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粉絲練習生

文|小影(知影ID:zhiying2048)

這位互聯網新媒體從業人員在策劃這個活動的時候可能沒有想到, 這次活動可以把自己一年甚至接下來好幾年的kpi都完成。

只有1w+粉絲量的某互聯網粉絲互動官博, 在4月11日晚八點左右發出的這條內容, 截止4月20號下午四點, 轉發量已經達到了4012萬。

這是只有粉絲量在幾千萬往上, 諸如四大三小(鹿晗、楊洋、吳亦凡、李易峰、tfboys)這樣的頂級流量在過生日這種大日子才會有的待遇。 粉絲會幫忙輪博, 把這種有重要意義的內容刷上數量巨大的轉發, 以此來證明自己愛豆的影響力以及自己對他們的愛。

而這條, 也不過是這種情況的另一種表現方式。

活動的策劃者可能沒想到會有這麼轟動的效果, 但他們顯然對目前的粉絲文化有顯著的瞭解, 也很準確地抓住了粉絲心理。

這個轉發抽獎, 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抽獎。 以往的粉絲抽獎, 可能是送活動門票, 送簽名專輯或者海報, 抽的是個人。

而這個活動以整個粉絲群體為抽獎物件, 獎品是應援。 以明星的後援會或者站子為報名單位, 轉發量在前列的, 就可以獲得獎品, 第一名可以為自己的偶像拿到搜狐新聞用戶端推薦流推廣位, 往後的獎品則各有不同。

就很高招。

一來, 他們把參與對象鋪得超大。 以往抽明星的相關物品, 都是框定在某個明星的粉絲群體內部, 以個體參加, 而這次, 直接相當於上升到了整個圈子, 不僅參與人數大大增多, 而且還會形成粉絲群體與粉絲群體之間的競爭, 於是資料蹭蹭蹭往上漲。

二來, 這個獎品也很容易喚起粉絲的參與興趣, 第一名的獎品, 據活動舉辦方的說法, 有日均7500W+的曝光量, 這簡直太貼合數據和流量時代藝人的曝光需求了。 那就沖唄。

這個活動要在今天開獎, 而目前為止的第一名, 是前不久從《偶像練習生》裡以第一名的成績C位出道的蔡徐坤, 轉發量達到了1646萬。

《偶像練習生》,開年以來最爆款的綜藝,名頭是中國首檔偶像男團競演養成類真人秀。其實就是在沒買版權的情況下,全面複製了韓國綜藝《Produce101》。

如果要選出這檔節目跟韓版最大的差別,那可能只能選學員水準了。

在《偶像練習生》裡最終以第四名和第六名成功出道的黃明昊和朱正廷,之前也參加過韓國原版節目。不過,在《produce101》裡,兩個人的實力評級都是從C→D,早早地被淘汰出局了。

其實比起略微懂得日韓偶像產業的人對於中國這批練習生的實力的討伐,比起烈火烹油鮮花著錦的熱搜、資料和討論度,還有相當大的一部分聲音,來自於路人的不解。

為什麼這些男孩子要化這麼濃的妝?“pick”、“花路”、“C位出道”都是些啥?粉絲真的砸了好幾千萬嗎為什麼啊?

比起還停留在原始程度的國內偶像產業和不成系統的練習生體系,以更快的速度成模式的,是開頭提及的這些,給自己愛豆輪博輪到戲稱自己“手筋斷掉”的粉絲們。

這並不僅僅局限在偶像練習生的粉絲圈內,國內所有能夠達到規模的粉絲群,上到早就名利雙收的國際章,下到剛剛出道的十八線新人網劇男女主角。偶像產業極為發達的韓圈日圈當然不必說,即使是天高偶像遠平時很佛系的歐美圈,這兩天也因為漫威十周年的中國活動,鬧得雞飛狗跳,刷起了#漫威中國宣發請引咎辭職#的話題。

在社交網站龐大、潛移默化、無法讓避的影響力下,不管偶像在地球的哪一個角落,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粉圈內部人士,都無一倖免地被同化了。

他們系統,模式化,訓練有素。

像投票、資料、各類榜單這種東西就不必說了,這本來就是可以模式化操作的東西,打投組、資料組這種東西,只要夠得上“流量”兩個字的藝人,早就成為了某種必需品。

這些組織把粉絲個體集合起來,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通過管理和組織形成某種高效的工作程式,最終形成了《偶像練習生》決賽裡超過1.8億的總票數,和上達幾千萬的集資。

這是偶像製造鏈制度下能產生最高效率同時也是最基本的操作。邏輯清晰操作簡單,誰拿票高誰就名次前,誰名次前誰就資源好。

而粉絲圈內更有話語權的人則在更多的事情上思路更為清楚,目的明確,同時也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他們好像比製作公司更清楚也更憂心藝人的發展路線和前景,似乎更懂得市場和環境,更有危機公關的意識。

前有章子怡的粉絲上書,懇請章子怡不要拍電視劇《帝凰業》,理由是覺得原IP和合作男演員不夠檔次。

後有楊洋的粉絲花10w塊抽獎,只為澄清之前對楊洋本人影響非常惡劣的倒模謠言。最終這條闢謠博轉發量達到了88w。

內地第一大腥風血雨男團TFboys,小操作就不勝枚舉了,之前的肯德基廣告C位事件,是鬧出過圈的。

大致就是肯德基的代言製作了三款海報,三個孩子輪流站了c位,這打破了之前團體內部一直由王俊凱站C的慣例,導致王俊凱粉絲不滿,而易烊千璽和王源的粉絲又因為王俊凱粉絲的不滿而不滿。

一場撕到肯德基相關工作人員崩潰的大撕。

TF二代團內部也早就暗流湧動,即使還沒有正式出道,粉絲們也早就覺得隊內資源配置不均。資料詳細訴求明確,希望公司能給小孩和實力相匹配的資源。

最近還有件特別荒謬的,因為《嚮往的生活》才又在國內刷上一點關注度的SJM成員Henry劉憲華粉絲,陳情說不希望節目嘉賓及節目組字幕叫他“大華”,因為這個名字不夠洋氣,會影響明星的個人品牌和影響力。

這不,搞到合作嘉賓前輩黃磊本人親自在節目裡面表態了。

當然,這就是粉絲自作聰明的反面教材了。

不過反面教材比比皆是。

其實都不用說大事件,在明星們們面臨曝光的每一天,粉絲的輿論控制功能都在無時不刻的進行著。他們日常成習慣地在社交媒體平臺上搜索自己的偶像名字,在任何相關內容下面,都要掌握住絕對的話語權。

這其中有一套專門而機械的話術。

當內容是正向或者中性的時候,一般來講,就是帶張美圖輔以簡單的文字,控制住評論的前排,就是你最常看見的“表白xx“。

當內容偏向負面的時候,則會有人先擬好解釋或澄清的範本若干,粉絲人手一份,在帶有自己偶像關鍵字的內容下面批量複製。

控評控轉這件事,其實帶有某種公關危機的性質。

而即使是粉絲更私人化的情感表達,也已經帶有某種模式化的傾向。

比如站姐們的拍的配圖,配文永遠是圖帶歌再配歌詞。常用歌曲和文案被使用到不同的人身上,於是幾乎全體偶像都是吃可愛長大的,整個銀河系的星星都長在了愛豆們的眼睛裡。

“眼睛裡有星星”這句文案的使用頻率已經高到新浪自動彈出關聯詞了,同理可得“全世界最好的XX”ect……

至於夢想和努力這些被詬病但是往往在粉圈最常用的詞,就要繞回“偶像”這個職業了。

拿《偶像練習生》所仿製的韓國造星模式來說,這些小孩,走的的確是一條通過努力實現夢想的勵志道路,韓國的練習生,面對的的確是非常殘酷的競爭和挑選,在制度和大環境下,如果你在專業技能上沒有進步,就會被經紀公司勸退,如果你不比別人強,那你就不可能得到出道機會。

在這種情況下,練習生除了吃飯睡覺上學,基本都在練習,一天只有三四個小時休息時間是基本操作。

所以,當這些人歷經重重困難最終站在舞臺上成功出道的時候,的確就是夢想和勵志的具象化。

《produce 101》第一季出道組合 ioi 解散演唱會 (圖cr logo)

然而,在國內的語境裡,“你知道他有多努力嗎”這句話往往是被架空的。因為這些人就真的沒有那麼努力,所以哪來的感染力呢?

也因此,粉絲們已經上路的誇讚和偶像之間還沒上道的實力,往往會產生一種尷尬的錯位,成為路人眼裡的槽點所在。

有不少人曾經批評過韓國的偶像製造產業,覺得這種流水線上造出來的,是毫無個性的人,他們被從頭髮絲武裝到腳趾,再武裝到表情,被嚴絲合縫地卡進某個模子,毫無個性可言。

但在偶像工業裡,這其實是業務能力的體現。

真正的粉絲會知道,偶像當然不僅僅是流水線作品,只是,被人瞭解個性的前提,是他們先要具備站在舞臺上的資格,建立在一條漫長而幸苦的道路之後。

然而,國內的情況是,在中國的偶像被制式化地生產出來之前,中國的粉絲就已經學會了制式化地愛偶像。

更普遍的現實情況是,在國內,比日韓狹義範圍裡更廣闊得多的“偶像”概念,包括歌手、演員、主持人以及多棲的什麼都幹的公眾人物,都在被以這種方式愛著。

用粉籍劃分你我,有粉頭約束言行,以固定程式去表達和抒發愛,所謂粉圈內的絕大多數人,在生活裡也許會是生動的個體,然而在粉絲這個位置上,都面目模糊而一致,淹沒在數字龐大的資料鏈的其中一環裡。

娛樂圈猛料不婚女神們

虐童案反思嘉行造星鏈

《偶像練習生》,開年以來最爆款的綜藝,名頭是中國首檔偶像男團競演養成類真人秀。其實就是在沒買版權的情況下,全面複製了韓國綜藝《Produce101》。

如果要選出這檔節目跟韓版最大的差別,那可能只能選學員水準了。

在《偶像練習生》裡最終以第四名和第六名成功出道的黃明昊和朱正廷,之前也參加過韓國原版節目。不過,在《produce101》裡,兩個人的實力評級都是從C→D,早早地被淘汰出局了。

其實比起略微懂得日韓偶像產業的人對於中國這批練習生的實力的討伐,比起烈火烹油鮮花著錦的熱搜、資料和討論度,還有相當大的一部分聲音,來自於路人的不解。

為什麼這些男孩子要化這麼濃的妝?“pick”、“花路”、“C位出道”都是些啥?粉絲真的砸了好幾千萬嗎為什麼啊?

比起還停留在原始程度的國內偶像產業和不成系統的練習生體系,以更快的速度成模式的,是開頭提及的這些,給自己愛豆輪博輪到戲稱自己“手筋斷掉”的粉絲們。

這並不僅僅局限在偶像練習生的粉絲圈內,國內所有能夠達到規模的粉絲群,上到早就名利雙收的國際章,下到剛剛出道的十八線新人網劇男女主角。偶像產業極為發達的韓圈日圈當然不必說,即使是天高偶像遠平時很佛系的歐美圈,這兩天也因為漫威十周年的中國活動,鬧得雞飛狗跳,刷起了#漫威中國宣發請引咎辭職#的話題。

在社交網站龐大、潛移默化、無法讓避的影響力下,不管偶像在地球的哪一個角落,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粉圈內部人士,都無一倖免地被同化了。

他們系統,模式化,訓練有素。

像投票、資料、各類榜單這種東西就不必說了,這本來就是可以模式化操作的東西,打投組、資料組這種東西,只要夠得上“流量”兩個字的藝人,早就成為了某種必需品。

這些組織把粉絲個體集合起來,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通過管理和組織形成某種高效的工作程式,最終形成了《偶像練習生》決賽裡超過1.8億的總票數,和上達幾千萬的集資。

這是偶像製造鏈制度下能產生最高效率同時也是最基本的操作。邏輯清晰操作簡單,誰拿票高誰就名次前,誰名次前誰就資源好。

而粉絲圈內更有話語權的人則在更多的事情上思路更為清楚,目的明確,同時也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他們好像比製作公司更清楚也更憂心藝人的發展路線和前景,似乎更懂得市場和環境,更有危機公關的意識。

前有章子怡的粉絲上書,懇請章子怡不要拍電視劇《帝凰業》,理由是覺得原IP和合作男演員不夠檔次。

後有楊洋的粉絲花10w塊抽獎,只為澄清之前對楊洋本人影響非常惡劣的倒模謠言。最終這條闢謠博轉發量達到了88w。

內地第一大腥風血雨男團TFboys,小操作就不勝枚舉了,之前的肯德基廣告C位事件,是鬧出過圈的。

大致就是肯德基的代言製作了三款海報,三個孩子輪流站了c位,這打破了之前團體內部一直由王俊凱站C的慣例,導致王俊凱粉絲不滿,而易烊千璽和王源的粉絲又因為王俊凱粉絲的不滿而不滿。

一場撕到肯德基相關工作人員崩潰的大撕。

TF二代團內部也早就暗流湧動,即使還沒有正式出道,粉絲們也早就覺得隊內資源配置不均。資料詳細訴求明確,希望公司能給小孩和實力相匹配的資源。

最近還有件特別荒謬的,因為《嚮往的生活》才又在國內刷上一點關注度的SJM成員Henry劉憲華粉絲,陳情說不希望節目嘉賓及節目組字幕叫他“大華”,因為這個名字不夠洋氣,會影響明星的個人品牌和影響力。

這不,搞到合作嘉賓前輩黃磊本人親自在節目裡面表態了。

當然,這就是粉絲自作聰明的反面教材了。

不過反面教材比比皆是。

其實都不用說大事件,在明星們們面臨曝光的每一天,粉絲的輿論控制功能都在無時不刻的進行著。他們日常成習慣地在社交媒體平臺上搜索自己的偶像名字,在任何相關內容下面,都要掌握住絕對的話語權。

這其中有一套專門而機械的話術。

當內容是正向或者中性的時候,一般來講,就是帶張美圖輔以簡單的文字,控制住評論的前排,就是你最常看見的“表白xx“。

當內容偏向負面的時候,則會有人先擬好解釋或澄清的範本若干,粉絲人手一份,在帶有自己偶像關鍵字的內容下面批量複製。

控評控轉這件事,其實帶有某種公關危機的性質。

而即使是粉絲更私人化的情感表達,也已經帶有某種模式化的傾向。

比如站姐們的拍的配圖,配文永遠是圖帶歌再配歌詞。常用歌曲和文案被使用到不同的人身上,於是幾乎全體偶像都是吃可愛長大的,整個銀河系的星星都長在了愛豆們的眼睛裡。

“眼睛裡有星星”這句文案的使用頻率已經高到新浪自動彈出關聯詞了,同理可得“全世界最好的XX”ect……

至於夢想和努力這些被詬病但是往往在粉圈最常用的詞,就要繞回“偶像”這個職業了。

拿《偶像練習生》所仿製的韓國造星模式來說,這些小孩,走的的確是一條通過努力實現夢想的勵志道路,韓國的練習生,面對的的確是非常殘酷的競爭和挑選,在制度和大環境下,如果你在專業技能上沒有進步,就會被經紀公司勸退,如果你不比別人強,那你就不可能得到出道機會。

在這種情況下,練習生除了吃飯睡覺上學,基本都在練習,一天只有三四個小時休息時間是基本操作。

所以,當這些人歷經重重困難最終站在舞臺上成功出道的時候,的確就是夢想和勵志的具象化。

《produce 101》第一季出道組合 ioi 解散演唱會 (圖cr logo)

然而,在國內的語境裡,“你知道他有多努力嗎”這句話往往是被架空的。因為這些人就真的沒有那麼努力,所以哪來的感染力呢?

也因此,粉絲們已經上路的誇讚和偶像之間還沒上道的實力,往往會產生一種尷尬的錯位,成為路人眼裡的槽點所在。

有不少人曾經批評過韓國的偶像製造產業,覺得這種流水線上造出來的,是毫無個性的人,他們被從頭髮絲武裝到腳趾,再武裝到表情,被嚴絲合縫地卡進某個模子,毫無個性可言。

但在偶像工業裡,這其實是業務能力的體現。

真正的粉絲會知道,偶像當然不僅僅是流水線作品,只是,被人瞭解個性的前提,是他們先要具備站在舞臺上的資格,建立在一條漫長而幸苦的道路之後。

然而,國內的情況是,在中國的偶像被制式化地生產出來之前,中國的粉絲就已經學會了制式化地愛偶像。

更普遍的現實情況是,在國內,比日韓狹義範圍裡更廣闊得多的“偶像”概念,包括歌手、演員、主持人以及多棲的什麼都幹的公眾人物,都在被以這種方式愛著。

用粉籍劃分你我,有粉頭約束言行,以固定程式去表達和抒發愛,所謂粉圈內的絕大多數人,在生活裡也許會是生動的個體,然而在粉絲這個位置上,都面目模糊而一致,淹沒在數字龐大的資料鏈的其中一環裡。

娛樂圈猛料不婚女神們

虐童案反思嘉行造星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