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當啞裔!紐約逾千亞裔舉行“移民家庭權益大遊行”

陳善莊(講話者)呼籲華裔民眾積極參政, 不再當啞裔。 (記者牟蘭/攝影)

中國僑網4月30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 因怕惹麻煩, 不少亞裔受不公待遇後,

常選擇保持沉默, 最終變成“啞裔”。 28日, 美國亞裔社團聯合總會聯合諸多華人組織, 掀起“移民家庭權益大遊行”。

上千民眾在曼哈頓市政廳前集合後, 橫跨布魯克林大橋, 遊行到布魯克林卡德曼廣場公園(Cadman Plaza Park), 沿途高呼“為家庭而戰”、“移民讓美國偉大”及“勿改革特殊高中錄取制度”等, 發出“亞裔不當啞裔”的強烈呼聲。

28日千餘民眾上街高舉標語, 力爭移民權益。 (記者牟蘭/攝影)

當日大遊行, 獲多位民選官員到場支持, 為華人發聲爭權月臺。 州眾議員白彼得(Peter Abbate)和寇頓(William Colton)、州眾議會助理議長奧迪茲(Felix Ortiz)及市公益維護人詹樂霞(Letitia James)均到場, 發言指出美國是移民國家, 是移民造就了美國, 讓美國更偉大;而當移民社區面臨困難時, 所有人都應該挺身而出, 對抗不公待遇。

亞總會會長陳善莊表示, 自三年前梁彼得案以來, 華裔逐漸打破“啞裔”成見, 勇於站上街頭, 為同胞發聲。 他說, 如今移民政策加嚴, 特殊高中考試取消之爭、亞裔細分案提出、人口普查加入不合理相關條款等, 對移民尤其是華裔十分不公,

希望大家團結一致, 為自己發聲。 陳善莊指出, 美國華裔人口達1.3%, 但民選官員中華裔比率並未成正比。 他呼籲, 華裔民眾應培養下一代、積極參政, 才能讓華裔不再是“啞裔”。

馮偉澤(左)同父母一起參與當日遊行。 (記者牟蘭/攝影)

當日上千走上街頭的華裔民眾,

成為為社區發聲的最強音。 六歲的馮偉澤本該在當日上中文班, 但母親鄺Ivy應從小培養兒子參政意識, 特地帶兒子參加遊行。 12年前移民來美的鄺Ivy說, 剛來美時, 許多朋友在麵包店打工, 連最低工資都不能達到, 但為生計只能保持沉默。 她表示, 自己和丈夫已經做了多年的“啞裔”, 不希望兒子日後再受欺負, “要讓他知道勇敢發聲重要性”。

28日千餘民眾上街高舉標語, 要求停止歧視。 (記者牟蘭/攝影)

在布魯克林和丈夫一起經營美甲店的張Wendy, 當日也帶自己八歲和16歲的子女前來遊行。 她表示, 自移民來美後, 常受不公對待, 自己從最初的沉默隱忍, 到如今勇敢發聲, “剛開店時, 因語言不通被市府工作人員開了300元罰單, 當時認為你和政府怎麼理論;後來我和丈夫不再沉默, 加入了華人美甲協會, 和其他華人一起發聲維權。 ”她說, 希望通過該遊行, 讓兩個孩子認識到維權重要性。

張Wendy帶一對兒子女前來參加遊行。(記者牟蘭/攝影)

移民美國28年的林銘賢依親來美後只能在華埠的衣廠做一名女工。“語言不通、政策也不懂,每天就賺20多元,工作超過12個小時,也都得忍。”她說,來美五年後,才知道可以入籍,獲得更多權利;從ABC開始學英文,考了公民,此後認識到參政、維權的重要性。她在2015年參加選舉中心舉辦的學習班,成為了選舉中心的一名翻譯。她說,希望自己可以幫到新移民,不讓他們走自己走過的彎路,投票選出心儀民選官員,爭取公平待遇。

張Wendy帶一對兒子女前來參加遊行。(記者牟蘭/攝影)

移民美國28年的林銘賢依親來美後只能在華埠的衣廠做一名女工。“語言不通、政策也不懂,每天就賺20多元,工作超過12個小時,也都得忍。”她說,來美五年後,才知道可以入籍,獲得更多權利;從ABC開始學英文,考了公民,此後認識到參政、維權的重要性。她在2015年參加選舉中心舉辦的學習班,成為了選舉中心的一名翻譯。她說,希望自己可以幫到新移民,不讓他們走自己走過的彎路,投票選出心儀民選官員,爭取公平待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