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人工耳蝸植入後的調研

一、受試者

本組資料選取1996~1998年底在我院行多通道人工耳蝸植入的兒童和青少年患者25例, 均為語前聾。 男11例, 女14例, 植入手術時年齡最小2歲3月, 最大20歲, 平均年齡8.3歲, 其中<3歲3例, 3~5歲5例, 6~10歲11例, 11~14歲0例, ≥15歲6例。 10歲以內兒童為多, 占76%(19/25)。 耳聾病因為藥物中毒8例, 耳蝸Mondini畸形2例, Waardenburg綜合征1例, 不明原因14例。 除2例Mondini綜合征有耳蝸畸形外, 其他患兒未發現其它部位明顯畸形。 按照人工耳蝸病例選擇標準, 術前進行嚴格的聽力檢查和助聽器選配測試。 本組4歲及以上兒童的氣導純音平均聽閾(語言區)均大於100dB HL。 4歲以下幼兒聽性腦幹反應(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測試95 dB SPL(最大輸出)均未引出電位,

40 Hz相關電位檢查, 6例患兒在500 Hz 100 dB SPL以上時可引出誘發反應。 但視覺強化測聽時, 對100 dBHL語言頻率刺激聲均未見明顯行為反應。 25例中有2例術前未使用助聽器, 餘者選配大功率助聽器後的有助聲場測聽均遠未進入語言頻譜區內。 因此本組選擇的患兒多為極重度聾或全聾者。 人工耳蝸植入時間<半年8例, <1年9例, 1~2年8例。

25例中使用Cochlear公司的22通道植入體、MSP言語處理器7例, 24通道植入體、Sprint言語處理器10例, 使用Medel公司的12通道植入體、Combic40+處理器8例。

二、測試材料

本組對患兒聽力和語言能力的評估分為3部分內容進行。 第一部分是聲音辨別方面的測試, 主要包括聲音的有無、聲音的節拍、言語聲和環境聲、男聲與女聲辨別測試等;第二部分為言語識別測試;第三部分為語言能力評估。

第二和第三部分測試材料選用《聾兒聽覺言語康復評估方法》[1], 第二部分內容主要包括數詞、單字詞、雙字詞、三字詞、韻母、聲母、聲調、封閉項列短句的識別, 開放項列字詞和開放項列短句識別等內容。 第三部分材料包括語言清晰度, 模仿句長, 聽話識圖和看圖說話等測試內容。 該評估方法中所選用的字、詞、短句等是以全國聾兒康復教材“聽力訓練”和“學說話”為文字資料, 學科培訓, 難度適宜, 多為兒童所熟悉。

三、測試方法

根據測試時患兒的年齡和人工耳蝸使用時間的長短分別進行不同內容測試。 對人工耳蝸使用時間<3個月或年齡<3歲的患兒6例只進行第一部分內容測試, 年齡大於3歲且能配合完成測試的患兒19例重點進行第二部分內容測試,

對人工耳蝸使用時間超過1年或第二部分測試內容平均得分大於50%時的6例則進行第三部分內容測試。 第一部分測試時, 當患兒能對聲音刺激作出相應反應時則判斷其能感受到聲音, 然後用擊掌、電子琴及言語等分別摸擬環境聲、聲音節拍和言語聲以供辨別測試。 聲音辨別測試重複3次, 正確辨別次數大於等於2次時記為通過。 第二部分前8項測試, 按照不同專案每次選取相應5張卡片(卡片上有圖畫、中文拼音和文字, 兒童對卡片內容的理解沒有障礙), 朗讀其中的一張, 並讓受試兒從中選出相應的卡片, 選擇準確記為正確識別並計算正確識別率。 當患兒判斷不準時鼓勵猜測,
該部分內容為封閉項列測試, 機會水準為0.20(5選1測試的機會水準為0.20)。 根據受試兒的合作程度, 每項測試內容一般朗讀20張測試卡片, 少數難於配合者則朗讀10張測試卡片。 該部分後二項內容為開放項列測試, 即不給受試兒備選卡片, 而要求他們重複所聽到的字、詞或短句, 結果也以正確識別率來表示。 第三部分測試按照《聾兒聽覺言語康復評估方法》的要求分別進行評估。 測試在安靜房間內進行, 由專人負責實施。 為獲得年幼兒童的良好配合, 先與他們進行短暫遊戲以建立友好關係, 並教會測試方法, 在測試過程中根據受試兒的興趣和情緒經常中斷或休息, 並時常給予鼓勵, 以利測試結果準確可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