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狗不理包子竟然有這樣的傳說,連慈禧太后都讚不絕口!

相信大家對狗不理包子是耳熟能詳, 但是你知道這其中的小故事嗎, 今天, 我們就分享一下。

狗不理創始於1858年, 清咸豐年, 在河北武清縣楊村, 有個年輕人, 叫高貴友, 因為他父親四十才得子, 為求平安, 所以孩子乳名叫狗子。 按照北方的習俗, 包含著淳樸摯愛的親情, 狗子十四歲來到天津學藝, 在天津南運河邊上的劉家蒸鋪做小夥計, 狗子心靈手巧十分勤奮, 深受師傅們的喜愛, 漸漸的狗子做包子的收益越來越好, 小有名氣。

三年後, 狗子出師, 自己出來開創了一家專門做包子的小吃鋪“聚德號”, 他用豬肉的比例加上適量的水, 佐以排骨湯, 加上小磨香油, 特製醬油, 薑末、蔥末、調味劑, 精心調配成包子餡料, 包子皮用半發麵, 在搓條, 放劑之後, 做成直徑8.5釐米左右, 厚薄均勻的圓形皮, 包入餡料, 用手指精心捏折, 每個包子固定有18個褶, 就像白菊花一樣, 最後上爐用硬氣蒸制而成。

由於高貴友手藝好, 做事又十分認真, 從來不摻假, 製作的包子口感又好, 引得十裡八鄉的人都來吃包子, 生意十分興隆, 名聲很快就響了起來, 由於來吃包子的人太多了, 高貴友顧不上跟顧客說話, 這樣一來, 吃包子的人就戲稱,

狗子賣包子, 不理人, 久而久之, 人們喊順了嘴, 都叫他狗不理。 所以他也把他原來的店鋪改名叫狗不理包子。

據說, 袁世凱直隸總督在天津編練新軍時, 曾經把狗不理包子作為貢品進京獻給慈禧太后, 慈溪太后嘗後大樂, 曰:山中走獸雲中雁, 陸地牛羊海底鮮。

不及狗不理香, 食之長壽也。 從此狗不理包子名聲大振, 逐漸在許多地方開了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