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們來自星星?宇宙史詩般的爆炸如何創造了我們身體中的各種元素

我們身體裡的原子可能誕生自大爆炸後的最初時光。 能想像嗎?你身體的一部分在恒星核聚變中熔煉而成, 在超新星的驚天爆炸中淬煉, 一系列史詩般的宇宙爆炸創造了這個多彩的世界和我們這些“來自星星的你”。

低品質恒星死亡並拋射碳氮等元素

卡爾·薩根感慨“我們身體裡的元素來自恒星”。 是原子讓我們生存于世, 自由呼吸並且能看到大千世界。

元素週期表及它們的起源

元素週期表上排在第一位的是氫, 由一個質子和一個電子構成。 排在末尾的“氣奧”是鈣和鉲在粒子加速器內對撞時形成。 最近的觀測、實驗和建模研究暗示了一個完整的物質創造者名單:從恒星的劇烈爆炸到轟擊個體原子的宇宙射線。 大爆炸孕育了宇宙, 從大爆炸開始, 我們盤點創造各種元素的宇宙大事件。

Duang!大爆炸一

宇宙誕生於大爆炸

宇宙在大爆炸後幾分鐘迅速膨脹冷卻, 孕育了質子和中子在內的第一批粒子, 並形成了原子核。 隨著宇宙繼續降溫, 原本自由的電子環繞原子核, 第一批原子誕生。 莫納什大學天體物理學家艾曼達·卡拉卡斯表示:“只有少數元素以這種方式形成, 例如氫、氦和鋰。 ”氫是宇宙內最豐富的元素, 占正常物質總量的四分之三左右。 經過數百萬年的演化, 這個由氫、氦構成的濃霧造就了第一批恒星。

超新星的驚天爆炸一

氣貫宇宙的爆炸

如果一顆恒星的品質至少達到太陽的8倍, 便能將氫聚合成氦, 而後形成碳、氮、氧以直至鐵的元素。

最重的元素沉入星核深處。 隨著星核的品質不斷積聚, 恒星開始塌陷並發生內爆。 內爆導致星核反彈並釋放衝擊波, 加熱恒星外層, 由此產生的高溫形成了比鐵重的元素。 在II型超新星爆炸中, 這些元素被噴入太空。

“太陽”的死亡一

一顆瀕於死亡的恒星

類似太陽的低品質恒星也會在耗盡燃料過程中形成重元素。 不過, 它們並不會以超新星的形式爆炸, 而是膨脹成一顆紅巨星。 紅巨星的體積可達到太陽的1000倍。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布拉德·圖克爾表示, 在物質層剝離並形成行星狀星雲前, 氦燃燒形成碳和氧。 除了鋰、碳和氮, 它們也能將錫、鉛等更重的元素拋入星際空間。

憤怒的白矮星一

白矮星的爆炸殘餘

低品質恒星死亡後通常會留下星核殘餘,也就是小而炙熱並且密度極高的白矮星。如果白矮星與另一顆恒星的距離足夠近,便會啜食鄰居的氫氣。隨著時間推移,氫氣殼不斷聚集,最終燃燒爆炸,將白矮星變成一顆經典新星。新星會向太空噴射鐵、鎳和鋅等元素。Ia型超新星爆炸也能形成這些元素。與新星不同——燃燒白矮星表面的物質——Ia型超新星的白矮星從內部引爆,亮度甚至超過母星系。

千新星-雙中子星的合併一

兩顆中子星的舞蹈

超新星爆炸也會留下星核的超緻密殘餘中子星。2017年,科學家觀測到兩顆中子星對撞產生的引力波。這一事件的觀測有助於填補元素起源週期表的空白。通過觀測中子星合併,科學家或許能夠找到確切答案。中子星合併產生的光信號能夠提供自然產生的最重元素的線索,包括金、鉑、鐳、釷和鈾。這些元素可能由千新星(雙中子星併合)中形成。

裂變的宇宙線一

宇宙射線

宇宙射線是能量巨大的粒子,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在太空中穿行。宇宙射線轟擊和分裂大尺寸原子時也能形成一些元素。質子宇宙射線撞擊碳或者氧原子時,它們攜帶的能量足以讓原子分裂。這會形成硼、鈹等更小更輕的元素。宇宙射線裂變產生的其它元素所占比重不高,但幾乎所有硼和鈹都通過這種方式形成。

鋰都去哪了?一

大爆炸的餘音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在地球上,物理學家利用粒子加速器模擬恒星環境,以揭示它們的產物。但仍有一個物理學謎團尚未揭開,那就是“鋰的神秘失蹤”。據估計,我們當前在宇宙中發現的鋰量只占大爆炸總產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卡拉卡斯說:“對氫和氦及其同位素數量的觀測結果符合我們預測的大爆炸產量,只有鋰存在很大差距。”

填補元素起源週期表的工作仍在進行當中,圖克爾希望對新型爆炸的觀測能夠填補週期表的空白。目前,天文學家尚未目睹超大品質恒星(相當於100到1000個太陽)的死亡。它們的死可能造就一個黑洞。圖克爾說:“由於存在巨大的引力,這個過程很可能形成不同元素。如果能夠目睹這一切,那就太酷了。”

白矮星的爆炸殘餘

低品質恒星死亡後通常會留下星核殘餘,也就是小而炙熱並且密度極高的白矮星。如果白矮星與另一顆恒星的距離足夠近,便會啜食鄰居的氫氣。隨著時間推移,氫氣殼不斷聚集,最終燃燒爆炸,將白矮星變成一顆經典新星。新星會向太空噴射鐵、鎳和鋅等元素。Ia型超新星爆炸也能形成這些元素。與新星不同——燃燒白矮星表面的物質——Ia型超新星的白矮星從內部引爆,亮度甚至超過母星系。

千新星-雙中子星的合併一

兩顆中子星的舞蹈

超新星爆炸也會留下星核的超緻密殘餘中子星。2017年,科學家觀測到兩顆中子星對撞產生的引力波。這一事件的觀測有助於填補元素起源週期表的空白。通過觀測中子星合併,科學家或許能夠找到確切答案。中子星合併產生的光信號能夠提供自然產生的最重元素的線索,包括金、鉑、鐳、釷和鈾。這些元素可能由千新星(雙中子星併合)中形成。

裂變的宇宙線一

宇宙射線

宇宙射線是能量巨大的粒子,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在太空中穿行。宇宙射線轟擊和分裂大尺寸原子時也能形成一些元素。質子宇宙射線撞擊碳或者氧原子時,它們攜帶的能量足以讓原子分裂。這會形成硼、鈹等更小更輕的元素。宇宙射線裂變產生的其它元素所占比重不高,但幾乎所有硼和鈹都通過這種方式形成。

鋰都去哪了?一

大爆炸的餘音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在地球上,物理學家利用粒子加速器模擬恒星環境,以揭示它們的產物。但仍有一個物理學謎團尚未揭開,那就是“鋰的神秘失蹤”。據估計,我們當前在宇宙中發現的鋰量只占大爆炸總產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卡拉卡斯說:“對氫和氦及其同位素數量的觀測結果符合我們預測的大爆炸產量,只有鋰存在很大差距。”

填補元素起源週期表的工作仍在進行當中,圖克爾希望對新型爆炸的觀測能夠填補週期表的空白。目前,天文學家尚未目睹超大品質恒星(相當於100到1000個太陽)的死亡。它們的死可能造就一個黑洞。圖克爾說:“由於存在巨大的引力,這個過程很可能形成不同元素。如果能夠目睹這一切,那就太酷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