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法國總統訪美難掩兩國分歧

法國總統馬克龍4月23日至25日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 此次訪問恰逢美法建交250周年, 其象徵性意義不言而喻。 然而, 分析人士認為, 美法關係儘管表面“一團和氣”, 但難掩雙方在伊核協議、鋼鋁關稅、敘利亞問題、氣候變化等諸多問題上的巨大分歧。

當地時間24日, 美國總統特朗普和馬克龍在美國白宮舉行會晤。 雙邊會談後的聯合記者會上, 馬克龍坦言, 在外界最為關心的伊核協議問題上, 他與特朗普的“出發點與立場”都不相同, 但他與特朗普的會談為達成一項新的伊朗核協議鋪平了道路。 他建議, 新的伊核協議應包括確保2025年前後伊朗無法開展任何核子試驗,

結束伊朗在該地區進行的彈道導彈計畫, 遏制伊朗在中東地區繼續擴大影響力等, 同時希望俄羅斯和土耳其也能參與到制定新協議的討論中來。 但特朗普24日並未透露自己的決定, 對於馬克龍提及的“新協議”, 特朗普也沒有進行正面評價, 僅表示將來在伊核問題上會嘗試“新的舉措”。

23日, 特朗普與馬克龍在白宮共同種下一棵橡樹苗, 以此紀念美法友誼, 但分析人士指出, 這個來自法國總統的特殊禮物實則是馬克龍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給特朗普“提個醒”, 這凸顯了雙方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巨大分歧。 另外, 美法兩國元首在貿易問題上分歧明顯。 在美國是否會給予歐盟鋼鐵和鋁進口關稅豁免的問題上,

兩國總統都沒有給出明確答案。 馬克龍訪美前表示, 美國“不能對盟友發動貿易戰”, 希望特朗普能夠永久撤回對歐盟加征關稅。 然而, 考慮到特朗普此前言論, 給予鋼鋁關稅豁免恐怕很難實現。

在敘利亞問題上, 馬克龍也沒能說服特朗普長期保留美國在敘利亞的軍事存在。 在同馬克龍的會晤中, 特朗普再次提出, 希望美國從敘利亞儘快撤軍, 不過他並未給出時間表。 特朗普說, 中東地區國家應在維護地區安全上付出更多努力, 包括增派軍隊以及投入更多資金。

分析認為, 特朗普上臺以來推行“美國優先”政策, 美國同其傳統親密盟友如英國和德國關係日益疏遠, 在此背景下法國想“單兵突圍”十分艱難。

《華盛頓郵報》的分析稱, 儘管馬克龍希望自己與特朗普的親密私人關係能夠為他謀取政治利益, 但到目前為止, 馬克龍沒有“任何實質收穫”。 美法關係表面“一團和氣”, 但在背後, 美國與法國在諸多國際重大問題上都存在難以彌合的裂痕, 而且這種裂痕還有日益加深的趨勢。

(本報華盛頓4月25日電)

《 人民日報 》( 2018年04月26日 21 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