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賦能共用出行,禾多科技展現本土化量產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4月25日, 第十五屆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揭開帷幕, 禾多科技作為一家致力於打造量產自動駕駛方案的初創公司, 首次亮相北京車展, 並與合作夥伴和媒體共同討論自動駕駛如何賦能共用出行。

自動駕駛新銳的從0到1

禾多科技成立於2017年6月, 專注於打造基於前沿人工智慧技術和汽車工業技術的自動駕駛方案。 2017年7月, 禾多科技獲得由IDG和四維圖新領投、知合控股和BAI跟投的千萬美元級別天使輪融資。 四維圖新作為禾多的股東, 在高精度地圖方面提供了強大支持, 成為禾多自動駕駛方案中地圖資料的堅實合作夥伴。

禾多科技具備從車輛線控、底層多感測器技術到上層自動駕駛核心演算法模組的完整佈局, 是極少數擁有全棧自動駕駛研發能力的公司之一。 憑藉領先的技術實力和明確的戰略路線, 禾多科技形成了獨特的定位——L3.5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即依靠最先進的人工智慧演算法, 針對不同的場景研發自動駕駛量產解決方案, 既可實現無人駕駛(L4), 也可保留人的接管權(L3)。

禾多科技的戰略是儘快實現產業化, 目前主要專注于結構化道路和最後一公里這兩大應用場景。 結構化道路主要指高速公路、城市環路等封閉道路。

目前禾多科技的高速專案HoloPilot已實現了在高速公路上的自動駕駛, 包括跟車、自主換道、自主超車、上下匝道等功能。 其中, 禾多科技的上下匝道技術已達國際領先水準, 可順暢接駁高速路和立交橋, 實現高速路之間的轉換, 無需人工接管。 最後一公里的場景以代客泊車為代表, 禾多科技的HoloParking專案可實現車輛自動尋找車位、泊車入位和泊出至指定地點等功能。 駕駛者僅需在固定地點交接車輛即可, 這無疑將顯著提升最後一公里出行效率。

這一系列技術戰略的規劃者是禾多科技創始人兼CEO倪凱博士。 倪凱博士畢業于清華大學和佐治亞理工學院, 曾任職於微軟和百度, 創建了百度的無人駕駛團隊,

是中國自動駕駛領域的先行者和領軍人物, 在無人車研發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

自動駕駛:下一站, 共用出行

4月25日下午, 禾多科技聯合國際領先的雷射雷達提供商Velodyne LiDAR在北京車展現場召開發佈會, 以"自動駕駛:下一站, 共用出行"為主題, 探討自動駕駛如何賦能共用出行, 以科技變革中國出行方式。

Velodyne LiDAR亞太區執行總監翁煒致開場詞, 介紹了Velodyne與國內車企與AI團隊的密切合作, 以及為國內自動駕駛研發提供的先進硬體設備與技術支援。 討論嘉賓包括:EVCARD總經理曹光宇博士、禾多科技創始人兼CEO倪凱博士, 以及意柯那集團副總裁、大中華區銷售與市場總監薛楠先生, 他們分別從共用出行平臺、自動駕駛技術提供者和汽車設計的角度分享了對自動駕駛和未來出行的觀點。

自動駕駛:共用出行的解憂劑

當今汽車工業在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動下已進入一個全新時代。 從長遠來看, 未來已趨成熟的自動駕駛技術在提升道路安全係數、實現特定人群的自主出行、降低出行成本、提高效率等方面的作用毋庸置疑, 也勢必會帶來深刻的行業變革與發展機遇。具體到共用出行領域,自動駕駛也將帶來深刻的變革。

EVCARD總經理曹光宇博士認為,分時租賃對自動駕駛的需求比網約車更迫切,因為使用者需要自己找車和還車,如果能夠在這兩個環節實現自動駕駛,將會提升用戶的體驗和使用的便捷性。更長遠地設想一下,當車輛能夠實現自動駕駛功能時,分時租賃和網約車就殊途同歸,合二為一了。

禾多科技創始人兼CEO倪凱博士詳細描述了如何利用自動駕駛解決共用出行的痛點:"比如停取車、最後一公里和夜間調度等場景,有助於降低人力成本,提升運營效率。"

停取車:自動駕駛技術應用於停車和取車時,車輛可以自動完成尋找空余車位、自動選擇路線、停車入庫等行為,取車時亦是如此,將大幅減少停取車所耗費的時間。倪凱博士表示:"代客泊車,有可能是自動駕駛在共用出行領域最先商業化的場景之一。"

最後一公里:隨著代客泊車技術的升級,用戶可以在停車場附近上下車。擁有該技術的車輛,能不用進入地庫就自動尋找周邊車位並完成還車、取車行為,大大提升最後一公里的出行效率。

夜間調度:共用汽車的區域投放需求伴隨著使用者群體行為也會有潮汐般的特性——上班高峰時用車需求集中在住宅區域,下班高峰時需求集中則在辦公商業區。和共用單車不同的是,汽車的調度無法人為批量進行,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夜間波谷時段,車輛通過自動駕駛技術可實現停車網點之間的自動調度,完成空間上的高效遷移。

自動駕駛攜手共用出行:變革交通生態系統

在更遠的未來,自動駕駛技術與共用出行的發展將打造出更加安全、高效、便捷的交通生態系統。當自動駕駛技術達到L4甚至L5級別,人們不再需要買車,出門隨時能約到無人駕駛的車輛,共用出行將徹底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自動駕駛技術與共用出行的結合顯然會帶來深刻的產業變革。而這種變革,正是禾多科技積極探索和熱情擁抱的。

在北京車展禾多科技的展臺上,具有未來感的Icona Nucleus無人駕駛概念車集前瞻性的設計理念和變革性的行業趨勢於一體,結合人們在無人駕駛時代的實際需求,表達出對未來出行的思考。Icona Nucleus由義大利知名汽車設計公司意柯那(Icona)設計,車內部署的L5級別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由禾多科技提供,這是該車首次在國內亮相。

意柯那(Icona)副總裁薛楠先生認為:"未來的出行生活將與現在大為不同:主角是在各個生活場景中以新的商業模式運行的共用無人駕駛汽車。在Icona Nucleus概念車內,駕駛席的消失不僅意味著車內不再需要方向盤和儀錶盤,當人們出行時的重點從道路變為目的地,就意味著我們可以重新定義全新的移動生活空間。"

發佈會最後,倪凱博士表示:"禾多科技是一家極具使命感的企業,我們希望以日復一日毫釐的不斷積累,最終讓中國的出行變得更高效、更安全,讓每個人都能享受到自動駕駛帶來的便捷。"

也勢必會帶來深刻的行業變革與發展機遇。具體到共用出行領域,自動駕駛也將帶來深刻的變革。

EVCARD總經理曹光宇博士認為,分時租賃對自動駕駛的需求比網約車更迫切,因為使用者需要自己找車和還車,如果能夠在這兩個環節實現自動駕駛,將會提升用戶的體驗和使用的便捷性。更長遠地設想一下,當車輛能夠實現自動駕駛功能時,分時租賃和網約車就殊途同歸,合二為一了。

禾多科技創始人兼CEO倪凱博士詳細描述了如何利用自動駕駛解決共用出行的痛點:"比如停取車、最後一公里和夜間調度等場景,有助於降低人力成本,提升運營效率。"

停取車:自動駕駛技術應用於停車和取車時,車輛可以自動完成尋找空余車位、自動選擇路線、停車入庫等行為,取車時亦是如此,將大幅減少停取車所耗費的時間。倪凱博士表示:"代客泊車,有可能是自動駕駛在共用出行領域最先商業化的場景之一。"

最後一公里:隨著代客泊車技術的升級,用戶可以在停車場附近上下車。擁有該技術的車輛,能不用進入地庫就自動尋找周邊車位並完成還車、取車行為,大大提升最後一公里的出行效率。

夜間調度:共用汽車的區域投放需求伴隨著使用者群體行為也會有潮汐般的特性——上班高峰時用車需求集中在住宅區域,下班高峰時需求集中則在辦公商業區。和共用單車不同的是,汽車的調度無法人為批量進行,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夜間波谷時段,車輛通過自動駕駛技術可實現停車網點之間的自動調度,完成空間上的高效遷移。

自動駕駛攜手共用出行:變革交通生態系統

在更遠的未來,自動駕駛技術與共用出行的發展將打造出更加安全、高效、便捷的交通生態系統。當自動駕駛技術達到L4甚至L5級別,人們不再需要買車,出門隨時能約到無人駕駛的車輛,共用出行將徹底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自動駕駛技術與共用出行的結合顯然會帶來深刻的產業變革。而這種變革,正是禾多科技積極探索和熱情擁抱的。

在北京車展禾多科技的展臺上,具有未來感的Icona Nucleus無人駕駛概念車集前瞻性的設計理念和變革性的行業趨勢於一體,結合人們在無人駕駛時代的實際需求,表達出對未來出行的思考。Icona Nucleus由義大利知名汽車設計公司意柯那(Icona)設計,車內部署的L5級別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由禾多科技提供,這是該車首次在國內亮相。

意柯那(Icona)副總裁薛楠先生認為:"未來的出行生活將與現在大為不同:主角是在各個生活場景中以新的商業模式運行的共用無人駕駛汽車。在Icona Nucleus概念車內,駕駛席的消失不僅意味著車內不再需要方向盤和儀錶盤,當人們出行時的重點從道路變為目的地,就意味著我們可以重新定義全新的移動生活空間。"

發佈會最後,倪凱博士表示:"禾多科技是一家極具使命感的企業,我們希望以日復一日毫釐的不斷積累,最終讓中國的出行變得更高效、更安全,讓每個人都能享受到自動駕駛帶來的便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