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興小學學生開展《發明動手做

人類文明不斷進步, 科技發明日新月異。 為了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 孩子們從小就要有較強的創新意識、發明意識。

根據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課程性質,

結合安徽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綜合實踐活動 》(資源包)和學生的年齡特點, 六年級江南老師針對“發明動手做”這一活動進行二度開發, 確定了《發明動手做——自製織布器》這一主題, 將“非遺文化”與“發明創新”做了有機整合, 在班級中開展了此項活動。

整個活動過程持續了三周, 第一周是調查探究階段, 學生們自主發現問題, 並通過上網、查找書籍、詢問他人等方法, 多管道地瞭解織布。 有的小組報告中寫到:遠古時代, 人們都是夏天披著樹葉, 冬天穿著獸皮生活。 在中國神話傳說故事中, 嫘祖發明了紡紗, 嫫母發明了織布, 從此人們才有了衣服穿。 據史書記載, 是宋末元初的棉紡織家黃道婆發明創造出先進的紡織技術, 她被尊為布業的始祖。 有的小組下載了各種織布機圖片, 這些圖片中, 有不同民族使用的一個人操作的織布機, 有《天工開物》中記載繪製的兩個人操作的複雜的織布機, 還有現在的電動的大型織布機。 有的小組瞭解了中國歷史上不同朝代最富盛名的紡織品。

還有的小組瞭解了織布的原理, 他們從家裡帶來地球儀, 告訴同學們, 地球儀上的經線和緯線是人們為度量方便而假設出來的輔助線, 連接南北兩極的線為“經線”, 和經線垂直的線, 就是緯線。 這一條條縱橫交錯的線, 就叫“經緯線”。 如果你仔細觀察一塊布, 就會發現布是有一條條密實的經緯線織成的, 它們因交錯的方法不同, 布的紋理也變化萬千, 所以只要能將線有規律地縱橫交錯, 就可以織成一塊布……

第二階段是自製簡易織布器並織出一塊布。 各個小組在“簡易”兩字上動起了腦筋, 他們最終選擇了最常見的紙板, 在上下兩條邊剪出小口固定經線, 用縫合針代替織布機上的梭子, 穿進緯線,

最後再對織好的布進行美化加工, 就可以做小杯墊或者是小掛畫。 孩子們通過奇思妙想用各色彩線織出的作品令人驚歎, 它們有宇宙系列的“星空”“奇妙的土星”, 有中國文字系列的“茶”“姓氏”, 有季節系列的“春天到”, 最具特點的是, 還有古詩系列的, 孩子們根據古詩的意境織出了“清風拂楊柳, 白水映紅桃”“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牆來”……

第三階段是展示, 孩子們畫了海報, 在校園裡做了成果展, 讓其他班級的孩子們感受“織布”這種非遺文化的魅力。

小發明、小創造活動深受廣大同學的喜愛, 因為這是一項富有深遠意義的科技活動專案。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不再局限于書本知識的傳授, 而是讓學生親自參與、主動實踐,

在實踐中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各種實際問題, 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著眼于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讓學生在實踐中成長。

在中華民族這個古老的發展史上, 革新、創新始終是我們前進的不竭動力。 此項活動培養了學生搜集、整理資訊的能力, 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 培養主體參與意識和群體合作精神, 體驗到合作的快樂, 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和團隊意識, 培養學生熱愛、繼承傳統文化的思想感情, 喚起學生對非遺傳統工藝的重視和保護意識。

(審稿 戴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