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風水>正文

雍正此舉既不合祖制也有違孝道,幸好一總督挺身而出,替他解了圍

雍正皇帝一生頗受非議, 留下了弑父奪位、殺兄屠弟的“惡名”, 而且他還做了一件違背倫理、背棄祖宗的事——棄東陵不用而勘選新陵址。

按照古代封建思想, 子隨父葬一直是傳統道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別說是皇帝, 就是普通百姓也都遵循這一古禮。 可雍正偏偏要另起爐灶, 不顧群臣的反對, 鐵了心不和康熙葬在一起。 他的理由很充分, 遵化清西陵沒有好的風水, 只能重新選擇陵寢之地。

很明顯, 雍正的這個理由站不住腳。 因為在他之後, 乾隆帝的裕陵, 咸豐帝的定陵, 同治帝的惠陵都建在了這裡。 雍正繼位時, 這裡僅有順治帝和康熙帝兩座陵寢, 想要找一個風水合適的陵址應該不是難事, 至於雍正到底打得什麼算盤, 我們不好作出推測。

既然雍正不願意與祖父、父親同葬一地, 自然有他不可對人言的複雜心理。 但是遵化西陵為何風水不佳, 總要有個令人信服的說法。 出面替他說法的人至少在朝中有一定地位, 這樣解釋才會有權威。 此時, 雍正帝的腦海忽然閃現出一個人, 他就是福建總督高其倬, 也正是本文的主人公。

高其倬, 奉天鐵嶺人, 隸屬漢軍鑲黃旗。 康熙三十三年中進士, 後選為庶起士。

在康熙朝, 高其倬先後擔任過四川鄉試主考官、山西學政、侍講學士、內閣學士、廣西巡撫、署雲貴總督、閩浙總督等職。

清代官場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形象, 一般居官之人對堪輿之術很感興趣, 但又將其視為旁門左道, 不屑為之, 即便是自己深諳此道, 也視為忌諱從不輕示於人。 因此在滿朝文武中, 雍正無人可找, 只有高其倬可堪重任。

高其倬身為封疆大吏, 以堪輿之術為雍正帝所知, 可以說是十分難得。 雍正正好派上用場, 以他封疆大吏和堪輿學家的雙重身份, 堵住悠悠眾口。

雍正八年(1730年)三月, 高其倬從福建總督任上奉旨進京, 為了試一試高其倬的堪輿才能, 雍正先是派他前往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福陵提出修整方案。 高其倬不負所望, 在整修福陵中大顯身手贏得雍正好感, 同時決定讓他勘察自己的新陵址。

作為回報, 雍正將高其倬調任兩江總督。 當年九月, 高其倬與怡親王允祥一同勘察雍正帝的萬年吉地。 他們深知雍正的心意, 多方查看, 經過充分的比較和甄別之後,

選定了易州境內泰甯山太平峪, 他們稱那塊地是:“乾坤聚秀之區, 為陰陽和會之所, 龍穴砂水, 無美不收。 形勢理氣, 諸吉鹹備。 ”

雍正看後十分滿意, 並下令在泰寧山下動工修建泰陵, 開闢西陵陵區。 雍正開闢西陵後, 除了為自己建陵外, 還想叫兒子也追隨他葬入西陵。 但乾隆帝后來違背父意,他的裕陵仍選址於東陵,並規定以後父子不葬一地,即“昭穆之制”。

陵址是選好了,可另一個問題接憧而至。西陵遠離康熙帝和順治帝的東陵,於孝道不合。不過雍正打定了主意,以高其倬為首,張廷玉等人皆奏稱,古制有例可循,漢代諸陵雖建於陝西,卻分佈在不同地區,如今皇上在西陵建造陵寢,與古禮並無不合。

這次勘陵,高其倬功不可沒,雍正特賜一等輕車都尉,加封一等阿達哈哈番,並讓他擔任兩江總督,掌管江南富庶之地。不過實事求是地說,高其倬為官也是很有政績的,在地方上造福百姓,為國為民立下了不小的貢獻。

乾隆三年三月,高其倬擢升工部尚書,又改為戶部尚書。十月他奉旨進京,病逝於舟中。乾隆批示:高其倬練達老成,宣力年久;今聞溘逝,深為悼惜!命沿途官兵護送靈柩回旗,按舊例賜葬之儀,諡號文良。

但乾隆帝后來違背父意,他的裕陵仍選址於東陵,並規定以後父子不葬一地,即“昭穆之制”。

陵址是選好了,可另一個問題接憧而至。西陵遠離康熙帝和順治帝的東陵,於孝道不合。不過雍正打定了主意,以高其倬為首,張廷玉等人皆奏稱,古制有例可循,漢代諸陵雖建於陝西,卻分佈在不同地區,如今皇上在西陵建造陵寢,與古禮並無不合。

這次勘陵,高其倬功不可沒,雍正特賜一等輕車都尉,加封一等阿達哈哈番,並讓他擔任兩江總督,掌管江南富庶之地。不過實事求是地說,高其倬為官也是很有政績的,在地方上造福百姓,為國為民立下了不小的貢獻。

乾隆三年三月,高其倬擢升工部尚書,又改為戶部尚書。十月他奉旨進京,病逝於舟中。乾隆批示:高其倬練達老成,宣力年久;今聞溘逝,深為悼惜!命沿途官兵護送靈柩回旗,按舊例賜葬之儀,諡號文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