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六個錢包”理論引眾怒,我們需要理性對待現實壓力

前段時間,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樊綱在CCTV2《大講堂》電視節目中提出, 只要六個錢包能幫你湊夠首付的話, 那麼最好還是買房子。

該論斷在提出後迅速火遍網路。

那麼什麼是“六個錢包”?是指男方的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加上女方的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共六個錢包。

當年中國為什麼要搞房改, 搞按揭, 因為當時中國年就是攢錢了一輩子到死了才能買套房子。 我們為什麼不先借款先按揭, 住了一輩子房子, 最後這房子再歸我, 沒有錢做不到這個事, 你如果有條件的話, 最好利用這個機制。

房子一直是中國年輕人心裡的痛, 在大城市打拼, 就為了買套房, 但中國的房價, 很多人靠著微薄的工資終其一身也無法在大城市買套房。 但啃老族這些年也漸漸被帶上了貶義的色彩, 但很多年輕人, 特別是需要結婚的男性, 女性的擇偶標準就是有房嗎,

這也成為很多單身男青年的痛。 現在可以利用貸款、按揭買房, 但該不該用六個錢包來買房呢?

由於個別媒體斷章取義, 公眾對樊綱的本意其實是有所誤解的。 回溯當時的語境, 當台下觀眾提問年輕人是否要買房時, 樊綱的原意是說, “六個錢包”是衡量家庭條件的重要指標, 如果財力允許, 應該利用好按揭貸款的機制, 而如果財力不允許, 則應考慮租房, 不要勉強“上車”。

作為研究房地產政策的專家, 號召年輕人量力而行, 樊綱的發言其實無可厚非。 只不過, 在許多年輕人都為房價而感到焦慮的情況下, 樊綱的發言內容正好啟動了公眾的“怒點”, 這才無辜“躺槍”。

青年群體從來都是網路輿論的主力, 而住房則是中國青年的一項“剛需”,

年輕人面對“剛需”難以滿足的現實, 自然會產生不滿。 在任何國家, 購房都是一筆重大支出, 而在中國這一矛盾尤為明顯。 一方面, 買房對年輕人並不容易, 另一方面, “有恆產者有恒心”的傳統觀念, 以及房子與教育、醫療等稀缺資源掛鉤的嚴峻現實, 都給年輕人帶來了強烈的購房需求。

這種強烈的購房需求, 讓一些年輕人有了不計任何代價都一定要買房的觀念。 為了買房, 父輩掏空家庭攢首付, 年輕人將大部分工資用於償還月供, 這樣的案例並不鮮見。 前段時間熱議的“隱形貧困人口”, 其中也提到了為了還房貸, 某些高薪白領無法儲蓄的情況。 在這種情況下, 樊綱的言論不幸戳中了“利益相關”的年輕人的痛點,

這才引起了這麼大的爭議。

其實, 當我們詢問老師、朋友, 自己現在是否應該買房, 得到的回答很有可能與樊綱的說辭差不多。 但那時我們不會憤怒, 因為老師、朋友和我們一樣, 也是普通人, 也要承受高房價帶來的種種弊端。 然而, 當這些話從一名公眾人物那裡說出來的時候, 人們的情緒自然就不一樣了。 儘管樊綱個人並非負責房地產政策調控的官員, 但是, 公眾卻難免對公眾人物產生某種“管管房價”的期待。 這種期待, 很容易讓輿論對公眾人物的發言產生誤解。

當然, “六個錢包”論並沒有什麼“險惡用心”, 它只是房地產市場長盛不衰的“先上車”理論的最新變種。 “先上車”理論認為, 房價永遠漲, 而且房價上漲速度永遠快於收入上漲速度,

因而先上車肯定比後上車有利, 所以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車。

不得不承認, 在過去二十年絕大多數時間絕大多數地方, “先上車”理論都是正確的。 每個人身邊都有一些上車早而得利的人, 也有一些沒有及時上車而懊惱悔恨的人。 在市場的教育作用下, 不擇手段湊首付買房儼然成了顛撲不破的真理。 買房成了每個人都必須經歷的國情教育課。 事情甚至演變為:對一個人好, 就勸他買房;想害一個人, 就勸他相信房地產有泡沫。

事實上, 中國的住房問題非常複雜, 國家也一直在推動各種政策, 實現“房住不炒”的終極目標。 解決房價問題的“秘訣”, 還是要到經濟結構轉型中去找。 欲將房地產與中國經濟體鬆綁, 不僅需要房產稅、限購等短期調控措施,更需要國家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根本上化解房地產市場過熱的問題。而對普通人而言,我們需要做的,則是不輕易被斷章取義的報導干擾心緒,用合理的心態面對現實壓力,做出理性的個人選擇。

更多理財知識,來kankanqianbao瞭解一下。

不僅需要房產稅、限購等短期調控措施,更需要國家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根本上化解房地產市場過熱的問題。而對普通人而言,我們需要做的,則是不輕易被斷章取義的報導干擾心緒,用合理的心態面對現實壓力,做出理性的個人選擇。

更多理財知識,來kankanqianbao瞭解一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