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那一年,我們一起騎過的滇藏線(九)芒康——如美

昨天不好的狀態一直持續到了今天早上, 在海拔將近4000的芒康一覺醒來, 鬱悶的發現似曾相識的高反頭疼又出現了。 雖然好在並不像兩年前的哈巴雪山大本營那次一樣痛不欲生的讓人直接喪失戰鬥力, 但是頭痛症狀的強度也足以讓我無法忽視它的存在。 而且, 曾經慘痛的經歷讓我沒辦法用一顆平常心去樸素的面對, 所以, 今天早上的頭痛對我來說影響最大的不是生理而是心理。 這個時候, 懸壺濟世的老張同志出手了, 給了我幾包頭疼粉, 說這玩意雖然包裝簡陋, 價格低廉, 但跟藥店裡幾十塊錢的藥成分是一樣的,

對各種原因引起的頭疼腦熱均有奇效。 當時也忘了給老張的聖藥拍張照, 後來上網一查才發現原來所謂的頭疼粉成分就是阿司匹林和對乙醯氨基酚也就是傳說中的撲熱息痛的混成物。 這個時候我才反思了一下自己行前的藥品準備, 光想著怎麼能預防高反, 什麼紅景天, 西洋參之類的東西倒是都有儲備, 但是忘了還有頭疼醫頭腳疼醫腳這麼簡單粗暴的一招, 既然是頭疼, 別管是感冒引起的還是高反引起的, 最終能把頭疼壓制住了就行了唄, 老想著從根兒上對抗高反就還真就把這個問題想複雜了。 不過話雖這麼說, 我還是有些擔心, 有點症狀就用藥的話會不會形成藥物依賴,
萬一以後不用藥就受不了可咋整?哥還得留此有用之身將來挑戰哈巴雪山呢。 所以雖然頭疼的挺影響心情, 小爺我到最後還是硬挺著沒有用老張的聖藥, 準備等到實在受不了的時候再把它當成最後的抵抗手段。

起床後強忍著如影隨形的頭痛到住處對面的川菜館子裡吃早飯, 點了2元一根的油條和2元一碗的豆漿, 然後就吃不太下別的東西了。 看著外面大概能有中雨模樣的雨勢, 心裡很是鬥爭了一番。 其實從起床開始就一直在猶豫, 今天到底要不要繼續騎, 一方面高反的頭疼症狀明顯, 誰知道再往上爬海拔4300多的拉烏山會不會加劇;另一方面, 膝蓋的傷口剛開始結痂, 如果讓雨水泡開了會不會感染啥的;再加上我們吃早飯的時候,

隊中一撥體力充沛的年輕小夥們已經沖上了拉烏山頂, 據他們傳回的消息, 山上有暴雨, 更加讓我的心在雨中淩亂。 騎或者搭車, 一直是騎行滇藏人心中一個永恆的哲學命題, 對我來說, 這一路上, 這個問題的糾結度在今天早上達到了峰值。 但最終, 還是我的不甘戰勝了恐懼, 昨天已經很無奈的搭車了, 今天如果再放棄, 那我的這段旅程變成了什麼?我之前鄙視過的搭車遊?如果是那樣, 也許我會後悔一輩子。

好像是老天也聽到了我內心不屈的呐喊, 早上的雨下了沒多久就逐漸收起了神通, 雖然天空的臉色仍然陰沉險峻, 但至少我們出門的時候不用穿雨衣了。 既然老天都這麼給面子, 那我更沒理由放棄, 回到賓館收拾行裝, 這就是在昨天晚上下榻的朝天門賓館外收拾車子準備出發的火熱場景。 就這麼磨嘰磨嘰, 糾結糾結, 等我們上路的時候已經11:50, 不過好在今天安排的行程比較清爽, 只有50KM, 所以即使是快中午了才出門感覺也不算有壓力。

由於今天從早上起來狀態就不好, 起床氣一直延續到上路, 一不小心犯了嗔戒, 居然吐槽了這麼多, 下面書歸正傳繼續回到我的路上來吧。 圖是剛出檢查站不久, 一條紅土路旁小片的油菜花, 看到天空中正在咆哮肆虐的雲團了吧, 今天的上山路一直在跟我們較勁, 一會下雨一會陰,搞得我們的雨衣也是時穿時脫沒個準譜。

還有一路上時常可見的交通事故警示點,這種現身說法式的警示教育,比空洞的整幾句口號要有效果的多。另外,在這條線路上,車撞成這樣還能保存的如此完整應該算是一件比車禍本身更不容易的事情,碰撞的角度一個拿捏不好被撞到山下,坦克估計都得摔成渣渣。

上山的路上照例要進行自拍,看這昂揚的角度就知道了,又是相機擺在地上定時自拍,沒辦法又落在隊伍的最後面,沒人幫拍。看到前方的雲遮路了麼,此刻我們就是在往雲端前行。

站在盤山的道路上回望芒康,依稀還能看到剛才經過的那片油菜花地,遠處還有芒康城一角,原來出城以後已經爬了這麼高了。

路上還有犛牛橫穿,我一蹬三搖的往上騎,人家也晃晃悠悠往上走,不過,我們是要去拉薩朝聖,您老費這牛勁上山去幹嘛,您附近周邊的草不是也挺嫩的麼?難道真的是像傳說中的那樣看著遠方的草更肥美?

今天的行程果然比較輕鬆,快12點才出門,14:10就已經到了海拔4376的拉烏山埡口,雖然這是今天的最高海拔,但是怎麼感覺好像爬到這裡以後頭疼也變得沒那麼明顯,難道高反也是像彈簧,你弱它就強?好吧,這赤裸裸的唯心主義論調明顯是不科學的,按照我的理解,高反是因為高海拔氧含量降低所致,而一天中隨著光照時間和強度的增加,植物光合作用的增強,中午時分的氧含量是比清晨要高的,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從出門到現在,高反症狀是在逐漸減輕。這樣的解釋你們還滿意麼?反正不管你們信不信,我是信的。不容易啊,我這老胳膊老腿一路騎車一路拍照的,爬到埡口居然還能趕上前方的隊伍合張半集體影,點了點人頭,車隊一半的人都在這裡。

埡口左側的山坡上絢爛著一大片可愛的因形象酷似初生的羊羔而得名的羊羔花,開的很是搖曳多姿。從雲南出發以來,一路上看了很多崇山峻嶺,湍水激浪的壯美,但就在這個埡口,這片海拔超過了4000的,靜靜開放的羊羔花還是帶給了我不一樣的震撼,大家隨便感受下。

在這片羊羔花的花叢中,閃爍其中的是好多如圖所示皮卡丘的原型---高原鼠兔,最開始看到這個物種的時候還以為是一種在高原生活的田鼠。路上還有其他車隊精力旺盛的小夥子們停下車拿著石頭圍追堵截它們,但在人家的地盤上,你們這些自大的人類哪有這麼容易得手。後來還是在兩年之後的央視紀錄頻道上又看到了它們的身影,原來人家叫鼠兔,跟兔子一樣屬兔形目而不屬於老鼠們的嚙齒目。其實在最初看到它們的時候,我也認為這是種害獸,它們不光啃草,還在草地上打洞破壞了草場的根系。但後來一琢磨,這事可能跟當年的麻雀被列為四害一個性質,鼠兔在青藏高原上已經生活了幾千上萬年吧,如果它真的十惡不赦的話,那這片草原早就不復存在了。就像這個星球上大多數生態問題一樣,人類才是最大的危害,過度放牧和生物鏈中鼠兔的上層物種大量被人類消滅,才是導致高原草場退化的最根本原因。人類不從自身找原因,只是自私的把問題歸結到這種看上去靈動可愛的小東西身上,確實有負人類負責任大物種的形象。

今天的確是此行開始以來,最和諧的一天,行程安排的相當之愜意。就在這片花的海洋中,我們盤桓了一個多小時,大多數時間,其實什麼也沒幹,就靜靜的躺在花叢中看天看雲看山風。當然,拍照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下面請開始你的表演。拍這些照片的時候,已經可以看到頭上怒吼著的烏雲以橫掃一切牛鬼蛇神之勢壓上來了。之前在花海徜徉的時候,頭頂一直是這樣黑雲壓城城欲摧的狀態,海拔高氣溫低,我們又停止了運動,所以可以明顯感覺到周身被無孔不入的寒冷所包裹,看到我衝鋒衣裡面的抓絨了吧,那是到了山頂跟埡口合完影之後就穿上了的重裝備。

離開之前再看一眼這滿是塗鴉的拉烏山埡口,路上經常能看到這樣的場景,在同一處地方,往往有兩到三種海拔標注,不過,4868米?剛才拍合影的牌子標注的海拔才4376米,將近500米的誤差,這也太離譜了吧,到底信誰的?反正我信最新的牌子,說不定是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海拔也在發生變化呢,喜馬拉雅山還在長個兒呢不是?不過如果拉烏山以幾年可以長500米的速度發育下去,超過8848指日可待。

業精於勤荒於嬉,享受了一路上難得的嬉戲時光,趕緊趁雨勢到來之前往山下沖,

圖是埡口附近的經幡,而此時已經是15:20左右,在埡口竟然生生的游花戲叢了一個多小時,純屬有時間燒的。

往山下沖時的路,看到頭頂對我們窮追不捨死纏爛打的印度洋暖流了吧。好吧,烏雲烏雲快走開,我們之間沒可能的,前面就是35KM的大下坡,海拔陡降1700M,馬上就讓我們來爽一爽。

沖坡沖到半道,沖到了一處好像觀景台的所在,停下來休息休息,其實這種俯衝似的下坡,人是不用休息的,不過車閘需要休息,捏閘的手也得休息一下。更何況哥的車比較低端,還不趁碟刹,這幾天下來,V刹的閘皮都快磨禿嚕了。就在這個觀景台憑欄遠眺時,一輛旅遊巴士也停在了附近,把這兒當成一個景點供大家拍照。就有好奇的遊客問我們從哪裡來,往何處去,當聽說了我們的行程了以後,一個遊客很懷疑的對我說,感覺我肯定沒騎完全程,因為我不像其他人似的曬的那麼黑。拜託,你是不知道小爺我是學什麼專業出身的,也不看看哥這氣死太陽的全身防護,就這個武裝到牙齒的范兒,要是還能被曬的跟碳球似得那才真沒天理。

一路下行,經過了各種地貌,終於接近了山谷底部,天兒也漸漸的沒那麼陰沉,海拔降下來,穿著抓絨就算不蹬車也還有點熱。原來課本上說的海拔下降1000米,溫度升高6度的結論果然是真的,物理學家也不餘欺也。

繼續一路前行,開始看到紅色的山體,這抹熟悉的紅色應該預示著離山腳的瀾滄江已然不遠,希望就在前方。

一路放坡到這裡已經是徹底的晴天,畫風一轉就是讓我見獵心喜的藍天白雲,通透的紫外線。停下來休息休息,拍拍照。當然,最主要的是把抓絨脫下來放回包裡,實在太熱。

就這麼從拉烏山頂一氣呵成的沖到瀾滄江畔,剩下的路就是在河谷沿著瀾滄江前行。不過,我去,爽了大半天以後,怎麼,居然,還有上坡?!我這已經保持了大半天直立姿勢的右膝又得打彎爬坡啊,結痂的傷口眼淚在飛。

裝作拍照,休息一下右膝的傷口。明明已經脫了抓絨,怎麼看上去還是這麼臃腫,難道是小爺我內力太過充盈,掙脫了肉身的束縛後,激蕩在衝鋒衣和身體之間?

好在這段上坡並不是很長,17:00左右就看到了傳說中的瀾滄江竹卡大橋,一見之下果然如鳥斯革如翬斯飛。先拍個全景,這橋修的真的是像主席說的那樣,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自從離開德欽第一眼看到瀾滄江的那一刻起,我們所轉過的山騎過的路都是在為跨過這條江做準備,從這個意義上,說眼前這座橫跨瀾滄江的竹卡大橋是川藏線上的咽喉一點不為過,也許只有我們後面將會路過的怒江大橋才能與之比肩。在橋的另一側,有兩塊石碑,是當年修建竹卡大橋時的紀念,據說有公路局42人和解放軍15名指戰員為了這座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在此一併向先烈們致敬。

跟這座偉大建築的合影。可以看到先頭已經到達橋對岸的同志們正在欣賞碑文,這裡也摘取一段,大家一起感受一下當年那段火熱歲月的革命激情和昂揚鬥志----

在無產階級大革命熊熊烈火中開工的業邦公路和竹卡大橋在毛主席“為了幫助各兄弟民族,不怕困難,努力築路”偉大方針指導下,經歷了與走資派、社會上的階級敵人和反動技術權威的反復較量,環繞世界屋脊的又一條金色大道勝利竣工了,飛跨激流深澗的竹卡大橋建成了。這是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的偉大勝利,是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偉大勝利。同時也譜下了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工人階級戰天鬥地的勝利凱歌。記錄了中國人民解放軍“三支”、“兩軍”的豐碩成果。

踏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看西藏高原,萬山紅遍,江山如此多嬌。

四川省交通廳公路工程局第三一三工程處革命委員會

中國人民解放軍康定軍分區駐三一二工程支左辦公室

一九六八年十一月

瞻仰完橋頭的紀念碑,緬懷了一下當年那段壯懷激烈的革命篇章,我們肩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昂首挺胸的踏進了今天的目的地,如美。我一直覺得這個地名起得很有些大智慧,我應該直白點理解為“如此美麗”麼?不過說實話,這鎮子真的是不咋大,建築物好像還沒一個村多。我們就住在原政府招待所,現竹卡招待所裡,我和老馬、老張一個屋,一人20元。今天到的比較早,收拾完東西居然還有豔光四射的紫外線彌漫在空中,趁機趕緊洗洗之前汗濕羅巾味滿襟的衣服,洗完了就攤在圖中我身後的自行車上曬。看到哥眼睛旁邊曬出的黑道了麼?這就是頭巾和帽子中間的結合部,全身上下唯一的防曬漏洞就在這裡。不過,這個獨特的位置遭受紫外線如此暴力的光老化摧殘,也直接導致了今後幾年哥眼角爆裂般的魚尾紋野蠻的生長。

洗完衣服開始洗頭淨面,真愜意。不過,這裡沒有自來水,各種用水全靠瀾滄江,看到我身後的汽油桶了麼,水抽上來要在這兩個桶裡靜置,沙土沉澱之後才能使用,這麼簡陋的條件居然能滿足我們這麼多人的用水需求也挺不容易的。

洗漱的時候,碰到了3個滕州來的騎友,熟悉的魯西南鄉音真的是好久沒有聽到了。其中有個胖子,騎川藏過來,一路上蹲斷了6根輻條,看他一臉欲哭無淚的樣子,真心覺得他能堅持到這裡已經算是很有堅持了,原來真的不是所有的胖子都是死胖子。

把各種東西洗好晾好就去吃飯,也不用另外找地方,住處的一樓就提供吃食。一大桌子人,因為今天到得早時間很寬裕,又不怎麼累,所以晚飯就是一頓神侃,居然吃了相當長一段時間,這一路上,如此悠長的用膳倒還真不多見。吃完還在繼續神侃的我們突然驚覺又下雨了,於是紛紛如鳥獸散回屋頂收衣服,這都什麼天兒啊,吃飯的時候還是下圖這樣的藍天白雲紫外線,吃完飯就開始變臉下雨。由於下雨,我們夜遊如美的計畫就此泡湯,回到屋裡,作為下榻招待所賣點的無線WIFI信號時斷時續,電視信號也是雪花片片,關鍵是電源電壓還不穩,給手機充電都費勁。那既然這樣,就不要虛度了這好不容易的早到時光,早點歇息,應對明天覺巴山的挑戰。

一會下雨一會陰,搞得我們的雨衣也是時穿時脫沒個準譜。

還有一路上時常可見的交通事故警示點,這種現身說法式的警示教育,比空洞的整幾句口號要有效果的多。另外,在這條線路上,車撞成這樣還能保存的如此完整應該算是一件比車禍本身更不容易的事情,碰撞的角度一個拿捏不好被撞到山下,坦克估計都得摔成渣渣。

上山的路上照例要進行自拍,看這昂揚的角度就知道了,又是相機擺在地上定時自拍,沒辦法又落在隊伍的最後面,沒人幫拍。看到前方的雲遮路了麼,此刻我們就是在往雲端前行。

站在盤山的道路上回望芒康,依稀還能看到剛才經過的那片油菜花地,遠處還有芒康城一角,原來出城以後已經爬了這麼高了。

路上還有犛牛橫穿,我一蹬三搖的往上騎,人家也晃晃悠悠往上走,不過,我們是要去拉薩朝聖,您老費這牛勁上山去幹嘛,您附近周邊的草不是也挺嫩的麼?難道真的是像傳說中的那樣看著遠方的草更肥美?

今天的行程果然比較輕鬆,快12點才出門,14:10就已經到了海拔4376的拉烏山埡口,雖然這是今天的最高海拔,但是怎麼感覺好像爬到這裡以後頭疼也變得沒那麼明顯,難道高反也是像彈簧,你弱它就強?好吧,這赤裸裸的唯心主義論調明顯是不科學的,按照我的理解,高反是因為高海拔氧含量降低所致,而一天中隨著光照時間和強度的增加,植物光合作用的增強,中午時分的氧含量是比清晨要高的,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從出門到現在,高反症狀是在逐漸減輕。這樣的解釋你們還滿意麼?反正不管你們信不信,我是信的。不容易啊,我這老胳膊老腿一路騎車一路拍照的,爬到埡口居然還能趕上前方的隊伍合張半集體影,點了點人頭,車隊一半的人都在這裡。

埡口左側的山坡上絢爛著一大片可愛的因形象酷似初生的羊羔而得名的羊羔花,開的很是搖曳多姿。從雲南出發以來,一路上看了很多崇山峻嶺,湍水激浪的壯美,但就在這個埡口,這片海拔超過了4000的,靜靜開放的羊羔花還是帶給了我不一樣的震撼,大家隨便感受下。

在這片羊羔花的花叢中,閃爍其中的是好多如圖所示皮卡丘的原型---高原鼠兔,最開始看到這個物種的時候還以為是一種在高原生活的田鼠。路上還有其他車隊精力旺盛的小夥子們停下車拿著石頭圍追堵截它們,但在人家的地盤上,你們這些自大的人類哪有這麼容易得手。後來還是在兩年之後的央視紀錄頻道上又看到了它們的身影,原來人家叫鼠兔,跟兔子一樣屬兔形目而不屬於老鼠們的嚙齒目。其實在最初看到它們的時候,我也認為這是種害獸,它們不光啃草,還在草地上打洞破壞了草場的根系。但後來一琢磨,這事可能跟當年的麻雀被列為四害一個性質,鼠兔在青藏高原上已經生活了幾千上萬年吧,如果它真的十惡不赦的話,那這片草原早就不復存在了。就像這個星球上大多數生態問題一樣,人類才是最大的危害,過度放牧和生物鏈中鼠兔的上層物種大量被人類消滅,才是導致高原草場退化的最根本原因。人類不從自身找原因,只是自私的把問題歸結到這種看上去靈動可愛的小東西身上,確實有負人類負責任大物種的形象。

今天的確是此行開始以來,最和諧的一天,行程安排的相當之愜意。就在這片花的海洋中,我們盤桓了一個多小時,大多數時間,其實什麼也沒幹,就靜靜的躺在花叢中看天看雲看山風。當然,拍照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下面請開始你的表演。拍這些照片的時候,已經可以看到頭上怒吼著的烏雲以橫掃一切牛鬼蛇神之勢壓上來了。之前在花海徜徉的時候,頭頂一直是這樣黑雲壓城城欲摧的狀態,海拔高氣溫低,我們又停止了運動,所以可以明顯感覺到周身被無孔不入的寒冷所包裹,看到我衝鋒衣裡面的抓絨了吧,那是到了山頂跟埡口合完影之後就穿上了的重裝備。

離開之前再看一眼這滿是塗鴉的拉烏山埡口,路上經常能看到這樣的場景,在同一處地方,往往有兩到三種海拔標注,不過,4868米?剛才拍合影的牌子標注的海拔才4376米,將近500米的誤差,這也太離譜了吧,到底信誰的?反正我信最新的牌子,說不定是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海拔也在發生變化呢,喜馬拉雅山還在長個兒呢不是?不過如果拉烏山以幾年可以長500米的速度發育下去,超過8848指日可待。

業精於勤荒於嬉,享受了一路上難得的嬉戲時光,趕緊趁雨勢到來之前往山下沖,

圖是埡口附近的經幡,而此時已經是15:20左右,在埡口竟然生生的游花戲叢了一個多小時,純屬有時間燒的。

往山下沖時的路,看到頭頂對我們窮追不捨死纏爛打的印度洋暖流了吧。好吧,烏雲烏雲快走開,我們之間沒可能的,前面就是35KM的大下坡,海拔陡降1700M,馬上就讓我們來爽一爽。

沖坡沖到半道,沖到了一處好像觀景台的所在,停下來休息休息,其實這種俯衝似的下坡,人是不用休息的,不過車閘需要休息,捏閘的手也得休息一下。更何況哥的車比較低端,還不趁碟刹,這幾天下來,V刹的閘皮都快磨禿嚕了。就在這個觀景台憑欄遠眺時,一輛旅遊巴士也停在了附近,把這兒當成一個景點供大家拍照。就有好奇的遊客問我們從哪裡來,往何處去,當聽說了我們的行程了以後,一個遊客很懷疑的對我說,感覺我肯定沒騎完全程,因為我不像其他人似的曬的那麼黑。拜託,你是不知道小爺我是學什麼專業出身的,也不看看哥這氣死太陽的全身防護,就這個武裝到牙齒的范兒,要是還能被曬的跟碳球似得那才真沒天理。

一路下行,經過了各種地貌,終於接近了山谷底部,天兒也漸漸的沒那麼陰沉,海拔降下來,穿著抓絨就算不蹬車也還有點熱。原來課本上說的海拔下降1000米,溫度升高6度的結論果然是真的,物理學家也不餘欺也。

繼續一路前行,開始看到紅色的山體,這抹熟悉的紅色應該預示著離山腳的瀾滄江已然不遠,希望就在前方。

一路放坡到這裡已經是徹底的晴天,畫風一轉就是讓我見獵心喜的藍天白雲,通透的紫外線。停下來休息休息,拍拍照。當然,最主要的是把抓絨脫下來放回包裡,實在太熱。

就這麼從拉烏山頂一氣呵成的沖到瀾滄江畔,剩下的路就是在河谷沿著瀾滄江前行。不過,我去,爽了大半天以後,怎麼,居然,還有上坡?!我這已經保持了大半天直立姿勢的右膝又得打彎爬坡啊,結痂的傷口眼淚在飛。

裝作拍照,休息一下右膝的傷口。明明已經脫了抓絨,怎麼看上去還是這麼臃腫,難道是小爺我內力太過充盈,掙脫了肉身的束縛後,激蕩在衝鋒衣和身體之間?

好在這段上坡並不是很長,17:00左右就看到了傳說中的瀾滄江竹卡大橋,一見之下果然如鳥斯革如翬斯飛。先拍個全景,這橋修的真的是像主席說的那樣,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自從離開德欽第一眼看到瀾滄江的那一刻起,我們所轉過的山騎過的路都是在為跨過這條江做準備,從這個意義上,說眼前這座橫跨瀾滄江的竹卡大橋是川藏線上的咽喉一點不為過,也許只有我們後面將會路過的怒江大橋才能與之比肩。在橋的另一側,有兩塊石碑,是當年修建竹卡大橋時的紀念,據說有公路局42人和解放軍15名指戰員為了這座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在此一併向先烈們致敬。

跟這座偉大建築的合影。可以看到先頭已經到達橋對岸的同志們正在欣賞碑文,這裡也摘取一段,大家一起感受一下當年那段火熱歲月的革命激情和昂揚鬥志----

在無產階級大革命熊熊烈火中開工的業邦公路和竹卡大橋在毛主席“為了幫助各兄弟民族,不怕困難,努力築路”偉大方針指導下,經歷了與走資派、社會上的階級敵人和反動技術權威的反復較量,環繞世界屋脊的又一條金色大道勝利竣工了,飛跨激流深澗的竹卡大橋建成了。這是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的偉大勝利,是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偉大勝利。同時也譜下了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工人階級戰天鬥地的勝利凱歌。記錄了中國人民解放軍“三支”、“兩軍”的豐碩成果。

踏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看西藏高原,萬山紅遍,江山如此多嬌。

四川省交通廳公路工程局第三一三工程處革命委員會

中國人民解放軍康定軍分區駐三一二工程支左辦公室

一九六八年十一月

瞻仰完橋頭的紀念碑,緬懷了一下當年那段壯懷激烈的革命篇章,我們肩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昂首挺胸的踏進了今天的目的地,如美。我一直覺得這個地名起得很有些大智慧,我應該直白點理解為“如此美麗”麼?不過說實話,這鎮子真的是不咋大,建築物好像還沒一個村多。我們就住在原政府招待所,現竹卡招待所裡,我和老馬、老張一個屋,一人20元。今天到的比較早,收拾完東西居然還有豔光四射的紫外線彌漫在空中,趁機趕緊洗洗之前汗濕羅巾味滿襟的衣服,洗完了就攤在圖中我身後的自行車上曬。看到哥眼睛旁邊曬出的黑道了麼?這就是頭巾和帽子中間的結合部,全身上下唯一的防曬漏洞就在這裡。不過,這個獨特的位置遭受紫外線如此暴力的光老化摧殘,也直接導致了今後幾年哥眼角爆裂般的魚尾紋野蠻的生長。

洗完衣服開始洗頭淨面,真愜意。不過,這裡沒有自來水,各種用水全靠瀾滄江,看到我身後的汽油桶了麼,水抽上來要在這兩個桶裡靜置,沙土沉澱之後才能使用,這麼簡陋的條件居然能滿足我們這麼多人的用水需求也挺不容易的。

洗漱的時候,碰到了3個滕州來的騎友,熟悉的魯西南鄉音真的是好久沒有聽到了。其中有個胖子,騎川藏過來,一路上蹲斷了6根輻條,看他一臉欲哭無淚的樣子,真心覺得他能堅持到這裡已經算是很有堅持了,原來真的不是所有的胖子都是死胖子。

把各種東西洗好晾好就去吃飯,也不用另外找地方,住處的一樓就提供吃食。一大桌子人,因為今天到得早時間很寬裕,又不怎麼累,所以晚飯就是一頓神侃,居然吃了相當長一段時間,這一路上,如此悠長的用膳倒還真不多見。吃完還在繼續神侃的我們突然驚覺又下雨了,於是紛紛如鳥獸散回屋頂收衣服,這都什麼天兒啊,吃飯的時候還是下圖這樣的藍天白雲紫外線,吃完飯就開始變臉下雨。由於下雨,我們夜遊如美的計畫就此泡湯,回到屋裡,作為下榻招待所賣點的無線WIFI信號時斷時續,電視信號也是雪花片片,關鍵是電源電壓還不穩,給手機充電都費勁。那既然這樣,就不要虛度了這好不容易的早到時光,早點歇息,應對明天覺巴山的挑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