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百病從肝治(太受益了)

肝臟是人體內最大的器官, 平均重量可達到1.5公斤, 成年男子的肝臟差不多有42碼的球鞋這麼大。

其實肝臟就是個傻大個, 性情憨厚,

天天幹活都不知道累, 因為肝臟是唯一沒有痛感神經的器官, 所以無論它累成怎麼樣, 它也從不呻吟叫苦, 也不會喊痛, 這也是人們經常忽略它健康狀況的根本原因。

除此之外, 它還是一個能自我完善的好同志, 曾經有一位年經的母親就為了挽救自己兩歲零三個月的女兒, 而捐獻出自己1/4的肝臟。 我們一直在為這種捨身救女的母愛所感動, 也曾經為這位母親的健康狀況而擔憂, 其實肝臟是人體唯一可以再生的器官, 即使切除一半, 它也會不急不慢的長出來, 另外, 肝臟也是最願意位移的器官, 它會隨人的呼吸能上下挪動, 活動範圍能達到二到三釐米, 這也是為什麼大夫在為我們檢查肝臟的時候, 讓我們不斷吸氣呼氣的原因了。

在西醫的眼裡, 肝臟是一個代謝系統, 一個重要臟器, 就像是我們人體的一個化工廠, 它掌管著糖、脂肪、蛋白質的解毒、代謝, 人體大部分的新陳代謝和有毒物質的轉化, 所以它也是最易污染的部門。

在中醫的眼裡, 肝臟是一個部位,

它有兩大功能, 一是主疏泄和二是主藏血。

肝主疏泄, 所謂疏泄就是讓你能夠疏通、暢達, 比如說人生氣了, 時間久了, 肝氣鬱結, 就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 也就是消化功能就差, 所以人生氣了就不想吃飯。

肝主藏血, 肝臟不只管藏血, 還管調節全身氣血運行, 管血液分配, 比如說人在運動的時間, 肝臟就把血液分配到四肢, 女性朋友生理期前, 肝臟就把血液分配到血海, 即沖脈, 那個時候肝臟的血液少了, 柔韌性格就下降了, 所以女性朋友總有那麼幾天會脾氣不好。

肝臟負責著人體的代謝、合成、解毒、貯存、分解、排泄, 您關注過它嗎?它對健康影響您知道嗎?肝臟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器官, 有多重要?曾有這麼一句話:肝臟好, 人生是彩色的,

肝臟不好, 人生是黑白的。

肝臟與人體健康

我們人體是世上最強大、最精密的“儀器”, 每個臟器看似獨立, 其實是密切相關, 髒與髒之間互相依存, 又互相制約。 肝臟與其他器官有什麼關係呢?又與哪些疾病有關?

肝與情緒的關係

中醫講, 肝主怒, 怒傷肝, 肝血太重, 就容易造成面紅耳赤, 頭暈, 頭疼, 這種就是肝火旺的表現, 中醫講人臥血歸肝, 肝藏血, 充足睡眠能養血的同時又可以充分的使肝氣得到一個疏泄, 長期睡眠不足, 會造成肝火越來越旺, 表現為情緒暴躁, 愛發脾氣, 所以說人的充足睡眠可以養肝, 可以使情緒能夠達到非常好的境界。 反過來調整好自己的情緒, 也利於養肝。

肝與眼睛的關係

中醫裡有一句話就是說肝和眼睛的關係,

叫“肝開竅於目”, 眼睛也是肝臟的“視窗”。 眼睛經常發花、眼角乾澀、看不清東西, 除了視力下降引起的問題, 也可是肝臟功能衰弱的先兆。 凡非外傷引起的視力下降均與肝氣血虛有關, 如果肝臟濕熱重, 眼睛表現渾濁而黃, 如果肝火很旺, 眼睛表現紅甚至發炎, 如果肝氣虧, 看書稍久就容易疲勞, 進一步虧下去, 便成近視眼了。 反過來眼睛太過疲勞, 用眼不當也會影響到肝臟。 肝是明目的源泉, 肝養好了, 眼睛自然好使!

肝與心的關係

心主血脈, 肝主藏血;心主神志, 肝主疏泄, 調暢情志。 故心與肝的關係, 主要表現在血液和精神、情志方面。

1、血液方面:心主血, 推動血液在經脈內運行不息;肝藏血, 貯藏血液並調節全身各臟腑組織器官的血量分佈。 心肝兩髒相互配合,共同維持血液的正常運行,只有血液充盈才心有所主,肝有所藏。

2、精神和情志方面:心主神志,為五臟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肝主疏泄,調暢情志。精神和情志活動,均以血液為物質基礎,而心肝兩髒在血液運行方面關係密切。故心肝兩髒共同調節人的精神、情志活動。

心與肝相互影響,心肝陰血不足,往往互相影響。臨床上表現為心慌,心悸,面色不華,舌質淺淡,脈細無力,頭暈目眩,婦女月經澀少,失眠多夢等。

肝與膽的關係

根據中醫的傳統理論,肝與膽互為表裡,生理關係同樣非常密切。肝主疏泄,膽主通降。膽汁的正常排泄,依靠肝的疏泄功能,而肝臟功能失常,勢必影響膽汁的分泌和排泄。反之,膽汁排泄不暢也會影響肝的疏泄。從功能上看,膽囊也是肝臟的好幫手,肝臟分泌的膽汁儲存在膽囊內,一旦我們開始進食,膽囊就開始收縮,於是膽汁流入腸道、幫助脂肪的消化。肝與膽確實是一對“榮辱與共”的器官。肝病常常影響膽,膽病也常波及肝,有肝病的人更容易患上膽結石,另一方面,膽結石、膽道蛔蟲或腫瘤,也會使細菌“逆流而上”,引起肝臟乃至全身的感染。

肝與脾的關係

肝與脾主要是疏泄與運化,生血與藏血的關係。脾的運化有賴於肝氣的條達,而肝的疏泄、藏血,又需脾胃化生精微來供養。若脾失健運,生血乏源,可致肝血不足,若肝氣鬱結,疏泄失職,影響脾胃升降,運化失司,引起消化功能下降,食欲不振,可致“肝脾不和”;若脾胃濕熱,上蒸肝膽,使肝膽疏泄不利,可以引起黃疸。由此可見肝病可傳脾,脾病可及肝,它們是互相影響的。

肝與腎的關係

肝與腎主要是藏血與藏精的關係。肝藏血,腎藏精,肝腎同源,精血互生。肝血須要依賴腎精的滋養生化,腎精又須肝血化精不斷地補充,兩者相互依存,相互資生。若腎陰不足、肝失滋養可引起肝陰不足、肝陽偏亢的所謂“水不涵木”的症狀;反之,肝陽久亢,消爍陰精,亦可加重腎陰虛損,出現頭痛、眩暈、腰膝腿軟,尿濁或水腫等症。這種關係主要表現在女子月經生理和男子排精功能。

肝與肺的關係

肝藏血,肺藏氣,肝氣與肺氣上下陰陽升降,以維持人體氣機的正常升降運作,氣血的運行,雖有心臟主管,但須有肺主治節及肝主疏泄作用的制約,兩髒對全身氣血的運行起著一定的作用。肝肺是相互影響的。如氣機升降失常:肝氣鬱結,氣鬱化火,肝火灼肺,肺失清肅,常見脅痛,易怒,咳逆,咯血等肝火犯肺(木火刑金)的症候。反之,肺失清肅,燥熱下行,亦可影響及肝,肝失條達,疏泄不利,則在咳嗽的同時,出現胸脅引痛脹滿,頭痛頭暈,面紅目赤等肺燥傷肝(金不制木)的症候

心肝兩髒相互配合,共同維持血液的正常運行,只有血液充盈才心有所主,肝有所藏。

2、精神和情志方面:心主神志,為五臟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肝主疏泄,調暢情志。精神和情志活動,均以血液為物質基礎,而心肝兩髒在血液運行方面關係密切。故心肝兩髒共同調節人的精神、情志活動。

心與肝相互影響,心肝陰血不足,往往互相影響。臨床上表現為心慌,心悸,面色不華,舌質淺淡,脈細無力,頭暈目眩,婦女月經澀少,失眠多夢等。

肝與膽的關係

根據中醫的傳統理論,肝與膽互為表裡,生理關係同樣非常密切。肝主疏泄,膽主通降。膽汁的正常排泄,依靠肝的疏泄功能,而肝臟功能失常,勢必影響膽汁的分泌和排泄。反之,膽汁排泄不暢也會影響肝的疏泄。從功能上看,膽囊也是肝臟的好幫手,肝臟分泌的膽汁儲存在膽囊內,一旦我們開始進食,膽囊就開始收縮,於是膽汁流入腸道、幫助脂肪的消化。肝與膽確實是一對“榮辱與共”的器官。肝病常常影響膽,膽病也常波及肝,有肝病的人更容易患上膽結石,另一方面,膽結石、膽道蛔蟲或腫瘤,也會使細菌“逆流而上”,引起肝臟乃至全身的感染。

肝與脾的關係

肝與脾主要是疏泄與運化,生血與藏血的關係。脾的運化有賴於肝氣的條達,而肝的疏泄、藏血,又需脾胃化生精微來供養。若脾失健運,生血乏源,可致肝血不足,若肝氣鬱結,疏泄失職,影響脾胃升降,運化失司,引起消化功能下降,食欲不振,可致“肝脾不和”;若脾胃濕熱,上蒸肝膽,使肝膽疏泄不利,可以引起黃疸。由此可見肝病可傳脾,脾病可及肝,它們是互相影響的。

肝與腎的關係

肝與腎主要是藏血與藏精的關係。肝藏血,腎藏精,肝腎同源,精血互生。肝血須要依賴腎精的滋養生化,腎精又須肝血化精不斷地補充,兩者相互依存,相互資生。若腎陰不足、肝失滋養可引起肝陰不足、肝陽偏亢的所謂“水不涵木”的症狀;反之,肝陽久亢,消爍陰精,亦可加重腎陰虛損,出現頭痛、眩暈、腰膝腿軟,尿濁或水腫等症。這種關係主要表現在女子月經生理和男子排精功能。

肝與肺的關係

肝藏血,肺藏氣,肝氣與肺氣上下陰陽升降,以維持人體氣機的正常升降運作,氣血的運行,雖有心臟主管,但須有肺主治節及肝主疏泄作用的制約,兩髒對全身氣血的運行起著一定的作用。肝肺是相互影響的。如氣機升降失常:肝氣鬱結,氣鬱化火,肝火灼肺,肺失清肅,常見脅痛,易怒,咳逆,咯血等肝火犯肺(木火刑金)的症候。反之,肺失清肅,燥熱下行,亦可影響及肝,肝失條達,疏泄不利,則在咳嗽的同時,出現胸脅引痛脹滿,頭痛頭暈,面紅目赤等肺燥傷肝(金不制木)的症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