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佛教知識」“施主”有何含義?

很早以前在電視劇中, 就經常能聽見一些出家人稱呼前來寺廟的信眾為“施主”, 那麼“施主”這個詞從何而來?又有什麼含義?

施主, 即檀越。 是佛教對佈施者的敬稱。

指施捨財物給佛寺的人, 也泛稱一般的在家人。 “施主”梵文音為陀那缽底, 又作佈施家, 即施予僧眾衣食, 或出資舉行法會等的信眾。

那麼沒做過這些事就不是“施主”了?

首先看一看施主惠施的五功德:(一)名聞四遠, 眾人歎譽;(二)若至眾中, 不懷慚愧, 亦無所畏;(三)受眾人敬仰, 見者歡悅;(四)命終之後, 為天所敬或生人中, 為人尊貴;(五)智慧遠出眾人之上,

現身漏盡(佛教徒稱煩惱為漏), 不經後世。

如果, 僧人稱你為“施主”, 也不是非得讓你佈施東西, 而只是為你好, 提醒你有許多福分可以得到。 就在家人而言, 一次修寺、建像、印經、四事供養等的宣導者, 也稱為檀越。

可見,“施主”的稱呼就是晨鐘暮鼓般警醒著你要做到五事:一者身行慈,二者口行慈,三者意行慈,四者以時施,五者門不制止。

這便是佛家稱呼“施主”的含義。

可見,“施主”的稱呼就是晨鐘暮鼓般警醒著你要做到五事:一者身行慈,二者口行慈,三者意行慈,四者以時施,五者門不制止。

這便是佛家稱呼“施主”的含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