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清華大學開放交流時間 建立有溫度的校園文化

“錢老師, 您認為女性在科研中會遇到哪些困難和挑戰?”“錢老師, 在面臨兩難選擇時, 更應該聽取別人的意見, 還是堅持自己的想法?”……學生們一連串“犀利”的問題, 讓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錢易一向安靜的辦公室“吵開了鍋”。 11日下午, 清華大學11名學生來到錢易的“開放交流時間”, 請師長分享人生閱歷、傳道授業解惑。 原定一小時的交流時間最後延長至兩個多小時。

在“開放交流時間”中, 錢易與同學們談治學、談為人、談她熱愛的環保事業。 看到各院系的學生們圍坐一桌, 她鼓勵大家要科研與身體鍛煉並重,

希望大家關心環境、關心生態。 當被問及人生選擇時, 錢易說:“要學會自己做決定。 拿主意不要擔心犯錯, 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只記住那些幫過你的好人, 儘快忘掉受打擊的事, 人生就會豁然開朗。 ”

據介紹, “開放交流時間”是清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新舉措之一。 3月12日, 學校發佈《關於開展“開放交流時間”的通知》, 附上全校48個院系和單位、1614位元教師的開放時間安排表。 教師向全校學生公開設立交流時間, 只要在規定時間到約定地點, 全校學生都可與教師進行面對面交流。 此舉目的是建立有溫度的校園文化, 加強師生互動, 促進跨學科交流。

日前, 清華大學校長邱勇、黨委書記陳旭分別首次開設“開放交流時間”,

與同學們面對面交流, 談現實與理想、現狀與未來、困惑與思考、個人與社會等多個話題。 本學期內, 中國科學院院士、水利水電工程專家張楚漢, 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 中國科學院院士溫詩鑄, 中國科學院院士潘際鑾等都將持續面向同學們開放交流。

隨著活動的展開, 開放交流的內容和形式也在不斷豐富:一對一答疑、微沙龍、座談討論紛紛出爐;辦公室、教室、校內咖啡廳, 都能看到師生交流的身影;課程答疑、專業指導、出國計畫、時事熱點、人生選擇、個人感情……學生們不僅能聽學術建議, 還能聽師長們講故事、聊生活。

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學生黃成參加了邱勇“開放交流時間”。 黃成說:“校長激勵大家要向大目標前行、不忘初心,

不羈絆於細小得失的焦慮躊躇, 有信心、有準備地在清華園裡紮好根基、發奮努力, 讓我很受鼓舞。 ”清華大學歷史系學生張銘雨稱自己是“開放交流時間”的受益者, “在一周內與3位不同專業的老師交流課題, 對交叉學科的推進研究幫助很大。 ”

感到有收穫的, 不僅僅是學生。 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師嚴飛認為, 開放交流之後, 無論是對老師, 還是對學生, 都更有機會接觸到自己領域以外的學術思想和觀點, 共同交流碰撞, 保持更旺盛的學術生命力和活力。 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教師李正操則說:“期待下一次‘開放交流時間’的到來, 像等候朋友一樣等待學生敲響辦公室的房門。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