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荊楚文化”成為中小學生研學熱點

在黃鶴樓上吟誦千古詩詞文章, 在辛亥革命紀念館探尋武昌起義的足跡, 在赤壁古戰場遍讀三國故事, 在屈原故里唱響《長江之歌》的旋律……近日, 山東大學附屬中學的260名學生來到武漢, 開展了一場“江山如畫·楚天九歌”研學課程。

自研學課程興起以來, 荊楚文化成為國內研學熱點。 據研學旅行國家行業標準編制單位學知研學旅行服務有限公司資料顯示, 自2017年至今, 在武漢開展研學活動的外地學生已超過10萬人次。

黃鶴樓、辛亥革命博物館、武漢大學……這些武漢地標已成為來漢研學團隊必到之地。

辛亥革命博物館負責人介紹, 不少外地來漢的研學團隊特別重視以“首義精神”為主題的辛亥革命歷史研學課程。

“楚文化在中國歷史上是非常厚重的一筆, 在近當代史上也享有重要地位。 ”山大附中研學相關負責人介紹, 荊楚大地上名人眾多, 形象鮮明;歷史遺跡和自然風光也很適合開展研學活動。 “本次研學課程設計注重激發學生的主動性, 將語文、音樂、地理、歷史和綜合實踐課程進行了深度融合。 ”

教育專家認為, 武漢是中華楚文化發源地, 近年來隨著中部崛起戰略不斷推進, 城市建設與風貌有了極大提升, 無論是課本還是媒介資訊中武漢以及與其相關的元素都頻繁出現, 來漢開展研學活動既能傳承傳統文化,

又能見證時代旋律。

結合武漢歷史文化資源, 不少社會研學機構開發了相關課程。 如《詩詞文韻訪江城》《大江大湖大武漢》和《國家寶藏守護者》是學知開發的武漢城市文化、楚文化主題課程。 它們重點突出楚文化傳統脈絡和我國中部地區特有的自然風貌, 能夠使學生們在旅行同時系統建立起對武漢的印象, 並與語文、地理等書本知識相互打通, 寓教於樂。

不少商業景點也主動調整規劃, 為研學旅行提供便利。 黃鶴樓相關負責人介紹, 針對研學旅行人員規模大、學習交流需求多的特點, 該園區提早制定了相應預案, 結合園內景觀特色邀請相關專家設置遊學課程體系, 同時, 還劃定了廣場等區域作為教學場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