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陝西日報社“全媒體行動”調研採訪走進富平之七 “柿”不可擋!民喜“柿”香

富平是著名的柿子之鄉, 栽培柿子的歷史悠久, 距今已有2000多年。 4月25日下午, 陝西日報社“全媒體行動”調研採訪組走進富平縣曹村鎮大福柿子種植專業合作社調研採訪。

柿子醬、柿葉茶、柿子醋、柿子酒、柿凍、柿餅……一來到大福柿子專業種植合作社, 調研採訪組就感受到了一股“柿”不可擋的力量。 合作社副理事長代倩告訴記者, 近年來, 合作社緊緊圍繞發展壯大以富平尖柿為主的地方特色經濟林產業, 加工生產出十餘種柿子相關食品產品, 創新打造出以“柿子紅了”為品牌形象的布偶、扇子、明信片等文創產品。

代倩介紹, 大福柿子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14年, 位於曹村鎮喬山南麓萬畝柿子優生核心區, 現有社員1061戶3508人, 建有優質尖柿園4090餘畝, 雜果經濟林千餘畝。 以社員為主要服務物件, 為社員組織採購、供應柿子種植所需的生產資料;組織收購、貯藏、銷售、包裝本社成員所種植的柿子產品;為社員引進柿子種植所需的新技術、新品種, 開展技術培訓、技術交流和諮詢服務。

據悉, 合作社現已走出了一條“合作社+貧困戶+柿子產業”的精准扶貧之路。 通過技能幫扶、電商幫扶、就業幫扶、助學幫扶、農資幫扶、分紅幫扶等幫扶措施, 讓234戶貧困戶脫貧並找到實現長期穩定增收的致富產業。

在大福柿子種植專業合作社院裡, 社員王六一正在做一個柿子形狀的布偶擺件。

記者瞭解了他的故事。 王六一是村裡的貧困戶, 因一場意外導致癱瘓, 與輪椅相伴至今已有10年。 父親中風偏癱了, 家裡只靠母親忙碌著。 從母親做的鞋墊獲得靈感後, 王六一開始做針線繡品。 但十字繡同質化現象嚴重, 有價無市, 收入微薄。 合作社得知他的事情後, 便與他商議一起圍繞柿子做手工藝品, 研發文創產品。 慢慢地, 王六一的作品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 收入提高了, 生活也燃起了希望。

航拍照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