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宿遷這項遺產自帶“光芒”,4000多年歷史傳承“在水一方”!

水孕宿遷, 水韻宿遷。

宿遷, 自古就是一座水城。

宿遷北倚駱馬湖, 南臨洪澤湖, 京杭大運河穿境而過, 在這座世代先民與水相伴的城市裡, 水文化遺產可謂獨特而豐富。

宿遷治水歷史從何時開始?哪些歷史名人在宿遷修建了水利工程?駱馬湖、洪澤湖、龍王廟行宮……這些市民耳熟能詳的名稱都有哪些來歷?近日, 速速從市有關部門瞭解到, 我市於2017年5月啟動的水文化遺產摸底調查工作已經結束, 一份濃縮了4000多年宿遷水文化歷史的調研報告新鮮出爐。

趕快帶上你的小板凳坐好, 速速這就帶你穿越歷史長河,

探尋先輩逐水而居的足跡。

宿遷地處淮河水系中游尾部, 沂沭泗水系下游, 河湖水域面積2367平方千米, 屬於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氣候, 具有明顯的季風性、過度性和不穩定性特徵。

宿遷特定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 決定了境內既有洪澇之患, 又有乾旱之害。 有文字記載的治水活動可追溯到約4000年前。

交織的水網, 留下了遠古時代先人逐水而居的足跡, 沭陽、泗陽、泗洪三座縣城以水定名就是印證, 發掘保護水文化成為時代的使命。

水文化遺產是人類水文明的重要遺存, 是水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 速速瞭解到, 此次水文化遺產調查按類型分為工程建築類、文獻資料類和非物質類水文化遺產。

4000年宿遷水歷史, 137項水文化遺產,

探尋宿遷人逐水而居的足跡。

讓我們走進宿遷的水, 走進宿遷的水文化遺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