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全球開店2500家,中國夥伴靠他成世界第一,馬雲視他為偶像

無論是豐田、索尼, 還是無印良品、優衣庫, 基本上那些優秀的、做得好的日本企業都有一套自己的內部積累體系。

他們更加重視企業與產品、市場和人的長期的關係,

他們堅信, 做好的產品和賺錢, 絕對不是一件事情。 ”

4月8-14日, 20多位中國企業家與正和島商學院一道開啟了最新一期日本遊學, 在早稻田大學, 田中信彥授課圍繞一個關鍵字“積累”, 通過優衣庫的案例, 解讀了企業競爭力的源泉。

以下是分享內容精編, 未經作者審閱:

作 者:田中信彥

編 輯:程靈素

圖 片:視覺中國

來 源:正和島

做企業, 一定要為對方著想

優衣庫的高品質來自于高成本, 很多做服裝的人都知道, 服裝行業原材料的成本大概20%都不到, 優衣庫的成本率卻達到了40%以上。

所以, 通過高成本實現高品質, 從而提高商品的銷售, 這麼一個商業模式要讓它成功, 優衣庫唯一要做到的, 就是要跟與他合作的成衣工廠,

達到長期的、常年的深度合作, 才能讓商業模式成立。

柳井正去找這些供應商的時候, 不會以價格來決定對方是否是自己的供應商, 價格再便宜, 可能也無法成為供應商。 他會跟供應商談他的人生觀和商業哲學, 還有價值觀。

柳井正經常講, 優衣庫在早期也是賣場模式。 通過香港的一些商貿公司、買手公司, 去到外面採購, 把衣服放到店鋪裡賣。 到了1994年才正式轉型為SPI模式, 自己設計、自己找工廠代工生產、自己來賣。 當時柳井正自己去中國找合適的工廠, 跟人家談人生觀、價值觀。

柳井正當時去中國找這樣的工廠, 10個人有9個以為他是神經病, 100個人裡面有99個不會理他。

柳井正有一套非常清楚的商業價值觀和人生觀,

他經常會去跟人家聊做企業是為了什麼而做。

柳井正認為, 做企業, 賺錢當然很重要, 但賺錢絕對不是做企業的第一目的, 也不是唯一目的。 做企業是為了對方好, 對方包括了你的供應商、客戶、員工、股東。 如果是一個隻想著自己賺錢, 為了自己好的企業, 這個企業可能會成功一兩次, 不可能永遠持續成功。

到今天為止, 柳井正依然堅持這麼一個商業價值觀。 如果你的企業不是為了對方, 為了別人而存在的企業, 無論你給我的報價多麼低, 我絕對不和你合作, 就這麼簡單。

所以他現在是日本首富, 他做企業不是為了自己做, 而是為了別人做。

供應商不是買賣關係

柳井正非常喜歡這句話:我和我的供應商不是買賣關係, 不是交易關係, 我們是深度合作關係。

1998年, 柳井正開始雇傭一些非常優秀的員工組成匠人小組, 把他們派到中國, 跟中國成衣工廠一起工作, 做研發、做技術改進, 幫助他們積累經驗。

通過這樣的做法, 優衣庫和供應商之間形成非常完整的技術體系,

從而積累成自己的經驗和技術, 成為優衣庫非常獨有的競爭力。

產品的品質是做出來的

一般的成衣工廠非常依賴檢品, 檢驗不合格, 就排除出去。

但柳井正卻一再強調, 衣服的生產絕不依賴檢品。

不是說不良品不重要, 關鍵是如何杜絕這些不良品的產生, 而不是說生產出來之後, 把它檢查、排除出去。

柳井正的這個想法同豐田的精益生產和管理方法完全是一樣的。

日本有一個說法, 產品的品質不是檢驗出來的, 產品的品質是做出來的。

如何在生產過程中形成一套卓有成效的生產機制與技術, 讓不良品不產生出來, 這是匠人小組去完成的工作。

要生產出高品質的服裝, 有很多決定因素, 最為重要的因素絕對是人, 這個人要有極高水準的技術,怎麼辦?

這就要求工廠能夠提供一個優厚的待遇與良好的工作環境,確保員工能夠長久的待在這裡,積累技術經驗。

基於此,優衣庫選擇對工廠進行深度介入,包括工廠的招聘體系、待遇體系。

要捨得給員工花錢

優衣庫與工廠之間有著深度的信任與合作關係,他們會相互公開各自的成本。

比如,工廠要進行員工培訓、要改善員工的生活與工作環境,這些費用都會折合到最終的訂單裡。如果這些費用都是合理的,柳井正會照單全收。

要知道,這些工廠不僅僅接優衣庫的單子,也會接其他公司的單子。他們之間的這種互相信任與協商機制,是完全沒有法律約束的,完全是基於相互之間的高度信任與默契。

很多人會覺得優衣庫在花冤枉錢,其實不然。在柳井正看來,通過改善員工的工作與生活環境,雖然增加了優衣庫的成本,但提高了員工的工作效率、降低了不良品率,進而增加了他們的工作收入,願意長久的待下去。

此外,這樣一群優秀的技術人員,會源源不斷地吸引更多的優秀員工,帶來新的對招聘方面良性的結果。

從業40年,從未取消一件訂單

新生產出來的服裝,如果當季不能銷售,優衣庫會選擇自己承擔庫存費用,幫助工廠拉動產能。

更恐怖的是,從事服裝行業40年,柳井正從沒取消過一件衣服,哪怕賣不掉,依然照單全收,與工廠定了多少件,就買走多少件。(要知道,大多數行業的做法是,定了10萬單,如果只賣了2萬單,通常那8萬單是不會再接手的了。)

把所有困難留給自己,留給他的這些店。因為進了這麼多貨,你就得想辦法全賣掉。

把所有困難留給自己,即使不得不打折銷售,也不願意將困難推給工廠,他堅持要保證工廠生產的平穩,員工就業的平穩,這樣對優衣庫的好處會更大。

他很清楚,當供應商、工廠、員工、股東都分到了好處以後,會更加努力的為你工作,進而幫助他降低成本,拿到非常優質的產品,即使這些產品無法在當季銷售出去,最終依然能夠越賣越好,因為顧客是不會拒絕好東西的。賺了錢以後,他會選擇繼續將利潤返還給工廠、員工、大家一起分享。

該花的錢,必須大量去花;不該花的錢,絕對不能花。這也是非常經典的、典型的日式經營思維,不接受任何浪費,同時,不追求過大利潤。

絕不追求過大利潤

不接受浪費,這個很容易理解,但是絕不追求過大利潤,這個就真的讓人有些摸不著頭緒了,在很多人看來,做生意不就是為了追求最大利益麼。

但在柳井正看來,如果公司賺太多錢,利潤太高,會給競爭對手可乘之機。

所以他堅持:第一,商品價格定了合理的價,不能太高;第二,該花的錢必須花出去。比如說把錢花在工廠的生產環境改善上,把錢花在工廠員工的培訓上。

2011年前後,一部蘋果手機在中國的售價大概是6000元,很多年輕人想買,但真正能買得起人並不多。

當時,蘋果通過高定價的方式進行全球佈局,成本大概是100美金的蘋果手機被賣到了600美金,為此在全球實現了非常高的營收,現金流非常恐怖,從這一點來看,蘋果手機是成功的。

換個角度看,比如在中國,買不起蘋果手機的人太多了,這就給了小米、VIVO、OPPO等手機崛起的機會。所以,如果當時蘋果手機採取的是300-400美金的定價,可能就不會有小米手機什麼事了。

今天我們看到蘋果的高定價戰略給他帶來了不少問題,無論在哪個市場都很難做到規模化,很多發展中國家,包括南美洲、非洲市場,大都是中國手機的天下,這些市場當年都是蘋果手機的潛在市場。

另一個角度看,這是典型的追求過大利潤而帶來的巨大“失敗”的例子,它有它的成功,也有它的失敗,這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優衣庫採取的是另外的戰略,採取了容量市場戰略。要在全球所有市場賣衣服,不追求過大利潤。如果出現了很好的利潤,把這個利潤歸還給員工、歸還給廠商,歸還給股東,把衣服做得更好,以更低的價格、更好的品質在全球競爭,不給競爭對手任何可乘之機。

但這種做法,最終獲得的總利潤依然是非常可觀的,而且長期來看,也更加有發展前景。

其實我們的思維方式,不是說誰對誰錯,只是一種思維方式,一種想法。

優衣庫為何研究製造業?

日本有很多企業,但是真正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企業,絕大多數還是製造業企業。嚴格來講,優衣庫不是製造業企業,是零售企業。但優衣庫完全研究了製造業的想法,去經營他的企業,並且形成了自己的競爭力。

做好的東西,提供好的服務,這是現場完成的工作;投資、賺錢是總部的工作。所以,做好東西的人和投資賺錢的人,在公司內部是兩類不同的人。

這事說起來很簡單,但絕大多數企業都很難把這兩件事情分的很清楚。

現在的社會可以分成兩類社會:產業型社會和貿易型社會。

產業型社會通過縱向的價值積累,實現自己新的利潤和新的價值,無處可逃,只能往上走。積累,就需要花時間,速度是比較慢的。專注主業,應該講一生懸命,一生就做一件事情。

生產衣服,就一直做衣服,不投資房地產,也不投資股票市場,也不做餐飲市場,就做服裝。這種思維方式,其實是商業的邏輯哲學。

貿易型社會通過橫向的移動來獲得價值的落差,或者獲得利潤。這個東西在這個城市賣50塊錢,拿到那個城市賣100塊錢,那麼又拿到那個城市去賣,這個東西沒有發生任何變化,只是通過橫向移動就獲得利潤。

日本的利潤很低,美國或者中國的利潤很高,我們把這個錢拿到國外去,獲得這個回報,這就是橫向性的商業結構。

在一個公司努力工作,慢慢提升崗位賺錢快,還是通過跳槽賺錢快,就是這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作為企業經營也是這樣,我們企業要獲得一個新的技術,是通過自己的研發獲得這個技術,還是通過並購獲得這個技術,通過合作夥伴獲得這個技術,就是產品型社會和貿易型社會的思維方式的區別。

所以Trade的社會對市場的變化非常敏感,會有很快速的反應,他們更加注重短期的回報,短期的利潤。這兩種觀點和兩種思維方式或者兩種社會,沒有哪個好與壞之分,是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

我們要明確自己做企業的目的是什麼,初衷是什麼,然後來決定你採取哪種方式。我們是做製造業的,製造業一定需要有縱向的思維,如果你以橫向的思維,投資的方式去做你的製造業,做你的企業,這是很難做到成功的。

舉個非常簡單的例子,現在都在講工匠精神,什麼叫工匠精神?其實就是縱向。我們現在完全橫向性思維,怎麼會有工匠精神?這就是很典型的,你有這樣的思維卻要走那樣的路,那怎麼能成功呢?

幫助中國夥伴成為世界第一

當年那100個人裡面,有1個人認為柳井正不是神經病的,就是“中國的神經病”馬建榮。

1993年,馬建榮遇到柳井正的時候,正在寧波經營一家200人的服裝廠,做帽衫、運動衫。

今天,這個小服裝廠已經發展成為全世界最大規模的成衣縫紉工廠,並於2年前在香港上市了。這期間,優衣庫一直是他最大的客戶,説明他成長。

為什麼馬建榮的公司能發展到這樣一個規模?他一直跟大家強調一個關鍵字——積累!尤其是積累人的穩定沒有積累,他們不可能到這樣子。

馬建榮他們不僅僅承接優衣庫的產品,同時也接其他公司的產品。但能發展到今天這個規模,與柳井正的交往關係很重要。反過來講,優衣庫能發展到今天,全球將近2500家店鋪,也正是因為有馬建榮這樣的合作商,給了他們無限的支持。

所以,早在1994年的時候,柳井正就跟馬建榮講:我們一起成為世界第一。

通過這20多年的發展,馬建榮真的已經成為世界第一了,柳井正還差2步,世界第三,“落後”他的供應商了。

這沒關係,工廠變好了,品牌商一定會變得更好。工廠不好的話,品牌商也無法發展,這是肯定的,道理非常明顯。

2年前,中國教育部舉辦了一場教育峰會,鑒於在人才培養上的獨到方法,柳井正受邀出席並作為重磅嘉賓作了主題演講。

柳井正在演講中提到:

“雖然我做企業做生意有30、40年了,但是,作為我個人來講,這30、40年的經商過程中,讓我最最自豪的事情,是讓我的中國夥伴們成功了。”

毋庸置疑,優衣庫的成功是建立在諸多因素之上的,但其中最為重要的原因,或許正如柳井正說的,在於積累,人才的積累,以及幫助合作方、供應商的深度積累。

這個人要有極高水準的技術,怎麼辦?

這就要求工廠能夠提供一個優厚的待遇與良好的工作環境,確保員工能夠長久的待在這裡,積累技術經驗。

基於此,優衣庫選擇對工廠進行深度介入,包括工廠的招聘體系、待遇體系。

要捨得給員工花錢

優衣庫與工廠之間有著深度的信任與合作關係,他們會相互公開各自的成本。

比如,工廠要進行員工培訓、要改善員工的生活與工作環境,這些費用都會折合到最終的訂單裡。如果這些費用都是合理的,柳井正會照單全收。

要知道,這些工廠不僅僅接優衣庫的單子,也會接其他公司的單子。他們之間的這種互相信任與協商機制,是完全沒有法律約束的,完全是基於相互之間的高度信任與默契。

很多人會覺得優衣庫在花冤枉錢,其實不然。在柳井正看來,通過改善員工的工作與生活環境,雖然增加了優衣庫的成本,但提高了員工的工作效率、降低了不良品率,進而增加了他們的工作收入,願意長久的待下去。

此外,這樣一群優秀的技術人員,會源源不斷地吸引更多的優秀員工,帶來新的對招聘方面良性的結果。

從業40年,從未取消一件訂單

新生產出來的服裝,如果當季不能銷售,優衣庫會選擇自己承擔庫存費用,幫助工廠拉動產能。

更恐怖的是,從事服裝行業40年,柳井正從沒取消過一件衣服,哪怕賣不掉,依然照單全收,與工廠定了多少件,就買走多少件。(要知道,大多數行業的做法是,定了10萬單,如果只賣了2萬單,通常那8萬單是不會再接手的了。)

把所有困難留給自己,留給他的這些店。因為進了這麼多貨,你就得想辦法全賣掉。

把所有困難留給自己,即使不得不打折銷售,也不願意將困難推給工廠,他堅持要保證工廠生產的平穩,員工就業的平穩,這樣對優衣庫的好處會更大。

他很清楚,當供應商、工廠、員工、股東都分到了好處以後,會更加努力的為你工作,進而幫助他降低成本,拿到非常優質的產品,即使這些產品無法在當季銷售出去,最終依然能夠越賣越好,因為顧客是不會拒絕好東西的。賺了錢以後,他會選擇繼續將利潤返還給工廠、員工、大家一起分享。

該花的錢,必須大量去花;不該花的錢,絕對不能花。這也是非常經典的、典型的日式經營思維,不接受任何浪費,同時,不追求過大利潤。

絕不追求過大利潤

不接受浪費,這個很容易理解,但是絕不追求過大利潤,這個就真的讓人有些摸不著頭緒了,在很多人看來,做生意不就是為了追求最大利益麼。

但在柳井正看來,如果公司賺太多錢,利潤太高,會給競爭對手可乘之機。

所以他堅持:第一,商品價格定了合理的價,不能太高;第二,該花的錢必須花出去。比如說把錢花在工廠的生產環境改善上,把錢花在工廠員工的培訓上。

2011年前後,一部蘋果手機在中國的售價大概是6000元,很多年輕人想買,但真正能買得起人並不多。

當時,蘋果通過高定價的方式進行全球佈局,成本大概是100美金的蘋果手機被賣到了600美金,為此在全球實現了非常高的營收,現金流非常恐怖,從這一點來看,蘋果手機是成功的。

換個角度看,比如在中國,買不起蘋果手機的人太多了,這就給了小米、VIVO、OPPO等手機崛起的機會。所以,如果當時蘋果手機採取的是300-400美金的定價,可能就不會有小米手機什麼事了。

今天我們看到蘋果的高定價戰略給他帶來了不少問題,無論在哪個市場都很難做到規模化,很多發展中國家,包括南美洲、非洲市場,大都是中國手機的天下,這些市場當年都是蘋果手機的潛在市場。

另一個角度看,這是典型的追求過大利潤而帶來的巨大“失敗”的例子,它有它的成功,也有它的失敗,這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優衣庫採取的是另外的戰略,採取了容量市場戰略。要在全球所有市場賣衣服,不追求過大利潤。如果出現了很好的利潤,把這個利潤歸還給員工、歸還給廠商,歸還給股東,把衣服做得更好,以更低的價格、更好的品質在全球競爭,不給競爭對手任何可乘之機。

但這種做法,最終獲得的總利潤依然是非常可觀的,而且長期來看,也更加有發展前景。

其實我們的思維方式,不是說誰對誰錯,只是一種思維方式,一種想法。

優衣庫為何研究製造業?

日本有很多企業,但是真正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企業,絕大多數還是製造業企業。嚴格來講,優衣庫不是製造業企業,是零售企業。但優衣庫完全研究了製造業的想法,去經營他的企業,並且形成了自己的競爭力。

做好的東西,提供好的服務,這是現場完成的工作;投資、賺錢是總部的工作。所以,做好東西的人和投資賺錢的人,在公司內部是兩類不同的人。

這事說起來很簡單,但絕大多數企業都很難把這兩件事情分的很清楚。

現在的社會可以分成兩類社會:產業型社會和貿易型社會。

產業型社會通過縱向的價值積累,實現自己新的利潤和新的價值,無處可逃,只能往上走。積累,就需要花時間,速度是比較慢的。專注主業,應該講一生懸命,一生就做一件事情。

生產衣服,就一直做衣服,不投資房地產,也不投資股票市場,也不做餐飲市場,就做服裝。這種思維方式,其實是商業的邏輯哲學。

貿易型社會通過橫向的移動來獲得價值的落差,或者獲得利潤。這個東西在這個城市賣50塊錢,拿到那個城市賣100塊錢,那麼又拿到那個城市去賣,這個東西沒有發生任何變化,只是通過橫向移動就獲得利潤。

日本的利潤很低,美國或者中國的利潤很高,我們把這個錢拿到國外去,獲得這個回報,這就是橫向性的商業結構。

在一個公司努力工作,慢慢提升崗位賺錢快,還是通過跳槽賺錢快,就是這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作為企業經營也是這樣,我們企業要獲得一個新的技術,是通過自己的研發獲得這個技術,還是通過並購獲得這個技術,通過合作夥伴獲得這個技術,就是產品型社會和貿易型社會的思維方式的區別。

所以Trade的社會對市場的變化非常敏感,會有很快速的反應,他們更加注重短期的回報,短期的利潤。這兩種觀點和兩種思維方式或者兩種社會,沒有哪個好與壞之分,是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

我們要明確自己做企業的目的是什麼,初衷是什麼,然後來決定你採取哪種方式。我們是做製造業的,製造業一定需要有縱向的思維,如果你以橫向的思維,投資的方式去做你的製造業,做你的企業,這是很難做到成功的。

舉個非常簡單的例子,現在都在講工匠精神,什麼叫工匠精神?其實就是縱向。我們現在完全橫向性思維,怎麼會有工匠精神?這就是很典型的,你有這樣的思維卻要走那樣的路,那怎麼能成功呢?

幫助中國夥伴成為世界第一

當年那100個人裡面,有1個人認為柳井正不是神經病的,就是“中國的神經病”馬建榮。

1993年,馬建榮遇到柳井正的時候,正在寧波經營一家200人的服裝廠,做帽衫、運動衫。

今天,這個小服裝廠已經發展成為全世界最大規模的成衣縫紉工廠,並於2年前在香港上市了。這期間,優衣庫一直是他最大的客戶,説明他成長。

為什麼馬建榮的公司能發展到這樣一個規模?他一直跟大家強調一個關鍵字——積累!尤其是積累人的穩定沒有積累,他們不可能到這樣子。

馬建榮他們不僅僅承接優衣庫的產品,同時也接其他公司的產品。但能發展到今天這個規模,與柳井正的交往關係很重要。反過來講,優衣庫能發展到今天,全球將近2500家店鋪,也正是因為有馬建榮這樣的合作商,給了他們無限的支持。

所以,早在1994年的時候,柳井正就跟馬建榮講:我們一起成為世界第一。

通過這20多年的發展,馬建榮真的已經成為世界第一了,柳井正還差2步,世界第三,“落後”他的供應商了。

這沒關係,工廠變好了,品牌商一定會變得更好。工廠不好的話,品牌商也無法發展,這是肯定的,道理非常明顯。

2年前,中國教育部舉辦了一場教育峰會,鑒於在人才培養上的獨到方法,柳井正受邀出席並作為重磅嘉賓作了主題演講。

柳井正在演講中提到:

“雖然我做企業做生意有30、40年了,但是,作為我個人來講,這30、40年的經商過程中,讓我最最自豪的事情,是讓我的中國夥伴們成功了。”

毋庸置疑,優衣庫的成功是建立在諸多因素之上的,但其中最為重要的原因,或許正如柳井正說的,在於積累,人才的積累,以及幫助合作方、供應商的深度積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