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身臨其境體驗垃圾分類 海曙區首個垃圾分類教育展廳開放

2018-04-26 17:14

剩菜剩飯、果皮紙殼、廢舊物品……這些每天生活中產生的垃圾, 分類處理到底益在何處?日前, 海曙區正式對外開放首個垃圾分類教育展廳, 通過運用幻影成像、LED大螢幕、觸控式螢幕等先進設備, 全方位地展示生活垃圾產生, 收集, 運輸, 處理以及迴圈利用的全過程, 為宣傳普及垃圾分類提供了一個全新陣地。 短短開放的一周時間, 參觀的群眾已經超過300人次, 社會效果出奇地好。

海曙區生活垃圾分類轉運站工程是寧波市城鎮生活廢棄物收集利用示範專案, 位於范江岸路北側、規劃路西側、蔡江河南側、雙楊河東側, 占地面積4496平方米, 設計垃圾轉運規模為300噸/天, 項目概算總投資3913.99萬元(不含土地費)。 該展廳分成環衛溯源, 垃圾揭秘, 時光隧道三個版塊, 市民們可遊覽其中, 清晰地瞭解生活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收運體系。 記者就跟隨西門街道的一個市民團,

在展示廳體驗了一番視聽版的“跟著垃圾去旅行”。

走進展廳, 講解員會為前來的每一位參觀市民講述海曙區環衛事業的發展歷程和垃圾分類的實施情況。 同時, 市民們也可以身臨其境地參與一次垃圾分類。 “爸爸你又分錯了。 ”在一張互動觸摸桌上, 市民張先生帶著女兒正通過玩遊戲的方式加深垃圾分類印象。 記者瞭解到, 在這張觸摸桌上, 設置有虛擬的不同類別的垃圾及四類垃圾桶。 參與者需將移動屏內不同的垃圾放入相應類別的垃圾桶方能過關。 “很多時候我自己也不清楚垃圾的正確分類, 看來這個功課還要繼續做好。 ”張先生告訴記者, 展示廳的功能很齊全, 充滿科技感, 而且離家也近, 今後會常帶女兒來走走看看,

有助於孩子從小培養環保意識。

值得一提的是, 展廳裡的許多裝飾品都改造於生活中的廢舊垃圾。 就如觀影區裡的座椅, 就是通過紙箱的回收再利用製作而成。 “這些由紙板箱回收再利用製作成的椅子, 具有硬度高, 很耐用的優點。

”展廳裡的一位工作人員易文迪表示, 用變廢為寶的實物做“廣告植入”效果很好, 許多市民驚呼身邊的垃圾只要經過科學合理地回收再利用, 就又能變成生活中的物件。

聽著講解、看著展板、玩著互動遊戲, 展廳裡一系列的體驗, 讓一直在社區裡通過宣傳單和講座學習垃圾分類知識的市民們,

對垃圾分類有了更加直觀、立體地瞭解。 市民要參觀可先到社區進行登記, 由社區向區分類辦進行預約登記。 據悉, 接下來, 該垃圾分類教育展廳還會與區教育局攜手, 共同將展廳打造成中小學生環保教育的第二課堂。

“環保科普需要搭建一個平臺,方便讓市民在潛移默化中得到薰陶,並轉化為自覺行動。”海曙區生活垃圾分類辦相關負責人表示,除了建設這個以低碳生活、節能減排為主題的特色科普展廳,海曙區近年來還整合資源平臺,通過舉辦垃圾分類主題宣傳、大型遊園活動與文藝匯演、“垃圾去哪兒”環保考察等活動,立體式推進垃圾分類宣傳工作。其中,以“垃圾焚燒發電”為主營的寧波明州環境能源有限公司還成為了海曙區工業旅遊專案之一,幾乎每天都有學生或市民前來參觀。截至目前,全區共開展各類生活垃圾分類主題活動452次,開展各層級培訓活動386次,受眾超過5萬人次。

“環保科普需要搭建一個平臺,方便讓市民在潛移默化中得到薰陶,並轉化為自覺行動。”海曙區生活垃圾分類辦相關負責人表示,除了建設這個以低碳生活、節能減排為主題的特色科普展廳,海曙區近年來還整合資源平臺,通過舉辦垃圾分類主題宣傳、大型遊園活動與文藝匯演、“垃圾去哪兒”環保考察等活動,立體式推進垃圾分類宣傳工作。其中,以“垃圾焚燒發電”為主營的寧波明州環境能源有限公司還成為了海曙區工業旅遊專案之一,幾乎每天都有學生或市民前來參觀。截至目前,全區共開展各類生活垃圾分類主題活動452次,開展各層級培訓活動386次,受眾超過5萬人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