenter,FHCRC)等。

資本市場癌症免疫療法炙手可熱,相關公司跟隨科研進展近半年漲幅較大。

眾多國目前成分股相較剛成立之時已有一些變動,如安進、輝瑞、塞爾基因、Kite製藥、際大型藥企均通過合作或自身研發進入癌症免疫療法領域。

在2015年5月Loncar投資公司開創了癌症免疫療法指數,並於10月設立了ETF(代碼:CNCR,當前市值5049萬美元),跟蹤癌症免疫療法相關標的走勢。該指數選取免疫治療領域5家最大的製藥企業及25家成長股共30家,按照同等權重設置,每半年更新一次。

Lion生物科技、Celyad、Advaxis、ImmuneDesign退出了指數,也有一些公司新加入指數。2017年,Loncar基本跟隨納斯達克生物技術指數,在8月底諾華獲批之時大幅上漲。

▌國際CAR-T領域獲突破,資本並購事件頻出

2017年被稱為CAR-T元年,作為腫瘤免疫治療的新興手段之一,CAR-T細胞療法在復發性、難治性白血病、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等血液腫瘤相關領域的治療中均展現了高水準的治療效果。

其中以諾華、Kite以及JUNO為首的三巨頭,在針對性的靶向CD19的CAR-T研發過程中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其中,諾華CTL019(商品名稱Kymriah)在2017年8月上市,成為全球首個獲批上市的CAR-T產品;Kite的KTE-C19也緊隨其後,于同年10月獲得美國FDA批准上市,此兩款藥物成為全球唯二的兩款CAR-T上市產品。

除CAR-T領域的傳統三巨頭之外,其餘眾多生物科技領域的公司或是通過聯合其他科研院所合作開展CAR-T相關產品,或是選擇直接投資進而涉足該領域。資本並購事件頻出,Kite已被Gilead收購,Juno也將被Celgene納入麾下。

CAR-T領域最初的研發重點集中在血液相關腫瘤疾病,隨著CAR-T技術的更新反覆運算,諸多新的治療領域也進入了業界視野之內。與此同時,CAR-T的醫療效果及安全性也成為臨床重要的考量因素。

▌國內CAR-T研發及產業化勢頭強勁,有望實現彎道超車

CAR-T作為新興領域,尚處於探索期,技術方面海內外差距較小,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際藥企和學術機構的科學家歸國,也大幅增強了國內的技術積累。

藥企通過自主研發或合作方式紛紛進軍該領域。中國臨床試驗成本遠低於美國,具有優勢。近兩年中國臨床試驗註冊數量飛速上升,直逼美國。

政策方面,國家出臺諸多政策扶持創新領域,細胞治療臨床受理標準落地。這些都將加速中國CAR-T研發和產業化,有利於中國彎道超車。

生物醫藥公司通過產業整合進軍CAR-T領域,中外合資加速產業化。最早在2014年11月金斯瑞生物科技建立全資子公司南京傳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專注於研究和發展免疫治療中嵌合抗原受體細胞技術。

2015年10月,安科生物與博生吉醫藥科技(蘇州)有限公司(簡稱“博生吉”)合作成立合資公司博生吉安科細胞技術有限公司,其中安科生物持股49%,雙方在免疫細胞治療領域加深合作,重點研發CD19-CAR-T細胞(靶向CD19的嵌合抗原受體修飾的T細胞)治療,並預計在2019年分別進行CD7-CAR-NK細胞治療產品和

MUC1-CAR-T的臨床研究申請。複星醫藥全資子公司與Kite共同設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複星醫藥凱特生物科技(中國)有限公司,致力於開拓癌症T細胞免疫療法市場。

IPO排隊企業藥明康得與JUNO也於2016年4月聯合成立上海藥明巨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攻CAR-T療法。佐力藥業通過參股科濟生物佈局CAR-T療法。

▌CAR-T最新研發進展:新靶點、實體瘤、通用型

新靶點逐步發現

CAR-T細胞療法的臨床試驗大部分用於治療CD19陽性的血液學腫瘤。B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B-ALL)、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濾泡性淋巴瘤(FL)、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和套細胞淋巴瘤(MCL),針對靶點的CAR-T細胞在針對B細胞惡性腫瘤的治療中效果顯著。在現有的CAR-T治療資料中,靶向CD19的CAR-T細胞研究最為成熟也最為廣泛。

全球已有多項CD19靶向的二代CAR(CD28/CD3ζ)和三代CAR(CD28/CD3ζ/41BB)開展相關臨床試驗,並且療效顯著。

以r/rB-ALL(復發性成人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為例,病人的完全應答率(CR)多為70~90%。2017年ASCO會議上,CAR-T用於r/rMM(多發性骨髓瘤)中也取得令人矚目的效果,94%(33/35)患者在CAR-T細胞輸注後2個月內獲得了VGPR。CAR-T細胞治療的出現,為晚期血液腫瘤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新靶點逐步發現,治療領域擴大成為可能。除靶向CD19外,越來越多的新型靶點的CAR結構開始應用於臨床治療。

美國國家癌症中心靶向CD22的CAR-T治療已開展對濾泡性淋巴瘤(FL)、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B-All)、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細胞淋巴瘤(SLL)、急性髓細胞白血病(AML)、多發性骨髓瘤(MM)等多項血液腫瘤的臨床試驗。

其他如CD20、ROR1、IgK、CD30、CD123、CD33、LeY、BCMA、CD138等靶點的細胞治療均已在全球不同機構開展臨床試驗。

目前階段研究最為成熟的仍為CD19靶點(諾華和Kite的上市產品均是針對該靶點),作用範圍更多的還是局限於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等部分血液性腫瘤。

許多公司也開始大膽嘗試CD20、CD123、BCMA和PSCA等特異性腫瘤抗原,部分亦涉足實體瘤領域,著手研發的熱門抗原靶點包括Mesothelin、HER2、GD2等。

目前市場上獲得批准上市的CAR-T產品暫時只有諾華的Kymriah和Kite的Yescarta,適應症較為單一,隨著研究進展拓寬適應症(實體瘤的市場規模遠大於血液腫瘤),提高滲透率,加上未來如果能納入醫保支付,整體CAR-T療法空間將進一步擴大。

▌CAR-T商業化的關鍵問題探討

CAR-T品質控制

目前全球CAR-T療法的品質控制並不完善,亟待發展。CAR-T療法不同于傳統藥物,是一種“活”的靶向藥,其製備流程複雜,品質控制環節眾多,“藥物”的儲存和運輸要求更為嚴苛。

這意味著CAR-T必須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完成抽血、分離、轉染、擴增和回輸等一系列步驟。

目前CART技術的發展和進步遠超其生產製造過程,國內外尚無完善的CAR-T細胞規範化生產與質控標準,而現已上市的CAR-T療法的質控標準均來自於企業及科研院所內部,而由於CAR-T療法的特殊性,傳統藥物的質控標準也不能完全適用。

CAR-T專利

對於CART這樣具有劃時代意義和廣闊市場前景的醫學突破,智慧財產權是極其重要的,專利的權屬影響著落入其範圍內的產品或方法所產生的巨大商業利益的歸屬。

巨頭公司均紛紛佈局專利市場。諾華公司圍繞CAR-T技術構建了55項專利(申請),並收購部分公司的專利和獲得賓夕法尼亞大學相關專利的許可;JUNO獲得了包括ST.Jude兒童研究醫院、MemorialSloanKettering(MSK)研究中心等多家研發機構的專利許可,自身申請CAR-T相關專利技術22項;KITE申請的CAR-T相關的專利有6項。

CAR-T技術的專利佈局點與細胞療法治療途徑密切相關,過程中各步驟都可以申請獨立的專利。

比如T細胞的分離、T細胞的收集、分離耗材、CAR的結構、CAR的多核苷酸、CAR的製備、CAR宿主細胞、慢病毒的使用、T細胞擴增的細胞系、T細胞擴增的方法等。

▌商業支付

現在已經上市的兩款CAR-T藥物,諾華的Kymriah以及Kite的Yescarta美國市場定價分別為47.5萬美元及37.3萬美元。

CAR-T療法屬於一次性治療方式,不需要後續輔助藥物進行維持,根據目前統計資料來看,Kymriah的75位用藥患者在12個月內整體生存率為75%,Yescarta在用藥後18個月整體生存率為52%。

相比之下,白血病常用療法骨髓移植在美國第一年的收費介於54萬至80萬美元之間,除此外仍有後續費用。

CAR-T藥物的定價與Gilead推出的針對丙肝治療的Sovaldi和Harvoni情形十分類似,兩者均具備一次性的治療方式及高水準的患者治癒率,同時伴隨昂貴的定價。

真正的突破性療法因其強大的療效及性價比,通常會獲得保險公司的青睞,如同樣是價格高昂的吉利德的丙肝治癒藥物及PD1抗體藥物等均進入了保險報銷範疇。

儘管CAR-T療法價格昂貴,如果能通過藥物經濟學模型,對藥效和支付價格綜合評估後能進入國家醫保及商業保險的範圍,則將大大加速商業化進程。

諾華在推出“按療效付費”計畫的同時也在積極進行與各家支付商關於醫保報銷計畫的磋商活動。如果參考Sovaldi及Harvoni的醫保報銷比例,藥物實際人均支付費用只占價格的6%,則Kymriah人均實際支付費用約為28500萬美元/療程,Yescarta約為22380萬美元/療程。

相信隨著CAR-T療法的質控標準的建立與完善、相關法規政策的健全及保險業對於CAR-T療法的納入,未來CAR-T療法的應用前景會越來越廣泛。(國信證券:江維娜,謝長雁)獲取本文完整報告請百度搜索“樂晴智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