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為科研創新營造適宜“小氣候” 讓創新驅動戰略開花結果

2018-04-26 10:020

為科研創新營造適宜“小氣候”

■季豔妮 王建英

在浩瀚的塔克拉瑪幹沙漠北緣, 坐落著一座享有塞外明珠美譽的全國文明城市——庫爾勒, 據專家分析, 這個沙漠綠洲的生存、生長, 得益于當地適宜的小氣候。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 習主席強調, 要推動營造科技創新的生態“小氣候”, 更加凸顯了“小氣候”作為一定範圍內的特殊環境、條件, 對於事物發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也為人民軍隊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路徑。

創新是一支軍隊的核心競爭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 習主席深刻把握世界軍事發展大勢和我軍所處歷史方位, 領航人民軍隊建設巨輪駛入了“創新驅動新時代”, 從頂層設計上為科技創新營造了良好的“大氣候”。 但要讓創新驅動戰略在部隊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還需要營造鼓勵創新、勇於容錯、聚焦實戰的生態“小氣候”。

苟日新, 日日新, 日又新。 軍隊由大向強, 創新尤為關鍵, 而科研創新首先應從思維觀念創新開始。 良好的科研創新“小氣候”, 首先應當有相信創新力量、鼓勵創新實踐、依靠創新驅動的氛圍。 單位領導不僅要有政治頭腦、軍事頭腦, 還應具備科技頭腦、創新頭腦, 除了向體能、技能、熱能和資訊能要戰鬥力,

更要向科研創新要戰鬥力。 擺脫科研創新“全靠車頭帶”的老路子, 開啟“處處都有創新驅動力”的“動車組模式”, 宣導創新、推動創新、鼓勵創新、獎勵創新, 才能讓大眾科研、萬眾創新蔚然成風, 催生更多的小發明、小創造, 孕育更多的“科技進步獎”, 從而讓科研創新真正成為戰鬥力生成和提高的加速器。

然而, 科研創新是面向未知世界的認識和探索活動, 意味著從無到有、從“0”到“1”的跨越, 有些專案需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持續投入和集體努力, 有些則需要成千上萬次的實驗檢驗, 這期間充滿了風險和挑戰, 也無法排除錯誤的可能。 如果周圍環境不能以科學的態度、寬容的心態容許錯誤, 就會讓創新者畏首畏尾、裹足不前。

事實上, 科研創新中的錯誤、失敗只是積累經驗的“必經過程”, 而非一錘定音的“最終結果”, 這就需要我們尊重科研創新的特點和規律, 改變行政領域中對差錯“零容忍”的態度和做法, 擁有容錯糾錯的勇氣和機制, 寬容“探索性失誤”, 營造“承認錯誤、允許錯誤、寬容錯誤”的“小氣候”, 才能解除思想包袱, 鼓勵探索創新, 培塑科研精神, 促進成果產出。

同時, 鼓勵科研創新並非所有領域都要“遍地開花”, 習主席反復叮囑:“軍隊一切創新都要用是否增強了我軍現實戰鬥力這個標準來檢驗, 不能搞那些華而不實、中看不中用甚至嘩眾取寵的東西。 ”所以, 部隊科研創新的小氣候, 也必然要以實戰化為“風向標”, 要從“指揮棒”這一源頭入手,

堅持科研立項向實戰聚焦, 科研成果向實戰轉化。 在衡量科研成效時, 不能只盯著“證書”“獎牌”和“獎盃”, 而應更多地去關注科研成果對戰鬥力提升的貢獻率。 在取得科研成果時, 不是束之高閣, 而應將其引入實踐領域, 在實戰化應用中推動成果轉化, 打通科研成果發揮力量效能的“最後一公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