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確認過眼神!杭十一中課改新要求 老師走下講臺,和每個學生目光有交流

都市快報

作者:記者 張娜

“這道題哪個小組有思路了?"

杭州第十一中學高一(8)班班主任劉井紅, 目光掃過八個小組, 看到熱烈討論的課堂, 向大家提問。

本學期開始, 十一中高一兩個班的課堂, 都有了上面的新變化:以往排排坐的桌椅, 現在分成八小組, 六七張桌子排成一組, 同學們圍坐在一起。 老師佈置一道題, 小組立即討論, 每位同學的參與度都很高。

不過, 課堂的變化可不止如此。

“我現在上課常會走下講臺, 和學生一起看向黑板。 教室裡看起來只是改變了課桌位置, 但因此, 我可以走到每位同學的身邊。
大家有問題, 直接拉住我就可以問。 "劉老師說, 和學生的距離更近了。 從預習、討論到鞏固學生深度參與學習全過程

今天下午, 幾百名來自全國的教師聚在杭十一中, 還有杭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杭州市基礎教育研究室的多位專家, 大家一起討論“基於核心素養:課堂教學新樣態的杭十一中樣式"。

校長倪子元說:“十一中有兩個比較明顯的特點, 一是歷史悠久, 已有114年辦學歷史, 二是學校小, 占地30畝, 是杭城最小的普通高中。 "學校太“小", 所以發展遇到瓶頸。 如何實現“讓每一個學生成長為最強的自己", 倪校長帶領100多位教工, 開始一步一個腳印地探索。

施行兩個月, 對課堂感受最深的, 毫無疑問是學生。

高一(8)班男生小夏, 是第三小組成員,

他說:“以前上課, 多是同桌討論, 和後面的同學基本沒交集, 討論不充分。 現在沒這個問題了, 一組六七個人, 每個組員都確認過眼神!"小夏說, 收作業、查背誦, 平時很多的班級事務, 現在做起來輕鬆好幾倍。

除了課堂上, 同學們感觸更深的是, 大家對學習的節奏把握更全面了。

一名女生說:“剛開學時, 小組的組員基本都是在課上討論問題。 後來, 大家還會相約一起在課前預習, 發現問題, 可以總結好, 等到上課時向老師提問。 課後, 糾錯、訂正等內容, 也一起做了。 感覺學習的系統性強了不少。 "

一直跟蹤十一中課改的杭州市教科所的黃津成老師, 豎起大拇指, 說:“在並不是很強的生源條件下, 十一中的課堂這麼改革, 勇氣非常大。

"就像同學們說的, 大家改變了以前課堂上的片段式學習, 而是深度參與了學習的全過程, 包括課前預習和課後鞏固。

全國300多位專家、教育同行共同討論“杭十一中樣式"

目前, 學校的高一(7)、(8)班正在進行這種新樣式的高效課堂教改。 將近2個月下來, 課堂最大的變化是什麼?黃津成老師做了總結:“老師退一步, 學生成主題。 教為中心, 變成學為中心。 "

劉老師也很贊同這種說法, 她說上課時同學們的投入度非常高, 即使有個別同學開小差, 她走到跟前, 給個眼神, 大家很快就能重新融入課堂。 這樣的效率, 在以前幾乎是不敢想的。

那麼, 到底什麼是杭十一中樣式?

倪校長做瞭解讀:“新樣態課堂是基於'以學為中心'和'核心素養融合'的。 課堂用四句話概括:1, 內容追求多元整合, 大膽打破教材章節順序;2, 學習過程多合作、多動手、多探究, 學生深度參與課堂, 學生是中心, 教師是'導演';3, 善於創設學習情景, 深化體驗, 開展教學; 4, 以課堂評價促進學生反思, 調動學生深度思維, 提高學習能力。

新樣態課堂不是不要知識教學。 教學不能止於知識, 而是通過知識的學習來提升人的素養。 我們要把'為了知識的教育'轉化成為'通過知識獲得教育'。 我們已經走得太遠, 以至於忘了為什麼而出發, 教學改革必須回歸初心——為了人的素養提升。 "

改革培養了一支能幹肯幹的師資隊伍

學校從2016年起, 課題《基於核心素養的課堂新樣態實踐研究》市級立項, 為深化課改做足準備, 學校制定“1+1+1"行動策略——每個學科一位學科專家引領、一位教研組長統籌、一位骨幹教師先行實踐。

此後的近兩年時間內, 學校推進了以“核心素養引領, 重構課堂樣態"為主題的教學研究活動, 始終突出兩個重點:如何在課堂中落實核心素養, 如何體現“學為中心"教學理念。

“現在的新課堂很好玩,而且很好用。"男神小夏說完這句話,又一頭紮進課堂裡去。

經一年半的探索、變革和錘煉,孩子們愛上這樣具有探究化、生活化、實踐性、合作性的新課堂。

“接下來,改革會逐漸鋪開。我們在改革中培養了一支願意改革和能勝任改革的教師、幹部隊伍。大家對改革不再畏懼,部分教師得到了改革紅利(相關課例、論文獲獎,個人的學科地位提高等),也激發了改革動力,讓學校充滿生機活力。"倪校長說。

“現在的新課堂很好玩,而且很好用。"男神小夏說完這句話,又一頭紮進課堂裡去。

經一年半的探索、變革和錘煉,孩子們愛上這樣具有探究化、生活化、實踐性、合作性的新課堂。

“接下來,改革會逐漸鋪開。我們在改革中培養了一支願意改革和能勝任改革的教師、幹部隊伍。大家對改革不再畏懼,部分教師得到了改革紅利(相關課例、論文獲獎,個人的學科地位提高等),也激發了改革動力,讓學校充滿生機活力。"倪校長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