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故宮中的藍色匾額和慈禧太后的藍色印章

紫禁城咸福宮的西配殿中, 懸掛著一塊咸豐皇帝禦書的匾額。 金絲楠木質地的匾上三個藍色漢字「克敬居」, 漢字的右邊還配有相對應的滿文。 在滿漢文結合部的匾額上方, 蓋著金色的「咸豐御筆之寶」印章。 這塊滿漢文合璧匾額的最特別之處, 是匾文采用藍色書寫。

克敬居匾額

紫禁城中現存的匾額, 匾文要麼用金字, 要麼是墨書, 個別也有採用淺綠色字體書寫的, 但用藍色書寫匾文, 克敬居匾是個孤例。 為什麼是藍字匾文呢?會不會是因金絲楠的質地, 為了與匾額的底色形成色彩對比而故意採用藍漆呢?答案是否定的。

就在隆宗門內的軍機處中, 有一塊同樣質地的金絲楠匾, 雍正皇帝用金漆在上面書寫了「一堂和氣」四個字, 金字與金絲楠匾的質地很協調, 並沒有出現視覺上的不適。 看來, 追求色彩對比的推斷難以成立。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咸豐皇帝最終放棄通行的金字與墨書, 而選用了藍字呢?

新用戶(手機號碼)註冊紫禁城APP即可免費獲贈2017年全年電子雜誌

善於講掌故的唐魯孫先生在《說東道西》一書中, 收錄了一篇《藍印泥》的短文, 對理解「克敬居」匾額很有幫助, 文章不長, 抄錄如下:

前兩天《聯合報》登了任伯年畫的鍾馗, 一幅蓋的是紅印章, 一幅蓋的是藍印章。 我想在任伯年生前, 還是講究款式時代, 在字畫上蓋用藍色印章,

也許筆者所見者少, 簡直聞所未聞。 從藍印章連帶想起了用藍印泥, 我在臺灣交往的南紙店、文具行、圖章店也不在少數, 真還沒看到哪家陳列有藍色印泥的。

早年在內地丁憂守制, 給人通函寫信, 或是私人檔需要蓋上印章的一律採用藍印泥。 有些講究體制的人, 給人寫信用的信封, 不用官封(信封中間一條紅簽, 現在已經少見, 京劇舞臺尚偶或見到)而改用紅框框, 自己住址用藍色。

有一次我接到一位近親丁外艱守制給我的信, 他把紅框框也印成藍色, 我連信都沒拆, 就給他原信退回。 後來他問家母舅, 責問我何以不收他的信。 家母舅又來問我, 我說框框裡是我的範圍, 如果我給他的信, 框框裡才是他的範圍,

可以把紅框框塗黑。 現在他秋水共長天一色的藍框框藍地址, 我有重堂在闈, 只好原封璧回了。

一堂和氣匾額

此外有些人以為自己知禮, 守制期間, 私函用藍印泥, 當然這是理所當然, 可是用在官文書上, 似乎就有點欠考慮了。 筆者在「財政部」服務時, 有一位元海關監督給部長上呈文, 當時他在丁內艱連小官章也換了藍色。 孔庸之不願意令人難堪, 只告訴官務署署長張福運說:「遜清官場, 逢到丁憂必是開缺回籍服喪守制, 等到服闋再行出仕, 守制期間私人函件改用藍色印章, 表示自己是不祥之人。 有些人家辦喜慶事, 用紅帖子, 怕人家忌諱, 姓名旁邊要跨上『從吉』二字, 至於行文上當然更不能把不吉的顏色印在官書上了。

我絲毫沒有責備他的意思, 請你轉告他, 只是讓他明白這是個道理就是了。 」他這種長者諄諄之言, 實在令部下沒話可說。

筆者看過古今名人字畫, 少說也在萬件以上, 至於任伯年在自己畫上蓋上藍色印章, 還是第一次聽說(還沒見過), 此間不乏畫壇碩彥, 究竟古代畫家有哪幾位蓋過藍印章在字畫上, 如果有, 必定有所說詞, 希望知道的名家有以教我就無任心感啦。

與福相迎匾額

從上文可以看出, 用藍色的印章是代表丁憂守制的意思。 那麼藍色的匾文呢?也是代表守制嗎?答案是肯定的。 原來, 在清中期, 西六宮之一的咸福宮是皇帝居喪守孝的地方, 嘉慶、道光、咸豐三位皇帝都曾在此居住, 為先皇守孝。 古人父母去世, 子女要守孝三年, 官員要報丁憂, 回原籍守制。 皇帝因有諸多國家大事等著他處理, 不能長時間守孝, 但也要象徵性地守孝一百天。 在守孝期間, 皇帝不剃鬚髮, 不入黃色琉璃瓦覆頂的後宮, 住在臨時搭起的氈房內。 氈房內不設床鋪, 只是在地上鋪白色的氊子, 起居就在氊子上面,這樣的守喪方式,叫做「苫次」。克敬居匾額就是咸豐在咸福宮守孝期間製作的。另外,在國喪期間,國家公文上也有蓋藍印章的習慣。咸豐十一年七月十七日,咸豐皇帝駕崩于避暑山莊。《鄧華熙日記》八月二十一日記載:「進署(鄧時任刑部員外郎),取藍印結五張。」此時正在咸豐的服喪期內,故用印結上用藍印章。

含和履中匾額

克敬居匾額上的「克敬」一詞,出自《尚書·太甲中》:「惟天無親,克敬惟親。」意思是人對於天來說,並沒有親疏之別,只有懂得尊敬天,才能成為它的親人,才能得到天的眷顧與青睞。道光剛剛過世,咸豐製作此匾,就是要表明他要繼承父皇遺志,遵循「敬天法祖」治國理念的決心。按照唐先生的說法,丁憂守孝的人,在私人信函或檔上多使用藍印泥。咸豐此匾字體全用藍漆就是這個道理。因為匾文全用藍色,為了不讓色彩過於沉鬱,上方的印章採用了金色,與藍色的匾文冷暖搭配,形成了獨特的藝術效果。在製作此匾的同時,咸豐還製作了一枚田黃石質的「克敬居」印章,借此來表達對道光的哀思。

清咸豐 田黃石克敬居印章 故宮博物院藏

無獨有偶,在養心殿后體順堂西暖閣中,還有一塊蓋著藍色印章的匾額。這塊匾紅地墨書,上書「永天慶」三個大字,由慈禧太后題寫,匾額上方正中鈐藍色「慈禧皇太后御筆之寶」印章。慈禧皇太后是葉赫那拉氏最早的徽號,上于同治剛剛登基的咸豐十一年(一八六一年)九月。慈禧為什麼用藍色的印章呢?是因為在紅色質地上蓋紅色的印章,沒有色差,怕看不清楚嗎?顯然不是,體順堂中的「含和履中」與「與福相迎」二匾,就是在紅色質地上鈐蓋的朱文印章,到今日已過百年,依然看得很清楚。既然用藍印章不是追求色彩對比,那麼就只能用守孝來解釋了。

永慶天匾額

可匾文為「永天慶」,含有喜慶之意,匾地又用大紅色,與守孝的初衷相悖,又實在解釋不通。即使真的是表示守孝哀思之意,身為皇太后的慈禧,又在為誰「守制」呢?考慮到體順堂改建于光緒初年,慈禧用藍印章表示哀思的物件,最有可能是兒子同治皇帝。另外,兩宮垂簾時,慈安太后曾在體順堂居住過,她於光緒七年(一八八一年)去世,慈禧用藍印章也可能是為了哀思慈安。到底誰是慈禧哀思的物件,在沒有更多的證據之前,還真的不好下結論。希望隨著清宮檔案的逐步出版,有一天能在其中找到解開這一謎團的答案。

原文作者:李文君(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紫禁城》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注明作者出處!

「趣談歷史」趙匡胤為了提防大臣,真是機關算盡!

起居就在氊子上面,這樣的守喪方式,叫做「苫次」。克敬居匾額就是咸豐在咸福宮守孝期間製作的。另外,在國喪期間,國家公文上也有蓋藍印章的習慣。咸豐十一年七月十七日,咸豐皇帝駕崩于避暑山莊。《鄧華熙日記》八月二十一日記載:「進署(鄧時任刑部員外郎),取藍印結五張。」此時正在咸豐的服喪期內,故用印結上用藍印章。

含和履中匾額

克敬居匾額上的「克敬」一詞,出自《尚書·太甲中》:「惟天無親,克敬惟親。」意思是人對於天來說,並沒有親疏之別,只有懂得尊敬天,才能成為它的親人,才能得到天的眷顧與青睞。道光剛剛過世,咸豐製作此匾,就是要表明他要繼承父皇遺志,遵循「敬天法祖」治國理念的決心。按照唐先生的說法,丁憂守孝的人,在私人信函或檔上多使用藍印泥。咸豐此匾字體全用藍漆就是這個道理。因為匾文全用藍色,為了不讓色彩過於沉鬱,上方的印章採用了金色,與藍色的匾文冷暖搭配,形成了獨特的藝術效果。在製作此匾的同時,咸豐還製作了一枚田黃石質的「克敬居」印章,借此來表達對道光的哀思。

清咸豐 田黃石克敬居印章 故宮博物院藏

無獨有偶,在養心殿后體順堂西暖閣中,還有一塊蓋著藍色印章的匾額。這塊匾紅地墨書,上書「永天慶」三個大字,由慈禧太后題寫,匾額上方正中鈐藍色「慈禧皇太后御筆之寶」印章。慈禧皇太后是葉赫那拉氏最早的徽號,上于同治剛剛登基的咸豐十一年(一八六一年)九月。慈禧為什麼用藍色的印章呢?是因為在紅色質地上蓋紅色的印章,沒有色差,怕看不清楚嗎?顯然不是,體順堂中的「含和履中」與「與福相迎」二匾,就是在紅色質地上鈐蓋的朱文印章,到今日已過百年,依然看得很清楚。既然用藍印章不是追求色彩對比,那麼就只能用守孝來解釋了。

永慶天匾額

可匾文為「永天慶」,含有喜慶之意,匾地又用大紅色,與守孝的初衷相悖,又實在解釋不通。即使真的是表示守孝哀思之意,身為皇太后的慈禧,又在為誰「守制」呢?考慮到體順堂改建于光緒初年,慈禧用藍印章表示哀思的物件,最有可能是兒子同治皇帝。另外,兩宮垂簾時,慈安太后曾在體順堂居住過,她於光緒七年(一八八一年)去世,慈禧用藍印章也可能是為了哀思慈安。到底誰是慈禧哀思的物件,在沒有更多的證據之前,還真的不好下結論。希望隨著清宮檔案的逐步出版,有一天能在其中找到解開這一謎團的答案。

原文作者:李文君(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紫禁城》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注明作者出處!

「趣談歷史」趙匡胤為了提防大臣,真是機關算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