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國際組織稱一些常見鳥類也面臨滅絕威脅

新華社倫敦4月29日電 國際鳥類聯盟日前發佈《2018全球鳥類狀況報告》稱, 在全世界已知的約1.1萬種鳥類中, 40%的鳥類數量正在減少, 平均每8種鳥類中就有一種面臨滅絕威脅, 其中不乏常見種群。

這份最新報告指出, 在數量銳減的鳥類中, 不僅有珍稀品種, 更包括不少常見種群。 例如, 在歐亞大陸分佈範圍極廣的歐斑鳩, 近20年來數量已減少25%。 大西洋海雀、非洲灰鸚鵡、北極地區的雪鴞等人們熟悉的鳥類數量也在不斷下降。

報告認為, 集約型農業成為威脅全球鳥類生存的最主要因素, 對1091種瀕危鳥類造成了影響。

耕地擴張導致鳥類棲息地減少, 各種化學製劑的使用污染了鳥類生存環境。

報告舉例說, 美國一項研究發現, 該國常見的白冠麻雀在每年兩次遷徙前會通過大量進食增加新陳代謝。 但近年來, 由於新煙鹼類殺蟲劑的廣泛使用, 導致白冠麻雀的體重和體內脂肪含量明顯下降, 使其遷徙方向及距離都發生了改變。

此外, 亂砍濫伐、外來物種入侵、非法捕獵以及人類活動導致的氣候變化等, 都是造成全球鳥類生存狀況堪憂的重要原因。

報告同時肯定了國際環保組織以及各國政府為保護瀕危鳥類做出的努力。 由於措施得力, 巴西紅嘴鳳冠雉、模里西斯粉鴿等25種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鳥類數量有所回升,

滅絕風險級別從“極危”下調到“瀕危”。

國際鳥類聯盟首席執行官派特裡夏·蘇裡塔表示, 鳥類是分佈範圍最廣的物種之一, 幾乎遍及所有生態系統, 因此鳥類生存狀況是衡量全球生態環境健康的重要指標, 應引起關注。

總部設在英國的國際鳥類聯盟是全球合作性保護組織, 關注全球鳥類的現狀、生存環境以及對其造成影響的各種問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