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坐著火車去伊朗!

2014年12月的時候, 我乘火車從土耳其凡城(Van)去了伊朗大不裡士(Tabriz)。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 這條路線並不尋常, 首先是相對於土耳其旅遊,

很少有遊客去伊朗。 即使是去伊朗, 很少有人陸路入境伊朗。 而陸路入境伊朗, 大部分人是選擇從多烏巴亞澤特(Doğubayazıt)乘汽車過。 事實上伊朗和土耳其之間有三個口岸, 分別在Doğubayazıt、Van和Hakkâri, 前兩個可以找到公共交通, 第三個比較困難。

出於對跨越鐵路邊境的熱愛, 我專門選擇了火車。 2014年七月的時候, 我坐火車穿越了西伯利亞大鐵路。 當時許多資料都是從一個叫Seat61的網站上查到的, 後來發現這個網站的作者不僅整理了西伯利亞鐵路的資料, 甚至還有倫敦到德黑蘭。 我去之前的大部分資訊都是從這個網站上得來的。

伊朗簽證

相比飛機, 走這條線路最大的困難在於, 需要申請伊朗簽證。 對於全世界大部分國家的護照持有者(除美國、英國、加拿大等),

伊朗是有落地簽證政策的, 但僅限於從機場入境。 如果從陸路入境, 那麼只能提前申請好伊朗簽證了。 其實即使是飛機入境, 落地簽也是不一定核發的, 尤其是對歐美護照持有者, 中國人被拒絕我倒是聞所未聞。 所以為了避免冒險被拒絕入境, 也可以申請簽證作為保險。

伊朗簽證辦理需要兩個步驟, 分別是申請簽證號(返簽號)和去大使館取貼紙簽證。 簽證號申請需要通過伊朗境內的代理機構, 我是通過的Visa for Iran, 價格是55歐元一個人, 花了一個星期就拿到了簽證號。 之後, 帶著護照去伊朗大使館, 憑簽證號, 再交40歐元給使館, 通過郵寄取回簽證。 我週一提交的, 週四就收到了。 伊朗簽證非常好申請, 幾乎不用提交什麼個人材料,

譬如收入證明、保險等等我都沒有提交。

火車票

我乘坐的火車其實是從伊斯坦布爾(Istanbul)出發, 經過安卡拉(Ankara)、塔特萬(Tatvan)、凡城(Van)、大不裡士(Tabriz), 最終目的地是德黑蘭(Tehran)。 這列火車每週只有一班, 週二從伊斯坦布爾出發, 週五到達德黑蘭。 由於我還想去凡城看凡貓,

所以就選擇了從凡城出發, 到大不裡士結束。 據說目前由於伊斯坦布爾到安卡拉之間的鐵路在翻修, 所以只能從安卡拉上車。 如果是從安卡拉上, 經過塔特萬時, 還有一段凡湖渡輪, 也挺有意思的。

相比歐洲、俄羅斯和中國的鐵路價格, 這個列車的價格非常便宜, 從安卡拉到德黑蘭只要大概43.2歐元。 我通過旅行社代理訂購的從凡城到大不裡士的火車票, 加上訂票費一個人只要12.9歐元。 需要注意的是, 在網上付款過後, 還要到他們公司取票, 他們的辦公地點在伊斯坦布爾的塔克西姆廣場旁邊。 由於我是正好也要去伊斯坦布爾, 所以就親自去取票了, 否則需要請他們郵寄。

凡城

對大部分去土耳其旅遊的遊客來說, 凡城並不是一個著名的目的地。

但是產自凡城的凡貓(或者稱凡湖貓)卻是一大名貓, 甚至被土耳其當成國寶。 凡貓最大的特點是眼睛一個藍一個綠, 而且不像一般的貓一樣怕水, 凡貓還會游泳。 既然到了凡城, 不能不去看看凡貓。 位於凡城郊外的凡城大學有一個凡貓之家, 裡面有許多可愛的貓咪, 都是純種的凡貓, 遊客可以和貓一起玩。

除了凡貓以外,凡城還有一個很大的城堡,在凡湖邊上的山上。這個城堡據說是西元前9世紀到7世紀烏拉爾圖王國建造的,俯瞰其首都Tushpa。城堡至今還非常壯觀,可謂是我去過的最大的城堡。

過境

按照時刻表,火車在晚上9點鐘的時候會到凡城火車站,然後9點半出發,可是我一直等到11點才開車。在車站等待的時候,遇到幾個從澳大利亞和挪威來的背包遊客,他們說他們是從安卡拉上的車,可是火車到塔特萬之前就壞了,於是土耳其鐵路給他們安排了汽車把他們送到了凡城,然後從凡城上伊朗的火車。這麼看來,他們是錯過了塔特萬到凡城的渡輪了。

凡城火車站地理位置偏僻,必須找計程車才能過去,大晚上的我花了20里拉才找到車。這個火車站非常寒酸,內部沒什麼裝修,連座位也沒有幾個,估計平時也沒幾趟火車來這裡。

等到10點左右的時候,突然大家都擠到了一個視窗前。我過去看了看,好像是檢票開始了,於是也跟上去。有一個伊朗的庫爾德人用英語問我要不要和他們在一起,我還挺疑惑的,火車票上不是已經有了鋪位號碼了嗎?排隊到視窗前我才知道,原來是到視窗重新分配鋪位號碼,於是按照檢票的順序安排。

登上火車以後,感覺還挺不錯的,鋪位是四人包廂的一個臥鋪,相當於中國一般火車的軟臥或者俄羅斯火車的二等鋪。下鋪同時還是兩個座位,收起來以後就變成床鋪了。列車員來查票的時候,還發了吃的東西,每個人兩盒餅乾和一包伊朗茶,配上一壺熱水還有冰糖。

火車開動以後,我到周圍走了一圈,不小心進入了餐車。

聞到香味以後,頓時有點餓了,於是點了一份「藏紅花雞肉米飯」。後來到伊朗以後才知道這是一道經典的伊朗菜,幾天之內吃了好幾次。

吃飽以後,已經是午夜十二點多了,我去火車衛生間裡面簡單洗漱一下就回去睡覺了。睡前看了看時刻表,發現是6點35分到大不裡士,暗自忖度既然火車晚開了一個半小時,那麼正好是8點鐘到,不用起一大早了,而且不耽誤大不裡士的遊覽計畫(事後證明我大錯特錯了)。

可是還沒睡一會,突然被人叫醒了,一看表是淩晨1點50分。原來是到邊境了,看其他人都下車了,估計是要邊檢蓋章,我也趕快穿上了衣服下車。

下車以後凍得我發抖,半夜氣溫在零下10攝氏度,趕快跑進了邊檢的房子裡面排隊。沒想到這一排就是半個小時,而且是光是蓋出境章,並沒有檢查行李。熬到2點40分終於回到了火車上,倒頭就睡了。可是感覺沒過多久,又被叫醒了,土耳其時間是淩晨4點,看了看地圖我已經到伊朗了,於是把時區設置到了德黑蘭,時間跳到了5點半。這回還好不用下車,是有邊檢人員上車來蓋章,蓋完章已經是伊朗時間6點了。我心想終於可以安穩睡一會了。

沒過多久,我又被叫起來了,時間是7點,所有人都得帶上所有行李下車檢查。於是我只好穿上衣服,收拾了行李,進入火車站安檢大廳。

伊朗火車站設施比土耳其的簡直不知道好到哪裡去了,不僅暖和,裡面還有商店,可以買早餐吃。我看了一下,價格非常便宜,只有土耳其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伊朗物價便宜是因為他們的貨幣裡亞爾劇烈貶值,比俄羅斯盧布還要厲害。這對於外國遊客來說是件好事,但本國人可就苦了。

在安檢大廳的時候,我發現所有女人都戴上了頭巾。伊朗是一個什葉派政教合一的國家,實行伊斯蘭教法,所有女人在公共場合都必須戴頭巾,否則會被宗教員警逮捕。這個法律對外國遊客也適用。

之前我去過朝鮮,對其安檢印象深刻,簡直是細緻到無以復加,因此我對伊朗的安檢也抱有了如此的預期。但是令我意外的是安檢非常簡單,甚至我都沒把包裡面東西都翻出來就讓我過去了。這跟我後來在伊朗的印象是一致的,伊朗並不像朝鮮一樣是一個把自己封閉起來的國家,外界對伊朗封閉的印象其實是由於美國經濟制裁導致的,並非伊朗人自願。事實是在伊朗的市場中什麼東西都能買到,包括iPhone、美劇,甚至黑市中還有酒和豬肉(伊斯蘭教禁止)。

安檢完以後已經是8點了,看看地圖火車才走了一半距離,肯定不可能很快到大不裡士了。折騰了這麼一晚上,我回車上又繼續睡覺了,醒來已經11點了,火車竟然還沒到。最終一直等到下午1點半才到大不裡士站,晚點了7個小時。

大不裡士火車站真的非常大,而且設施齊全,水準不輸中國近年來新建的高鐵站。這次伊朗的邊檢和火車站已經顛覆了我對伊朗的所有刻板印象,而後來事實證明這只是個開始。

大不裡士(波斯語:تبریز, Tabriz)是我乘火車從土耳其進入伊朗的第一個城市,位於伊朗西北部,是東亞塞拜然省首府。我的伊朗之行就是從這裡開始的,後來一路去了馬什哈德、亞茲德、設拉子、伊斯法罕,最終抵達首都德黑蘭。

伊朗西北部有一個叫做「亞塞拜然」的地區,包括了東亞塞拜然省、西亞塞拜然省、阿爾達比勒省及贊詹省的一部分。亞塞拜然省北邊還有一個叫亞塞拜然的國家,曾經是蘇聯的一部分,屬於外高加索三國之一(亞美尼亞、格魯吉亞、亞塞拜然)。這種一個國家的某個地區和相鄰另一個國家同名的現象並非罕見,譬如美國新墨西哥州和毗鄰的墨西哥,英國的北愛爾蘭和愛爾蘭共和國,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和蒙古國,希臘馬其頓地區和馬其頓共和國,蘇聯的卡雷利亞芬蘭共和國和芬蘭。這大多是因為歷史上某個地區現在分屬一大一小兩國,小國直接用了這個名字,而大國則把這個名字來命名它的一個省份。

亞塞拜然(Azerbaijan)這個名字起源于一個波斯帝國的貴族阿特羅巴特斯(Aτρoπάτης),曾經效忠於希臘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建立了阿特羅派特尼王國,大致位於今天伊朗亞塞拜然的東部,一直延伸到裡海沿岸。後來阿特羅派特尼王國被安息帝國滅亡,而王國故地的名字一直保留了下來,到現代波斯語中變成了「亞塞拜然」(آذربایجان, Āzarbāijān)。然而有趣的是,伊朗北方的亞塞拜然國的命名是晚於伊朗亞塞拜然地區的,而這個亞塞拜然和古代的阿特羅派特尼王國的領土重疊部分相當少。這是因為在俄羅斯波斯戰爭之前,高加索山的裡海部分處於波斯薩菲王朝的統治之下,整個地區被稱為亞塞拜然。亞塞拜然北部被俄羅斯帝國吞併以後,繼續沿用亞塞拜然這個名字,直到後來外高加索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建立。伊朗亞塞拜然在二戰以後還被蘇聯扶持的亞塞拜然獨立共和國佔領過,大不裡士被定為首都,後來與伊朗再度合併。

亞塞拜然族在伊朗是一大民族,占人口的四分之一之多,並且許多人都為高權重,譬如當今伊朗最高領導人哈梅內伊。因此伊朗的亞塞拜然族中很少有分離主義者,大部分人的伊朗的認同感要高於對亞塞拜然的認同感。雖然兩國的亞塞拜然族都是什葉派穆斯林,但是亞塞拜然國人深受蘇聯無神論影響,多數都是世俗主義者,而伊朗的亞塞拜然族則相當保守。亞塞拜然語是突厥語族的語言,和土耳其語非常相似,因此兩國關係密切,而夾在中間的亞美尼亞跟兩國關係都非常惡劣,一邊指責土耳其侵佔「西亞美尼亞」,製造亞美尼亞大屠殺,另一邊與亞塞拜然有領土糾紛。

為了遊覽大不裡士及其周邊,我事先請了一位導遊。儘管抵達大不裡士的火車晚點了七個小時,我還是在火車站如期見到了他。他帶我去砍多萬的路上解答了我好多關於伊朗的非常多的問題,看得出他是一個學識非常淵博的人。當然,事後我才知到他是《孤獨星球》上被重點推薦的Nasser Khan。Nasser是亞塞拜然族,母語為波斯語和亞塞拜然語,同時通曉英語和德語,而且在德國住過。我向他確認了伊朗的種種傳言,譬如情侶之間不能接觸。他說完全不是這樣,我們又不是塔利班,你會在伊朗到處看到情侶手把手一起。和他聊天得知,在伊斯蘭革命之前伊朗曾經是一個非常世俗的國度,各種宗教都被允許,女人有選舉權、上街不必戴頭巾,德黑蘭曾是中東最發達城市,伊朗航空的航線遍佈五大洲。對於伊朗今天的年輕人來說,那簡直是一個傳說中的夢幻時代。

由於火車晚點加上本身就時間安排不當,我在大不裡士只來得及去看了砍多萬。砍多萬和土耳其卡帕多西亞地貌十分相似,都有許多洞穴,只是砍多萬更加原生態一些。

大不裡士西北邊一百多公里就是焦勒法(Jolfa),阿拉斯河對岸就是亞塞拜然的納希切萬飛地,名叫朱爾法(Culfa)。事實上這裡以前屬於一城,是亞美尼亞人聚居的地方。在伊朗這一側,還有亞美尼亞人的遺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聖斯蒂芬修道院(Saint Stepanos Monastery)。而在亞塞拜然一側,由於領土糾紛和戰爭問題,亞美尼亞人的遺跡已經被盡數摧毀,甚至尋找亞美尼亞人遺跡的行為會導致被逮捕入獄。

這個亦非東方亦非西方的神秘古國

她的面紗下究竟什麼樣?

壹行 · 伊朗 | 伊朗與你想像的不一樣

神秘 | 波斯 | 熱情 | 美好

文章作者BYVoid,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由壹行伊朗編輯整理

投稿請發至郵箱:yixingyilang@126.com

壹行 · 伊朗客服微信:614989451

壹行 · 伊朗

公眾號:yixingyilang

除了凡貓以外,凡城還有一個很大的城堡,在凡湖邊上的山上。這個城堡據說是西元前9世紀到7世紀烏拉爾圖王國建造的,俯瞰其首都Tushpa。城堡至今還非常壯觀,可謂是我去過的最大的城堡。

過境

按照時刻表,火車在晚上9點鐘的時候會到凡城火車站,然後9點半出發,可是我一直等到11點才開車。在車站等待的時候,遇到幾個從澳大利亞和挪威來的背包遊客,他們說他們是從安卡拉上的車,可是火車到塔特萬之前就壞了,於是土耳其鐵路給他們安排了汽車把他們送到了凡城,然後從凡城上伊朗的火車。這麼看來,他們是錯過了塔特萬到凡城的渡輪了。

凡城火車站地理位置偏僻,必須找計程車才能過去,大晚上的我花了20里拉才找到車。這個火車站非常寒酸,內部沒什麼裝修,連座位也沒有幾個,估計平時也沒幾趟火車來這裡。

等到10點左右的時候,突然大家都擠到了一個視窗前。我過去看了看,好像是檢票開始了,於是也跟上去。有一個伊朗的庫爾德人用英語問我要不要和他們在一起,我還挺疑惑的,火車票上不是已經有了鋪位號碼了嗎?排隊到視窗前我才知道,原來是到視窗重新分配鋪位號碼,於是按照檢票的順序安排。

登上火車以後,感覺還挺不錯的,鋪位是四人包廂的一個臥鋪,相當於中國一般火車的軟臥或者俄羅斯火車的二等鋪。下鋪同時還是兩個座位,收起來以後就變成床鋪了。列車員來查票的時候,還發了吃的東西,每個人兩盒餅乾和一包伊朗茶,配上一壺熱水還有冰糖。

火車開動以後,我到周圍走了一圈,不小心進入了餐車。

聞到香味以後,頓時有點餓了,於是點了一份「藏紅花雞肉米飯」。後來到伊朗以後才知道這是一道經典的伊朗菜,幾天之內吃了好幾次。

吃飽以後,已經是午夜十二點多了,我去火車衛生間裡面簡單洗漱一下就回去睡覺了。睡前看了看時刻表,發現是6點35分到大不裡士,暗自忖度既然火車晚開了一個半小時,那麼正好是8點鐘到,不用起一大早了,而且不耽誤大不裡士的遊覽計畫(事後證明我大錯特錯了)。

可是還沒睡一會,突然被人叫醒了,一看表是淩晨1點50分。原來是到邊境了,看其他人都下車了,估計是要邊檢蓋章,我也趕快穿上了衣服下車。

下車以後凍得我發抖,半夜氣溫在零下10攝氏度,趕快跑進了邊檢的房子裡面排隊。沒想到這一排就是半個小時,而且是光是蓋出境章,並沒有檢查行李。熬到2點40分終於回到了火車上,倒頭就睡了。可是感覺沒過多久,又被叫醒了,土耳其時間是淩晨4點,看了看地圖我已經到伊朗了,於是把時區設置到了德黑蘭,時間跳到了5點半。這回還好不用下車,是有邊檢人員上車來蓋章,蓋完章已經是伊朗時間6點了。我心想終於可以安穩睡一會了。

沒過多久,我又被叫起來了,時間是7點,所有人都得帶上所有行李下車檢查。於是我只好穿上衣服,收拾了行李,進入火車站安檢大廳。

伊朗火車站設施比土耳其的簡直不知道好到哪裡去了,不僅暖和,裡面還有商店,可以買早餐吃。我看了一下,價格非常便宜,只有土耳其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伊朗物價便宜是因為他們的貨幣裡亞爾劇烈貶值,比俄羅斯盧布還要厲害。這對於外國遊客來說是件好事,但本國人可就苦了。

在安檢大廳的時候,我發現所有女人都戴上了頭巾。伊朗是一個什葉派政教合一的國家,實行伊斯蘭教法,所有女人在公共場合都必須戴頭巾,否則會被宗教員警逮捕。這個法律對外國遊客也適用。

之前我去過朝鮮,對其安檢印象深刻,簡直是細緻到無以復加,因此我對伊朗的安檢也抱有了如此的預期。但是令我意外的是安檢非常簡單,甚至我都沒把包裡面東西都翻出來就讓我過去了。這跟我後來在伊朗的印象是一致的,伊朗並不像朝鮮一樣是一個把自己封閉起來的國家,外界對伊朗封閉的印象其實是由於美國經濟制裁導致的,並非伊朗人自願。事實是在伊朗的市場中什麼東西都能買到,包括iPhone、美劇,甚至黑市中還有酒和豬肉(伊斯蘭教禁止)。

安檢完以後已經是8點了,看看地圖火車才走了一半距離,肯定不可能很快到大不裡士了。折騰了這麼一晚上,我回車上又繼續睡覺了,醒來已經11點了,火車竟然還沒到。最終一直等到下午1點半才到大不裡士站,晚點了7個小時。

大不裡士火車站真的非常大,而且設施齊全,水準不輸中國近年來新建的高鐵站。這次伊朗的邊檢和火車站已經顛覆了我對伊朗的所有刻板印象,而後來事實證明這只是個開始。

大不裡士(波斯語:تبریز, Tabriz)是我乘火車從土耳其進入伊朗的第一個城市,位於伊朗西北部,是東亞塞拜然省首府。我的伊朗之行就是從這裡開始的,後來一路去了馬什哈德、亞茲德、設拉子、伊斯法罕,最終抵達首都德黑蘭。

伊朗西北部有一個叫做「亞塞拜然」的地區,包括了東亞塞拜然省、西亞塞拜然省、阿爾達比勒省及贊詹省的一部分。亞塞拜然省北邊還有一個叫亞塞拜然的國家,曾經是蘇聯的一部分,屬於外高加索三國之一(亞美尼亞、格魯吉亞、亞塞拜然)。這種一個國家的某個地區和相鄰另一個國家同名的現象並非罕見,譬如美國新墨西哥州和毗鄰的墨西哥,英國的北愛爾蘭和愛爾蘭共和國,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和蒙古國,希臘馬其頓地區和馬其頓共和國,蘇聯的卡雷利亞芬蘭共和國和芬蘭。這大多是因為歷史上某個地區現在分屬一大一小兩國,小國直接用了這個名字,而大國則把這個名字來命名它的一個省份。

亞塞拜然(Azerbaijan)這個名字起源于一個波斯帝國的貴族阿特羅巴特斯(Aτρoπάτης),曾經效忠於希臘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建立了阿特羅派特尼王國,大致位於今天伊朗亞塞拜然的東部,一直延伸到裡海沿岸。後來阿特羅派特尼王國被安息帝國滅亡,而王國故地的名字一直保留了下來,到現代波斯語中變成了「亞塞拜然」(آذربایجان, Āzarbāijān)。然而有趣的是,伊朗北方的亞塞拜然國的命名是晚於伊朗亞塞拜然地區的,而這個亞塞拜然和古代的阿特羅派特尼王國的領土重疊部分相當少。這是因為在俄羅斯波斯戰爭之前,高加索山的裡海部分處於波斯薩菲王朝的統治之下,整個地區被稱為亞塞拜然。亞塞拜然北部被俄羅斯帝國吞併以後,繼續沿用亞塞拜然這個名字,直到後來外高加索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建立。伊朗亞塞拜然在二戰以後還被蘇聯扶持的亞塞拜然獨立共和國佔領過,大不裡士被定為首都,後來與伊朗再度合併。

亞塞拜然族在伊朗是一大民族,占人口的四分之一之多,並且許多人都為高權重,譬如當今伊朗最高領導人哈梅內伊。因此伊朗的亞塞拜然族中很少有分離主義者,大部分人的伊朗的認同感要高於對亞塞拜然的認同感。雖然兩國的亞塞拜然族都是什葉派穆斯林,但是亞塞拜然國人深受蘇聯無神論影響,多數都是世俗主義者,而伊朗的亞塞拜然族則相當保守。亞塞拜然語是突厥語族的語言,和土耳其語非常相似,因此兩國關係密切,而夾在中間的亞美尼亞跟兩國關係都非常惡劣,一邊指責土耳其侵佔「西亞美尼亞」,製造亞美尼亞大屠殺,另一邊與亞塞拜然有領土糾紛。

為了遊覽大不裡士及其周邊,我事先請了一位導遊。儘管抵達大不裡士的火車晚點了七個小時,我還是在火車站如期見到了他。他帶我去砍多萬的路上解答了我好多關於伊朗的非常多的問題,看得出他是一個學識非常淵博的人。當然,事後我才知到他是《孤獨星球》上被重點推薦的Nasser Khan。Nasser是亞塞拜然族,母語為波斯語和亞塞拜然語,同時通曉英語和德語,而且在德國住過。我向他確認了伊朗的種種傳言,譬如情侶之間不能接觸。他說完全不是這樣,我們又不是塔利班,你會在伊朗到處看到情侶手把手一起。和他聊天得知,在伊斯蘭革命之前伊朗曾經是一個非常世俗的國度,各種宗教都被允許,女人有選舉權、上街不必戴頭巾,德黑蘭曾是中東最發達城市,伊朗航空的航線遍佈五大洲。對於伊朗今天的年輕人來說,那簡直是一個傳說中的夢幻時代。

由於火車晚點加上本身就時間安排不當,我在大不裡士只來得及去看了砍多萬。砍多萬和土耳其卡帕多西亞地貌十分相似,都有許多洞穴,只是砍多萬更加原生態一些。

大不裡士西北邊一百多公里就是焦勒法(Jolfa),阿拉斯河對岸就是亞塞拜然的納希切萬飛地,名叫朱爾法(Culfa)。事實上這裡以前屬於一城,是亞美尼亞人聚居的地方。在伊朗這一側,還有亞美尼亞人的遺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聖斯蒂芬修道院(Saint Stepanos Monastery)。而在亞塞拜然一側,由於領土糾紛和戰爭問題,亞美尼亞人的遺跡已經被盡數摧毀,甚至尋找亞美尼亞人遺跡的行為會導致被逮捕入獄。

這個亦非東方亦非西方的神秘古國

她的面紗下究竟什麼樣?

壹行 · 伊朗 | 伊朗與你想像的不一樣

神秘 | 波斯 | 熱情 | 美好

文章作者BYVoid,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由壹行伊朗編輯整理

投稿請發至郵箱:yixingyilang@126.com

壹行 · 伊朗客服微信:614989451

壹行 · 伊朗

公眾號:yixingyilang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