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京騰計畫”3.0背後:未來零售卡位戰

經濟觀察報記者 馮慶豔“京騰計畫是上游合作中的開路者”, 騰訊社交廣告副總經理張敏毅日前給出他的定義, 與一同投資萬達、步步高、唯品會等資本動作的觀感衝擊相比,

這項隨著行業形勢不斷演進的業務合作, 可能會是京東和騰訊雙方關係以及發展方向的微觀“晴雨錶”。

“大概兩個月前, 同事跟我說, 咱們要開京騰計畫3.0發佈會了, 我第一反應, 怎麼又開京騰發佈會?”京東集團CMO徐雷調侃道。 京騰計畫3.0於4月17日正式開啟, 到場的騰訊公司副總裁林璟驊也稱, “還記得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場景。 ”

幾天後, 4月24日, 京東開普勒輕商城小程式正式上線, 京東提出了一整套基於微信生態電商的零售及行銷解決方案。 背靠騰訊社交產品矩陣, “社交+電商”這條路上, 京東選擇不斷進擊。

三年前的2015年雙11期間, 京東和騰訊啟動了“京騰計畫1.0”, 彼時, 一邊是電商交易額增速下降的拐點時刻來臨,

一邊是百盛、瑪莎百貨等實體店頻傳閉店的慘澹, 剛赴美上市一年多的電商新貴京東, 和已將電商板塊以股權置換方式交由京東的社交巨頭騰訊, 一個擅長電商運營, 一個擁有巨大用戶流量, 雙方一拍即合。

如今, 京東走在從一家電商購物平臺轉型成為零售基礎設施服務提供者的路上, 而騰訊則不斷強化其於零售行業中扮演的“水電煤”和“工具箱”角色, 京騰計畫3.0在這個節點推出, 其折射出的行業演變已讓其與1.0、2.0時代相比, 有了新的意味。

“京騰計畫的升級, 代表著零售行銷邊界的打破, ”徐雷如是說。

電商+社交

“其實騰訊一直以來做社交, 而電商方面就交給我們的夥伴——京東來做, ”林璟驊坦言。

無獨有偶,

京東集團副總裁、商業提升事業部總裁顏偉鵬表示, 京東跟騰訊有全方位的戰略合作, 包括投資、流量、股權上的合作。

2016年8月, 經過增持, 騰訊持有京東股票為21.25%, 成為京東第一大股東, 但劉強東依然保有對京東的絕對話語權。 近兩年, 騰訊和京東一起投資了永輝超市、萬達、步步高、唯品會等, 而且京東與其第三大股東沃爾瑪達成深度戰略合作, 就在4月24日, 繼騰訊之後, 樂視網披露京東與其子公司樂融致新達成戰略業務合作協定……這並非結局, 未來騰訊和京東不排除繼續一同出現投資。

與投資、股權合作相比較, 代表“流量”合作的京騰計畫, 有著其獨特的實戰意義和商業價值。 京騰計畫從1.0的“品商”, 到2.0的“京騰魔方”, 再到如今3.0的“用戶洞察”,

一路走來, 雖然僅三年左右, 雙方都進行了大量的投入。

1.0解決了一級入口打通的問題, 即京東微店與微信端、手Q端的購物完成了一級入口打通, 通過打通覆蓋10億用戶受眾的騰訊社交平臺和近2億活躍用戶京東電商銷售平臺的資料, 跨平臺搭建社交電商行銷閉環。 2.0基於騰訊海量用戶社交行為與京東龐大資料基礎, 在資料能力利用方面進行了更深層次的探索。

京騰計畫3.0與1.0、2.0明顯不同的是, 其利用騰訊的公眾號、小程式、支付等工具, 加上京東的會員體系、供應鏈和物流、金融系統, 全面打通線上線下的行銷場景, 實現資料、場景和鏈路的三大升級。

戴森數位行銷及電子商務總監李新源對3.0的認知是, “野心變大了,

不局限於互聯網媒體, 希望打破所有的壁壘。 ”李新源透露, 京騰計畫之前, 京東行銷只有兩種方式, 一種是京東站內的流量運營, 一種是從外部媒體引流到京東, 但一直以來品牌商從外部媒體引流京東效果不理想。 發現京騰計畫最大的幫助是從外部引流到京東以後, 效果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京騰計畫進入“深水區”

“騰訊有一個京東合作組, 在騰訊的架構裡很少有架構名字是別的公司的名字, 這個小組已經有三年多了, ”張敏毅告訴經濟觀察報。

無獨有偶, 京東集團副總裁、商業提升事業部總裁顏偉鵬也對記者強調, “京東有一個比騰訊的京東合作組還大的團隊在負責對接騰訊。 ”

但是雙方都對團隊規模以及涉及業務體量等表示“商業機密, 不方便透露。”雖然兩者合作的具體細節並未透露,但可以判斷的是,雙方都在“京騰計畫”等一系列的合作中得到了較好的回報。

顏偉鵬說,騰訊有非常優質的產品矩陣,包括社交、視頻、資訊、音樂、流覽器等等,這些對於京東來說是非常好的流量來源,可以幫助京東跟上游品牌合作,幫他們擴展品牌影響力,對我們來說,這是非常關鍵的戰略性合作專案。

兩組資料或許可以佐證這一判斷,“京騰計畫2.0”啟動在恰好1.0一周年的時間節點,當時發佈的一周年資料顯示,在京騰計畫發佈半年後,雙方實現超過600%廣告投放量月同比增長、超過200%的廣告轉化率月同比增長。京騰計畫一周年內超過50%的廣告預算來自品牌廣告主複投。

目前,京騰計畫3.0已經有超過300家合作品牌加入,並保持了超過50%的複投率,數百億的品牌曝光覆蓋近100%的中國互聯網用戶。

“京騰計畫3.0已經走到了合作的深水區,涉及到的體量越來越大,複雜度越來越高。炒概念容易,但把問題落到實處,幫客戶解決最高級、最終級的問題是很難的。”張敏毅說。

入駐京東多年的某品牌商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品牌商手中沉澱了大量的使用者資料,如果能把這塊跟京東、騰訊的資料進行打通,將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但目前來看,還有兩重挑戰,其一,超級寵大的資料,如何產生效用;其二,使用者資訊安全,如何得到保障。

對此,京東集團CMO徐雷透露,騰訊有數千人在做資料和內容安全方面的工作,京東日前派人到騰訊拜訪學習,該同事回來後寫了非常長的一封郵件進行回饋。“騰訊做社交,為了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保護使用者資料,騰訊投入大量的人力,產生了很多的經驗。這些對一家零售公司和品牌公司來說,在未來線上線下數位化打通方面,有非常多可借鑒和學習的地方。”徐雷說。

卡位未來零售

閆小兵前兩天剛去美國拜訪了微軟、英特爾等IT上游企業,身為京東集團高級副總裁、京東商城電子文娛事業群總裁的他,總被這些IT上游企業問一些類似於如下的問題,即消費者需要什麼樣產品,可否告訴我們,我們應該怎麼做?很多家電品牌也有類似的問詢。“過去在他們眼裡,我們叫零售管道,現在我們有了新的價值。”閆小兵笑說。

在2015年左右電商被傳逼近“天花板”之後,線上線下融合打通成了新的焦點,阿裡2016年雲棲大會率先提出“新零售”概念,騰訊提出了“智慧零售”,京東則於2017年雙十一啟動會上提出了“無界零售”,一時間,新零售領域硝煙彌漫、戰火連綿。

在投資並購的資本動作之外,拼的是大資料、雲計算、AI等技術應用落地程度。京騰計畫則很大部分承載了打通資料孤島的使命。

徐雷說,去年年中的時候,京東非常明確的提出來,從一家電商購物平臺轉型成為零售基礎設施服務提供者。

為了服務于客戶多變的需求和開放的生態體系,劉強東在今年1月發內部信宣佈京東組織架構調整,組建了三大事業群,他強調,京東的組織需要變得更為靈活、敏捷,成為積木型的組織。

在徐雷眼裡,以前的京東是偏封閉的,完成自己商品的採購,銷售,購物組織,用一些更高效的方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顯然,如今的京東正在把自身能力元件化、模組化地開放給整個零售行業,這與他的“零售行銷的邊界正被打破”的言論不謀而合。

京東要做的便是快速轉型,合縱連橫,爭取一切有利資源,卡位未來零售。

可以看到,京東變得越來越開放,在京騰計畫的基礎上,京東和騰訊全面升級了“京騰無界零售解決方案”,不僅如此,此間,京東與今日頭條、百度、奇虎360、網易、搜狗、愛奇藝、搜狐等達成戰略合作,簽署一系列“京X計畫”。

“這些外部平臺為京東帶來了大量的用戶,也提升了與品牌商的合作效果,”顏偉鵬說。

不方便透露。”雖然兩者合作的具體細節並未透露,但可以判斷的是,雙方都在“京騰計畫”等一系列的合作中得到了較好的回報。

顏偉鵬說,騰訊有非常優質的產品矩陣,包括社交、視頻、資訊、音樂、流覽器等等,這些對於京東來說是非常好的流量來源,可以幫助京東跟上游品牌合作,幫他們擴展品牌影響力,對我們來說,這是非常關鍵的戰略性合作專案。

兩組資料或許可以佐證這一判斷,“京騰計畫2.0”啟動在恰好1.0一周年的時間節點,當時發佈的一周年資料顯示,在京騰計畫發佈半年後,雙方實現超過600%廣告投放量月同比增長、超過200%的廣告轉化率月同比增長。京騰計畫一周年內超過50%的廣告預算來自品牌廣告主複投。

目前,京騰計畫3.0已經有超過300家合作品牌加入,並保持了超過50%的複投率,數百億的品牌曝光覆蓋近100%的中國互聯網用戶。

“京騰計畫3.0已經走到了合作的深水區,涉及到的體量越來越大,複雜度越來越高。炒概念容易,但把問題落到實處,幫客戶解決最高級、最終級的問題是很難的。”張敏毅說。

入駐京東多年的某品牌商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品牌商手中沉澱了大量的使用者資料,如果能把這塊跟京東、騰訊的資料進行打通,將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但目前來看,還有兩重挑戰,其一,超級寵大的資料,如何產生效用;其二,使用者資訊安全,如何得到保障。

對此,京東集團CMO徐雷透露,騰訊有數千人在做資料和內容安全方面的工作,京東日前派人到騰訊拜訪學習,該同事回來後寫了非常長的一封郵件進行回饋。“騰訊做社交,為了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保護使用者資料,騰訊投入大量的人力,產生了很多的經驗。這些對一家零售公司和品牌公司來說,在未來線上線下數位化打通方面,有非常多可借鑒和學習的地方。”徐雷說。

卡位未來零售

閆小兵前兩天剛去美國拜訪了微軟、英特爾等IT上游企業,身為京東集團高級副總裁、京東商城電子文娛事業群總裁的他,總被這些IT上游企業問一些類似於如下的問題,即消費者需要什麼樣產品,可否告訴我們,我們應該怎麼做?很多家電品牌也有類似的問詢。“過去在他們眼裡,我們叫零售管道,現在我們有了新的價值。”閆小兵笑說。

在2015年左右電商被傳逼近“天花板”之後,線上線下融合打通成了新的焦點,阿裡2016年雲棲大會率先提出“新零售”概念,騰訊提出了“智慧零售”,京東則於2017年雙十一啟動會上提出了“無界零售”,一時間,新零售領域硝煙彌漫、戰火連綿。

在投資並購的資本動作之外,拼的是大資料、雲計算、AI等技術應用落地程度。京騰計畫則很大部分承載了打通資料孤島的使命。

徐雷說,去年年中的時候,京東非常明確的提出來,從一家電商購物平臺轉型成為零售基礎設施服務提供者。

為了服務于客戶多變的需求和開放的生態體系,劉強東在今年1月發內部信宣佈京東組織架構調整,組建了三大事業群,他強調,京東的組織需要變得更為靈活、敏捷,成為積木型的組織。

在徐雷眼裡,以前的京東是偏封閉的,完成自己商品的採購,銷售,購物組織,用一些更高效的方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顯然,如今的京東正在把自身能力元件化、模組化地開放給整個零售行業,這與他的“零售行銷的邊界正被打破”的言論不謀而合。

京東要做的便是快速轉型,合縱連橫,爭取一切有利資源,卡位未來零售。

可以看到,京東變得越來越開放,在京騰計畫的基礎上,京東和騰訊全面升級了“京騰無界零售解決方案”,不僅如此,此間,京東與今日頭條、百度、奇虎360、網易、搜狗、愛奇藝、搜狐等達成戰略合作,簽署一系列“京X計畫”。

“這些外部平臺為京東帶來了大量的用戶,也提升了與品牌商的合作效果,”顏偉鵬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